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知青的乡下生活
第二天早上,新来的知青们陆陆续续都起来了。
昨晚睡得早,加上是来麦子大队的第二天,知青们都尽量早起,想给人留下个好印象。就连娇气的赵丽珠也早早地起来了。
宋豫更是起得早,简单洗漱之后。他就进去自己的空间里面锻炼身体,练习拳法了。
他和陈丰的这个房间其实不算小,而且中间有门隔开,算是有一个自己比较小的空间。
在平市的时候,在军区大院里,他锻炼的事情早已习以为常,而且锻炼身体的也不只他一个人。所以一点也不奇怪或者突兀,也不会被人像看猴子一样看着。
但是麦子大队他还不熟悉,而且知青点这儿人太多太杂了些,在室外锻炼这事儿还得好好琢磨。这段时间只能在自己的空间里锻炼了,不过经过十几年的成长,宋豫的空间也由最基础的空间发展起来了。现在里面灵泉汨汨,温泉袅袅,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还有住着十分舒适的屋子。完全够他锻炼身体了。
早饭过后,新来的知青跟着老知青们去打谷场集合,打谷场顾名思义就是平时麦子大队晾晒粮食的一个地方,场地十分宽阔,所以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及分配任务都在这里集合。它旁边还有一个大仓库,用来放置集体的农具什么的。
知青们走过来后,打谷场已经有很多社员了。老知青们早已见怪不怪,乡下很多人很勤快的,想着多做点活,很早就起来了。乡下娱乐活动很少,他们睡得自然也就早。
社员和知青们领了农具之后,陆陆续续去地里干活了。
叶小芳是计分员,在仓库门口看着人拿农具。不让人多拿或者顺走。
新来的知青里面宋豫和强浩宇都被分去小菜头那块地锄草了,郭国庆是他们这组的小组长。郭国庆下乡那么多年,也由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年轻小伙,变成了一个侍弄农事的熟手。
来这块地干活的社员还有叶宁春、唐小茵、蔡大娘、叶树和叶树的妹妹叶淑玲。
因为宋豫和强浩宇他们都是新来的,大队里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对着这两天新来的十一个知青,都没有把他们分配去干最重最累的活。人嘛,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几个人来到小菜头那边的地,郭国庆给大家划定了一下大伙自己要锄草负责的范围。又给新来的知青示范了一下怎么锄草,让宋豫和强浩宇干活的时候学着点别人怎么干活,不要偷懒,待会儿记分员会过来看大家干活的。分到地之后,大家就都分开去干活了。
叶宁春、宋豫、唐小茵、强浩宇的地是分在一起的,就在东南角一边一直延续到这块地的中间。
宋豫看到叶宁春,笑着和她点了下头,叶宁春也微微笑了笑。
两人都没再说话,拿着镰刀,弯下腰来,慢慢干活。
宋豫今年虚16,实际上是15岁,其实还是很小的年纪。不过他生得高大,别人以为他至少已经成年了。
知青里面反倒是强浩宇看着年纪最小,其实他也已经17岁了。赵丽珠刚刚好18岁,其他人也大差不差的,最大的也有20岁左右。
强浩宇是家里最小的,上头三个姐姐都很宠他,加上父母的爱护。所以他一直有些孩子气和任性,人也很是活泼。
这会儿已经和唐小茵眉飞色舞地聊起天,唐小茵从小就喜欢听八卦,两人意趣相投,没一会儿就聊得热火朝天。
两人听对方身边的八卦事儿听得津津有味的。连手下的活感觉也没有那么辛苦了。
反倒是叶宁春和宋豫这边看着有些冷清,蔡大娘、郭国庆、叶树兄妹他们那边也不冷清,大家都认识好几年了,自然有话说。
叶宁春和宋豫静静地干着活,但是偶尔不经意间看一眼对方。两人之间的地是连在一起的,不说话,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氛围,谁也好像插不进去。
那边的叶树看着这一幕,眼神有些晦涩,叶淑玲在哥哥旁边,也有些心不在焉的。叶树已经18岁了,乡下成婚得早,有些偏远的地方,领证甚至可以在结婚办酒席好几年之后才去。家里好几年前就开始替他张罗了,相看了一些人家,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要么是男女双方家里看到最后都不满意,闹掰了,要么是相亲的男女方脾气不相投,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
毕竟乡下结婚有时候不只是看男女方有没有看对眼,有时候还要看对方的家庭,彩礼钱、嫁妆什么的,父母的主导也占很大的因素。不能说每户人家都这样,但是这样的人家确实不在少数。
很多人都愿意听父母的话,这是从小到大的本能或者习惯。
一开始叶树的母亲梁金花并没有把目标放在叶宁春身上,毕竟叶宁春虽然家里条件在村里算是不错的,叶建强和唐芳华都算是勤劳能干的人,而且叶宁春还有五个哥哥,这样的媳妇,身后娘家的底气足,到时候媳妇要是再不听话,就更不好对付了。
况且她和叶树的父亲叶大强,以后不出意外是要和这个二儿子过的,老大在军队里,以后很有可能也会找个城里的媳妇。出于种种考虑,老大那里她暂时就打消了和他住的念头。
