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唐王传(女尊) > 文臣死谏沈沧浪托孤,武将死战衞将军悬命。 (十三)

文臣死谏沈沧浪托孤,武将死战衞将军悬命。 (十三)

    第四十八回:文臣死谏沈沧浪托孤,武将死战衞将军悬命。

    (十三)

    阎岱姬故意将话锋引到了唐王身上。不仅仅是因为她与唐王结怨已久,还因为,沈沧浪这个平时多看别人一眼都不会的孤僻臣子,实在是和唐王走得太近了。

    把嫌疑这样甩过去,很适合,很容易。

    沈沧浪举起手中的契约,“这些单据,阎大人不会不认得吧?”

    那是阎岱姬用她人名义去辽东一带的船厂定船的契约。契约上的名字,是一个大家都不认识的人。算起来,好像真的和阎岱姬八竿子打不着。

    沈沧浪这个人很在意秩序,在意良俗。她真真把孔孟之道奉为圭臬。与此同时,副作用就是,她不大懂得证据。

    所以,她在吏部,不在刑部。

    吏治的问题,要忠心为国,要在其位谋其事。也有人说,在其位做不好也没什么,只要忠心只为皇帝就好。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不过,唐王和宋玉也经常私底下调侃三司,三司根本也不专心在证据上。要真的以证据定罪,这条路还那么漫长,只因为许多事情不能留痕,以先有的生产力办不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到。

    皇帝想处罚时,凭借怀疑、动机或许就能定案。皇帝不想处罚时,总是有赦免的理由。只是这些行为都要花费皇威来结算。皇威过低的时候,民怨沸腾、起义频繁。

    阎岱姬似乎一点慌乱的神色都没有,唐王真的很服她这一点,只要在皇姐面前,阎氏母女都是一副忠君爱国的死样子。

    不只是沈沧浪,唐王等王姑大臣们设想了许多阎岱姬的反应。连狡辩的话语都想了许多稿子。想她如何狡辩,再想自己如何应对。

    可阎岱姬的回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她承认了。

    “启禀皇上,这几艘船的敕造,臣的确有所参与。甚至可以说,出自于微臣之手。”

    她承认了,比不承认还可怕。

    不承认,至少可以根据蛛丝马迹的线索、线人往下查。可一旦承认,说明她已经想好了应对的招数。

    “请皇上恕罪。微臣既为工部的臣子,不能不为国防之事筹谋。前有种种,微臣不得不为海防与海上贸易苦苦思虑。所以,特意在坊间寻得一亦有家国大义的商户,为微臣研制的船舶解囊支撑。”

    “研究得如何?”

    “最大的一艘,长可达十八丈,宽可达八长。烧煤,水炊其动。”

    唐王惊诧万分地盯着她,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她研制得出水炊其动的十八丈宝船!

    “此图即为轮桨战船,可用于沿海防御。此图为旱缸宝船。以烧煤后产生的蒸汽为动力。”

    “怎么可能?!”

    唐王一把将那图纸抢过来,不可置信地审查这两个宝船图纸的每一处细节。很显然,这船一辆是用于江河之战,大抵是为了与南丘国在淮河一战用的。另一张图纸的蒸汽船,是航海所用。

    这船和唐王与飒若所绘制的船原理一样,可细节处有差异。

    是抄袭吗?还是真的是她或者她手中的谁绘制出来的?为了用这些图纸保住官位?

    “怎么可能?你用什么东西才能防止漏气?你搞得到大量的橡胶吗?可能量产吗?!”

    唐王抢走图纸的举措十分不当,太和没说什么,可百官都有些害怕。

    齐宣仪上来取走了图纸,转身奉与皇帝。

    唐王只顾着与阎岱姬对峙。她花了那么多精力,和飒若这样的奇才,不知道投了多少银子也没有解决的问题。怎么可能阎岱姬解决得了。

    这蒸汽宝船,如果解决不了漏气的问题,那么就航行不远,不能用于航海、海战。

    阎岱姬捧着笏板,那笏板的尖端在她胸前的补子上故意地滑来滑去。

    “软皮。”

    软皮?

    “软皮?软皮做不到那么高比率的防漏气!”

    唐王和飒若试了很多回,皮料做不到那么软,不能嵌合每一处缝隙。

    阎岱姬清了清嗓子。

    “野猪的皮的确厚,需要饥饿养大的小家猪的皮,皮要经过十二番的捶打、十二番的酸洗。最后才能薄如蝉翼。请容许微臣将宝船中的软皮呈上。哦,对了,想来,沈侍娘应该已经查封了船只吧?”

新书推荐: 配角栏D组的路人甲同学 蝴*刀 此生有你足矣 揉碎春潮[上位者沉沦] [HP]我本该是个海盗的 把故事讲给风听 和反派身份对换后 与你 灼梧 【海贼】在伟大航路的攻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