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D纯属巧合。我只是在刷小软件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长相很憨但是又不那么投我所好的用户,比我大六岁多,然后顺手点了“喜欢”。我的喜欢列表里躺了几千个这样的有一点感觉,然后聊了两句就不了了之的用户。所以你很难把这种巧合美化成一种神秘的缘分。
对方很快就回关了。寒暄了几句才发现原来他也是S大的校友。顺着同一个学校的话题聊了几句,对方似乎也算健谈的样子,又有点理工男特有的腼腆。对于这样的聊天,我可以说已经轻车熟路了,再加上本来也就是很乐于社交的性格,两个人线上聊得倒是不错。我偶尔开开黄色段子,对方总是表现得很羞涩,招架不住。
当时是在放寒假,在家里也没什么事。聊了几天之后也就熟了,很快就决定线下面基。其实我是一个很嘴炮的人,勇于口嗨羞于实践,网络上表现得落落大方甚至毫无下限,线下光是决定要不要见面就要纠结半天,见了之后还是死正经,这一点也被小Z他们取笑过。所以这一次很奇怪的是,我很轻松地就做出了面基的决定,而且丝毫没有在意面基地点还是他家里。这是我第一次在别人家里面基,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他做了几个菜给我吃。具体是什么菜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后来我又去过小D家几次,醋味很重的醋溜大白菜、和家里烧法大相径庭的西红柿炒鸡蛋是我印象深刻的。他做菜的时候就让我开椰子,这是我第一次开椰子。还挺难开的,需要全身的力气都倚在那个尖尖的工具上,戳进去了还会有一部分椰子水溢出来。我始终忘不了的是,当我从后面抱住他,跟他说你做饭辛苦了,他甚至都没有回头,很自然地就说“给老婆做饭是应该的”。我的心里小小地咯噔了一下。我们并没有在之前的聊天里有过非常深入的探讨,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在开玩笑呢还是就是讲出了内心的想法。总之在他说出这句话之后,我打着哈哈搪塞了过去,这句话却从此留在我心里了。
这也是很特殊的经历,因为我实在回忆不起一个特定的日期,或者时间,我们确定了对象关系。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你愿意做我男朋友吗”“我愿意”这样老套的桥段,就这样每天交流日常的生活,渐渐地,就离不开了这样的生活。我现在翻看之前的聊天记录,真是感慨万千。那是我第一次那么亲昵地和一个人交流。我本来想的是,如果真的要谈一个男朋友,还是应该出国,无论是法律保护还是社会接受程度,都更适合在那里生活;在国内还是乖乖地结婚生子。但是在我遇到小D之后,我再也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可以说在这方面失去了理智吧。我有时候会开开“陪我一辈子”、“以后陪我去xxx玩”和“以后和我一起做什么事”这样的很遥远的玩笑,他总是答应的很认真,但是现在一个诺言都没有实现。
我们是异地恋。我在S市,他在我的老家N市。他来看过我一次,我每次放假也都会特意偷偷摸摸去找他。他来上海的时候选了一个特别偏远的酒店,在虹桥的那一头,甚至还需要地铁转公交车。但是那是一个酒店式公寓,我那个天真的过一辈子的梦想,似乎就在那间小小的公寓里,浓缩在了短短的几天里。我们去了他本科的学校,然后就在S市的街头闲逛。那时候我觉得,我的世界的全部就是他了,跟小D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非常非常珍惜。高中时候我和小J谈起所谓的恋爱滤镜,我当时说我活这么大从来没有过对哪一个人有着怦然心动的感觉。终于在大二的春天,我也有了自己的恋爱滤镜。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他说一声“早啊”,然后离开宿舍、去上什么课、今天吃了什么菜、遇到了大大小小任何事,我都会汇报给他。晚上有的时候我会因为写代码或者写论文搞得有一点迟,然后我就会有一肚子的脾气,给他发一大堆消息轰炸他。他每次都能设身处地宽慰我,或者分享我的快乐。现在想想,当初要是不百分百地精神上依赖他,我也不会在刚分手的时候空洞而有茫然,有一肚子的委屈不知道何处倾诉。因为和他开心地聊了一个学期之后,我发现我和我的朋友们反而没有那么熟了。