后来看二儿子这相看实在是不顺遂,然后叶宁春在妇人里的口碑很好,出落得也越来越好。大队里不少妇人都盯着,虽然说叶宁春只跟着几个哥哥念了几年小学,比不上她儿子和小女儿都是初中毕业。
但是梁金花转念一想,这么好的儿媳妇可不能错过。要是娶到了大家都想娶回家的儿媳妇,那别人不是会更羡慕他们家了,更高看她梁金花一眼。
梁金花把叶宁春和队里其他几个适龄的姑娘一比较,区分利弊之后,也不在意叶宁春年龄比自家儿子小了不少。只要到时候亲事定下了,那在农村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自家儿子多等两年也没什么。就开始天天和叶母唐芳华套热乎。两人的关系比之前近了不少。
叶大强也常常找叶父叶建强说话。
时间一久,叶父和叶母都不是笨人,也看出点意思来。当即就想要疏远叶大强一家,虽说叶大强有个在部队的儿子叶建设,但是叶父叶母却没有想过攀扯什么。自从几个儿子成家搬出去之后,该分的也都分给他们了,房子也出力给四个儿子盖了。以后他们攒的东西,再加上以前留下来的一些东西,都是要留给这个小女儿的。
前几年还不怎么样,后来宁宁出落得越来越好,叶母不是不知道很多人明里暗里对自个儿姑娘的打听,不过她一直不松口,这些事情才不了了之。
可姑娘总是要嫁人,留来留去留成仇。到时候年纪到了,匆匆忙忙找个人嫁了。不如早早挑好人选,让孩子婚前培养培养感情,好像还要好一些。
自个儿姑娘虚岁15,实际才十四岁,可乡下就是看成15的,说来18左右出门的姑娘很多。所以相看和定亲的事情,乡下很多人家,很多都是在之前一两年就是要考虑的。
所以后来叶母就和叶父商量说,要不创造些机会,让叶树和自家姑娘多处处,看看自个儿姑娘的态度。
一开始叶树来叶家的时候,叶宁春什么感觉也没有。毕竟都是叶姓人,差不了几岁的,都是从小在一个队里长大的。
更何况,叶家本家有几个哥哥和叶树他们更是从小玩到大的。
后来还是叶母看叶宁春不开窍,才主动和叶宁春点明这件事情的。
叶宁春知道父母是为了他好,可几个月前,她15岁都不到,实在是不开窍,更不可能生出害羞的心思。
要不是叶母在旁边多劝导,叶宁春话都很少和叶树说。
在麦子大队,叶姓是大姓,却不是每一户人家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叶建强和叶大强就是这样的。所以也有很多叶姓人会结亲。
叶母和叶宁春挑开这件事情之后,叶宁春什么都没说。所以那天叶母才会想让叶树过来家里吃顿饭,可天算不如人算,就是那天,自个儿小女儿表现出来的抗拒和不喜,叶母怎么会看不见了。
本来两家父母表面上的意思就是先找些机会,让两个孩子处处,看看能不能合得来,他们愿意才定亲。叶父叶母心里确实是这样想的,他们自小宠大的女儿,自然是要顺着她自己的心意来。
可梁金花心里却不那么想。
那天叶树还是没去成叶家吃饭,梁金花在农村都浸淫多少年了,怎么会想不到,唐芳华把事挑开之后,叶家闺女不乐意呢。
事情到了这步,一般来说,两家都会识趣的不再继续了。
更何况昨天在地里,叶母还特意找她好声好气拒绝了这事儿。
她心里虽说不甘心,可目前也只能这样。梁金花确实有的是办法,脏了叶家闺女的名声。这个念头在心里闪了好久。
可梁金花想想部队里的大儿子和唐芳华年轻时的事迹,还有叶建强在旧事上的狠厉,想着小儿子谈到叶家闺女时的羞涩。叶家可不好惹,她狠了狠心,还是回家说了这件事情。
在叶宁春不知情的时候,叶树只来过叶家一回。梁金花和叶大强倒是去叶家串过好几次门。
这样说来,两人之间也没啥,梁金花也找不到啥把柄来对付叶宁春。
那天,叶树知道叶宁春的拒绝后,沉默了好久。
梁金花呢,一开始就没瞒着小儿子这回想给他相看的人是叶宁春的事情。
叶树一开始其实没有那个想法的,他没对叶宁春想过这样的事情。毕竟叶宁春小他四岁,而他更适合找年岁相差一两岁的队里姑娘或者其他大队的姑娘,结婚后尽快生孩子,传宗接代,这个更符合梁金花他们的意愿。
但是母亲梁金花一提,他才猛然发现平时村里小伙讨论叶宁春是十里八乡最好看的人,居然是真的。
叶树后面就动了点心思。说句老实话,村里像他这样二十来岁左右的男人,谁不喜欢漂亮的姑娘呢,在这个前面,好像年岁差点也没有什么了。
自从那之后,在地里干活,叶树时不时关注着叶宁春。虚岁15的姑娘,出落得像一朵花一样,含苞待放。
一开始是因为外貌,后来看多了,人就习惯了,加上谁都想娶个名声好的媳妇。叶树觉得如果能娶到这样的一个美人做媳妇,确实是一件很美倍有面儿的事情。
那个时候,他真不觉得叶家或者叶宁春会看不上自己。毕竟他们家条件也还行,有个当兵的大哥,他作为小儿子,一直在父母身边,梁金花和叶大强平时都想着他。
他觉得自己也长得很精神啊,符合当下人的审美,浓眉国字脸,个子不说队里最高,但是也算还行。看着就可靠,也是叶父叶母知根知底的那类小伙,没有想过高嫁女儿的叶家不应该看不上他。
可事与愿违,人家就是不愿意,看不上他。
叶淑玲一开始还替哥哥叶树难过,这件事情也只是家里人知道。哥哥本来相看的路就不怎么顺遂,所以这次事情没成之前,梁金花也没有张扬。生怕有碍于自家儿子的名声。没想到这件事情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后来叶淑玲觉得这样还好,因为叶宁春实在是太出众了,也很会勾人。只要她一出现,村里和自己献殷勤的男人,目光都会被她吸引过去。要是做了自己嫂子,不就分走属于自己的宠爱,自己的父母和哥哥还会对自己这样好吗?
