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家里请客,家里来了很多小朋友,于是我提议让小朋友们不要玩手机,我们一起来玩老鹰抓小鸡这个游戏,由我先带领小朋友们玩几轮,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玩,这个游戏挺好的,运动量大,团队协作互动强,玩了三四轮下来我都累的气喘吁吁的了,孩子们却还意犹未尽,玩到吃饭时间就游戏结束了,孩子们还不愿意结束,于是提议吃完饭后休息一下再玩,吃完晚饭扛不住孩子一直提议玩游戏,于是休息了一下又玩这个游戏了,这群小伙伴中有一个大一点的小伙伴之前来我家每次都是一个人蹲在一个小角落里玩手机,一玩就是一下午的那种,后来有一次来我家需要留宿,白天他也是一直在玩手机,到晚上的时候我带着家里的小朋友放着音乐一起跳舞,三四个小朋友都在跳舞,笑得很大声,于是他实在忍不住了就来和我们一起跳舞了,后来他来我家几乎不再第一时间玩手机了,他而是在期待我们会有什么游戏活动,我喜欢农村里的晒谷平,大概率是因为我的记忆中一直停留着很小的时候在村里跟很多小伙伴晚上在晒谷平里捉萤火虫的美好回忆吧!所以我希望孩子们的童年都是美好的,有时候一份美好能给我们很多力量!
如果不用管孩子写作业,我会认为人生都是美好的,我想这是大部分家长最美好的愿望,虽然我们不想做监督责任的主体时,孩子也有可能在用他的方式尽可能的逃避他的责任主体,这种时候是需要监督和督促的,于是这个过程中需要怎么样做到不暴跳如雷,又还要将事情顺利解决了,我想大部分家长都是需要不断去修炼的,但是辅导作业的过程就是血压不断飙升的过程,自己都要被气出内伤了,还不能发飙,所以辅导孩子作业也是在修炼自己如何做到心平气和的监督和辅导,可能由于我们一直以来对作业的错误理解,让孩子们对作业也是如临大敌,所以做作业拖拉磨蹭等等问题,不仅孩子如临大敌,家长也如临大敌。现在回想我的小时候,父母是基本没有管过我的家庭作业的,我自己的印象中也是在整个小学生涯自己好像也是很少做家庭作业的,成绩也一直在及格状态,个人感觉智力开蒙都是在初中才开始的,所以我现在也在思考我们是否有必要去辅导作业?能否就让孩子顺其自然?这不仅仅需要一个人去思考,还需要整个社会去思考的!
现在看了很多教育理念都是在说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段自我成长的过程,父母更多的是做好行为教育,我们应该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发展规律,这个也是蒙氏教育提到的一个观点,说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内在精神力量,这个力量只要父母不过度干预,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展现自身的精神力量而开发自己的能力,我想如果我早一点知道这个认知我是否能轻松一点?是否现状会不一样?我不敢说去表达一定会不一样吧,毕竟环境目前是有点复杂的,比如说过年过节的时候你抬头就能看到有多少娃都是每人抱着一个手机各玩各的,一群孩子在一起却失去了互动的机会。这难道不是环境的结果?这也是父母偷懒的结果。偷懒终究会被反噬的!
其实孩子都喜欢玩手机吗?我想事实不应该是这样的,只是已经没有哪个家长去陪伴或者引导孩子们应该如何玩,现实中的乐趣一点都不比手机的乐趣低,只是被现在的人以文明,卫生等等原因阻止了,亦或者被被各种标准给阻挡了,但是教育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更是一次自身的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