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

    第一章  下乡

    1968年7月,炎热的夏天好像要把整个平市都淹没了。

    在平市的主城区,军区大院的宋家院子内此时喧闹异常,哭喊打骂声不断传来。

    宋爷爷和宋奶奶坐在客厅的素色沙发上,宋爷爷拄着拐杖,神情肃穆。

    宋奶奶神情慌乱无助,完全没有了平时的淡然自若、温柔慈祥。对着面前自己的独子宋铮又打又骂。

    “宋铮啊,你好样的,你就这样做父亲的,眼睁睁看着林渠那小子使手段,把你儿子送乡下去了。”

    说着也不给自己儿子说话的机会。

    “我可怜的宝贝孙子啊,我就那么一个孙子,就要离家千里,你看看现在这个形势,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

    “本来一开始发现林家使坏的时候,老头子和你是有机会挽留的,结果你倒好,瞒着老头子和我,顺水推舟一声不吭把自己儿子送去乡下了!”

    “你倒是说说,你怎么想的,豫儿可是我们家的独苗苗啊......”

    “要是没了他在眼前,我可怎么活?”

    ......

    宋铮任由宋奶奶发脾气,一声不吭。

    宋爷爷也舍不得孙子,那可是他从小带着长大的孩子,对他付出的精力比他爹宋铮还要多。

    宋豫也很争气,即使被家里那么多的人宠爱着,即使性格在某些方面极为霸道强势,却没有长成一个一无是处的大院子弟。

    反倒是比大院的男孩子都出息。宋豫从小就极为聪明,学习成绩最好,待人极为周到,身体素质更是强悍。

    前几年,一群大院里的男孩子都被扔进去军营里面锻炼。大院几个退下来的老首长和老干部还联手将几个孩子扔进去了平城外围的大山里面。

    平市又叫平城。这两个说法都有人叫,而后者的古韵更重一些。传承着平城几千年风雨飘摇、跌宕起伏的历史。

    ……

    最后,在那场军事训练中表现得最优异的无疑是手段果决又不失底线,身体素质强硬过人的宋豫。

    如果事情顺利,宋豫后来的路无疑是定了的。高中毕业后要么进军营,要么继续上大学,要么直接在平市分配工作。

    无论是哪一条路,他的人生都会比大多数普通人平顺一些。人再努力些,安稳幸福地过一辈子也不是不可能。

    可人算不如天算。

    宋家两代人都在队伍里,老爷子虽然退下来了几年。可该有的敏锐度还是有的。

    宋庭和儿子宋铮也一次次在书房开会,为自己的孙子/儿子谋划、规划着未来,这么多年来,宋家站得有些高了。即使老爷子退下来了,宋铮的职位在平市不算是最显眼的,却仍然不可小觑。

    难免不会有人使坏,外头多少双眼睛盯着?

    所以两父子对孙子的前途更加慎重,关爱之远,计之则深。

    他们在外面不管坐到了多高的职位,受到多少人的尊敬、巴结,回到家里来,也只是宋豫那令人头疼的小子的亲老子和亲爷爷。

    可事情发生得太快了,又有人从中作梗,就差一点,就差一点啊,他的孙子就可以走他该走的正道。

    而不是突然被人弄到南方的乡下了。现在他们一点法子都没有了,连让他留在离家近一点北方的乡下都做不到了。

    宋爷爷一开始也生气的,可后来仔细一想,自己儿子的顺势而为似乎也没有错。看似最被动实则最主动,让孩子远离平市的漩涡,避免彻底倾轧,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宋爷爷想通宋父的用意之后就把人叫进了书房。

    看着宋爷爷和宋父都走了,宋奶奶和宋母一时愣住了,女人家的情感总是细腻的,对自己家的孩子总是心疼得很,两人的眼眶都红红的。不像家里的两个大男人,这个时候还能冷静处理眼前的局面。

    书房内,宋爷爷坐在椅子上,对着面前成熟的儿子,“怎么想的,突然就顺着林家的手把孩子送去乡下去了?”

    “而且还送到南方的乡下去了。”

    他心里也知道真正的原因,也不指望儿子回答他。

    宋爷爷到底是老了,心里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孙子。

    他沉默了一会儿。

    问道:“真想好了,送那么远?”

    宋父面带不忍道:“爸,如今这时局,我生怕再出点差错,就护不住他啊!”

    “还不如给那小子送得远远的。”

    ……

    宋爷爷叹了口气:“这样也好。难保林家那窝子小人再使出点坏来儿……”

    “行了,这事你自己和你媳妇好好解释清楚。你妈那里我来说。”

    “还有,你这几天去多换些不同的工业票、粮票、布票什么的回来,可别让小豫在乡下熬坏了身子。”

    “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宋父更是连连点头,他就这么一个儿子,他也疼得很。

    应该说现在整个宋家就只剩这一个独苗了,三代单传的儿子。

    宋豫还有个大姑,叫宋语。是宋奶奶和宋爷爷早年收养的,和宋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她自己没有孩子,平日里就把宋豫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有时候比宋父宋母还要宠他。

    宋豫虽然才十五岁,但是对着家里人一直很孝顺,很多不侵犯自己原则的事情,也愿意顺着他们。

    ……

    宋豫在外头忙完了事情,和大院里几个兄弟告别之后,就立马回家了。

    主要是宋豫这事太突然了,陈明几个兄弟都吓了一跳,说到底宋豫也是被牵连进去的。太多人盯着宋家了,即使上面有人护着,也有些防不胜防。

    现在陈明、贺北、张靖、陆阳都在使劲给自家放小捣鼓东西,让他带在身上。他们几个从小一起长大,说是亲兄弟也不为过了。

    ……

    宋豫一进家门,就听到宋奶奶和宋母的哭泣声了,看到最亲近的家人这样,他心里也不好过。

    对于下乡这件事情,事情发生之后,他倒是坦然接受了,整个宋家倒是当事人适应得最快。他最多也是有点迷茫。这是他自己的实力给他自己的勇气。

    宋豫悄悄进了客厅,坐在宋家两个女人面前,“奶奶,您别哭了,我没事!”