而且从小在一个队里长大,有些时候难免会和叶宁春进行比较。她生得只能算是清秀,也会温柔笑意,名声也不错,可很多人第一眼看到的也不是她,而是叶宁春。就连去年已经是副连长的哥哥回来,在路上看到叶宁春,也不免多看了几眼。
还问了句:“这是谁家的姑娘?”虽然后来大哥很快就回部队了,也没深入认识叶宁春。但是她的心里还是有些不平衡。
叶淑玲低头想着,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宋豫一开始上手有些慢,后来学会割草的技巧之后,速度就上来了。他虽然生得高大,但不不是笨手笨脚那种类型,所以割得还可以。速度慢慢超过了叶宁春。
强浩宇割得马马虎虎,他嘴上虽然厉害,但是也没有故意偷懒。
他心里想着要是表现好点,说不定可以回城呢。他们家是没办法,适龄的孩子只剩他了,他的三个姐姐都赶早在前几年结婚生子。后来他三个姐姐也庆幸,那个时候结婚早不是没有好处的,至少现在是不用下乡了。
到了不得不下乡那天,强浩宇的爸妈和已经出嫁的三个姐姐都含泪来送他。纵使再不舍,可最后他还是走了。
过了两个小时半左右,太阳早就出来了,辣辣地挂在头顶上。
宋豫把他那块地割完了,他站起来抹了把头上的汗,其他人也都干得七七八八,女生的比起男生有些慢,不过分的地相对少一些,工分相应的也会计得少一些。
叶宁春在旁边也干的气喘吁吁。宋豫没有丝毫犹豫,擦了擦汗,就去帮她干了起来。
叶宁春抬头:“哎,宋豫,不用了……你去休息吧……”
宋豫简单说道:“没事。”
叶宁春见劝不动,没再说话了。说实话她心里挺感动的。这人本来刚下乡,第一次干这种活,本来就很累了,却还要来帮她干活。他本可以歇一歇的。
叶宁春从小到大都长得漂亮可爱,这两年更是张开了些,对她献殷勤的人一直都不少,但是从前有叶父和哥哥们在,他们也很少找到机会。
就算找到了,叶宁春也会拒绝。因为叶母从小就教育她,女孩子要自爱自强,爱护好自己,爱护自己的名声,是自己的东西也不能轻易让给别人。而且世道对女人苛刻,更要爱惜羽毛,没想清楚之前,就不要和男人有牵扯,不要只相信男人的好话,一个人要真对你好,就不会只是嘴上说说。
……
两人继续一起干活。
没过一会儿,叶宁春负责的那块地也锄完了。
两人在地头站着,没有说话,清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静静的,十分美好。两人在地头休息了没多久。
唐小茵他们那边和蔡大娘那边也干完了,几人坐在地头打算歇歇。
计分员正在不远处给已经做完活的人计分呢。加上下午的,到时候再一次记一天的,不过上午也是要来看看情况的。
……
另一边,赵丽珠被分到了小河地的锄草工作,不过她本来就比很多人都娇弱,干了一会儿就干不动了,还被镰刀割到了手指,血流出来了。自己都被吓到了。
旁边成分不好的李河因为自己家庭的问题,一直都明哲保身,也从不主动惹别人。在麦子大队的很多人来看,他们家是过得最穷的那类人之一,而且家庭情况不好,在这个年代的人很看重成分,成分不好的人,人生的很多大事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今天他一开始也不打算帮忙的,那个女知青就手上割了个小口子,这对长在农村的他来说,习以为常,随便拿艾草敷一下血就止住了。
而且这个女知青一看就一副骄纵高傲的样子,他也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可后来,赵丽珠的哭叫声越来越大,他实在听得烦躁,又不想招更多的人过来,他讨厌叽叽喳喳说热闹的人群。就给人扯了艾草揉碎了,让她自己敷上去。
事情发展不受控制,后来他又把她把地里的活干完了。
一看李河居然好心把自己干活,赵丽珠也就忘记了他早上刚来的时候对自己爱搭不理、眼不见心不烦的样子。她渐渐停了吵闹,赵丽珠知道自己虽然从小有些心机,缺爱的她也爱慕虚荣、骄纵高傲,后来继母进门,她从一开始的吃亏,也慢慢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对付人家。
可赵丽珠心里也明白,自己给别人添过太多堵有什么用,最后还是被害得下来了乡下这个破地方,现在欲哭无泪的人是她、干不动弄活的人也是她。
她一直知道自己不算是个好人,甚至很坏。也很少在意别人的感受。因为她时常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爱她的人。包括她的父亲、她的爷爷奶奶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才会那样宠爱她。
