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成武和自己的战友见了面后,开门见山的说明了来意。他把妮妮打猎时的反应和那个气场描述了一遍,让战友仔细查一查,他怀疑妮妮有可能被人掉包了。
“你是不是太敏感了?这都什么时候了,而且就我们这犄角嘎啦的,人特务也不愿意来啊?”战友怀疑韩成武是不是有点反应过度,又不是没有那种天赋异禀的人。
而且没有价值的事,谁愿意浪费这个时间来他们这里?他们这里顶天了,也就一个新建的棉纺厂,还真不值得敌人大动干戈。
“还是查一查吧,就是没事也能安心一点。实在是她那姿势和动作神态太像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人了。”他看妮妮当时的状态应该是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这不是正常的反应。
“行吧,我查一查。”
两人又聊了聊一些军队的旧事,叙了叙旧就分开了,毕竟这个时候是没有春假这一说法的。□□开始后的第一个春节,以上海玻璃厂某积极上进的工人造反派代表“章先生”给“解放日报”投递了一封信信,表示为了更好的搞好革命工作,愿意春节不休假。很快,应广大革命群众的要求,上面就发布了春节不放假的通知。
韩成武想起妮妮想找工作的事情,在拜访纺织厂工作的战友时,打听了一下这里的招工情况。这是70年后建立的一家战备工厂,那时我国的国际关系紧张,珍宝岛战役后和苏联更是直接撕破了脸皮。
为了防止敌人把我国的各种核心重型工厂和满足民生基本需求的一系列工厂一锅端了----那时候的厂区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才做了这种战略性转移的决定。把这些工厂分散开来,开在山区,偏远地区,和不容易别敌人发现的地方。
听战友那意思,这里除了相关专家和管理层是从别的地方调过来的,工人大多数还是采取就地招工的原则。而且等工厂进一步稳定下来,应该还有扩招的趋势。听他的口风,妮妮还是很有机会的。
韩成武和战友交代了一声,让他有招工消息就给自己递个信,说他有个侄女差不多要初中毕业了,想提前找个工作,为了保险起见还把妮妮的联系方式留了下来。
另一边,徐毓臻看徐清雅才来几天,就处处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模样,已经得罪了不少人了,说不定哪天会连累自己,想了想觉得还是提醒一下的好。
“这里下放的都是些机关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并不是你以为的什么劳改犯。”就算人家是劳改犯,他们不也到了这个地方?现在都是一个起点,真没谁比谁高贵的。
“干部和知识分子怎么啦?要真有本事也不会被下放了!”徐清雅心里虽然不屑,可也不敢大声反驳徐毓臻,只小声嘀咕了一句。都到了这里了,难不成还想着翻身不成?她是有指望,才有底气,那些人能有什么?
“世事难料,不管怎么样,到处树敌对你没有好处。”徐毓臻一看徐清雅那态度表情,就知道她听不进去的,也不想再浪费口舌。他还要去找人打听打听他亲生女儿的情况。
第一生产队韩大队长家。
大队长把那不省心的女儿叫到跟前,板着脸问:“你是不是脑袋有坑?现在成武回来了,你就不能收敛点,非要在这个时候和那于知青勾勾搭搭的?”不是他用词难听,实在是人气狠了。
本来成武已经答应了来他家坐一坐,他都想好了,借着这个机会把两家的关系弥补起来。听说成武都走到他家门口了,最后却提着东西原路返还了。
他心里那个气啊!听说是看到春红就在他们家旁边和于知青说话,两人靠的特别近的,有说有笑的,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
“爸,你怎么能把我们说的那么粗俗。什么叫“勾搭”,我们俩就是普通的革命同志一起学习进步,要是有谁嚼舌根,那肯定是“淫者见淫”。”她有那么蠢吗?就是真做点什么亲密的事,那也肯定会私下里进行啊!
“你们俩要是在屋外没勾搭,那成武能气的到了门口都不进来?”大队长连抽几口旱烟,把自己都呛着了。他费心费力的维持这个婚约是为了谁?
他跟家里的婆娘也说清楚了,人家成武是汽车兵,现在年纪轻轻已经是班长了,就是以后转业最起码也很有可能当个司机。
那司机有多吃香,这谁不知道?不说那工资高,福利待遇好,走到哪里都被人高看几分。他是会随便吃亏的人吗?他能害自己的女儿吗?
为什么成武当兵前他不提订婚的话,要等他人家都当了两年了才提起这个话头?不就是觉得这个兵种危险性不高,有前途吗?
