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一天。
她告诉眼前的人。
是九月中旬。
她语气肯定地补充。
——
她当时所在的城市并不大,据说一年到头都会刮大风,分明处于中部平原的腹地,却分布着许多低矮的山丘。
暑热未散,她的大学生活才开始不久,许多事物都崭新而忙碌。
“让一让,谢谢。”
她从拥堵的人群中挤出,在核对编号与收件人之后,取下了快递架上的某个包装严实的包裹。
好几次她几乎没忍住,险些在路上便把包裹拆开。不过后来终究是理智占了上风,她等到自己稳稳当当地坐在寝室的椅子上时,才仔仔细细地用小刀划开纸箱封口处的胶带。
透明泡沫纸被一层层展开,她将其中的制品拿起,好好欣赏了一番其上的精致图案与灿亮光芒。
可苦了这个月的生活费余额了。
短暂的喜悦过后,她在心中哀叹。
顺手划开手机屏幕,一条新消息提醒倒映在她的瞳孔当中。
那几条消息来自于某闲置物品交易平台,她点开一看,短短的几句话,遣词造句并不符合当代国人的用语习惯。
不过意思倒是很简明——您好!可以找您约稿吗?
“我今天遇见了一个特别奇怪的人!”她蹲在楼梯间的拐角、手摁在泛亮光的屏幕上快速打着字。
她将今天和那个怪人的聊天记录合并转发给友人,脑海中再次忆起了今天白日里所发生的一切:
一个陌生的三无小号私信了她,声称想要约稿。
她从小便对文学创作感兴趣,也于此道上有些天赋。故而从中学开始,她便开始时不时接一些约稿单子。她很享受这份与她兴趣有关的“兼职”,既能在指尖抒发脑海中滔滔涌动的文字灵感,又可以给自己赚些生活费。
但今天这位找到她的委托单主,显得实在有些奇怪。先是顶着平台的默认头像与ID找到她,再是提出加上联系方式详细交流。而他的社交帐号同样也使用的是灰色默认头像,与乱码一样的昵称。
她平常写的都是些如万花筒般烂漫的幻想故事,遇到的单主往往也是与她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乱码”则不一样,他的遣词造句十分生硬、对常用社交软件的基本功能生疏得像是第一次使用。
他发过来的故事梗概像是一篇现实题材的中篇小说,有关疾病、灾变,甚至隐隐预示着末日的来临,同时还刻意地编入了各式各样的社会议题。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表达世界的无常,人面对命运的无力。”他如是总结道。
或许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直觉,她总觉得心里发毛,忍不住给好友倾诉今天的遭遇。
“所以这个人到底要干嘛?”好友的消息回复得很快。
“我不知道,但他看起来有些年纪了,也许……是个揣怀着文艺梦想的中年人?”
她猜测着。
那天夜晚的风有些凉爽,拂去了白日里的闷热,楼外昏黄的灯光虚掩掩地洒进楼道里,拉长了她的影子。
隔着重山遥水,她们专注地讨论了许久,她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在那时自认为最糟糕的可能——
“你说,他是不是想用这篇文章去参加征文比赛什么的……”她思维发散着,又立刻否认了刚刚的猜想。
好友好奇地问她又发现了什么。
手机屏幕静静地亮着,上面显示的是刚刚被她随手点开的“乱码”主页。
那人IP的地址是——一万三千多公里外的E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