小D有很大程度上都和我相反。他不喜欢看书,喜欢宅在家里,怕社交,喜欢打游戏。这一切都跟我相反。但是我就是很喜欢小D,我喜欢和小D做一切事情,和他度过的每一秒都不算是浪费。我们一起通关了双人成行,他虽然打了那么多游戏,打的还不如我,被我好一顿嘲笑。我们还都玩原神,我比他早两年入坑,但是他实在是肝得厉害,比我这种养老人群的练度高上许多,以至于我后来不得不借用他的角色来打一些关卡。每到这时,他就会很得瑟。我们还看过几部电影,从贺岁档到端午档,有不错的片子,也有一般的片子,所幸没有大烂片。在电影院里,我偷偷去牵他的手。他把衣服盖在腿上,然后我们在衣服下面攥住对方的手,好久好久不放开,都出汗了。小D从来不让我在公共场合做出什么亲昵的行为,也不让我在大庭广众之下拉他的手。我有点委屈,但是怎么办呢,我那么喜欢他,所以我选择了默默忍受。我一直都在默默忍受,表现出来的从来都是支持他做一切决定。我有点后悔,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上,我还是以这样委委屈屈的方式葬送了自己向往的未来。我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情绪强烈,态度鲜明,但是遇到小D之后,我只敢小心翼翼地爱。
我说以后要一起去西藏,去皖南,去环游世界,但是我们几乎什么地方都没去。除了往返在商圈、他家和羽毛球馆。小D的羽毛球水平说不上多好,但是足够和我练练球。我其实在搬去医学院之后,因为场地不够,已经很久没有打过球了。和他打球,也是我那些日子开心的时光。唯一一次出远门,是我们一起去无锡。因为他的工作原因,假期总是很短。刚好清明节他正好放假,然后我们就打算去周边城市逛一逛,最后就选定了W市。第一天小D因为牙疼临时去看了牙医,徒留我一个人在景点挤得寸步难行,也没什么心情一个人乱逛。
晚上他从N市改签高铁赶过来,我们去夜市一家小小破破的老店里吃饭。吃饭完了我还拉了肚子,在地下一个奇怪的商场里转悠了好久才找到厕所。那里的指示牌过于钓鱼,总是指向矛盾的方向,写着诱人的短距离,结果转来转去还是走了很久。回到酒店,我躺在他怀里,感到特别安心。这时候他接了一个电话,那是他妈打来的电话。那是我第一次听小D讲S省的方言,在我听来还挺有意思。电话里他妈催他赶紧相亲找个女朋友,结婚,生小孩。打完了,他放下电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把我搂得更紧了一些,我牵起小D的手。不过我那时并没有很在意这一通电话,也不知道这些事情对未来的影响。
W市的景点大多贵而无趣,而且基本都是人造的,樱花那时候也不剩多少。不过我觉得比起去哪里旅游,跟谁一起旅游更加重要,一路闲逛过来,和小D斗斗嘴、聊聊天,时间过得特别快。很快我就回到了S市,他回到N市继续上班。
我从来没有想过第一次旅行就是最后一次旅行。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又抽空见了一面,下个馆子,在湖边走着聊聊天。我觉得小D很憨厚可靠,他可以包容我的所有,但是又很耿直,我喜欢耿直的人,有话就说,不拐弯抹角。我和小D的相处一直都很和谐,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矛盾。我甚至那时已经在考虑未来的规划,是否毕业后要从大城市回到我生长的地方,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医生享享清福。我是真的很认真的想和小D过一辈子,提前就过老夫老妻烧烧菜,聊聊天,晒晒太阳这样美好的日子。
我并不知道那时候小D在想什么,我以为他和我一样憧憬着未来,一样一心一意地为对方的喜怒哀乐关心。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父母家庭的压力,工作社会的“关照”,让他时时刻刻在进行内心的博弈,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迟早会到来。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音乐突然开始放“你说陪我到某年某月某天,却把我留在某日某夜某街”。我和小Q说,好后悔当时没有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小Q说,这也不是你的问题,哪怕过程有所区别,结局也是注定的。那今天可能只是一个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夜吧。
又记:其实睡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