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

    黎明前的皇宫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气中,沉寂得可怕。谢回站在紫阳宫偏殿的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这块羊脂白玉佩是他离京前萧长安所赠,两年来从未离身。

    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阿厌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殿内,一身夜行衣上还带着露水的气息。

    "查清楚了?"谢回没有回头,声音压得极低。

    阿厌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张简略的宫城地图:"萧小姐被关在紫宸殿下方的水牢。太后已经下令,明日午时在太极殿前当众审问她,意图逼她承认与皇帝密谋造反。"

    谢回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从紫阳宫到紫宸殿,再到太极殿,每一条路线都牢牢记在心中。"守卫情况?"

    "紫宸殿内外有二十名侍卫,都是太后心腹。水牢门口另有四名太监把守,钥匙在太后贴身嬷嬷手中。"阿厌顿了顿,"最麻烦的是,太后已经调了三百瞻京卫入宫,明面上是加强防卫,实则是防备有人劫狱。"

    谢回眉头紧锁。瞻京卫是太后一手培植的亲兵,个个骁勇善战。若正面冲突,胜算渺茫。

    "皇帝那边怎么说?"

    阿厌摇头:"皇上还在犹豫。太后毕竟是他生母,弑君之罪一旦坐实..."

    谢回冷笑一声:"先帝难道不是他生父?"

    殿外突然传来三声鸟鸣——这是他们与长公主约定的暗号。阿厌立刻闪到门边,确认来者身份后,才放李如愿进来。

    李如愿一身素色衣裙,发间只簪一支银钗,面色凝重:"我刚从母后那里过来。她已经拟好了诏书,明日不仅要处置长安,还要将萧家满门抄斩,连谢家也难逃牵连。"

    谢回胸口一阵闷痛:"萧大人现在如何?"

    "关在大理寺密牢,暂时无恙。"李如愿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但我找到了这个。"

    谢回接过一看,是几页残缺的起居注,上面记载着先帝驾崩前三日的详细情形:"帝呕血不止,疑谢氏下毒,密诏林相入宫..."最关键的部分却被撕去了。

    "这是..."

    "先帝临终前的记录。"李如愿声音颤抖,"母后命人销毁了大部分,这几页是我从当年负责记录的史官后人那里得来的。"

    谢回快速浏览着那些已经泛黄的字迹。先帝明显已经察觉自己被下毒,甚至可能留下了处置谢太后的密诏。但密诏在哪里?

    "还有更多吗?"

    李如愿摇头:"只有这些。但足够证明母后...确实谋害了先帝。"

    三人陷入沉默。这个发现虽然重要,但并不足以确保他们能扳倒太后。谢回沉思片刻,突然问道:"当年先帝驾崩时,谁在身边?"

    "除了母后,只有太医令张景和先帝的贴身太监冯保。"李如愿回答,"张景后来暴毙,冯保则被调去守皇陵了。"

    谢回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冯保还活着?"

    "应该活着。上月还有皇陵的奏报提到他。"

    "阿厌,"谢回立刻下令,"你立刻启程去皇陵,务必在天亮前将冯保带回京城。"

    阿厌领命而去,身影很快消失在晨雾中。李如愿担忧地看着谢回:"即使有冯保作证,母后也不会轻易认罪。她在朝中党羽众多,若狗急跳墙..."

    "所以我们需要呼尔塔的使者配合。"谢回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呼尔塔答应过我,若需要帮助,可让使者按这信中所说行事。"

    李如愿惊讶地看着他:"你与呼尔塔...达成了什么协议?"

    谢回嘴角微扬:"他想要互市通商,我想要长安平安。各取所需罢了。"

    天色渐亮,宫中的雾气开始散去。李如愿必须回去了,以免引起怀疑。临走前,她握住谢回的手:"皇兄那边我会再劝劝。但无论如何,明日一定要救出长安。"

    谢回郑重点头:"不惜一切代价。"

    李如愿离开后,谢回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渐渐亮起的天空。两年了,他终于回到了这座充满权谋与危险的皇城,而等待他的是比战场更凶险的政治博弈。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跑来:"谢大人,皇上召见!"