    “而且我肯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宋豫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宋奶奶看着自己丰神俊朗、年少意气的宝贝孙子,就更想哭了。

    还是宋爷爷给人带回了房间,继续安扶着宋奶奶的情绪。

    宋母也是如此,别看她平时对着自家儿子打骂得不少,可她对儿子的爱可一点都不比他人少。

    她太难接受眼前这个结果了,即使丈夫和她解释了整个事情的缘由。

    最后宋父扶着人回屋了。

    让宋豫先去收拾东西,等会儿他再来找他。

    ……

    几天后,宋豫又进了一趟爷爷的书房。

    祖孙俩谈完话出来后,宋奶奶和宋母的情绪比起前面几天稳定了不少。两人像是知道目前这情况改变不了了,只能给自家孩子换大量的全国通用的票证。

    这些事情倒是让他们忙了起来。

    宋豫手里自己从小攒的钱本来就不少。这次下乡家里给准备的钱也不少,他身上的钱是比较多的。他原本不打算拿家里的钱了,但是拒绝不过宋奶奶和宋母。

    好在他知道家底,不然说什么也不拿那么多钱的。

    至于其他他自己准备的很多东西,自己都小心收进去空间里面了。没有让任何人察觉。

    宋豫从小就有一个空间,一开始那两年还没有这么意识到,只觉得好玩,后面大了一点才知道这个东西谁都不能说。

    ……

    很快,下乡这一天就来了。

    在平市南城区的火车站,宋家人都眼眶红红的,包括宋爷爷和宋父。大姑宋语更是挽着丈夫梁城的胳膊,忍不住小声哭泣。

    宋豫穿了身清爽的衣服,背了个包,两手一只提了一个装行李的布包。

    他的东西其实不算多,比起其他人大包小包的。

    他走之后,等安稳下来,宋母他们会再寄些行李过来。宋豫身上带得最多的就是钱票和几身换洗的衣服。

    ……

    很快,时间就到了。

    宋豫和家人挥手告别。看见送家几个女人偷偷掉眼泪,他脚步一顿,又听到负责人在不断催促。他看了眼爷爷用力挥动的手,低了下头,还是别过了眼,转身就挤进了拥挤的上火车人群之中。

    “轰隆隆……轰隆隆……”冒着浓浓烟雾的绿皮火车从平市南站驶向南省靖市源东站……

    经过三天两夜之后,火车终于到达靖市。知青们简单吃了些东西,就被带去招待所住了一晚。

    第二天一大早,火车上来自不同地方的知青就陆陆续续都坐上了班车,被送往靖市下面不同的县份。【1】

    中午些的时候,班车终于到了马凳县,到了地儿,也没有时间给知青们好好吃饭了,宋豫几人都随便吃了些馍馍、大杂粮饼和便携水壶里的水充饥。【2】

    马登县的负责安置知青的几个干部给一群知青做了些思想工作,说了些话,然后就让人念这批知青分配的结果了。

    这批来南省的知青不仅有平市的,还有其他地方来的,蒙市、汀市、北市、禺市、海市、宿市、常市、江市等等不同地方的人都有。

    ……

    众人认真听着知青分配的结果。

    梁庄公社高粱大队:聂小青、徐知源、冯杏杏……

    下鸥公社芦花大队:王国强、李爱国、赵民花……

    丰登公社麦子大队:卢花花、赵丽珠、孙芷琪、李小雅、张丽清、强浩宇、周平平、郭国才、陈丰、宋豫、谢民开。

    ……

    麦子大队的大队长叶大军带着队里的几个青年小伙,还有平时和牛车最熟悉的铁叔,一大早就赶路进来县里,接这些知青回队里。

    要是只拉人,两辆牛车勉勉强强可以将十一个知青一直拉回大队里,可是大队里不仅来了知青,还有他们的行李。

    所以最后是五个女知青坐着车,剩下的六个男知青轮着来坐。遇到路不好走的地方,女知青也要下来自己走一些路。

    几个男知青和队里的人,则一起合力把牛车推出来,推着往前走。

    在马凳县,丰登公社算是比较穷的地方了,而且路还难走。

    所以几年下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知青分去那里的人就不怎么多。

    作为丰登公社下的麦子大队,麦子大队肯定比不上公社里的。所以麦子大队的知青,比起其他地方来也不多,算上这次,来了三批知青,总的才三十多个人。还有一些早已经在当地成婚生子,搬出去了。

    乡下地宽,而且盖房子的很多原材料在乡下都可以找到。所以知青们住的不怎么拥挤,多一点的可能四、五个人一个房间,少一点的一两个人一个房间的也有。这个是根据里面的床位来看的。

    宿舍也是抽签分配的,这样反而更公平。

    回麦子大队的路上,社员和知青们互相介绍着认识。

    大队长叶大军说:“娃子们,别害怕,在队里,只要好好干活,好好挣公分,不说吃饱,但确实是饿不死你们……”

    卢花花好奇地问:“大队长,公分到时候不够我们吃的话怎么办?”

    “那就只能自己掏钱买或者和生产队赊账借粮了……”

    ……

    大队长开了个头之后,社员和知青们就放开了。

    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话。

    郭国才问了句:“到时候我们住哪儿?”

    村里的小伙叶小刚说:“知青点呗,应该是住得下的,要是住不下队里肯定会想办法的,你放心吧!”

    叶小刚的伙伴李铁军红着脸对着宋豫说:“宋……宋豫,我可以这样叫你吗?”