小时候她不懂,后来在痛苦的成长中才慢慢明白了这一切。
所以后来她更不在意别人,她本来就自私骄纵,在那之后她更自私。什么人、什么东西都不入眼,更不入心。所以她更可以心安理得、理直气壮,甚至伤害别人。
她知道,她是个坏人。这辈子也只能做个坏人。
如果面前的李河是城里讨好她的那些各院子弟、工人,吃着商品粮,长那么大了还有爸爸妈妈护着的男人。她一定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毫不犹豫的谋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毕竟那些人也只是看重了她的美貌,觉得带出去有面子。
可是李河不是,他一开始就看不惯她。最后看她受伤了,不管出于什么考虑,他还是来帮忙包扎,后面又把她的活干了。
这又是她下乡干活的第一天。赵丽珠面上看着理直气壮,可她心里还是有些感激的,虽然很少。
所以她没有再哭闹。
李河很快就把她的活干完了。
记分员来过之后。
也差不多到饭点了,他拿起自己的短褂子,就要离开。
路过赵丽珠的时候,他鬼使神差多说了一句:“回去吧。”
然后干脆利落地走了。
赵丽珠在他身后,慢慢站起来,往知青点的方向走。
她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下午还要干活呢!
赵丽珠不是没想过偷懒或者请假,但是大队长他们在给新来的知青开会的时候就说过了,劳动不积极会影响回城的机会,还有工农兵大学的推荐。无论如何,赵丽珠还是想回城的,所以她得去上工。她觉得其他的都好说,但是回城的事情一定要排在最前面。
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她。特别是离开了赵家,她并不敢相信赵家的人会为她回城出力。如果会,当初她就不会下乡。
……
到了饭点,社员和知青们都三三两两离开低头,回去吃午饭了。休息一会儿,下午还要出来上工呢!
宋豫和叶宁春很自然地分开,强浩宇和宋豫往知青点的方向走,叶宁春和唐小茵往家的方向走。
叶家午饭就叶父、叶母和叶宁春三个人在一起吃。饭是早上就焖好的,几个小菜是几个人干活回来后一起炒的。
叶建强也有一手做饭持家的好手艺,他是个传统的男人,却不是不进厨房,然后把家务活全部扔给媳妇的人。
这么多年,他始终对自己的爱人呵护有加,唐芳华和他也和和美美地过了大半辈子。这一直让唐芳华感到庆幸,她当年真的没有选错人。当然,那个时候,她也是因为喜欢叶建强,才和人在一起的。
菜有一个小炒瓜片、一碗水蒸鸡蛋、一道青菜汤,还有一碗火烧青椒。有鸡蛋吃,已经是很不错的菜了,又是家常菜,一家子手艺都不差,自然是好吃的。几个人吃得津津有味。
饭后叶父喝茶水,两母女则喝了些酸梅汤。茶叶和酸梅汤,这些都是自己做的。和外面卖的有些差别,却很有地方风味。这些东西当地人几乎都会做。原材料山上野生的很多还容易找,山是集体的,山里面的这些东西大家都可以自己采摘,不然也会自己烂在树上树下。不像鱼塘里的鱼很稀罕,要统一分配。
如果是野外沟河里自己发现的鱼,一般没有人发现,也不会管你。当然这个也要看自己的运气,不像大队鱼塘里的鱼,是放进去鱼苗,一点一点养起来的。
叶家的院子,之前建的时候就建的比较宽阔,所以里面还种了一些果树,几十年下来,叶父不断嫁接栽培,院子里和屋前屋后已经有了梨树、苹果树、葡萄、橘子树、柠檬树、梅树、杏树、桃树、柿子树、枣树、树莓……这些年也陆陆续续移栽了不少到自留地的角落里面。
乡下自然蛇虫多,叶父每年过段时间都会散些药和灶灰粉,还有大蒜和山上的一种青白叶子。所以叶家院子附近没有出现过蛇。
而在大头山和小头山,还有田地外围与荒地接壤的地方,偶尔也会看见这些东西。
不过农村人见怪不怪,也有人害怕。叶父叶母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他们倒是不怕。
唐芳华年轻的时候,性子对着别人算是泼辣的,也就对着叶父温柔。爹娘又护短,那个时候,村里人都不太敢惹她。
她对自个儿姑娘什么都满意,就是有些时候不够泼辣。这也是孩子小时候,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觉得要把女孩子养温柔一些,唐芳华那个时候也觉得是这样,她觉得自己虽然因为泼辣别人不敢欺负自己,但是也确实因为这一点,吃了一些亏。所以从小就教孩子温柔、乖巧。