    紫阳宫正殿,李昭正在批阅奏折,眉头紧锁。见谢回进来,他放下朱笔,示意左右退下。

    "谢爱卿,如愿已经将你们的发现告诉朕了。"李昭开门见山,"朕需要确凿证据,证明母后谋害了先帝。"

    谢回跪地行礼:"陛下,臣已命阿厌去皇陵接冯保。若他肯作证..."

    "一个太监的证词不够。"李昭打断他,"母后在朝中根基深厚,若无铁证,朕也动她不得。"

    谢回思索片刻:"陛下可曾查过先帝的遗物?或许..."

    "朕查过无数次。"李昭苦笑,"母后比朕想象的更谨慎,先帝的私人物品几乎都被销毁了。"

    殿内陷入沉默。谢回突然想起什么:"陛下,当年林相告老还乡前,可曾留下什么?"

    李昭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林相...对了!他离京前曾秘密见过朕,说将一份重要文书藏在了..."他忽然停住,警惕地看了谢回一眼,"这事朕会亲自处理。谢爱卿且去准备明日之事吧。"

    谢回识趣地告退。走出紫阳宫,他决定趁天亮前去一趟萧府。虽然萧家已经被查封,但他需要一处安静的地方思考对策。

    萧府大门贴着封条,一片萧条。谢回绕到后墙,翻墙而入。院子里落叶满地,显然已经多日无人打扫。他穿过回廊,来到后花园——这里是他与萧长安最后一次见面的地方。

    花园里的梨树已经结果,沉甸甸的梨子压弯了枝头。谢回站在树下,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明媚的春日,萧长安在这里吟诗作对,笑容如花。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命运即将给予怎样的考验。

    "世子爷..."

    一个微弱的声音从假山后传来。谢回警觉地转身,手按剑柄:"谁?"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颤巍巍走出来,是萧府的管家老周。"真是您!老奴还以为看错了..."老周激动得老泪纵横。

    谢回连忙扶住他:"周叔,你怎么还在这里?"

    "老奴偷偷回来的,想给小姐拿些换洗衣物..."老周抹着眼泪,"小姐她...还好吗?"

    谢回摇头,将情况简要告知。老周听完,突然抓住谢回的手:"世子爷,有件事您必须知道。老爷被带走前,曾让老奴把这个交给您。"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一枚铜钥匙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墨韵斋密室,《春秋》第三架后。"

    谢回心头一震。墨韵斋是萧家暗中经营的书坊,难道那里藏着什么重要东西?

    "周叔,这..."

    "老爷说,若他遭遇不测,就将这个交给您或小姐。"老周压低声音,"老奴听说,那里藏着先帝留给林相的东西。"

    谢回立刻将钥匙和纸条收好:"多谢周叔。你现在立刻离开京城,去我在城外的别院暂住,等风波过去再说。"

    离开萧府,谢回直奔墨韵斋。这家位于城西的书坊表面看起来平平无奇,实则暗藏玄机。他绕到后门,用钥匙打开一道隐蔽的小门,悄无声息地潜入。

    密室位于书坊最里间,隐藏在几个大书架后面。谢回按照纸条指示,找到《春秋》第三架,移开后面露出一道暗门。钥匙插入锁孔,轻轻一转,门开了。

    密室内光线昏暗,只有一个小气窗透进些许光亮。谢回点燃墙上的油灯,这才看清室内陈设——一张书案,一个书架,墙上挂着几幅字画。他快速翻找,终于在书架最上层发现了一个暗格。

    暗格中放着一个锦盒,盒中是一道已经泛黄的密旨。谢回小心展开,只见上面写道:

    "朕知谢氏下毒,命不久矣。太子年幼,恐为所制。特密令林相联合萧、谢等忠良,必要时可废谢氏,另立太后。钦此。"

    落款是先帝的御笔亲书,盖着传国玉玺。谢回的手微微发抖。这就是他们需要的铁证!先帝早已料到谢氏会危害社稷,留下了这道密旨。

    正当谢回准备离开时,密室外突然传来脚步声。他立刻熄灭油灯,屏息躲在门后。

    "奇怪,门怎么开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是阿厌。

    谢回松了口气,点亮油灯:"我在这。"

    阿厌闪身进入密室,身后还跟着一个佝偻老者,正是先帝的贴身太监冯保。老人看上去七十有余,满脸皱纹,但眼神依然清明。

    "大人,冯公公带来了。"阿厌低声道,"他愿意作证。"

    冯保颤巍巍跪下:"老奴参见谢大人。先帝...先帝死得冤啊!"