    宋豫看他一眼,“嗯。”

    “宋豫,你们城里人长得真好,你是怎么长的,长得那么高,比小刚和我们大队长都高……”李铁军说。

    “平时多锻炼身体。”宋豫简单说了句话。

    很多知青和社员在李铁军和宋豫说话的时候都投过来了目光。

    大队长叶大军和铁叔看着他们这情景,不约而同看着对方的老脸笑了起来。

    紧接着大队长叶大军感叹了一句:“年轻真好啊!”

    “对啊,不过宋豫这后生长得确实好,主要他目光清正,又有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一般的家庭可养不出来这样……”铁叔笑着说。

    ……

    宋豫和李铁军的互动一下子吸引了那么多人的目光,当然更多是因为宋豫的原因。

    宋豫长得出挑,宋家人都很白。虽然他时常锻炼,也被扔进去军营里面训练,跟着别人去山里锻炼,会晒黑一大截,不过回去平市读书几天,又变白了。

    他的肤色白净,身体却是健硕有力的,并不给人一种文弱书生的感觉。宋豫穿了简单的短袖,宽松型的黑裤子,款式简单的鞋子被他踩在脚下。

    宋豫侧脸刚毅,剑眉星目,鼻骨高挺,眼睛深邃,整张脸像是被老天爷精心雕琢过,气质又出众。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十五岁半大小子的意气和成年人的稳重这两种迥异的气质在他身上和谐地融合起来。

    在人群中,他即使沉默不语,也会慢慢被许多人关注到。

    ……

    一群人时不时说几句话,主要是知青们问的多,社员们答的多。毕竟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谁的心里都会感到一些忐忑。

    走了一会儿之后,日头毒辣了起来。知青们时不时传来几声抱怨。

    赵丽珠的脸上沁出许多汗来,拿帕子怎么也擦不干净,头顶又顶着烈日。虽坐着牛车,她比走路的知青和赶牛车的社员可是要舒服多了。

    可她自小娇惯,这次和继母的斗法中,要不是继母憋了个大招使坏儿,她也不会下乡。不过下乡前赵丽珠早就弄好了一切,心里也笑着:董玉梅那女人不要以为把我赶走了,就可以在赵家高枕无忧了。我还有一份大礼送给她呢!

    赵丽珠从小就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谋福利,她想要的几乎都能得到。家里大大小小的人又因为她幼年母亲就离开了家,谁不娇惯她。所以也养成了一副娇蛮又无理的样子。至少表面看是这样的。

    不过她从小就没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待过,路边的风吹来的时候,黄土粉末都扑到她脸上来了。

    实在是忍不住了,遂对着大队长叶大军说道:“大队长,这什么时候才能到啊,我都要被晒晕了,我这车能不能赶快一些?走路的在后面慢慢走不就行了吗?”

    “我可不兴陪你们在路上白晒太阳!”

    ……

    谢民开这个时候被轮到坐车了,恰好也坐在赵丽珠那一车。心里想着,要是赶快了,那把别的男知青抛在身后,他就可以借机不用下车走路了。便跟着帮腔道:“对呀,大队长,这女同志受不了这毒太阳,赶快点反倒好些!”

    这两个知青一出口,其他知青倒是不满了。大队长和社员们都没有机会开口。

    女知青李小雅顶着一张被太阳晒得红通通的脸,眉毛一横,说:“凭啥就你们那辆车赶得快,咱们几个女知青谁不觉得晒呢?”

    “而且赶牛车和走路的人也很辛苦,他们流的汗比我们还多?”孙芷琪接道。

    强浩宇也说:“这可不行,你们看牛都那么累了,你们还想快点走,等一下牛累坏了怎么办?”

    ……

    叶大军这回都接第三批知青回大队里了,对这些知青的抱怨也早就见怪不怪。

    只说:“我们只要下午之前回到麦子大队就可以了。”

    又对着赵丽珠他们那一车郑重地说:“女娃子,可别想着赶路,这路上危险可不少,我们还是要大部队一起走,这样更安全。”

    赵丽珠一听这样,倒也不敢再抱怨了。在这荒郊野岭的,她的小命当然比流汗更重要。

    ……

    因为人多,知青们又第一次来麦子大队,所以走走停停,总算在晌午吃饭前到了麦子大队的村口。

    因着这个点算是吃饭和休息的时间,村口倒是陆陆续续有不少人。老人和小孩要多一些。

    看到大队长他们接人回来,全都一窝蜂的拥过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只剩几个年纪大了的老头还在大青树和老梨树之间坐着。

    小孩子狗蛋笑着大叫,对伙伴们说:“哇,这回又来了好多漂亮的大姐姐!”

    其中一个脸色黝黑的孩子答道:“是啊,是啊,我们到时候又有糖吃了……”

    ……

    李大娘拉着大嗓门说:“哎呦,我滴个乖乖,好俊的小子,还有那姑娘脸白,看着也有文化!”

    牛大娘在旁边嘀咕道:“再好看,也没有咱们宁春好看!”