这春红也不想一想,自己什么条件?就一个农村姑娘,以后能嫁个司机,那是高攀。偏偏这娘俩只看得到眼前的,觉得于知青是城里人,花钱也大手大脚的,家里肯定条件好,就认准他了。
唉!也不知道这事还能拖多久。
那于知青家条件确实不错,爸爸在房管所上班,妈妈都在钢铁厂上班,一个是干部,一个是会计。他的两个姐姐早已经就近下乡了,离家里也就大半个小时的车程,这也是走了关系才分到的好地方。
他本来是不用下乡的,家里已经打算好了,尽快出钱给他买一个工作。他妈妈都已经打探好了,只不过现在情况特殊,人家想涨价,就只等双方敲定最终价位就要交接了。
于志远是家里的老幺,被养的有点单纯,家里什么事都帮他安排好了,也就不太爱动脑筋,根本没有往他这样的机会多么招人嫉妒眼红方面想。
他们班上同样要下乡的一个女同学过来问他会去哪里下乡,说到时候可以互相照顾。他没听出来人家是试探他的,就照实说了,说自己不下乡。
那女同学也不愿意下乡,可家里没有门路,就打起了于志远的主意。想着如果于志远有了工作,自己和他结婚,按照政策也是不用下乡的。
于志远也不是个能忍得住诱惑的,女同学约他看了几回电影,主动擦边试探了几次,两人慢慢的就牵起了小手,亲起了小嘴。等临近下乡的时候,女同学就开始要求他负责了。
刚开始还是很委婉的说,大意是自己如何爱慕他,舍不得他,不想和他分开,可于志远听不懂弦外之音,人姑娘只能说的更明白点。
她说自己都已经是于志远的人了,如果两人不结婚,以后她肯定没脸见人,肯定是活不成的。于志远也不是特别有主见的人,马上回家期期艾艾的和他妈说了这事。
他妈一听就有问题啊,这怕是不想下乡才打上他们家志远的主意吧?马上质问他到底有没有突破最后一层底线,于志远老实交代了,说就是亲了亲嘴摸了摸小手,再过分的他没敢。于妈妈心里有了底,就把自己的猜测给儿子讲了,表示这婚绝对不能结。
于志远一向听他妈的话,觉得他妈肯定不会害他,顺着她的话想了想,觉得果然哪哪儿都是漏洞,这哪里是什么浪漫主义的爱情,这就是一场有预谋的算计。
人家女同学拿他当最后的救命稻草,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威胁说不同意结婚就去革委会告他耍流氓。
你说这事吧,要是于志远继续在家里呆着,还真不好弄,太打眼了。家里这才给他安排了个本省的偏远公社下乡,就是为了避一避风头。
他妈说好了,等过个大半年,大家把这事忘了,再找到合适的岗位,就买一个名额把他弄回来。之前谈好的那岗位,人家看他们迟迟不拿主意卖给其他人了。
这女同学看男方都下乡了,自己这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鬼,也不是特别有底气,只能不情不愿的偃旗息鼓了。
女同学的事情是解决了,可于志远他妈给她买工作的时候,他嫂子非要跟着一起去,她妈当时没多想,带着就带着呗,说不定儿媳妇就是想多长长见识。毕竟家里就她一个人没工作,当初也是为了避免下乡才急着嫁给他们家老大的。
结果事情一谈成,大嫂转身就背着自己婆婆去办了交接手续,自己把岗位顶了。这手续都办完了,如果再想换人,得当事人同意才行。于志远大嫂铁了心要占有这个工作,死活不让。
一家人轮流做思想工作,说是先让老幺回来,等以后碰到合适的再给大嫂买一个也是一样的。大嫂心里清楚现在的岗位属于僧多粥少,可遇不可求的,特别难搞,无论谁来说情都咬紧了牙关坚决不让。
于志远的两个姐姐甚至请假赶回来,软化说了一通,人家就是不松口,觉得拿到手里的才是最实在的。气的两个姐姐把那大嫂扇了几巴掌,还威胁说如果不让出来就离婚。
他大嫂心里有底气啊,自己已经给于家生了两个孩子了,其中还有一个是男孩,有了孩子,婚哪是那么容易离的。而且她干的这个事,最后还不是会造福他们的小家,她敢肯定她男人不会离婚。
果不其然,他大哥面上说的好听,还不是没有认真劝自己老婆,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了。不过他父母气狠了,觉得这老大一家这也太不顾兄弟情了,又不是不给买,就是推迟一点的事。
老大一家吃住在家里,老大也拿工资,又不是说特别困难,竟然为了一己之私完全不顾在乡下受苦的弟弟。于志远父母一气之下把老大一家分了出去,还放狠话说以后再也不管他们一家了。
老大一家是得了工作,可名声坏了,也寒了父母的心,以后衣食住行还都得自己出钱,,也不知道到底是占了大便宜,还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