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和弱,只是我们的认知,在现实的生存斗争中,拔剑速度快的人,不一定就是存活到最后的人,强者和弱者这两个概念,并不能真正决定生命命运,生存空间才是我们真正的命运所在。
那以生存空间作为界定标准,生命在什么时候生存概率高,又在什么时候生存概率低呢?
恐龙作为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霸主,“统治”了地球亿年之久,可在永恒运动的世界里,这种统治只一百多万年就结束了,只能留下各种化石让我们窥见它们昔日的荣光。
恐龙虽然强大,但它自身对生存环境依赖性很强,当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消失后,当宜居的环境变得不那么宜居时,即使没有天敌出现,恐龙也难以面对客观环境的变化,只能遗憾走向灭亡。
如果一个生命的强大,只是一种对客观环境保持高依赖性的强大,那么这样的强大在面临剧烈环境变化时,是很脆弱的,哪怕这个生命具体很强,这个生命的生存概率也是偏低的,甚至会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会知道。
根据生命对客观环境的依赖性程度,我们可以把强者分为两类:一类强者是高依赖于环境的强大,这是一种直观的表层的强大,也是容易被看见的强大,可只要外界环境一变化,这类强者就会失去强大的根基;另一类强者是低依赖于环境的强大,这种强大并不直观也不明显,但是当外界环境改变时,这类强者可以迅速调整自身,使自己快速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这一类对客观环境拥有低依赖性、高适应性的强者,也可以被称为适者。
注意:在限定区域内,最强的就是这个区域里的强者,而适者是可以适应多个不同生存区域的生命,因此,适者并不适用于个体之间的强弱比较,而是更适用于种族群体早历史长河之中的演化。
那生命怎样才能摆脱自身的生存位置的依赖呢?如果生命在有目的地寻求答案,那就得先明白这个位置因何而来,自己又为什么能站在这个位置上,即生命的力量从何而来。
生命的力量来自何方?这个问题就是对真理的追问,尽管生命不喜欢追求真理,但只有明析真理,才能洞察本质,我们才不会被束缚于“强”“弱”概念之中,才能做到: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
生命只有在知晓真理后,才能不被世间变化的表象所迷惑,才能看见当前环境发展变化形迹之下的本质,才能从更高角度领悟自己应该做的最佳选择,于是,我们不再发展捕猎的尖牙利爪,也不再发展保暖的厚实皮毛,而是选择了制造工具。
当我们知道了一个区域的全部真理,那环境对我们的束缚就会变得很小,这时就不再是自然选择我们,而是我们在选择自然,了解世界,认知世界,改造世界,这就是我们降低环境依赖性的常规路径。
根据一生二概念,既然有常规路径,那就会有非常规路径。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了,而与恐龙同时期的蚂蚁却能延续至今,这与它体型小、需求低的特性是离不开的。由于蚂蚁的体型很小,一个几万只蚂蚁的蚂蚁窝,它一天消耗的食物,甚至都可以少于我们一个人一天所需的食物,蚂蚁这样的低需求,使得蚂蚁不仅在地球上的存在时间长久,而且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都广泛分布。
蚂蚁的低需求也属于是生命的一种生存策略,是生命降低环境依赖性的非常规路径,和常规路径不一样的是,非常规路径的取胜法则就是使生命足够弱,足够小,需求足够低,那外界环境的任何变化都无法动摇生命的生存根基,对生命来说都属于“有”,也都影响不到生命的生存区间。
当然,由于能量守恒定律,生命的改变都需要能量推动的,生命的低需求,自然就会让蚂蚁处于低能状态,也会让蚂蚁种群产生低变化性,因此,这么多年来,蚂蚁还是蚂蚁,甚至被我们这些人类后辈怀疑是二维生物。
常规路径和非常规路径,一个需要探索,另一个不需要探索,它们的表象看起来相反,但本质是一样的。常规路径的要求是生命自己建设出一个大世界,从而能够应对多种变化;而非常规路径则要求生命一开始就生活在一个大世界里,并且在这个世界中保持一个低需求,使得世界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影响生命的生存。
无论生命选择扩张探索,还是选择缩小需求,本质都是使得生命生活在一个大大的生存空间中,使得生命的生存空间能经得起现实环境的系列变化。
无论生命的生存空间有多大,当外界的环境变化超出了生命自身可调节的能力,那该卒的生命还是得卒。即使我们人类是地球上最强者,但如果太阳熄灭,那我们目前也没有能力能支撑的很久;即使蚂蚁的需求很低,但还是做不到无欲无求,那当外界资源无法满足它们的生存需求时,蚂蚁一样会面临生存危机。
生命的生存与进化之路一直充满着艰辛,生命更大的生存空间,也只是能拥有更多应对更多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并不代表一定能成功,也并不代表一定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