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一直处于永恒运动中,生命在世界中开辟的生存区域自然也处于永恒运动之中,这就代表着生命生存区域里的变化是必然的。
生命追求的稳定是建立在生存区域内部的稳定,一旦生存区域发生变化,这种稳定性就会消失,只有在这个生存区域重新得到稳定后,该生命才能重新走入安稳的生活。
为了抵制0,生命选择了追求安稳,但永恒的运动性让世界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于是无论生命再怎么追求,也无法获得绝对的稳定,因此,除了选择稳定,如何面对世界的变化,也是生命的必须课。
对于世界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是朝生命有利的方向发展,那生命自然乐意至极,可如果这种变化是朝生命不利的方向发展,这就不符合生命的意愿了。
生命的生存区域出现对生命不利的变化,这种变化不符合生命的意愿事小,他会对生命的物质躯体造成切实的不利影响,才是生命真正应该在意的情况,也是生命应该去解决的问题。
那生命要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
生命的渴望指向1的,不指向0,既然不利的变化是生命不想要的方向,那这个不利的变化,对于生命来说,就是指向0的变化,是生命抗拒的变化。
生命抗拒0而渴望1,1的出现,会让生命喜欢,笑逐颜开,而0的出现,就让生命抗拒,大呼出现了问题,因此,对于生命来说,解决问题,就是把0变成1。
生命只喜欢1而不喜欢0,即生命只想要通往1的方向,如果外界的变化不通向1,那生命就想办法让它变成1。把0变成1,这里不仅体现了变化的特性,而且又坚定地通往1的方向,因此,这里就将生命改变逆境的行为概括为变通。(穷则变,变则通)
在客观的世界里,变通这样涉及变化的行为,必定会产生具体的行动,也就是会产生成本消耗,这对于习惯稳定的生命来说,这种带消耗成本的变化,简直无法容忍,基本倾向于拒绝。
些许的不利变化并不会一下就毁灭我们,从未经过大风大浪的生命,内心很难产生改变的念头,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生命自身“有”的消耗,生命翻身的资本也会越来越少。
随着生命拥有的资源的不断减少,等生命意识到不妙时,这样的减少甚至到了质变的关头,不可逆转的降级或消亡已经摆在了生命的眼前,这时的生命即使想变通,那也没多少变化的空间了。
由于生命天生厌恶消耗,喜爱安稳,变通这个行为普遍不受生命的待见,可要等到最后关头才想着变通,那也太晚了,那生命要怎样才能说服自己将变通的行为提前呢?
生命厌恶损失,这就是生命不想进行变通行为的原因,即我们只要生命认可变通的收益,就可以使生命接受变通的行为了,那我们要怎样才能让生命认可变通的收益呢?
由于世界的客观性,生命无法用主观的意愿去直接干扰世界的变化,这就是说,生命在世界上应该付出消耗,就要付出消耗,即我们无法凭空将成本改成收益,因此,我们此时要获得收益,就要去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寻找。
一般来说,生命的生存区域是稳定的,如果生命想要扩张自己现实中的生存区域,那肯定是要付出成本的,在有不利因素出现的情况下,去扩张自己的生存空间,那更是不现实的,因此,生命获得收益的更广阔的空间,第一首选不是现实空间。
在现实空间里,只有此时和此刻,但在思维空间里,我们还有过去和未来,当我们将目光从眼前的世界,延伸到远方,在这个更为广大的世界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获得,也看到更多的失去,在其中找到最佳的选择,从而不再抗拒行动,不计较眼前的得失,使自己避免长远地更大损失,或者获得长远的更大收益。
在人们发现改变能让他们得到更多,或者避免更多的失去时,人们就不会抗拒改变,如果能通过改革重组就能解决问题,那又何必等到革命起义发生后才想着解决问题呢?
由于变通行为与生命厌恶的0相连,生命在变通行为中,更需要利用思维的力量,才能做到居安思危,不被生活平静的表象所迷惑,因此,厌恶思考的人,往往也是厌恶改变的人。
稳定和变通都是生命面向世界的选择,变通由于会产生变化,和稳定相比,自然会产生更多的成本消耗,因此,变通更适合拥有一定资源积累的生命使用。
在现实里,一些富人,他们明明很已经富有,却一直不肯停下对财富的追逐,那是因为在他们眼里,看到的财富比现在更多,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拥有的不够多,就会一直想要获得更多,而他们自身也拥有行动的成本,因此,富人更具有冒险精神,和穷人相比,富人往往更加灵活变通。
在现实中,穷人往往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他们的生活中没法承受任何不利的变化,在他们经由成长所收获的认知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以要了他们的命,现有的生活已经足了,够了,因此,穷人不认可任何变化,也不想付出任何代价,更在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在乎自己的尊严,和富人相比,穷人往往更加死板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