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追求的是1,1是是对生命有利的选择,会给生命带来资源,而资源也是空间,因此,生命站得越高,变得越强,对自身的生存空间要求就越大。
生命的生存空间都来自于世界的存在,而只有更加宽广的空间才能生命获得更多的资源,因此,如果在强大的生命下方,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托举,那这个生命只能向下跌落,即生命在追逐1的同时,还需要防备0的靠近。
戏剧里的陈世美,在考取状元后,为了荣华富贵,选择隐瞒自己的已婚实情,去迎娶公主,志得意满时,却不见欺君之罪已悄然而至。他的谎言不真实,成为驸马的他,脚下的生存空间也未得到真实扩张,恍然之间,美梦惊醒,只能成为刀下亡魂。
我们世界的物质都是客观存在的,遵循着客观规律,无法随意扩张,这样的客观性也造就了物质的有限性,而生命的关键组成部分,物质躯体,同样由物质组成,因此,我们生命一样具有有限性。
我们生命是有限的生命,无法完成世上所有的可能,也无法知道世上所有的一切,因此,生命的生存空间也是有限的,生命对生存空间的具体情况也是不甚明了的。
在复杂的生存环境里,有可能无论怎么做,都有奇迹发生;也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招不甚,满盘皆输;还有可能什么也没有做,突然厄运降临,死的不明不白。
生命向1追逐而行,其中,真正的追逐必然产生现实的行动,这行动就会引起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在生命预料之内,但信息的缺乏,使得生命不能完美掌控事件的走向,也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而空间的有限,就代表着生命有可能承受不起意外的发生。
生命的渴望与生命的物质躯体的完美结合,才导致质变的产生,生命的物质躯体,于生命而言,是很重要的存在,而外界的变化就有可能损害到生命的物质躯体,甚至导致生命失去活着的能力,这样的不利影响是生命无法接受的结果,也是生命现实中最厌恶的0。
原始时期,一个人运气爆棚,打到了一头野猪,美美的吃了两天,可第三天时,野猪开始发臭了,尽管还有一大半,他也必须把野猪远远地丢掉。
与此同时,这个人在打猎时,腿受伤了,尽管开始不严重,但几天过后,莫名的肿了起来,走路也变得一瘸一拐,这严重影响到了他的打猎效率,他努力挣扎了几个月,还是死了。
生命成长的初期,一个生命,它获取的物质再多,对资源的利用也是有限的;它失去的物质再少,也有可能会对他造成灭顶之灾。在这样客观的生存环境里,生命就学会了恐惧失去,厌恶变化。
在最后的失去、终极的死亡面前,天降的横财、泼天的富贵、心动的机遇,其实也不是特别具有诱惑力。对于生命而言,危及生命的0,比1更值得在意,如果能在环境a里好好生活,那何必冒着风险费劲跳到环境b里去呢。
信息的缺乏,让生命无法肯定自己可以做出让现在生活变得更好的选择,而资源的匮乏,让生命抗衡不了环境的变化,因此,尽管生命渴望追求1,但客观的现实让生命无奈选择了保守,期望以此护住0。
向上飞时飞得越高,向下摔时就会摔得越惨,在没有生命危险时,比起付出行动去爬得更高,招致未知变化的产生,守好自己已有的资源,才是对生命更为有利的选择。
当生命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时,守住0,就是生命此时的行为重点。在不对外扩张资源时,生命当前的资源拥有量就是生命的资源最大拥有量,当前就是生命最好的1,所有对现状的偏离都是对最好1的偏离,都是指向0的改变,因此,生命会抗拒对现状做出任何改变的变化,于是生命在0方向的守护,就呈现出了稳定的特性。
在生命一代一代的演化过程中,比起可能的获得,稳定才是我们刻在基因里的选择,尤其是生命的群体中,追求稳定才是大众认可的的选择。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我们推崇天道,这是因为天道会将有余者的利益拿去补充给不足者,从而维护整体的平衡与稳定,守护生命现有的生存环境;我们诋毁人道,这是因为人道会将不足者的利益拿去奉献给有余者,从而加速整体环境平衡的破坏,迎来未知的变化。
生命的稳定性来自于物质的客观性与有限性,是生命为对抗客观的世界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而产生出来的一种特性,因此,生命追求稳定的结果会与生命所在区域密切相关。
为什么小时候我们讨厌一个人,可长大后,我们就成为了另一个他?
