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光陰在接連的告別與療癒中緩緩流過,肖瑜五十三歲了,眼角添了幾道細紋,卻比年輕時更多了份從容的韻味。胡盧柏迎來了他的古稀之年,七十歲的他滿頭銀髮,不再刻意染黑,任其自然如霜,反而添了幾分威嚴與慈祥並存的氣度。他的步伐依然穩健,眼中閃爍的智慧光芒未曾減退。
接連失去至親的傷痛,如同經過漫長雨季的土地,雖然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卻也孕育出更加珍惜當下的領悟。他們的生活逐漸回歸平靜,一種帶著深刻理解的平靜。
一個週日的早晨,陽光透過廚房窗戶灑進來,肖瑜正在準備早餐,胡盧柏則坐在餐桌前閱讀財經新聞,鼻樑上架著老花眼鏡。
「董事長昨天又找我談了,」胡盧柏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還是那句老話:『盧柏啊,公司不能沒有你,再堅持幾年吧』。」
肖瑜將煎好的蛋放在他面前,微笑問:「那你這次怎麼回應?」
胡盧柏這次語氣堅定了許多:「我明確告訴他,我會盡責地培養接班人,但七十歲是我的底線。不是公司不能沒有我,是時候讓新一代接棒了。」他握住她的手,語氣轉為溫柔,「時間是有限的,我想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我們自己。」
這天下午,他們難得地一起整理書房。在一個舊檔案盒裡,他們意外發現了一疊照片——那是他們剛結婚時出遊的合影,照片中的胡盧柏頭髮還是深色的,肖瑜則帶著幾分青澀。
「看那時候的我,還有一頭黑髮,」胡盧柏指著照片自嘲道,「現在是全白了,倒也省了染髮的麻煩。」
肖瑜溫柔地撫過他如今的銀髮:「我喜歡你現在的樣子,每一根白髮都是我們共同走過的證明。」
他們一邊整理,一邊討論著退休後的計劃。胡盧柏想帶她去他一直想去的北歐看極光,肖瑜則計畫著兩人可以一起參加烹飪課程。
「也許我們還可以領養一隻貓,」肖瑜輕聲說,「不是取代肥波,而是延續那份溫暖。」
胡盧柏點頭同意,眼中閃著期待的光芒。
傍晚,兩人並肩坐在陽台上,看著夕陽西下。胡盧柏忽然輕笑一聲:「看來我還是要打破你的『預言』,得由我來做那個『失信』的人了。」
肖瑜一時沒反應過來:「什麼預言?」
「你忘了嗎?」他眼神溫柔地看著她,「很多年前,你說說不定會比我先走。現在看來,我得努力活到九十歲,才能確保不讓你『得逞』啊。」
肖瑜這才想起那段對話,心頭一暖,卻又帶著一絲酸楚:「那只是隨口說的傻話。我只要你健康快樂就好,多久都行。」
胡盧柏將她搂進懷裡:「我知道。但這些年的經歷讓我明白,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珍惜現在。」他輕吻她的額頭,「每一天能和你一起醒來,看著你在我身邊安睡,都是恩賜。」
肖瑜依偎在他懷裡,感受著這份來之不易的寧靜幸福。過去的傷痛沒有消失,但它們已經轉化為對當下更深的珍惜。
在事業上,肖瑜已經成為部門實際的領導者,林總監大多只把握大方向。她處事更加圓融智慧,懂得何時該強硬,何時該柔軟,成了年輕下屬願意傾訴求助的對象。
而胡盧柏雖然仍在公司坐鎮,但已經開始有計劃地交棒,精心培養接班人。他發現,放手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反而有一種釋然感。
週末,他們常常開車到郊外,什麼特別的事也不做,就是散步、喝茶、看書。有時胡盧柏會突然握住肖瑜的手,輕聲說:「謝謝你陪我走過這麼多。」
肖瑜總是回以微笑:「是我該謝謝你,教會我這麼多。」
他們知道,生命的陰影永遠不會完全消失,但正因為見過黑暗,才更懂得欣賞光明的可貴。歲月靜好不是沒有風浪,而是在經歷風浪後,依然選擇平靜地相伴。
某個夜晚,肖瑜在電子日記中寫道:
「盧柏七十歲了,滿頭銀髮卻依然帥氣。我們在一起已經十三年。經歷了這麼多失去,反而讓我們更加珍惜彼此的存在。現在我們學會了不把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都是禮物。我不知道未來還有多長,但我知道,無論長短,我們都會好好度過。」
而胡盧柏,則在書房裡悄悄寫下又一封給未來肖瑜的信,但這次,他在末尾加了一句:「但願這些信永遠不必寄出,但願我能一直親口對你說:早安、午安、晚安。」
陰影下的靜好,或許才是真正堅固的靜好。因為經歷過風雨,所以懂得欣賞晴天的可貴;因為直面過別離,所以更加珍惜相聚的時光。
他們在歲月的長河中找到了一種新的平衡,既不逃避生命的有限,也不被它所困擾,只是平靜地、感恩地,度過每一個相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