    “那是,小春可是我们大队顶顶漂亮的姑娘,满公社也找不出她那样一个身段的,还会持家,就是书没读够,文化低了些,就跟着哥哥四个读了几年小学,认了几个字……不然嫁进城里也使得……”焦大娘也说道。

    这不,正说着正主呢?那边人就过来了,那边田埂上走上来了个姑娘,应该说小姑娘,身子发得正好,乡下说得粗糙一点就是,看着就好生养,好多妇人都替家里男娃子盯准了她,想娶回家做儿媳妇,可脸还有星点稚嫩,还得一、两年左右才能彻底张开,很多人都在观望,还没上叶家试探过。

    叶宁春穿着花色简单薄上衣,和大多数人一样的黑裤子。她刚刚去田里给叶爸爸和四个哥哥们送水,顺便喊他们回来吃午饭。

    现在她一个人先回来,回去正好帮叶母打些下手。

    叶家有五个兄妹,叶大金、叶小金、叶大刚和叶小刚都已经结婚生子了。

    叶大金娶了梁庄大队的梁翠芬,生了一个姑娘,一个儿子。

    叶小金娶了叶枝湾大队的宋美丽,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姑娘。

    叶大刚娶了大队里的谷雨雨,生了一对龙凤胎,其中姐姐是最大的。

    叶小刚娶了谷穗大队的金秀秀,第一胎生了个姑娘,第二胎是个儿子,还不到一岁。

    叶家成家的孩子,叶父叶母都给他们盖了房子,分出去了。

    养老的事情也说好了,以后大家一人出点力。最后老了到底和谁住,叶父叶母倒是看得开,他们不太在意。孩子愿意他们就过去住,不愿意那他们两个老伴儿就自己待着。

    分家的时候,四个儿子都想父母老了和自己住。现在是这样想的,以后不知道会不会有变化。

    叶父叶母对四个儿子倒是一碗水端平,但是对自己的幺儿叶宁春那是极其宠爱的。

    现在叶家老宅里就只有叶父、叶母和叶宁春住着,只不过有些时候为了方便,几个媳妇会在叶家一起做饭,等着自己家的男人回来吃饭。不过这样的时候不常见,几个月才见一两回。

    今天恰好就是在叶家老宅做饭,所以叶宁春才会这个时候出门去喊叶家在地里干活的男人回来吃饭。

    而几个嫂嫂和叶母,在家都有活干,照顾孩子的照顾孩子,做饭的做饭,干其他家务活的干家务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农村的人家,看似没有大事。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很重要的,每天都要做,家里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

    叶宁春快要走近众人眼前,牛大娘热情夹着喜爱的声音就传了过来:“诶,小春,你喊你爸和大哥他们回去吃饭呢?”

    叶宁春笑着回道:“是的,大娘。”

    本来讨论得热火朝天的知青堆和八卦的社员堆,也被牛大娘的大嗓门吸引了过去。

    宋豫刚刚看着不远处黄绿相间的稻田,心情难得放松。脸上一片舒朗带着点笑意,这个时候也慢慢转过去了头。

    小姑娘穿着一身素色衣服站在那里,上衣应该是花色的,但是不知道怎么设计的,看着简单又素,加上简简单单的黑裤子。有些害羞,眼神有些好奇大胆地看着外人,俏生生站在那里。

    宋豫转身的时候 ,叶宁春也恰好从牛大娘的方向转过来。

    两人眼神相聚,一个面若桃李有些害羞,一个舒然坦荡,就那样笑看着对方。

    宋豫和叶宁春心神皆一俱,等在众人的吵闹声中回过神来,耳后都红了,心依然怦怦乱跳。叶宁春灵动的双眼飞快扫了圈周围,幸亏没人看到这一幕。

    她内心一动,人生第一次想主动说些什么,正要开口的时候。那边陈丰在大喊着说:“宋豫,快走了,要去知青宿舍了……”

    宋豫不动声色看了眼低头还在犹豫害羞的叶宁春,才大步往陈丰的方向走。

    叶宁春站在原地,在心里想着,原来他叫宋豫啊。

    “宋豫。”

    她在心里偷偷念了一遍,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宋豫一行人走了之后,叶宁春别别扭扭一会儿,主动问了一起长大的唐小茵,“茵茵,刚才那……那些人是知青吗?”

    “对呀,宁宁,你看那个宋豫是不是长得很好看!”唐小茵激动地挽着叶宁春的手臂说。

    叶宁春想到了宋豫,还是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不过唐小茵没有发现,

    “不过其他的知青也挺好看的。”唐小茵在叶宁春小声耳边说道。

    “咱们大队里面,前面两批知青的人,都有人在这里成家。”

    “不知道,再过几年,花落谁家呢?”

    “不过也难说,毕竟很多人都想回城里。”

    “是呀,我们这里终究比不上城里。”叶宁春接道。

    “不过我们这里也很好,家里人都在身边,知青们也算背井离乡……”

    唐小茵拍了拍脑门,突然想起,“诶!我想起来了,宁宁,这段时间你爸和你妈是不是准备替你相看,看着他们是想早点定下来,还是怎么的?”

    叶宁春想到这件事情,心里也不知道什么感觉。

    “对,茵茵,我妈说我虚岁都十五了,早两年定下来,先订婚,等十八岁的时候再结婚。”

    “哎,也确实是这样,我妈也是这样想的,她们总是说,有好的小伙,要先定下来,不然后面好小伙都被人捡走了,女人拖着托着就大了,到时候嫁不出去,找谁哭去?”唐小茵说。

    “不过宁宁,你爸妈那么疼你,肯定得看你的意思,要是安排见了面,你不喜欢,他们也不会强迫你的。放心好了。”唐小茵安慰道。

    叶宁春笑着说:“但愿吧。”

    “咱村里年纪差不多的姑娘,订婚的也挺多的。”

    唐小茵又好奇到:“我听人说叶树哥他们家这段时间来你家是不是挺勤的?”

    “嗯。”叶宁春看了眼地面。

    “那你感觉叶树哥怎么样?”唐小茵嘻嘻追问道。

    这回叶宁春不说话了。

    过了好久,想说:“我只把他当哥哥。”

    可是叶宁春又想起叶母说的“宁宁,你从小就乖乖的,妈妈生怕在亲事上委屈了你。更怕以后结婚了,男人对你不好。”

    “现在出落得又漂亮,身子也长得好。旁边这几个大队的妇人都和我明里暗里地打听过你的亲事。我知道你对叶树没有那方面的感觉?”

