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果然言出必行,次日一早便准时在各大平台发布了“反网络暴力宣传大使”的评选细则公告。
这份公告内容详实,不仅公开了最终的专家评审意见、严谨的政治审查结果,更是罕见地将三位候选人——洛子卿、苏雯、高云杨在最终阶段的综合评价得分及细分项得分,全部公之于众。
公告的第一张图片,清晰地列出了三位候选人的最终总分。洛子卿以91分高居榜首,苏雯以89.5分紧随其后,而他高云杨,则以85分位列第三。分数差距,一目了然。
高云杨点开了后面附带的详细评分表格,目光紧紧锁定在自己那一栏。评分细则分为五大维度:政治素养与遵纪守法情况、公众形象、专业影响力、个人品德与风险、主题契合度,每栏满分二十。
他逐条看下去:
政治素养与遵纪守法情况:18;公众形象:18;专业影响力:18;主题契合度:17。
看到这里,他心中尚存一丝侥幸。然而,当他的目光移到 “个人品德与风险” 这一栏时,心猛地一沉——14分。一个在所有项目中低得刺眼的分数,像一盆冰水,将他刚刚燃起的一丝温热彻底浇灭。
他反复对照着评分细则中关于“个人品德与风险”的说明:“要求候选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个人生活作风严谨,无重大道德瑕疵,具备较低的个人行为可能引发的舆论风险……”
一切都不言自明了。他之前那份“隐婚虽有不妥,但属于个人隐私,影响应该不大”的侥幸心理,在此刻这赤裸裸的分数面前,被击得粉碎。
官方用最客观、最冷静的数字,明确地告诉他:我们非常在意。公众人物的诚信、透明度,在承担此类代表公序良俗和正面价值观的大使身份时,是至关重要的基石。
他苦笑着,视线不由自主地移到了洛子卿的评分栏上。她的分数分布均匀得令人惊叹:
政治素养与遵纪守法情况18.5;公众形象17;专业影响力18;个人品德与风险18.5;主题契合度19。没有特别突出的满分项,但也绝无低分短板,每一项都扎实地维持在高位。
高云杨靠在椅背上,长长地、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有些失焦的瞳孔里。他不得不承认,这个结果虽然残酷,却无比公平。
官方公告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社会观察员:给官方这次公开透明的操作点个赞!这才是选公益大使该有的态度,不仅看名气、看形象,更把品德和风险这种软指标量化公示,最大限度保证了公平公正,也堵住了悠悠众口…”
“十八级冲浪达人:确实全面!‘主题契合度’、‘政治素养与遵纪守法情况’这些维度都考虑到了,不是简单的流量排座次,显得非常专业和有远见。”
“……”
而对于洛子卿的粉丝和好感路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卿卿我心:都给我看!官方认证,含金量十足!五项均衡发展,无一项短板,尤其是‘个人品德与风险’高达19分(我不管,四舍五入就是19)!这就是根正苗红,这就是德行配位!之前那些无脑黑子,造谣她靠背景、德不配位的,脸疼吗?官方帮我们打脸了!”
“剧迷一枚:支持洛子卿!她本身就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现在能站起来成为反抗它的象征,太励志了。而且这分数说明她经得起最严格的审查,黑粉们确实可以闭嘴了。”
“……”
当然,也有眼尖的网友在相关话题下发出了灵魂拷问:
“我爱吃瓜:等等!我没看错吧?高云杨‘个人品德与风险’才14分?隔壁洛子卿和苏雯可都是18、17啊!这断崖式的差距是怎么回事?评审组是掌握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内部消息吗?”
这条评论迅速被点赞至热评前列,引发了大量跟帖和猜测:
“娱乐圈顺风耳:有小道消息称,高云杨隐婚,被官方扒出来了!”
“苏苏苏苏:哇塞,真的吗?楼上的快仔细说说!”
“路人甲乙丙丁戊:原来如此!看来官方选大使,不光看谁红,更看重底子干不干净。隐婚虽然不算违法,但确实涉及到诚信问题,放在‘反网络暴力大使’身上,确实容易授人以柄,风险系数高啊。”
下方还有高云杨粉丝挣扎解释:
“结婚是个人隐私!凭什么因为这个扣分?我们哥哥的人气和影响力是实打实的!”