    谢回扶起老人:"冯公公,明日可能需要您当朝作证,您..."

    "老奴等这一天等了十年!"冯保老泪纵横,"先帝临终前,亲口对老奴说'谢氏毒我',还让老奴将一道密旨交给林相。可惜老奴刚出宫门就被拦下,密旨也被搜走了..."

    谢回眼前一亮:"还有另一道密旨?"

    冯保点头:"是先帝留给林相的,内容老奴不知。但先帝说,若密旨送不到,就让老奴记住一句话:'梨花院落溶溶月'。"

    谢回一怔。这句话好生熟悉,似乎在哪里听过...

    "大人,时候不早了。"阿厌提醒道,"我们得赶在宫门落钥前回去。"

    谢回将密旨小心收好,三人悄然离开墨韵斋。回宫的路上,谢回一直在思索那句"梨花院落溶溶月"。突然,他想起萧长安曾经写过的一首诗,其中就有这句。难道...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他心中形成。若真如他所想,那么明日之局,或许还有胜算。

    回到紫阳宫,李如愿已经在等他们。见到冯保,她激动不已:"冯公公,您还记得我吗?"

    冯保连忙行礼:"老奴参见长公主殿下。殿下小时候,老奴常给您带糖吃呢。"

    李如愿眼中含泪:"明日请您一定要将先帝遇害的真相说出来。"

    冯保坚定地点头:"老奴这条命是先帝给的,早就该随先帝去了。能为先帝伸冤,死而无憾!"

    李昭此时也匆匆赶来,看到密旨后,脸色阴晴不定:"母后她...果然..."

    "陛下,"谢回跪地叩首,"明日臣会设法救出萧长安。但扳倒太后,还需陛下亲自出面。"

    李昭沉默良久,终于点头:"朕明白了。明日太极殿朝会,朕会当众宣读这道密旨。"他看向冯保,"有劳冯公公作证。"

    一切安排妥当,只待明日。谢回站在窗前,望着渐渐西沉的夕阳。明日此时,或许一切已见分晓,或许...

    他不敢想下去。无论如何,他一定要救出萧长安,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夜色渐深,皇宫各处点起了灯火。在水牢中的萧长安被铁链锁着,半浸在冰冷的污水中。她已经记不清被关了多久,只知道手指的伤口开始溃烂,浑身发烫,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

    牢门被打开,一个嬷嬷带着两名太监走了进来。

    "萧小姐,太后娘娘让老奴再问你一次,"嬷嬷的声音假惺惺的,"愿不愿意指认皇帝密谋造反?若愿意,娘娘可保萧家平安。"

    萧长安抬起头,干裂的嘴唇渗出血丝:"回去...告诉太后...我萧长安...宁死不屈..."

    嬷嬷冷笑:"敬酒不吃吃罚酒。明日午时,太极殿前,看你的骨头还能硬到几时!"

    他们走后,萧长安无力地垂下头。死亡并不可怕,她只是遗憾,没能再见谢回一面。不过也好,至少他不会看到自己现在这副狼狈样子...

    一滴泪水落入污水中,泛起微小的涟漪。在这黑暗的水牢里,萧长安开始回忆与谢回在一起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儿时他给她讲故事,少年时教她下棋,及笄礼上送她那套《昭明文选》...这些回忆如同黑暗中的星光,给她最后的力量。

    "世子哥哥..."她轻声呢喃,"若真有来世..."

    话未说完,一阵眩晕袭来,她再次陷入昏迷。

    而在紫阳宫中,谢回突然从浅眠中惊醒,胸口一阵刺痛,仿佛感应到了什么。他走到窗前,望着那轮明月,在心中默默发誓:明日,一定要结束这一切。

新书推荐: 高危!你已亡灵化99% 星际第一卡牌召唤师 一位向导的重生日记 荒野求生指南 路人甲成了万人迷 宿敌他暗恋我已久 我靠反复死遁让男主走虐文剧本 这婚离不了 分手一年后 古代女子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