    说到这里,叶母似乎有些不忍,但是又继续说道:“但是呢,夫妻之间其实就是过日子,慢慢地,也会有感情。”

    叶父和叶母当时也是互相喜欢的,后来才在一起。她何尝不想人女儿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可她的幺儿出落得太好。

    叶父和她根本不敢把他嫁给一般人家,害怕他以后的丈夫护不住她。

    叶树从小看着长大,也是叶姓人,家里还有个当兵的哥哥,别人至少会忌惮些。

    而且叶树和宁宁从小一起长大,他知道对人好。他们知道他的人品,他总不会欺负宁宁的。叶母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娇宠长大的小女儿,嫁给谁他们都不放心。更别提嫁远了。

    如果嫁给叶树,还在跟前,只要他们两口子还在,别人就不可能欺负宁宁。月子她就更有理由过去照顾女儿了。

    叶母这样一想,又觉得这件事情可行了一些。

    叶家祖上几代清清白白的农民,叶父叶母一片拳拳爱女之心,也没想着让女儿高嫁什么的。

    当然这件事情还没有定下来,叶父叶母最多也就找些机会,让两个孩子多处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

    宁宁最后要是不愿意,他们顶多劝劝,肯定也不会逼她。谁舍得自家小女儿不开心呢?

    ……

    叶宁春回到叶家老宅,叶家几个媳妇和孙子辈都在。叶母看女儿回来了,额头上都沁出来些许细汗。倒了碗消暑的绿豆汤给她。

    嘴上说着:“宁宁怎么忘记戴草帽了呢,你看这晒成啥样子了!”

    叶宁春笑着拿帕子擦了擦汗“妈,没事儿。”

    叶母手上拿着抹布,打算再擦擦桌子,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就说:“宁宁,你今晚换身漂亮的衣服,就穿今年新做的那条绿色的裙子。我待会儿让你二哥叫叶树家晚上过来吃饭。”

    叶宁春一听,不知道怎么了,没像平常那样答应。

    叶母疑惑地看了她一眼,看着小女儿沉默的样子。唐芳华心里一沉。

    不过也不敢说把人带来家里吃饭之类的话了,没再提这件事情。

    叶宁春这小小的举动被叶家众人看在眼里,众人心里掀起波澜。

    正有人想问些什么,叶父、叶大哥、叶二哥、叶三哥、叶四哥几个都回来了。

    今天只有叶父、叶大哥、叶三哥,还有叶家的几个媳妇去干活了。不过是叶家的女人们干的活比男人轻松一点,比他们早回来了一会儿。

    叶四哥也就是叶小刚,和叶大爹,也就是大队长他们一起去县里接知青了。

    想到这里,坐在饭桌一角的叶宁春开口问道:“四哥,今天你们去县城了,好玩吗?”

    叶小刚闷头吃杂粮饭,这一路上,虽没下地,可是天不亮就出发走了,一个来回下来,他也觉得有些累了。

    他看着妹妹说:“宁宁,你今天咋这么好奇?你从前可是不关心知青们的事情的。”

    “不过说说也无妨,你想听哥哥就说。”

    “这批来的知青,目前来看还行。虽然也有闹腾的,但是没前面两批那么鸡飞狗跳。”

    “不过,说来也稀奇,其中有个叫宋豫的知青,看着竟然比怎么庄稼人还要强壮。就他一个没有坐牛车,一路跟着我们走回来的……大气都不喘一下,我还挺佩服的……”

    叶宁春吃着饭,听到这里,“啊,那……”

    看着叶家人都看着自己,叶宁春没说接下来的话。

    “差点失口了。哎,那……那个宋豫……他是不是累坏了……”叶宁春在心里胡思乱想。

    “欸!宁宁你在想啥呢?”叶小刚的手在叶宁春眼前晃了晃。“和你说话都没有反应的。”

    叶小刚嘟囔了一句,他心大,也没想多深,低头继续扒饭。

    唐芳华和叶建强心照不宣对视了一眼。

    其他的叶家媳妇虽然有一部分精力放在孩子吃饭上,但是细心点的人,都若有所思。

    梁翠芬和宋美丽都没有贸然开口,谷雨雨和金秀秀就更不可能开口了。叶家四个媳妇虽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是明面上还不会和自家男人对着干。毕竟是自己男人的亲爹亲妈。

    她们不想这个时候惹了叶母不快。要知道,叶母最偏心的就是这个小女儿,四个儿子都比不上。更令人不解的是,叶家四个兄弟也偏疼着自己家小妹,没有一点不平衡。

    不过老实来说,叶母确实是个好婆婆。四个儿子,结婚一个,就分出去一家,对四个儿子和四个媳妇都很公平,所以一直没有闹出来什么婆媳矛盾。儿媳妇坐月子的时候,叶母也会帮忙,毫不吝啬家里的好东西。

    在这些上,叶家四个儿媳妇还是感谢婆婆的。叶宁春有些时候也会帮忙照顾叶家的几个孙子孙女。

    所以在一些时候,叶家四个媳妇也乐于和叶宁春交好。

    虽然在她们看来,最后小姑子总是要嫁出去的。像她们一样,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叶家四个媳妇长得都不是特别好看那种,但是也有自己的特色。虽然在乡下,结婚后日子过成她们这种的,已经很是不错了。

    但是叶二嫂宋美丽也不得不承认叶宁春长得实在太出挑了些,同为女人,她有时也会有些眼红。

    虚岁才十五,身段却玲珑丰腴,娇小可爱,若再过两年,再长开些,叶家的门槛都得被踏破。

    而且屁股大,前面也大,这样的女孩在农村相看时最受妇人喜爱,因为好生养。

    宋美丽结婚了才知道,男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好色,他男人叶小金也不例外。

    虽说现在自己替叶家生了两个孩子,底气足,男人也还算老实听话。但是日子哪能事事如意,何况人总喜欢盯着比自己过得好的。

    前天,她还看见,自己的男人傻傻地和村里的金寡妇说话,虽然她知道叶小金不会做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可心里难免膈应。