网上的热议洛子卿还不知道,她这会儿正忙着练歌呢。
距离春节仅剩十天,卫视春晚一个临时的节目调整,将洛子卿塞进了一个明星合唱节目里。
同台的另外三人,一位是肖彬,出道二十余年、家喻户晓的歌手;一位童星杨晓晓,出道十余年,观众缘极佳;另一位是科班出身、凭正剧历史角色一战成名的张意鸣。
除了肖彬,另外两人都并非专业歌手,但偏偏都拥有一副不错的嗓子,至少音准节奏远超洛子卿。
排练时间紧迫,洛子卿立刻进入了紧急训练模式。
然而,唱歌这件事,似乎成了她演艺道路上最难逾越的关隘之一。
连续三天,她泡在录音室里,从基础的发声、气息开始练起,进展却微乎其微。
她的发挥像坐过山车,这一遍还能勉强在调上,下一遍就可能跑到天边,连她自己都捕捉不到那个飘忽不定的音准。
音乐老师的脸色从最初的耐心,逐渐变得凝重,最后只剩下无奈的沉默。
在一次洛子卿再次毫无征兆地跑调后,老师终于叹了口气,摘下耳机,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子卿,要不,我们先到这里吧。说实话,你这天赋……可能真不在这上面。以后若非必要,尽量别单独唱歌了,如果非要唱……”
他顿了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可千万别说是我教你的。”
“我就说我就说!”洛子卿不依,故意赌气说。
洛子卿回去之后想起这件事只觉得不服气,然后忍不住的找了蒋舒淼吐槽:
“……你说,那个老师是不是太夸张了?什么叫以后别唱歌了?还不能说是他教的!我有那么差吗?他就是对我不信任!觉得我肯定练不好!”
手机那端,蒋舒淼看着屏幕里洛子卿因为激动而微红的脸颊,那双漂亮的眼睛里写满了“不忿”和“求安慰”,腮帮子微微鼓着,像只受了委屈的小仓鼠。
这生动无比的表情,与她平日里或漂亮明艳或自信大方的形象反差极大。
蒋舒淼一个没忍住,嘴角不受控制地向上弯起,那个浅浅的、迷人的酒窝也随之在脸颊上若隐若现。
洛子卿正说得起劲,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这抹转瞬即逝的笑意,眼睛瞬间瞪圆了,语气里充满了被“背叛”的震惊:“蒋舒淼!你居然笑话我?”
她不可置信地凑近屏幕,仿佛要透过镜头把他抓出来。
被她这么一瞪,蒋舒淼心头那点因为觉得她可爱而升起的笑意,立刻转化成了心虚。
他连忙收敛表情,眼神却依旧温柔,带着点哄劝的意味解释道:“没有,真没笑话你。”
洛子卿在屏幕那头撇了撇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手机壳边缘:“你明明就在笑,我都看见你酒窝了。”
“好好好,我承认是笑了,”蒋舒淼无奈地摇摇头,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但不是笑话你。是想到你那么较真地跟一首歌较劲,觉得特别…可爱。”
他顿了顿,声音放得更轻了些:“其实不会唱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看,你演戏就演的很好。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何必非要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呢?”
洛子卿听着这话,心里舒坦了些,可嘴上还是不饶人:“可是春晚那天,全国人民都会听见我唱歌啊…万一我当场跑调了怎么办?”
“那就跑调呗,”蒋舒淼轻笑,“说不定还能上个热搜,#洛子卿跑调可爱#,让粉丝看看你不一样的一面。再说了,”他故意拖长了音,“你就算真的跑调,站在台上也一定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这句话精准地戳中了洛子卿那点小骄傲。
她终于露出了今天的第一个笑容,眼睛弯成了月牙:“你说得对!我可是洛子卿!”
