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的谈话像一剂良药,暂时缓解了两人关系的紧绷。
但真正的愈合需要更多时间和实际行动。
第二天清晨,当沈熹微在顾怀瑾的公寓醒来时,空气中仍弥漫着一丝小心翼翼的气息。
她轻手轻脚地起床,准备做早餐,却发现顾怀瑾已经站在厨房里,正对着手机上的菜谱手忙脚乱地煎蛋。
灶台上散落着蛋壳,平底锅里的油溅得到处都是,而他西装笔挺的打扮与这烟火气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需要帮忙吗?”
沈熹微倚在门框上,忍不住微笑。
顾怀瑾转身,脸上带着罕见的窘迫:
“我想给你做早餐,但看起来比谈并购案还难。”
沈熹微走过去,自然地接过他手中的锅铲:
“煎蛋要小火,油温不能太高。”
她轻轻调整火候,动作熟练地将蛋翻面,
“看,这样就不会焦了。”
顾怀瑾站在她身后,双手环住她的腰,下巴轻抵在她肩上:
“你在教我生活,熹微。”
这个亲密的姿势让沈熹微心中一暖。
她关掉火,转身面对他:
“我们都在教对方,不是吗?”
早餐桌上,气氛比前几天轻松许多。
顾怀瑾尝试着他亲手煎的蛋(虽然边缘还是有些焦黑),评价道:
“比我的好多了。”
“熟能生巧。”
沈熹微微笑,
“就像我们学习理解彼此一样。”
饭后,顾怀瑾准备去上班,在门口犹豫片刻,转身对沈熹微说:
“关于陈总父亲葬礼的事,我有个想法。
如果你不愿意接手,我完全理解。
但如果你愿意考虑,我建议我们一起去见陈总,听听他的真实想法。”
这不是命令,也不是策略性的建议,而是真诚的商量。
沈熹微能感受到他语气中的尊重。
“我需要想一想,”
她轻声回答,
“但我答应你,会认真考虑。”
顾怀瑾点点头,没有施加压力,只是轻轻吻了她的额头:
“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
这句话比任何华丽的承诺都更让沈熹微感动。
它代表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
——从“我为你做决定”到“我尊重你的决定”。
那天上午,沈熹微在“归途”处理日常工作时,不断思考着顾怀瑾的提议。
她联系了“永恒”殡仪馆的朋友, discreetly 询问了陈总父亲葬礼的筹备情况。
“方案很豪华,但缺乏灵魂,”
朋友评价道,
“陈总似乎并不满意,但合同已经签了,他也不好反悔。”
这个消息让沈熹微动摇了。
如果一场葬礼不能给生者带来安慰,那再豪华又有什么意义?
但她仍然犹豫是否要介入已经签约的项目。
中午,她意外地接到了陈总的直接来电。
“沈总监,我知道这个请求很冒昧,”
陈总的声音听起来疲惫而真诚,
“但我真心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听听我父亲的故事。
即使您最终不接手这个项目,我也希望有人能理解我为什么如此纠结。”
这种真诚打动了沈熹微。
她同意了会面,但强调这并不代表她会接手项目。
下午,沈熹微和顾怀瑾一起来到陈总的办公室。
与之前那个张扬的商人不同,今天的陈总显得低调而疲惫。
他桌上放着一本旧相册,而不是商业文件。
“感谢二位前来,”
陈总请他们坐下,开门见山地说,
“我想先给你们讲个故事。”
他翻开相册,指着一张黑白照片:
一个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站在讲台前,台下是一群专注的学生。
“这是我父亲,一位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
他教了四十年书,退休时还是高级教师,因为他拒绝为了职称去发表那些‘学术论文’。
他说,他的战场在课堂,不在期刊。”
陈总的眼神充满怀念:
“他一生清贫,但精神富足。
我的商业才能遗传自母亲,但我的价值观来自父亲。
他教会我诚信和简朴的重要性。”
“既然如此,您为什么想要一场如此豪华的葬礼?”沈熹微轻声问。
陈总苦笑:
“因为我愧疚。父亲生病时,我正在国外谈一个大项目,没能及时回来。
他临终前,我承诺会让他走得风风光光,但现在我意识到,那不过是为了减轻我自己的负罪感。”
他看向沈熹微,眼中带着恳求:
“沈总监,我希望父亲最后的告别能真正反映他是谁,而不是反映我的愧疚或虚荣。
您能帮我吗?”
沈熹微被这番坦诚打动了。
她看向顾怀瑾,他轻轻点头,示意她跟随自己的内心。
“我不能接手已经签约的项目,”
沈熹微最终说,
“但我可以以顾问的身份,与‘永恒’的团队合作,帮助他们调整方案,使其更符合您父亲的品格。”
陈总的眼中闪过希望的光芒:
“真的吗?您愿意这样做?”
