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莉一站上舞台便意识到,情况没有她预期的那么糟。
在熟悉的聚光灯下,尘封很久的记忆在同场的演员和乐队的刺激中很快苏醒。她原本无法完整回忆起自己的唱段,但随着第一句台词的出口,接下来的每一句台词和歌词都随着她的表演在潜意识里自然地不断涌现。
“新的脑子的确很好用”,阿什莉感叹。如果上一世也能拥有这样的记忆能力,她也不至于连低俗电影的无脑台词都需要花费几个晚上才能记下来。
她没法对自己的唱功期待太多,不好不坏,和她的混日子的同事们水平相当,至少不至于让观众出戏。几分钟内没法提升太多,唯一的优点大概是音色不错。
记词和演唱不成致命的问题,那么剩下的困难就是演技了。
阿什莉上辈子被经纪公司耽误,没经过多少正式的演技训练。偶尔出演的能收获一些好评的角色,大多数是凭借她的灵光一闪。
那些时候,天赋允许着她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角色中。未经训练的她是个天生的体验派。但显然她的上辈子的智商无法负担这样的天赋,她经常毫无预兆地从角色中脱离,在镜头下又成为了自己——一个空洞无物的花瓶。
此刻阿什莉却惊喜地发现,这样的情况在这辈子改善太多了!至少她到第一个唱段前还没出过戏。
眼前的挑战是克里斯汀的第一个长唱段,《think of me》。
这首歌是克里斯汀在剧院经理对她神秘导师的质疑下,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展示她的歌喉。一开始,她因为紧张而显得局促不安,被梅格的母亲,吉莉夫人严厉训斥。之后她逐渐放开,渐入佳境,以惊艳的表现征服了所有人。
这首歌不仅是克里斯汀顶替卡洛塔成为女主角的关键曲目,也是决定阿什莉能否征服观众的转折时刻。
这将是她的舞台,她的时刻。她需要征服剧院里的所有人。
至少克里斯汀此刻紧张的心情和她现在的心态是契合的,这倒是阿什莉的优势。
阿什莉迅速回顾着克里斯汀的生平:小提琴家父亲给予了她爱与包容的能力,还有歌唱与音乐的天赋。父亲去世后,她和儿时的玩伴劳尔分散,在巴黎歌剧院成为了一名芭蕾舞女。在这些孤独的日子里,她得到了陌生的“音乐天使”的指导。现在,她将在歌剧院的所有人面前第一次展现她的歌唱才华。
克里斯汀是一个内心强大、充满爱与包容,富有才华,渴望被听见和认可的女孩。除此之外,她和所有少女一样,她渴望爱情,有时会迷茫,也会因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而羞涩和紧张。
阿什莉的手指微微发抖,努力保持着呼吸平稳。她的目光在舞台灯光的映照下变得愈发明亮,慢慢变得平静而专注。
阿什莉深吸一口气,闭上眼。
克里斯汀的灵魂提着裙摆悄然走近她,冰凉的手指与阿什莉微微出汗的手十指相扣,进入了阿什莉的身体。
“克里斯汀”睁开眼。她站在所有人的视线中央,剧院经理的刻薄和众人的目光都让她胆怯紧张。但现在箭在弦上,她不得不唱了,就算是为了不辜负梅格和吉莉夫人的期待。
——还为了给她的“音乐天使”正名。
克里斯汀渐渐展开歌喉,用柔和而有力的声音演绎着《Think of Me》,歌声满溢着少女对爱人分别后的美好回忆与期待。
她的声音由动摇渐渐变得坚定。在层层递进的情感里,克里斯汀被众人簇拥成为了舞台上的焦点,替代卡洛塔赢得了满堂喝彩。
台下的玛丽安的眼睛越发亮。阿什莉比她的最低期待好上太多了。
那个女孩的的眼睛仿佛会说话,克里斯汀的第一次表演的情绪递进被她表现得非常生动,把角色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法忽视的缺陷是,她的表演显得过分天然,太注重表情和神态。而音乐剧演员的看家本领——肢体语言的设计上则有些捉襟见肘。
玛丽安十分确定,在后排没拿望远镜的观众看来,阿什莉肯定与同场水平堪忧的其他演员没什么区别,毕竟她也不优于唱。一曲唱罢,她如玛丽安预料地,只赢得了中规中矩的掌声,离热门的莎拉·布莱曼和康姆·威尔金森那样赢得满堂喝彩的剧场明星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不过玛丽安一点也不在意这个,她要选的本来就不是优秀的音乐剧演员,而是有一个潜力的新人电视演员!