在一定的生存区域内,我们小时候(弱小时)会讨厌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就在存在于我们身边,并且这个人的存在阻碍了我们对世界的自由探索,使我们不得开心颜。
在我们长大后(变强大)后,并没有能力离开这个生存区域,原本我们弱小时,那个最讨厌的位置,就变成了我们强大后,最舒适的位置,尽管我们讨厌,我们厌恶,我们的身体还是会诚实地走到那个会让我们舒服的位置上,甚至我们的心理都会开始认同这种变化。
注意:我们能走到那个讨厌的位置上,是因为这个位置在我们的生存范围内,但如果我们讨厌人的位置,并不在我们的生存范围内,那我们就走不到那个位置上,比如我们讨厌有钱人,但有钱人这个选项不在我们的生存区域内,这就代表着我们没有成为有钱人的能力与条件,即我们其实不会因为某种情绪的发生,就成为了某一类人,我们只会因为自身能力,而走到自身的生存区域内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
习惯于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也会倾向于使用暴力去解决问题;早早辍学生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会倾向早早恋爱生子,老实懦弱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会倾向于唯唯诺诺,这些行为的传导与基因的遗传无关,而是由于生命生存区域的限制所导致的。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命追求稳定的行为尽管可以护住我们的基础生活,但这样的稳定对于身处生存区域下级的生命就不太友好了,那生命要怎么做,才能打破生存区域对自己的限制呢?
生存区域对生命的限制,来自生命自身的有限性,而生命自身的有限性来自于生命拥有的“量”的有限,因此,生命要想破除这种自身的限制,就得指向质变的变化,即需要找到外来的“一”。
生命在生存区域的限制打破上,需要找一个外来的“一”,这里就有两种寻找“一”的方式。
第一种是被动的,天降奇遇型,这种情况里,就是生命生存空间外面的“一”,主动进入到生命是生存空间中,并给生命带来有利的影响,比如生命良好型的基因突变。
第二种是主动的,奋发向上型,这种情况里,生命需要对自己的生存空间进行探索,探索出那个可以进入到“无”的那个性质(规律)后,找到“无”,并将“无”纳入自己的生存空间中,比如生命的简化行为。
初步看起来,第一种既幸运又不费劲,比起需要行动和思考的第二种,简直不要太舒服,但根据一生二概念,世上真的免费的午餐,即使你凭运气到达了某个不属于你的位置,最后也会凭本事丢掉这个位置。
一个人,只要他在这个世界存在,那他就有存在的理由,这个理由涵盖的范围就是他自己的生存区间。当这个人借助运气到达了一个不属于他的位置上,比如中了彩票变成了一个大富豪,这就代表着他的生存区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界是客观的,我们生命在这个世界的生存一直都是有消耗的,这代表每一个在这世界可以长期稳定存在的生命,在其自身的生存区域里都自己稳定的资源获取与消耗方式,简单地说,就是生命在自身的生存区间里,都有着自己的资源获取点和消耗点。
当生命的生存区间发生变化时,这代表这个生命的资源获取点和消耗点也会发生改变。如果这种更改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生的,那就代表着该生命不一定能适应这个新的生存区间,这时的生命面对这个变化就有两种选择:
①不进入新的生存区间,就是一个人哪怕中了彩票也还是该干嘛就干嘛,没有大幅改变资源获取点和消耗点;
②进入新的生存区间,这代表生命应该资源获取点和消耗点进行调整,才能在新的生存区间获得长久而稳定的发展,比如只是依靠飞来的横财在更大的生存区间进行消耗,却没有得到该生存区间的资源获取点,长期只出不进,结果就只能退回原来的生存区间,或者是更糟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