窗外夜色渐深,两人的通话却还在继续。蒋舒淼耐心听着洛子卿絮絮叨叨地说着排练的细节,偶尔给出温柔的回应。在这个临近春节的寒冷夜晚,有些温暖正通过电波,悄悄传递。
挂断电话后,洛子卿又轻轻哼起了那首让她头疼的歌。这一次,她的声音里多了几分轻松,少了几分焦虑。
而另一端的蒋舒淼,则打开购物软件,悄悄下单了一副高端降噪耳机——不是给自己,是给洛子卿的。
他联系客服,让其在里面放了一张卡片,写着:
“送给最耀眼的人,愿你的歌声永远自信快乐。”
除夕这天,清晨的阳光还没完全驱散寒意,蒋舒淼在家里的“好待遇”就如同短暂的假日般宣告结束了。
昨天他还是众星捧月的“归家游子”——妈妈嘘寒问暖,爸爸施展厨艺犒劳,连双胞胎姐姐蒋瑶林都难得地对他和颜悦色,甚至在他捂着肚子瘫在沙发上,耍赖说“舟车劳顿第一天回家,碗筷都得绕着我走”时,也只是翻了个白眼,居然真的没把他拎起来。
那一刻,蒋舒淼几乎要怀疑家庭格局是否悄然改变。
但这些幻想在除夕的早晨就彻底破灭,他被安排着跟着自家老爸去菜市场买菜。
姐姐蒋舒玥倚在门边,手里晃着车钥匙,笑得像只狡黠的狐狸:“对啊,大明星,赶紧的。今天你可是主力,妈说了,检验你厨艺有没有长进的时候到了。喏,菜单给你。”一张写着几道家常菜的纸条轻飘飘地落在他床头。
蒋舒淼揉着惺忪睡眼,看清了上面的字:糖醋排骨、油焖大虾、清蒸鲈鱼……好家伙,全是硬菜。
他哀嚎一声:“妈!姐!我昨天才回来,时差还没倒过来呢!”虽然并没有时差。
蒋妈妈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少贫嘴,在咱们家,男孩儿不养娇气。快去,给你爸当苦力去!”
得,家庭地位一夜回到解放前。蒋舒淼认命地爬起床,套上衣服。
他爸已经穿戴整齐在门口等着了,看着老爸那“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眼神,蒋舒淼忍不住笑了出来。
……
厨房里烟火气正浓,蒋舒淼系着围裙,在自家老爸这位“总指挥”的远程指点下,手忙脚乱地折腾了一下午,总算捣鼓出了三菜一汤的“战果”:
一道颜色略显深沉但香气尚可的红烧排骨(原定的糖醋排骨因技术难度过高被迫转型)、一条火候掌握得战战兢兢总算完整的清蒸鲈鱼、一盘国民菜品番茄炒蛋,以及一碗现学现卖的白菜豆腐汤。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蒋舒淼颇有成就感,第一时间掏出手机,找好角度,避开略显凌乱的灶台背景,给这几道菜拍了张“靓照”,美滋滋地发给了洛子卿,附言:“蒋大厨的年夜饭首秀,请验收!”
至于菜单上剩下的那些硬菜,他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交给老爸老妈力挽狂澜了。
消息发出去石沉大海,他知道,此时的洛子卿定然在为今晚的演出紧张忙碌着,怕是连喝水的时间都要靠挤,根本没空看手机。
晚上七点,蒋家的年夜饭准时开席。
一家人围坐一堂,气氛温馨热闹。
蒋舒淼做的几道菜得到了全家,尤其是老爸的高度赞扬,虽然排骨有点粘锅,鱼蒸得稍微老了一点,但这份心意足以让家宴增添了许多乐趣。
饭后,一家人张罗着要出门去江边看烟花秀,这是他们家每年的保留项目。
唯独蒋舒淼一反常态,迅速收拾好碗筷后,就抱着靠垫窝进了沙发里,抓起遥控器果断打开了电视。
“你们去吧,我在家看春晚就行。”
蒋妈妈有些诧异:“春晚年年有重播,烟花可是实时看的才热闹哦?”
“不了不了,今天有点累,想歇会儿。”蒋舒淼含糊地应着,眼睛已经盯住了屏幕。
这时,一直没作声的姐姐蒋瑶林双手抱胸,歪着头打量了他几秒,忽然恍然大悟般“哦——”了一声,脸上瞬间绽开一种“我懂了”的八卦笑容,她凑近弟弟,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戏谑:
“看—春—晚—啊—”
她故意拖长了语调,眼神瞟向电视屏幕:“是想看春晚呢,还是想看上春晚的——某个人啊?”
蒋舒淼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脸颊“唰”地一下就红了,连耳根都未能幸免。
他像是为了掩饰心虚,音量不自觉地拔高,带着明显的恼羞成怒:“你……你胡说什么呢!快去看你的烟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