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022 四千鱼苗儿全入水,引得村人惊叹

    张氏领着赵老板去找苏玉,到了山脚下,张氏本想让赵老板一个人上山,她还急着下地,若是耽误了,苏老二又得念叨她。

    但又想着,赵老板会不会诓骗苏玉,会不会在苏玉看不见的地方把死鱼病鱼倒进鱼塘?

    再看看远处的村人,有的扯着脖子往山上瞅,大抵是要去看个热闹。

    这么多人,苏玉一人应付锝过来吗?

    苏老二唠叨就唠叨去吧!大不了急了说一句“你不是说我种你苏家的地是吃白饭的吗”怼死苏老二。

    她扯扯衣襟,把苏玉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和赵老板一起上了山。赵老板上山先看见了那个大鱼塘,一脸惊诧:“好大的鱼塘!”

    小黑子叫着跑出来,苏玉听见声响从屋里出来,看见张氏带着赵老板山上,苏玉先谢了张氏,侧身去看赵老板以及他身后的四辆牛车,她笑了:“赵老板,和你的伙计,进屋喝口水?”

    “不用不用,先把鱼苗儿卸了。”赵老板招呼伙计干活,当初可是说好了,要送货上门,还要帮她把鱼苗投进鱼塘。

    “慢着。”苏玉扬手制止,说道,“赵老板,麻烦你让伙计们先把盛放鱼苗的水桶浸在池塘里,先等两刻钟。”

    “这是为何?”赵老板问。

    “为了调和水温,这山上鱼塘的水温低,木桶的水温高。”苏玉说道,“要让两边温度差不多了才能放鱼苗。”

    赵老板挠挠头,心想有必要这么讲究吗,又不是一个冬天的水温一个夏天的水温。

    苏玉看出了赵老板的疑惑,为避免找老板觉得她没事找事,苏玉细细与他解释:“小鱼苗儿就像刚出生的孩子一般,娇嫩脆弱,适应能力差,环境稍微变化,它们就极有可能出现应激反应。”

    “这个,何为应激反应?”赵老板又挠了挠头问。

    苏玉笑了笑,想起这个时代没有“应激反应”这个词,便换成了他能听懂的词汇跟他解释:“可以理解成受刺激,鱼苗被刺激之后,会浮头乱窜,不吃食,烂鳃。”

    “哦哦哦,我懂了我懂了!”赵老板恍然,“若是这般,这鱼苗八成也活不了了。”

    苏玉点头。

    赵老板赶紧让伙计依照苏玉的意思让人把盛装鱼苗的水桶泡进去,并让伙计在旁边守着看着,以防水桶倾斜,鱼苗跑出去。

    水桶全都下了塘,赵老板操着手围着鱼塘转了一圈,遇见蹲守在鱼塘边的伙计,免不了又叮嘱一番,让他们千万看好鱼苗,千万别没到时间就把鱼苗撒了。

    转了一圈回来,赵老板哎呀呀两声,走到苏玉面前,说道:“苏姑娘,你家鱼塘这么大,四千条鱼苗哪够,我看投八千条鱼苗也行。”

    赵老板这话不假,但也有自己的心思,要是苏姑娘投八千条鱼苗,再从他这里买四千条鱼苗,他不就能在卖九贯钱吗?

    苏玉笑笑:“没钱了了。”

    苏玉是真没钱了。

    当然这不是她只买四千条鱼苗的主要原因,不过个中实情也不用细细跟赵老板说来,只一句“没钱了”,赵老板就断了再挣九贯钱的美梦。

    等鱼苗入水的时间,苏族长也上山了,不只他一个人,好些村人也跟着来了,大家都来看苏玉的鱼苗下水。

    牛车浩浩荡荡进村,村民浩浩荡荡上山。

    苏玉都看呆了,不是,她就投个鱼苗,怎么都来了啊。

    苏族长还隔着老远就喊:“玉丫头,听说今日鱼苗下水,我来看看。”

    后面的村人也说:“我也来看看,我也来看看。”

    有些扛着锄头背着筐,一看就是去下地,但听见她放鱼苗儿拐了个弯跟着上山了。

    “四千条鱼苗呢,没见过这么多鱼。”

    “我也没见过。”

    村里人热烈地讨论着,扯着脖子往池塘里看,有人看见水桶漂浮在水面上问为什么这么干,不用等苏玉说,看着水桶的伙计已经解释了。

    “讲究,讲究,”村人听了咂舌,“可真讲究。”

    伙计说:“不是我们东家讲究,是苏姑娘讲究,这法子是苏姑娘教给我们的。”

    村里人又是一阵惊叹,对着苏族长夸赞:“你侄女了不得啊,这等细枝末节的事儿她都能考虑锝到。”

    “小小年纪,竟真如同养鱼的行家一般,像是养了几十年鱼!”