“是的,”
沈熹微微笑,
“但有一个条件
——您必须亲自参与这个过程,与我分享更多关于您父亲的故事。
告别式的主角是您父亲,而不是排场或规格。”
顾怀瑾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眼中充满骄傲。
沈熹微找到了第三条路——既不违背原则,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这不是妥协,而是创造性解决问题。
离开陈总公司后,顾怀瑾对沈熹微说:
“你处理得很完美。
既坚持了原则,又找到了实际帮助人的方法。”
“是你给了我这么做的勇气,”
沈熹微轻声说,
“因为你让我知道,即使我坚持己见,你也会支持我。”
这一刻,两人都感受到了关系中的微妙转变。
他们不再试图改变对方,而是开始欣赏彼此的差异,并从中找到平衡点。
当晚,沈熹微开始整理陈总父亲的生平资料。
顾怀瑾没有打扰她,而是在书房处理自己的工作。
但九点左右,他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客厅,放在她手边。
“休息一下,你盯着电脑已经三个小时了。”
沈熹微揉揉酸涩的眼睛,感激地接过牛奶:
“谢谢。我只是想尽快理清思路,明天好与‘永恒’的团队沟通。”
顾怀瑾在她身边坐下,看着她笔记上密密麻麻的记录:
“你真的很擅长这个,能从碎片信息中拼凑出一个人的生命精髓。”
“每个生命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沈熹微轻声说,
“无论是生是死。”
这句话让顾怀瑾陷入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说:
“你知道吗?
在商界,我们常常把人简化为数据或资源。
但你的工作提醒我,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
沈熹微靠在他肩上:
“而你的工作提醒我,理想需要与现实接轨,才能真正产生影响。
我们其实是在互相补充,不是吗?”
顾怀瑾搂住她的肩膀,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和谐。
争吵后的和解让他们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再是单纯的激情或甜蜜,而是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尊重。
第二天,沈熹微与“永恒”的团队会面。
起初,对方对她的介入有所抵触,但当她提出具体建议,
并解释这些建议如何既能尊重逝者又能满足家属需求时,态度逐渐转变。
“我们一直想做好,但有时太注重形式,忽略了本质,”
“永恒”的首席礼仪师承认,
“您的视角对我们很有启发。”
...
最终,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新方案:
告别式仍在那家高端殡仪馆举行,但布置风格从豪华转为典雅;
悼词不再强调逝者子女的成就,而是聚焦他作为教育者的贡献;
音乐选择了他生前最爱的古典乐曲,而不是常规的哀乐。
当沈熹微将新方案展示给陈总时,他热泪盈眶:
“这就是我父亲应有的告别。
谢谢您,沈总监,您给了我们全家一个真正的安慰。”
回程的车上,沈熹微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
这种满足感不是来自商业成功,而是来自知道自己帮助一个家庭找到了心灵的平静。
“今天你很成功,”
顾怀瑾一边开车一边说,
“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赢得了尊重。”
“我们很成功,”
沈熹微纠正道,
“如果没有你的理解和支持,我可能不会接下这个挑战。”
顾怀瑾伸手握住她的手:
“知道吗?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清晰地看到,我们的差异不是障碍,而是财富。”
周五晚上,陈总父亲的告别式如期举行。
沈熹微和顾怀瑾都出席了仪式。
现场没有夸张的排场,但充满真挚的情感。
陈总在悼词中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几次哽咽,而来宾们都被这种真诚所打动。
仪式结束后,陈总特意找到沈熹微和顾怀瑾:
“感谢二位。今天我才真正明白,葬礼不是为了展示社会地位,而是为了好好告别。”
回程的路上,沈熹微静静地望着窗外的夜色。
顾怀瑾问道:“累了吗?”
她摇摇头:
“不,只是感到平静。
死亡总是让人反思生命的意义。
通过帮助他人面对死亡,我也在不断学习如何更好地生活。”
顾怀瑾若有所思:
“也许这就是你工作的真正价值——它不仅关乎死亡,更关乎生命。”
车停在公寓楼下,但两人都没有立即下车。
顾怀瑾转向沈熹微,认真地说: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件事:爱不是寻找一个与自己完全一致的人,而是学会欣赏那个与自己不同的人。”
沈熹微眼中闪着泪光:
“而我也学会了,坚持原则不意味着拒绝所有妥协,有时妥协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他们相视而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妥协与理解”的含义。
这不是放弃自我,而是扩大自我,容纳另一个人的世界观。
那一夜,相拥而眠的两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契合。
争吵的阴影已经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坚固的信任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梦中,沈熹微看到自己和顾怀瑾站在两个世界的交界处,手牵手,
不再试图将对方拉入自己的世界,而是共同探索那个交界处的无限可能。
而顾怀瑾则梦到自己终于能够安然入睡,不是因为疲惫或药物,而是因为内心的平静。
在梦中,他对自己说:
这就是爱的力量——它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魔法,而是让人有勇气面对所有问题的力量。
晨光中,两人几乎同时醒来。
相视一笑,无需言语,他们已经知道:
经过裂痕与微光,他们的爱情不是变得脆弱,而是变得更加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