她的表演不适合音乐剧?那反而更好,她在小荧幕上的演技肯定不赖。
玛丽安有预感,这女孩会很快成长为她在业界向上发展的人脉。
她暗自庆幸今天临开场时,自己低价捡漏到了一楼前排还未售出的票。要是正常票价的话,她一定也会和大多数人一样坐在二楼,进而错过了发掘阿什莉的机会。
尽管阿什莉太自然的表演让玛丽安怀疑她是否有本色出演的嫌疑在,但这样的灵气已经足够让她在一众面试者中脱颖而出,并让观众对一个客串的新人演员留下印象了。
要知道,就连《老友记》里也有一些对情景喜剧水土不服,演技稍生硬的客串演员。阿什莉肯定比这些人强。
更令玛丽安惊喜的是,在剧中剧《哑仆》的戏码中,阿什莉女扮男装和女主人偷情的生动表演让人忍俊不禁。她的女儿在旁边咯咯笑起来:“妈妈,她可真有趣。”
玛丽安点了点头,非常赞许:“她有喜剧天赋!”这种天然流露的幽默感,让她觉得阿什莉在青少年情景喜剧里,饰演个戏份较多的配角完全绰绰有余。
演出结束后,玛丽安迅速地走向后台的出口。这里稀稀落落有十个人左右,其中最激动的是她的女儿。
“我一定要和她合影!”女儿兴奋地说着,拉着正玛丽安往更靠前的地方走。
阿什莉走出后台,就看到了玛丽安母女的身影,这和上一世的这时候如出一辙。
但听到玛丽安发出过会儿稍后咖啡厅见,请她吃一些点心详谈的邀约时,她十分惊讶。上一世表演完后,玛丽安只是匆匆给她塞了一张名片,简单地说让阿什莉之后联系她而已。那时的玛丽安占据着主动,远没有现在这么热情亲和。
阿什莉心里一动,她现在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这次的表现或许真的比上一世好上许多。
阿什莉和玛丽安的女儿诺拉合完影,再简单地给寥寥几个观众签完名——这用不了几分钟,便跟着玛丽安去了最近的一家咖啡厅入座。
玛丽安的女儿被电话叫来的丈夫接走。临走前,她恋恋不舍地握着阿什莉的手,说:“我还会见到你的,对吗?”
“当然了,亲爱的。”阿什莉温柔地回应。
坐在咖啡店里,阿什莉环顾四周。柔和的灯光、温暖的木质装饰,还有墙上挂着的艺术海报,都透着文艺的格调。以她在剧场替补的微薄收入,平时根本不会来这种地方消费。
“我看好你的潜力。”寒暄几句之后,玛丽安直接切入正题,“我是《老友记》的选角导演之一,我认为你适合几个客串角色。”
她递出名片,直白地说:“但我只能提供给你面试的机会,能不能选上全靠你自己的表现。”
阿什莉适时露出符合她年龄的惊喜,接过名片,“天呐,这太棒了!我是《老友记》的忠实粉丝,我中学时还剪过‘瑞秋头’。”
她边热情地回应,内心边吐槽。不然呢?半个美国的青少年都看着这部剧集长大。
玛丽安仔细打量着她,忽然说,“但说实话,我没想到你是红发。”又顿了顿,补充道,“而且,你是澳洲人。”
舞台上的假发和连续的唱段模糊了阿什莉的发色和口音。在卸妆后的近距离接触下,玛丽安才发现她红色的微卷发和放松时表现出的轻微澳洲口音都显得十分惹眼。这和《老友记》剧组现在对那个客串角色设想的形象有些出入。
“你得把你的头发染成金色,还得改改你的说话方式,亲爱的。”玛丽安几乎是下达命令般地说,“如果你想拿到这个机会的话。”
这些特质反而让玛丽安人联想起现在好莱坞的当红女星之一,妮可·基德曼。只是她们的年龄层完全不同罢了。
阿什莉微微一笑,心里盘算着怎么回应。她轻轻拨弄了一下自己的头发,浅红棕色的微卷发丝在灯光下闪烁着光泽。这颜色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或许会被认为很有吸引力。但在金发至上的好莱坞,无疑意味着更少的合适角色和更成疑的时尚认可度。更别提人们对红发的一些刻板印象了。
她一时间能想到的例外只有茱莉亚·罗伯茨,但好莱坞一姐的自由程度显然不适用于她这个还需要为客串面试的新人。
于是阿什莉热情地回应道:“我很乐意染成金发,这不会花费太多时间的,面试前我会处理好它。”紧接着,她用标准的美国中西部口音说:“现在怎么样?”
玛丽安松了口气,解释道:“别误会,我对任何国家和发色都没有歧视和偏见,只是我想推荐你演的角色是个纯正的美国人。”
阿什莉到此时终于惊喜地确认:
她得到的机会比上一世更好。
前世她得到的角色是莫妮卡故事线里,餐馆里一名有些难搞、但本性不坏的青少年女侍应生同事,一共只出现了一集,还是用着澳洲口音,顶着一头红发出演。面试时,演员的竞争并不激烈。
但这一世,玛丽安显然打算推荐她去试镜一个更核心、要求也更高的角色。
凭借上一世的记忆,阿什莉飞速在脑子里过着可能的角色候选,但随之而来的是隐隐的担忧: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下,她能再一次脱颖而出吗?
还是说,退而求其次,向玛丽安说明自己更求稳,能拿到上一世那个小角色也不错了?阿什莉有些动摇,但很快又否定了这个想法:“不,没道理智商增加了,水平还停在上辈子。”
况且现在也轮不着她去挑选角色,她还没入局呢。玛丽安说什么,她就只能做什么。
阿什莉暗暗坚定了成为执棋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