    苏族长听了高兴,捋着他稀疏的胡子,只矜持地笑,并不答话。

    与苏玉熟悉的王婶儿和夏嫂子走过来:“玉丫头,恭喜你啊。咱这鱼塘不白挖,终于看见鱼苗了。”

    苏玉笑着应下,跟两人打完招呼,她走到苏族长身旁:“族长,地里都忙着呢,您不用总是往山上跑,多耽误农活儿啊。”

    苏族长说:“我家豆子都种下了,不耽误农时。你这撒鱼苗儿也是大事,我来看看。”

    言外之意就是来给她坐镇,怕有那些个良心坏的搞破坏。

    “玉儿谢谢族长总是挂念着。”苏玉福了福。

    “哎,你这丫头,忒见外。”苏族长把她虚扶起来,“你叫我族长做什么,一家人,你叫我大伯就行。”

    苏玉心里暗道,不是你喜欢别人叫你族长吗?

    不过她也知道,这是族长跟她拉近乎的一种方式,于是苏玉从善入流:“是,大伯说得是。既然大伯不让我见外,那我有什么事儿可都要厚着脸皮去麻烦大伯了。”

    苏族长捋着他的几根胡子笑:“不麻烦不麻烦。”

    “苏姑娘,时间到了。”赵老板走过来,“我刚才试了试水温,两边的温度都差不多了。”

    苏玉走过去,每桶水都试了温度,果然都差不多了,苏玉说:“把水桶的水倒一半,再兑入池塘水,若是鱼儿没有应激反应,过个一刻钟就放入塘中吧!”

    这苏姑娘可真是讲究,不过赵老板却细心记下了,以往他给人送鱼苗,有养鱼的说他鱼苗放进鱼塘就死了,焉知不是那个鱼儿出了什么应激反应才死的?

    他送过去的时候可好好的!

    以前他是有苦说不出,下次再遇见这种事,他便能和人说道说道了。

    兑了鱼塘水,鱼儿在桶里也活蹦乱跳的,过了一刻钟,苏玉才叫人把鱼苗都撒进鱼塘。

    活蹦乱跳的鱼苗儿,在晨光下,闪着绚丽夺目的银光,涌入池塘中,直看得村人瞠目咂舌,艳羡不已。

    “哎呦,这么多鱼,都长起来可还了得!”

    “明年入夏,最少能长一斤呢!”

    “天啊,这得卖不少钱吧!”

    “我算算,我算算啊……”

    这数目太大了,说算算的村人没算得出来,惹得别的村人一阵笑。

    赵老板走到苏玉旁边,说道:“苏姑娘,鱼苗儿已经投进去,都活蹦乱跳的,你就等着明年发财吧。”

    “借您吉言。”苏玉笑笑。

    赵老板活儿干完,带着伙计赶着牛车下山了。

    村里人看完了热闹,纷纷下山了,热闹要看,但地里的活儿可不能落下。

    山上人都走了,只剩下了苏族长和张氏。

    张氏看没什么需要她帮忙的,也扛着锄头赶紧走了。

    最后,只剩下苏族长。

    “大伯,你可是有话要跟我说?”苏玉问。

    苏族长站在鱼塘边,看着塘面波光粼粼,又看见银色的鱼苗成群结队在水底游动,想起这个鱼塘荒废了五年,不久前还杂草横生,淤泥腐叶一堆,他不禁感慨:“玉丫头,没想到,你真把鱼塘修好了。”

    苏玉看着宽广的塘面,心里生出一股子豪气:“这才哪儿到哪儿,还有好多事没干呢。”

    她现在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卖鱼小贩,她想得可不是只当这样一个小贩就算了。

    苏族长颇有些震惊地看了她一眼,但随后又想到这是苏玉说得,又觉得合理起来,他不知道苏玉还要做什么,但是他莫名相信苏玉,觉得苏玉一定能做成。

    “你是个有主见的孩子,鱼塘在你手里,一定能越来越好。”苏族看着苏玉,就像看着苏家的希望,“族里这一辈的孩子,都不如你。”

    苏玉抬眼看族长,莫名在族长眼里看出了“她是族中未来希望之光”的的意思。

    苏玉在族长殷切的目光中,点了下头。

    你觉得我是希望我就是希望,有事我可就真麻烦你了啊,苏玉心里想着。

    苏族长见她点头,展眉笑了,又说:“对了,我留下来是想告诉你,你这鱼苗撒下去了,以后晚上睡觉警醒点,别让那心思坏的,毁了你的鱼塘。”

    “嗯,多谢大伯提醒。”苏玉也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我打算每夜晚起来巡夜两次,另外,我养了只小狗,它挺警觉,也能帮帮我。”

    苏族长点点头:“你有打算就好。”

    叮嘱完苏玉,苏族长也下了山。苏玉坐在塘埂上,看着一池塘的鱼苗儿傻笑。

    “阿姐,你今天笑了有十回了!”苏果在旁边说。

    “嘿,阿姐高兴!”苏玉说。

    苏果也坐下来,头靠在苏玉肩膀上,她说:“我也高兴,看着这些鱼儿,我心里踏实。阿姐,有了这些鱼,咱们再也不会挨饿了。”

新书推荐: 修仙为什么要看直播啊 魔尊大人有点烦 雀笼十五年 伎多不压身(女尊) 一江水 论炮灰如何成为万人迷 待她君临天下,身旁貌美如花 别吸了,这兔能灭世 渡舟 囤怪安全屋,位面全薅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