现在唐芳华倒是后悔了,她觉得自己姑娘太乖软了些,会被别人欺负死的。
而且过几年,年纪到了,就得嫁人。她和老叶肯定不能一直把姑娘留在家里,到时候婆媳、妯娌关系是个问题,要是女婿还不护着自家的闺女,那可真是糟心。
午饭过后,叶宁春回自己房间休息了一会儿。到了上工时间,又往地里面去了。
叶宁春口袋里还揣了两个青梨,是从自家果树上摘的。
这个时节,队里不少人家或多或少都是种了些果树,山上挖的野的,也有嫁接的,毕竟在乡下,在院子里种树是一件很平常,也很多人家喜欢做的事情。慢慢地,就习惯了这些果树和花树陪伴着自己。
有些果子稀罕些,有些果子不怎么稀罕,比如板栗子、野梨、大柿子、小柿子等这些果子。而且果树结了果,亲近些的人家也会换着果子吃。
干活的小组为了方便统计工分,还是按照上午分的那样,不过早上干完了分配的地,下午负责人又重新划地给知青和社员们。
宋豫、叶宁春、郭国庆几个人去的都是大菜头的那块地。
李河和赵丽珠那个小组换到了大河地那块地。
……
许是吃饱了午饭,又小憩了一会儿。对于新来的知青来说,大家下午干活没有大早上那么费劲了。干农活确实是辛苦,但是知青们都在努力适应着,至少可以比上午多坚持一会儿。
叶宁春和宋豫干活的地方还是和上午挨在一块儿,强浩宇和唐小茵倒是离蔡大娘、郭国庆他们近一些,叶树和妹妹叶淑玲分到了地中间那里,他们离叶宁春比早上要近很多。
叶宁春一想起之前的事情和父母的打算,现在看见叶树就觉得别扭。虽然后面叶母和叶树的母亲梁金花已经把事情说明白了。自家姑娘没有这个意思,那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创造机会让两个孩子相处了。
毕竟,无论是相亲,还是处对象,都要看男女双方眼缘。这年头,乡下包办婚姻的不少,父母对儿女婚姻的态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叶父叶母对于自家的小姑娘,到底是想顺着她的意,希望她幸福。
下午大家伙干活的时间更长,一开始精气神虽然足,但是一直干到晚饭点,也是真的累。社员和知青们陆陆续续下工,往村里的方向走。
这回唐小茵没有和叶宁春一起回去,她刚刚被唐母叫着一起回去了。强浩宇吃过知青点的饭,说实话饭菜很寡淡,盐放得也很少。要是没干活他还可以忍受,但是他今天干活实在是太累了,他想吃点好的,急着去村里换点好吃的,先走了。
最后人陆陆续续走得差不多,只剩下宋豫和叶宁春往回走。两人也没在一块儿走。这年头,未婚男女没事在一块走,太亲近了,是会惹人说闲话的,特别乡下碎嘴婆子又多。叶宁春走在前面,宋豫落后她很大一截路。
太阳将要落山,很多人都赶着回家吃饭。
叶宁春和宋豫,一前一后,走在路上,附近倒是没有什么人。这个季节,草木茂盛,风从附近的林子和稻田里吹过来。
叶宁春一直在前面走着,再简单朴素的衣服也掩盖不住少女的娇俏与鲜活。
叶宁春知道宋豫一直在自己后面走着,叶家老宅与知青点有一段路是相同的,等到岔路口才需要分开走。
她自己心里面知道,宋豫在她心里面很不一样。从第一次见面时,她就觉得他和所有人都不一样。
叶宁春现在还不太能想明白这是为什么?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之前叶母和她提过的相看的事情,叶宁春潜意识里有些对婚嫁浅显的认识,更何况从小父母恩爱的样子就一直在她眼前。
所以她的爱情观、婚姻观比较理想和美好。在乡下,不尽如人意的婚后一地鸡毛的生活她也见了不少。但是她更愿意相信叶母对她说的,“闺女啊,两个人的生活都是要好好经营的,感情也是要好好维护的。”
“宁宁,妈妈不反对你找对象,特别这几年,如果有喜欢的,早点下手也好,不然好的都被人挑走了。试着处处,要是合适,等过两年到了年纪,两家就把事情办了。”
“我和你爸也是从年少慕艾,一路细水长流、相互扶持走过来的,”
“人这一生,年少时候的感情是最纯粹的,也有不少半路夫妻日子过得不错的,可真心到底难得。”
……
在叶宁春心里,下意识把宋豫和别人划成了不同的区域。可人的某些细腻的心思和情感就是这样,当事人没有办法在当时想明白,总要后知后觉。
后头回过神来,才明白青春年少时的感情美好又青涩。彻底想明白,当时自己喜欢过谁,喜欢的人后来又怎么样了?
