文臣死谏沈沧浪托孤,武将死战衞将军悬命。(十七)死谏
第四十八回:文臣死谏沈沧浪托孤,武将死战衞将军悬命。(十七)死谏
王府里的人都听说殿下带回来一个少年,只说做自己的小侍。没给名帖,也没遣总管去调取少年的户籍。
除了夜夜宿在那里,也不见那少年出来。一应照料的事情,都是遣糖粉宫的亲信去做。从南蓉总管亲自送去的衣料来看,似乎是个青嫩的哥儿,只是衣服样式太素净,统统都没有刺绣。看起来也不是多么得宠的人。
可偏偏这样的人物,连王夫都不许插手。
那个少年就一直被关在念奴娇的厢房里,没人看见长什么样子,殿下也不许他出来给太后与王夫晨昏定省。听同住在念奴娇的雁羲说,那厢房里偶尔会传出来哭声。
奇了。难道是被殿下霸占的不成?
偶尔有说闲话的人,给王夫吹耳边风。这样一个来路不明的小侍,都不许王夫插手,摆明了是不信任王夫。
而王夫呢,心中的确有疑虑,可见着殿下最近这样繁忙,在王府脚不沾地,也不敢因为这点小事去烦扰她。
只是无论殿下纳谁,这小侍自当是由奴才晋封上来的才是,故而不用过籍。这少年是从外头带回来的,怎么可能一来就是做小侍呢?
---------
沈侍娘给太和皇帝上了一封《问紫疏》。此事轰动朝野。
何谓紫?
如果让当日当时,不在场的人猜测,还以为是问天上的帝星。
宁国有朝中大员穿紫袍一说,品级不够的臣子也可以有“借紫”一说。但年轻根基浅的臣子无论如何也不敢去“借紫”。
一来二去,最后朝中穿紫袍的人,竟然都是先帝奶奶的开国功臣以及功臣之后。
阎岱姬就是其中一个。
阎岱姬常常在坊间游玩时自称阎王奶奶,穿着紫袍去狎伎的时候也不在少数。她常常自诩功臣之后,更曾经口出狂言,“真有天命能当一品大员的,就会像姥姥我这般,出生时候血就带着紫!”
是啊,人家的血都比咱们紫。
阎磬登上高位,盼死了上一任宰相慕万方之后,可以说是在朝中风头无二。
连带着阎氏一族的女儿,都有官做。即便不做官的,也能靠着许多关系,关联交易捞上大把的银子。
阎岱姬的侄女更是曾经闹出过花马游街,连撞死三人的事情。可却并未受罚。不过是因为,先帝奶奶的功臣当中,许多人的家里都会出几个顽劣不堪的二世祖。警示一下,遮掩过去也就罢了。
论总起来,哪个开国功臣敢说家里的女孙都是文采风流、品德无双的呢?
而沈娘的这一篇《问紫疏》,恰恰问的就是这些功臣后裔,是否应该借着祖上的荣光为非作歹。倘若说开国功绩太重,理当福荫子孙,那么究竟福气延续到哪一代才算完?
沈娘这封文疏一出,在朝廷上一下子把所有世家大族都得罪了。往上数,大禹都把皇帝的位置给自己儿子坐。可见,一定是把皇帝奶奶也得罪了。
可皇上似乎也被挟持住了。
沈侍娘在朝堂上解了外衫,内着囚服。非逼着皇上砍她的头。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自己曾经所有给皇帝上谏的文疏,她所留存的底稿全都撕个粉碎。不给皇帝面子,还逼着皇帝杀她,连着她的母父、夫婿都在家中备办好了白绫。闹得皇帝是杀她不是,不杀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