    叶家四个儿子,还算有些底线和良知在,以前父母看着,搬出去至少这几年也保持着。至于以后如何,谁也不知道。

    至于像公婆两个人和和美美一辈子的,在农村也很少见。

    据说,叶母唐芳华年轻是就是一等一的大美人,就连大队长叶大军和叶建强也为此大打出手过,年轻时,叶父为了她,不知道打了多少架,好不容易抱得美人归。

    现在年纪大了,可唐芳华依旧是风韵犹存,宋美丽嫁进来这么些年,就没见过叶父和她大声说过话。

    反观他们几个叶家媳妇,有些时候啰嗦点,自家的男人也会给你甩脸子。当然她们也不会惯着人,最后夫妻俩免不了争吵一番。两人最甜蜜的时候,想想居然是刚结婚的时候。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宋美丽心里想着。

    梁翠芬心里不管怎么想,面上都是大方贤惠的样子。谷雨雨低头不吭声,金秀秀看了眼自家的小姑子,不知道想些什么。

    ……

    叶家午饭过后,分工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后,各回自己的小家。

    叶家老宅里,叶母养了两头猪,五只鸡,还有屋前屋后的自留地,院子里种了些花草和果树。【3】

    午饭后,叶母在自留地里摘了些小青菜,长豆角和南瓜。

    “宁宁,待会儿我和你爸去地里干活,篮子里这些菜,等太阳不那么辣了,你就送到你大妈妈家里去,然后你想在那里玩就在那里玩会儿,不想你就回来歇着。”

    “还有,记得戴着帽子出门啊!”

    “知道了,妈,您放心吧。”叶宁春笑着回道。

    ……

    知青院里,原来的知青也有二十二个,十一个女知青,十一个男知青。但是这几年,陆陆续续有人在乡下找了对象成婚生子。

    所以有一些知青从知青院里搬了出去,现在老知青还剩下十三个。

    乡下地宽,盖房子的原材料也好找,劳动力也多。所以前面两批知青积累下来,知青院盖的挺大的。

    这个时候,农村的房子都是矮小的泥土房和木头房,再简陋些的就是几块木板和茅草搭成的。

    两层的房子很少,有的上面的那层一般也不能住人,多用来放杂物,放麦秸秆、稻草、玉米杆、干草、农具那些东西。

    宋豫这一拨新来的知青,在分宿舍的时候有些犯难,毕竟人再少,也是有十一个的。

    最后大队长叶大军对知青点之前的负责人郭国庆说:“国庆,这样,别选了,就抽签吧。”

    郭国庆跟着点了点头。

    “两到三个人一间宿舍,住得下就行。”

    ……

    宋豫和陈丰最后抽到了一间宿舍。

    陈丰开心地对宋豫说:“宋豫,太好了,咱俩在一间。嘿嘿……”

    “嗯。收拾东西去吧。”说完,宋豫先进了最右边的屋子里收拾东西。

    “对对对,待会儿还要去大队长家吃饭。好像听说会计、支书、妇女主任等这些人都会来。”

    “咱们是该快点弄,还是你考虑周全。”陈丰说。

    “诶,宋豫咱们这屋子还挺大的。你住里面,还是外面,两张床居然有个门板隔着。我想睡外面那张床可以吗?”

    “行。”

    ……

    差不多到饭点前后,几个知青收拾得差不多了,就前前后后往大队长家走去了。

    其他老知青看了也见怪不怪了,与其说是吃饭,还不如是给新来的知青介绍一下队里的情况,动员大家积极投身农村建设,好好劳动,不要偷懒之类的话。队里几个干部再说些鼓励的话。

    等到太阳下来一些,叶宁春提着菜蓝子,去给大妈送菜。

    到了大妈家,也就是大队长家。

    大队长家大门敞开着,叶宁春进了院子里,“大妈,我给您送菜来了。”

    “我妈去地里干活了。”

    叶大妈正在洗菜忙活着呢,听到声音,一看四弟家的女儿来了。立马放下手里的活,迎出来了。

    叶没有客气,接过了菜,笑着说:“小春,多谢你妈了。不然我这菜还真有点不够。今早你二妈、三妈也送了些过来,隔壁也给了些。”

    “给知青们做饭的粮食是队里出的,但是这些时蔬却是咱们村人自己家里面摘的。”

    “这菜也没啥油水,就只能多弄点蔬菜的种类来凑数。哎呦,我都愁这菜好几天了。”

    叶宁春听着大妈说话。

    “诶,小春,你今天留下这儿帮着点吧,吵两个菜,你手艺好。”

    堂姐叶小翠也在旁边说:“是呀,宁宁,就在这儿,顺便吃了晚饭再走。”

    “反正待会儿四爹四妈看你不回去,肯定知道你在这里。你在这里,晚一点,他们准会过来的。”

    叶宁春想到了知青们也要来这,心里想着:他应该也会来吧。

    她笑着点了点头。

    拿着豆角,和堂姐一起坐下来捡着。

    虽说是队里请知青们吃饭,可这年头,油荤真是太稀罕了。

    队里匀出来了一点买鸡蛋和豆腐的钱。最多,再让人捞两条大队鱼塘里的鱼。至于,其他的也没有了。毕竟乡下也就这条件,有豆腐和鸡蛋吃已经很不错了。

    宋豫和陈丰算是过来得早的,宋豫手里提了包糖和一封饼干过来,陈丰也提了半封饼干。

    一块饼干在乡下也是难得的吃食,毕竟里面可是有糖的。这年头,糖票本来就很难得到,更别提饼干这些东西了。

    宋豫和陈丰来了之后也没有闲着,陈丰还在那边和大队长媳妇许慧芳闲聊着,宋豫已经过去问叶家已经出嫁好多年的大女儿叶小翠:“叶姐,我可以做些什么?”