叶宁春往家的方向走,时不时低头看看自己的鞋子,绞一绞自己的衣角。脸上带有些红晕,被太阳落山的光映得格外绮丽。
想到宋豫一直在后面走着,他今天下午收了的梨。她脑子有些晕乎乎的,心里不知道想些什么。脚下一空,一阵刺痛感传过来。
“啊……”
叶宁春脚疼得没有办法,只能摔坐在地上。娇嫩的肌肤隔着薄薄的一层布料碰到地上的砂砾,她忍不住红着眼眶闷哼出声:“嗯……”
宋豫看着叶宁春在前面摔了,急忙跑过来,蹲下身子说:“你没事吧?伤哪儿了?没事,别怕,我看看。”
叶宁春从小一直和村里的赤脚大夫打下手,她知道自己就是一下子崴到了脚,一时没有办法反应过来。
骨头应该是没有伤到,不过叶宁春体质娇嫩,一点小伤和触碰都会很明显,不过也就是伤到的那会儿看着可怕,一夜之后,就会很快恢复。她从小就这样,一开始叶母还以为是生病了,叶宁春三岁的时候,叶母带着她急着找村里的赤脚大夫陈河山和陈锦绣夫妇俩看,后来没事才作罢。
也是那个时候才三岁的叶宁春,慢慢就被陈家夫妇带在身边学一些东西,打打下手,弄弄药材什么的。
陈河山和陈锦绣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在战场上救了无数的人,最后一切结束的时候,两人拒绝了留城的机会,回到了这个小村庄。
陈家有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孙子孙女现在也一堆,不过除了孙辈,子女辈没有人学医术。
陈家两个儿子都老实,女儿也孝顺。两个女儿性子贤惠,嫁出去日子过得都很不错。
因为时常给人看病,陈家两口子现在单独住老宅,病人多有急事走不开就直接住大队医疗点了。
不过陈家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家里老早就分好了,以后老两口跟着小儿子住,这个不行,才会考虑和大儿子住。
陈家夫妇俩从小就疼小儿子,分家的时候分的钱和家具也多一些,其他的两个兄弟都差不多。所以这个大家都没有问题。言下之意就是小儿子要是没出什么问题,就不太可能去大儿子家住了。
陈家大儿子,也就是陈平顺倒是想老两口和自己家住,但是老太太自个儿不愿意,所以不好说。现在的打算还是和小幺陈平安住。
老太太为什么不愿意呢?这事说来也好笑,老大媳妇比较内敛安静,平常也没有什么话,除非被逼急了。
用村里牛奶奶说的话就是,“陈家这老媳妇太稳了,嫁进陈家这么些年,我就只看到她生第一胎时急过。”
陈锦绣行医救人大半辈子,但是她其实挺喜欢平时家里热热闹闹的。老二媳妇就是泼辣热情爽利的性子,家里整天红红火火的。会来事也会说话,但是老大媳妇就半天也不会回你一句,家里很温馨却少了些热闹。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老太太可能更愿意和老大家住在一块儿。
大家都说老两口疼小儿子,但是怎么可能不疼大儿子呢,只是没有人看到而已。
当然以后老两口现在身上的东西和这个老宅子以后最终和谁住,自然给谁。
叶宁春看着宋豫跪在自己面前,想把眼泪憋回去,可就是这么不争气,泪珠掉得更快了。
宋豫给叶宁春脱了鞋,看了看红肿的脚腕,试着摸了摸脚踝处的骨头,发现没事。
对着叶宁春低声说道:“骨头没问题,不需要正回来,应该就是一下子刺激到肌肉了,抹点药油,明天后天应该就会好了。”
宋豫从小和大院里的孩子爬摸打滚,有一段时间受伤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所以对一些伤口简单的处理他还是会的。
叶宁春虽然没事的时候会去帮陈家老两口打打杂,但是她没有正式学习医术,护理和辨识药材这些倒是好多年下来,有模有样的。
前几年,叶家父母有打算让她要不认真学学医术,但是又觉得一个姑娘学医辛苦,而且最主要的是自家姑娘实在没有天赋在这方面,不然陈家夫妇也早就开口了。
最后只得做罢。
叶宁春从小学了不少东西,其中做衣服和厨艺是最出彩的。看点小病小痛,抓点药,这些她会,但是专业看病她就不行了。
还有其他的许多细致活她也很会做。
她读书读得少,就跟着村里本家几个哥哥读到小学五年级。后来他们不读了,在学校里没有人照顾她,别的男孩子看她长得乖巧漂亮,总来欺负她。大几岁的女孩子,也会约着人孤立她。再加上那个时候学校还是几个大队一起盖的,在一个荒弃的古寺庙旁边的几间小泥土房,还没有现在大队里的学校。
去老学校上学的路上,一路阴森森的,村里老一辈的人总说那里埋了好多死人,很多被丢弃的、没有活下去的婴儿也在那一块儿。有一天,小小的叶宁春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回来的路上,大风狂刮,一阵阵瘆人的风声从山谷里传出来,还有一些动物的尖叫声。听着听着又变成老女人声嘶力竭的嚎啕大哭声。
叶宁春被吓到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头从山上滚下来,她知道躲开的,但是身子往旁边一弯,就摔倒在了路边。叶宁春很疼的,脚被刺树刮出长长的血迹。她从小就十分害怕疼,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那样混乱的环境里面,那次没有掉眼泪。
叶父叶母那天太忙了,被绊住了脚。否则早就在老学校或者半路接到了自家的宝贝闺女。
天上上一刻还是朗朗晴空,下一刻阴云翻滚,叶母和叶父还在地里干活,那边有人大叫着说:“不好了!不好了!两头野猪带着自己的一群小猪崽下山了,今天荷叶村的人说,看着好像往黑谷山那边走了!”
