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来自深圳的邮件,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等待间隙的宁静与闲适。标题中“澄清说明”四个字,既带来了项目仍在推进的积极信号,也预示着并非一帆风顺。
小雨和陆景皓几乎同时看到了邮件,两人的视频通话立刻接通。
“看到了?”小雨的语气带着一丝紧绷。
“刚看到。”屏幕那头的陆景皓,神色也瞬间恢复了工作状态的锐利,“要求下周一到场进行当面澄清说明。看来评委会对我们的方案很感兴趣,但肯定有疑虑或者需要深入理解的地方。”
“没错。”小雨快速浏览着邮件附件里粗略的几点要求,“主要集中在技术实现的可靠性和成本控制上。这是最常规也最关键的质疑点。我们需要立刻准备起来。”
短暂的休整期结束,联合团队的核心成员被迅速召回。会议室里的白板再次被写满,气氛重新变得高度专注,但不同于之前的创造性狂热,这次更多了一种针对性的、务实的攻坚色彩。
他们仔细剖析招标方可能存在的每一个疑虑点,模拟各种可能的尖锐提问。技术团队负责夯实每一个数据,提供更详尽的测试报告和第三方验证;商务团队则开始精心核算成本,优化报价模型,准备极具说服力的价值论证。
小雨和陆景皓再次成为绝对的核心。小雨主要负责整体策略的把握和方案价值的阐述,她需要让评委们相信,“情感响应式”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生活方式的革命性体验,其长期价值远超短期投入。
而陆景皓则聚焦于技术层面的攻坚。他带领技术团队,将复杂的算法逻辑和系统架构用最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准备用无可辩驳的技术路径和扎实的数据,打消评委对“可靠性”的顾虑。他的国际背景和L&O事务所的技术底蕴,在这个时候成了极强的信用背书。
整个周末,团队都在高强度地演练。模拟答辩会上,成员们轮流扮演挑剔的评委,抛出各种刁钻问题。争论、修改、完善……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打磨。
周日晚间,最后一次模拟演练结束。小雨看着略显疲惫但眼神坚定的团队成员,做了最后动员:“记住,我们不是在为自己辩护,而是在向未来展示一种更好的可能性。保持自信,保持真诚,把我们相信的东西,清晰地传递出去。”
陆景皓补充道:“技术是为理念服务的。所有的数据和方案,最终都要回归到‘人’的体验本身。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也是我们回击一切质疑的最终答案。”
周一清晨,小雨和陆景皓,以及两位核心的技术与商务负责人,一行四人登上了前往深圳的早班飞机。飞机上,两人还在最后核对演示材料的细节,低声交换着意见。
抵达深圳,扑面而来的是与杭州截然不同的快节奏都市气息。他们无暇他顾,直接赶往“未来之城”项目组指定的会议室。
会议室气氛庄重而严肃。长桌对面坐着七八位评审专家,表情严谨,目光审慎。
澄清说明会开始。小雨首先做整体陈述,她站在投影前,语气沉稳自信,从林晚的设计哲学讲到创意花园的实践,再自然过渡到“情感响应式空间”的理念诞生和核心价值。她没有过多纠缠技术细节,而是描绘了一幅未来生活的动人图景,语言充满感染力却又 backed by 扎实的实践基础。
轮到技术澄清环节,评审专家的提问果然变得极其尖锐和具体,直指技术瓶颈、数据隐私、系统稳定性以及成本效益。
“你们如何保证情绪推断的准确性避免误判?”
“大量环境数据采集如何符合日益严格的隐私保护法规?”
“如此复杂的系统,长期维护成本和升级路径如何?”
“与传统智能家居方案相比,你们的溢价部分究竟能带来多少可量化的用户价值提升?”
陆景皓逐一应对。他切换到纯理性的技术语言,引用L&O的前沿研究数据,展示清晰的系统架构图和数据流设计,强调隐私保护的“设计即合规”原则。他逻辑清晰,数据翔实,语气冷静而自信,充分展现了国际级事务所的专业素养。
但当一位评委再次质疑“为了一种感觉上的舒适,投入如此高的技术成本是否值得”时,陆景皓没有继续用数据反驳。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而有力:“王教授,您的问题非常核心。但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效益计算题。这关乎我们究竟想为什么样的‘未来’投票。”
他看向小雨,两人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然后他继续道:“技术成本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但人对‘家’的情感需求是永恒的。我们提供的不是一堆冷冰冰的传感器和算法,而是一个能感知、能回应、能滋养居住者情绪的‘伙伴’。它减少的是独居老人的孤独感,是下班归来后的疲惫感,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摩擦成本。这些价值,或许难以用眼前的财务报表完全量化,但它们关乎的是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这难道不是所有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吗?”
他的话语,将技术讨论重新拉回了人文精神的层面,与小雨开场阐述的理念完美呼应。
小雨适时接话,语气真诚:“我们理解各位老师对投资回报的谨慎。我们愿意提供详细的长期价值分析模型,也愿意承诺分阶段落地、用实际效果说话。我们渴望得到这个机会,不仅仅是为了一个项目,更是为了证明,科技可以,而且应该以这样一种更有温度的方式服务于人。”
他们的回应,既有钢印般的技术硬实力,又有清晰的人文价值观支撑,软硬结合,打动了在场的一些评委。会议结束后,评审组长的表情明显缓和了许多,甚至主动和他们握手,说:“你们的理念很新颖,准备也很充分。我们会慎重评估。”
返回杭州的航班上,四人都有些筋疲力尽,但心情却轻松了不少。他们已经尽了全力,做到了最好。
“无论结果如何,”小雨看着舷窗外的云海,轻声说,“我们今天已经把想说的、该说的,都说明白了。”
“嗯。”陆景皓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澄清说明,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等待的开始。但这一次,他们内心更加平静和笃定。他们已经清晰地向世界宣告了他们的“梦想”,并为之奋力争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