    “不用,不用,你们闲着就行。”叶小翠忙摆着手。

    旁边的叶宁春看见人过来的时候,早就低头装作择菜了。只是耳朵却早已竖起来听着他和堂姐说话。

    看叶小翠实在太客气了,宋豫叶不勉强。自己去了土灶前生火。他虽然家境优越,但是也不是五谷不分,从前训练时也在野外生过火。

    这个土灶他虽然没有用过,但是宋豫人聪明,看了叶婶生火的动作,自己亲手试试,也就学会了。

    他在旁边帮忙生火和打水。

    陈丰性子好,嘴也甜,没一会儿大家伙就热闹地说起话来了。

    “婶,你们这里菜可真多!不像我们城里,什么都要票。”

    大队长媳妇许慧芳在旁边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哈哈哈,小陈你可真会说话。不过,咱们这里可不兴和城里比人,我们村多少人都想进城看看呢!”

    “哎,不过你们这批下来的知青长得可真好看,特别是小宋。长得又清又正。我就没见过这么标志好看的小伙子。”

    宋豫在旁边干活,也留意着他们讲话。

    “小宋是哪儿的人啊?”许慧芳继续追问道。

    宋豫还没开口。

    陈丰就嘴快开了口:“叶婶儿,宋豫平市的,我是江市的。”

    “平市可是大城市!宁宁你说是吧?”叶小翠在旁边接了一句。

    叶宁春在旁边跟着点点头。

    宋豫循声望过去。

    原来她叫宁宁。宋豫在心里想着。

    “宁宁。”宋豫在心里不自觉跟着念了一遍。等回过神来,宋豫耳后都红了。

    ……

    许慧芳见侄女叶宁春有些拘谨,而小闺女害羞的样子,只是一笑。大闺女叶小翠倒是孩子都有几个了,这些对她都是小场面。

    到底是怕几个孩子尴尬,也怕孩子们私下惹出事情了。索性大大方方给人介绍了一下。

    “小宋小陈,这是我家的小闺女叶小芳和侄女叶宁春。”

    又指着宋豫和陈丰对两堂姐妹说,“这是大队里新来的知青,待会儿还有好几个呢。你们也认认,以后他们都在队里生活。”

    双方算是认识了,比刚才要熟悉一点。继续互相帮衬着干活。

    菜洗好之后,叶宁春进去小厨房炒菜了。粗粮饭大队长媳妇许慧芳早就焖好了。

    宋豫还是在旁边帮着生火和切菜。

    叶小翠和叶小芳弄凉菜去了。许慧芳正打算烧一碗青椒凉拌,再洗一下泡发了大半天的蕨菜,这个得弄个炒菜。

    还有两条大队集体鱼塘里为了新知青来队里吃的第一顿饭,特意拿出来的鱼。不然平时都是要过年过节或者到吃鱼的季节,大队里才会分这个鱼。一年也才分那么几次。

    这个酸辣鱼是南省很多农村人家的拿手好菜,许慧芳自然也是会做的,所以这个她就自己做了,不麻烦小春来了。

    叶小芳看宋豫在厨房里生火,还想开口和堂妹说,自己和她换一下。但转念一想,自己不会做菜,准确来说炒菜不好吃,到时候表现不好,得不偿失就更坏了,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和自己大姐叶小翠弄凉拌菜。

    陈丰还在院子里和大队长媳妇闲聊。

    厨房只剩叶宁春和宋豫两个人。

    叶宁春打算弄酱焖豆角,可意识到现在只有她和宋豫两个人,大妈家的厨房又小,两个人离得很近。

    她侧过脸,打算偷偷看一眼宋豫,却对上了宋豫看过来的眼神。

    叶宁春一慌,拿锅铲的手都有些不稳,脸“咻”一下更红了。这样一来,她皮肤本来就白,就更显得整个人娇艳欲滴。

    看到小姑娘这个反应,宋豫眼里露了一点笑意。

    站起来,洗了下手,对着叶宁春说:“叶同志,我帮你打下手吧。”

    叶宁春身子一颤,似乎是没想到他会和她说话。毕竟他看着可不爱说话。

    “好……好的……”

    叶宁春说完有觉得哪里好像不对,“你叫我名字吧,不用叫我叶同志,我名字叫叶宁春。”

    宋豫脸上挂着笑意,看着叶宁春水灵灵又带着点娇色的大眼睛说道:“我叫宋豫,你也叫我名字,好吗?”

    叶宁春更害羞了,低了低头,好一会儿才低声应了句:“好。”

    没一会儿,两人炒菜的时候,偶尔说上一句话,两人都有所克制,没有突然变得好熟悉,却相比较于从前来说,对两人都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以前两人都没这么主动接近过异性朋友,还那么合得来。

    宋豫在旁边打下手,最后叶宁春做了小炒鸡蛋、青菜炖豆腐、酱焖豆角。

    做完菜后,叶宁春再待在厨房就不太合适了。她出去之前,迟疑了一下,捏了捏衣角,还是和宋豫说:“宋豫,你刚来这儿,要是遇到什么麻烦或者有哪里不懂的可以来找我……”

    她似乎害怕宋豫拒绝或者为难,又小声说道:“我家在村北,比较偏僻,你不用担心被人看见……”

    叶宁春还没说完,就被宋豫温和地打断了。

    “好,我会来的……谢谢……”

    宋豫从小到大身边,都不缺献殷勤的女孩子和男孩子,甚至还有一些大人。那些人或是因为他家里的地位,或是他在学校的光环等等。

    他从来都知道世态炎凉,也知道人性的复杂,更是冷静地看待着这一切,可在眼前的小姑娘前面,宋豫才知道从前所有的沉稳和游刃有余都不能作数。

    他浅笑着看她的背影,看着她离开厨房。

    叶宁春一离开厨房,在院子里头给自己大姐打杂的叶小芳立马拥过来,一脸害羞地说:“小春,怎么样?他是不是很好看。”

    “你知道的,我从小的心愿就是找个城里人嫁了,来的这堆知青里面,我可是听说了,他的条件是最好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不知道能不能回城。如果不能带我回城的话,长得再好看也白搭。我可不要永远在乡下过这种苦日子。”

    “看来,我得再考察考察其他知青,知青不行,回不了城的话。找个公社或县里的人也可以。”

    叶宁春一时没开口搭话,只在心里想:如果是他,其他的都不重要。

    她想了想还是开口道:“小芳姐,你一定要去城里吗?”