这话一出,在干活的村人之间掀起轩然大波。
“哎哟,我娃还在老学校里呢?”
“不行,我得找他去!”
“对对对,我也去!”
“可千万别出什么事儿?不然我也不活了!”
……
众人丢下锄头和镰刀,一蜂窝全往黑谷山走了。
叶母和叶父是冲在最前头的,终于在半路找到了自家的乖妞妞。
叶父把人抱回家,一路上眼睛都红了。叶母在后面哭哭啼啼,到家了才堪堪止住。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告诉叶宁春,那天在离她一公里左右远处的小路上,有一队野猪,破坏了村里的玉米地,然后施施然走开。
那天现场还有村里和外村的年轻人,不过他们几个机灵,早早躲在了大榕树上头,藏得好,野猪就从离他们几百米的地方走过去。
这事在当时闹得还是很大的,这些野猪在当时还伤了莲花大队的两个人。后面公社和县里专门派出好多人,抓到了伤人的那头野猪,将它带走了。又派人巡山巡了好几个月,尽量把野兽往深山处赶,别下来祸害村民。这之后,村人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上山。
后来叶父叶母为了保护叶宁春和照顾她的心情,干脆就不让她去学校了。书也就没有读下去。
不过后面因为帮着陈爷爷和陈奶奶抓药材,或多或少会接触些药材名和一些药方,那些字都没有丢。
所以几年过去,她还是看得懂一些字的,也能看和写些简单的信件。
……
叶宁春忍着泪,可声音还是带了点哭腔,“好,谢谢你,宋豫。”
宋豫看着叶宁春哭得可怜又红红的眼角,突然被刺了一下,猛的别过头去。
“怎么了?”
“哦,没事。”
宋豫扶着叶宁春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叶宁春脚下一用力就特别疼。“啊……疼……”
宋豫看她走不了路,蹲下了身子,“上来吧,我背你回去。”
“要快点擦药,不然更严重了。”
叶宁春看着老老实实蹲在自己面前的男人,犹豫再三,咬咬牙,还是趴了上去。
宋豫生得高壮,力气大,走路稳,叶宁春两手小心扶着他的肩膀,一路上倒是比自己走路稳妥不少。
可乡下的土路难免坑坑洼洼,而且他们还要走过高高低低的田畔,难免会有些颠簸,两人的身体免不了触碰。
宋豫感受到身后的温热和肩膀上越来越紧的小手,他额头的汗渐渐渗出来了。
叶宁春也不好受,长这么大,除了叶家宠她的长辈和哥哥们,她还没有和哪个男人那么亲密接触过。
而且这几年她越长越开,有些地方就很尴尬,脚上的伤好像也没有那么疼了,脸不自觉越来越红润。
叶宁春期期艾艾开口,“宋豫,要不,放……放我下来,我自己走吧……”
“不用。”宋豫没答应。
脚下却走得更快了,他想快点结束这个折磨人的过程,又想和她多待儿一会儿,可到底她的伤是最重要的。
两人接下来都没有再说过。在精力最旺盛的年纪,在这个傍晚,气氛旖旎起来,说不出来的黏人味道。
叶父叶母今天他们那边早干完活,分到的地方又离家比较近,所以早到家。饭菜都做好了,就等着自家的宝贝闺女回来吃饭了。
可这都过了平常回来最晚的点了,这天看着也快要黑了。
叶父也没有了平时的一脸稳重,和絮絮叨叨的叶母一起着急起来。
两人突然对视一眼,闺女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叶父叶母一着急,步子开始往外迈。到院子门口的时候,正好看见宋豫汗津津地背着脸上有些倦感的自个儿闺女。
还是叶母眼尖,看到女儿受伤的脚踝。
神色彻底慌乱起来,“哎哟,我滴个乖乖,闺女,你咋伤到脚了呀?”
“快快……快,老叶,先扶着宁宁躺下……”
叶父找了乡下跌打扭伤常备的药酒出来。
叶母还在嘘寒问暖,“咋样,宁宁,你感觉疼得厉害吗?”
“这红肿得有些厉害,我还是找陈大夫过来一趟吧。”叶母说着就要急忙走了。
叶宁春急忙拉住人,“妈,我没事,没伤到骨头,就是看着肿得厉害,可能明后两天就好了!”
叶母给人擦着药酒,叶家两口子还是不放心,叶母最终还是请陈大夫过来了一趟。
陈锦绣一听叶宁春伤到脚,风风火火就赶过来了。这是她看着长大的小姑娘,甚至都把人当成孙女一样疼了,有些时候还要比自家孙子还要亲近一些。
陈锦绣看着小姑娘娇小玲珑的小脚,白白嫩嫩的,脚踝那里却红肿得厉害,让人忍不住的心疼。
她仔细摸了摸叶宁春的脚踝处,问了几句话。
到后来陈锦绣的神情彻底松了下来,“没大事儿,擦两天的药酒,这肿起来的地方就会消下去了。”
“不过这两天,可尽量少走点路,然后别剧烈运动。”
陈锦绣收了出诊费5分钱,喝了一碗叶母端过来的热乎乎的红糖水,坐了一会儿之后才回去。[1]
之后叶家老宅只剩下叶家三个人和宋豫。
叶母这两天就听村里不少老嬷嬷和老姐妹说过宋豫这个人,有些时候,在村里走着路,也会听着村里年轻的小姑娘扎推议论着知青点的人,听到最多的也是“宋豫”这俩字儿。
其他人被议论得也不少。但是叶母也难忘宋豫这个人了。
今儿倒是见着本人了,还帮了自个儿闺女。
这么想着,叶母笑得就更加热情了。
“小宋啊,今天可真是谢谢你了!”
“不然小姑娘家的,在路上摔伤了,又没有人在身边,那可真是危险。”
叶母一开始递了糖水过来,不过宋豫只接了碗热水喝。
“伯……大娘,糖水您喝,我喝这个。”
“小宋,你今晚可一定要在这吃饭呢!……”
宋豫没留下吃饭,叶父叶母看他执意要回知青点,也不好再挽留。
只能继续照顾闺女擦药和吃饭。
宋豫回知青点简单吃过晚饭,干完分到自己的活之后。
回了自己的小隔间,再出来时他手里面已经多了一瓶治疗脚伤的药水,这个药水是宋豫小时候按照空间里面的药方配置的,原材料用了空间里的灵泉水和药田里的药材。药水配好之后,放在空间里面永远都不会坏,拿出来放在外面,也比一般的药水放得更长。
宋豫轻手轻脚翻墙进了叶家院子,没有惊动任何人。他轻轻敲了两下叶宁春的窗户,暖黄的煤油灯亮在屋子里,叶宁春穿着宽松的白色睡裙,散着头发,坐在床头,看着特别娴静温柔。
这件睡裙很宽大,不过叶宁春身子发育得太好,宽松的衣裙掩不住下面姣好的轮廓。
叶母有时候看到自家姑娘的身子,时常在心里暗骂:以后不知道便宜了哪家的小伙子!叶奶奶也常摸着自个儿宝贝孙女的小手,常常感叹:一般的农村人可护不住她呀!还是得嫁去城里呢!叶奶奶到底是舍不得自己长得这么好,性子也没得说的孙女在乡下吃苦。
睡裙是叶宁春自己做的,顺手也给叶母做了一条黑色的,不过叶母不常穿。这年头把背心当成睡衣的人也很多,不过叶宁春有些时候很喜欢宽松的衣服。所以就自己做宽松的衣裙当睡衣穿。反正平时当成睡衣穿,没有人会看到,平时白日里也不会有人随便进姑娘家的房间。
叶宁春听到声音,倒是没有被吓到,心里隐隐约约有个猜测。
直到看到宋豫,她潋滟的眼睛一亮,脸上荡开轻轻柔柔的笑容,朦胧夜色中,越发勾人。
宋豫像被烫到了一眼,移开了自己的眼睛,轻声说道:“这个药,你抹脚上。”
把药搁在窗台处,然后像是后面有人赶着是的,飞快跑走了。
到底虚岁才十六岁的少年,没经过那些事儿,有些心思稀里糊涂的,自己也藏不住。
叶宁春有些恼地在后面低声嘟囔了一句:“呆子,话都不会多说两句。”
夜晚,叶母靠在叶父身上,“老头子,这小宋人还挺好的。”
“看着也会干活……”
“就是这知青的身份,谁知道哪天回城了。”
……
“好了,别想了,睡吧。”
知青点的赵丽珠也睡不着,越想越觉得日子难过,也没有人真正爱自己。越想越委屈,偷偷在被子里抹眼泪。哭得累了,想起白天上午和下午都帮自己干活的男人,仿佛又看到了李河那张臭脸,突然就笑了。
也不觉得难过,后面很快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