    “附近好一些的大队里的人不可以吗,其实乡下也是有良人的。”叶父就是。

    “小春,我宁死也不会在乡下嫁人的,我以后可是要过好日子的,吃商品粮的人……”

    叶小翠弄完手里的活,走过来,“你俩说什么呢?”

    又拿手指顶了顶自己亲妹子的额头:“少想多一点,先不说咱家没门道的事情。就是真嫁城里了,这山高路远的,咱家也没有能给你撑腰的人!再说城里人能看得上乡下人?”

    “听到没,少给我胡思乱想,不然让妈来教训你。”

    “知道了,姐。”叶小芳低垂着头,遮住了眼里的年轻心思与野心。

    十一个知青和队里的干部,还有一些比较有经验和资历的人都到场之后。摆了饭,大家围着几个桌子坐下来吃饭。这回叶宁春和宋豫隔得很远。直到离席之前,两人都没有再说一句话。

    饭菜已经是很丰盛了。看来队里为了这批知青来队里吃的第一顿饭,吃得舒心点,也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焖了一大锅杂粮饭,清炒蕨菜、酸辣鱼、凉拌黄瓜、凉拌烧青椒、青菜炖豆腐、小炒鸡蛋、酱焖豆角,这菜已经很好了。

    大家伙都累了,吃得狼吞虎咽,大队长、会计、妇女主任等几个人说了几句话之后,就让知青们回去休息了。

    明天开始上工。每天按工分计算人的劳动量。

    在知青刚来来农村的时间段里,是给供应和分配粮食的,等过了适应期,适应了乡下的劳动,知青就要努力靠劳动赚取工分,换取粮食,吃不吃得饱也要靠自己。【4】

    在知青点,收拾好东西之后,新来的知青洗完澡,很快就躺下睡着了。毕竟奔波了一天,大家都很累。老知青也识趣地不去打扰。农村的夜晚,万籁俱寂,只剩人微弱的呼吸声和偶尔的狗叫鸡鸣。

    晚饭过后,又帮着大妈家收拾了一会儿东西,天已经有些黑了,叶父叶母吃过饭后过来接自家的小女儿,一家子回去后。

    叶母唐芳华对着女儿道:“宁宁,你泡个脚,然后早些睡吧。姑娘家,早睡些,对身体也好,看着也精神。”

    “我和你爸,再收拾收拾,也要睡了。”

    “好。”叶宁春声音有些迷糊,她打了个哈欠,确实觉得有些困了。

    叶宁春洗漱过后,就睡下了。

    叶父叶母的屋子在最右边,叶宁春的屋子在最左边,隔得还挺远的,不过家里有院子,也有门,所以比较安全。叶宁春屋里的门栓还被叶建强专门加固过,叶建强在外人看起来话不多,但是这个最小的女儿他却是最宠的。这是他和媳妇爱的延续。其他小子也早就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小家,现在他就为了这个姑娘操心了。

    叶父叶母的屋子里,房间黑暗,老夫老妻躺在床上,却都睡不着。

    “老叶啊,你说咋闺女这啥意思,前面看着她对叶树不开窍,却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拒绝过咱俩的意思。”

    “今儿到底是咋滴了?”

    “让我想想啊?”叶父说道。

    “小芳,闺女今天哪儿也没去,一直在村里。哦,还有新知青来了。”

    叶母在叶父的膀子上拍了一巴掌,“对呀,我就说吗?她今天不对劲儿!”

    “可要是咋闺女看上个知青那可咋整?”

    “知青,城里先不说回不回得去,一来很多一开始都看不上咱们乡下人,二来就算人可以回去,到时候咋闺女可怎么办?要是不能跟着回去,二婚在农村可不好找了!”

    “哎……”叶父跟着叹了口气。

    “小芳,这事儿可不好说……”

    ……

    叶母继续道:“你也知道的,咋闺女这条件在乡下完全不愁找不到好人家,这十里八乡的,没一个有她出众,模样出挑,脾气好,名声也佳……”

    “算了,这事还是得看宁宁的意思,我害怕以后她怨我们……过得不好……”

    叶父抚了抚叶母的肩膀,“这事儿急不得,咱们给她定对象的事情得先放一放。”

    “只能这样了。”

    ……

    夫妻俩又靠着枕头相拥说了些其他的家常话。

    叶母放下枕头,正打算睡下。

    叶父的手就摸过来了,“小芳……”

    叶母断断续续的声音从被窝里若有若无传来:“你个老不死的,可轻些,明天还得下地呢!”

    叶母骂到狠处,“一天天干活的怎么没给你累死……”

    “小芳……”

    ……

    农村夜晚夫妻间就那点事儿。一夜温柔。

    乡下天不亮,就有人家陆陆续续起来了。

新书推荐: 三重诡域 破晦录 女主今天又心软了[贵族学院] 玄学直播,惊悚爆火 意难忘 姚弯的秘密[暧昧 暗恋] 乡村医女x迷茫神父 虫灾求生也没那么难吧 作死我是认真的[无限] 幸会!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