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闻香识君 > 第15章 岭南

第15章 岭南

    崔峥向李嬷嬷示意,李嬷嬷立马扶着姜氏回了房,安伯朝门外问了一句何人,未有回应,却又听到了几声轻敲。

    崔峥走向宅门,打开门,借着月色细瞧,竟是一身常服的肃清王,崔峥连忙准备跪拜,萧逸抬手拦住,只说不必多礼,崔峥见状将他迎进书房。

    萧逸坐下后便开门见山地解释道,自己深夜造访是因为白日里收到了一封密信,他将信递给崔峥,崔峥接过信后快速览阅一遍,信中所言让人大为震撼。

    崔峥捏着密信的手紧了紧,眸光微沉,果然当年之事没那么简单。

    信中写道八年前武安侯与长子押送赈灾粮之事另有隐情。

    八年前,岭南发生旱灾,粮食欠收,百姓缺粮,饿殍遍地。崔峥的父亲武安侯与长子崔衡奉皇命前去江淮一带收粮,再一路押送粮食到岭南。

    当时大昭才建朝不过三十余年,岭南一带属蛮夷之地,地广人稀,又远离盛京,虽称臣纳贡,实则并未归心。

    朝廷众官员认为,此次岭南发生饥荒,实乃天赐良机,借此机会大昭伸出援手,救人于危难,事后岭南各部落定会感恩戴德,真心臣服。

    而彼时才登基三载的孝明帝也急需这样一场功绩来稳固皇位,证明自己。

    武安侯带着朝廷和圣上的期许上路了,在江淮一带共收购了三十万石粮食,进入岭南之前,诸事顺利,直到进入岭南,在鸟人山一带,一行人却误入瘴气林。

    众人纷纷吸入瘴气昏迷倒下,再醒转时,三十万石粮食却不翼而飞,大部分士兵身中数刀流血而亡,还有一部分士兵因吸入瘴气过多而再也醒不过来,武安侯和崔衡因自幼习武,身体比常人强健,强撑着醒过来,入目却是人间炼狱。

    武安侯和崔衡带着十几名醒转的士兵,相互搀扶逃出瘴气林,又报信给当地郡守,郡守出动了所有的人马找寻粮食下落,找了十几日都不见踪迹。

    若说粮食被劫走,遍寻山头都找不到盗匪的痕迹,而身中刀伤的士兵看起来却是互相残杀。

    岭南各部落迟迟不见赈灾粮,坚决不信粮食消失了,认为是大昭朝廷本就无相救之心,被饿死的人也越来越多,激愤之下,各部落纷纷揭竿起义,诛杀驻地士兵,强抢官府和富商,岭南陷入兵荒马乱之中。

    直到朝廷派出宣威将军曾绪安出兵镇压,又重新从江淮收购粮食送往岭南,才堪堪将局面收拾好。

    堂堂武安侯押送赈灾粮本应是手到擒来之事,最后生生将差事办砸不说,还引得部落叛乱,生灵涂炭,圣上大怒,誓要严惩涉事之人。

    然而当初走出瘴气林的士兵,在一个月里相继不治离世,武安侯和长子崔衡也日日咳血,各个大夫都束手无策,最后撒手人寰。

    那不见踪迹的三十万石粮食就此销声匿迹,此事透露着蹊跷,在口口相传中,岭南传出是当初武安侯不听劝告,贪功冒进,强入岭南圣地惹怒神明,神明收走粮食以示惩罚,士兵自相残杀,武安侯与长子去世也是神明的手笔……

    朝廷对这个说话虽然也持怀疑态度,但武安侯疏忽职守且酿成大祸,加之一干视武安侯为政敌的官员跳出来要求严惩,致使孝明帝怒不可竭,下令查抄侯府,敕夺爵位,所幸当年崔峥的祖父老侯爷北伐有功,大昭能建朝离不开老侯爷的骁勇,太宗皇帝几次想要封他异姓王都被婉拒,冲着这份功绩,圣上才未祸及家人。

    侯府就此倒下,而崔峥也从侯府世子一夜之间沦为平民。

    那时崔峥不过十五岁,父亲和兄长的离世让他与母亲痛不欲生,侯府轰然倒塌,母亲更是一病不起,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肩上,也是在那时候他才见识到失去权势之后,世人丑陋的嘴脸,而他也在失去侯府光环后,任谁都可以踩上一脚。

    崔峥把信一把拍在桌上,胸膛微微起伏,双目猩红,脸色铁青。

    当初他也曾暗中探查过,可彼时他手无寸铁,身边无可用之人,全靠自己,且带着重病的母亲,岭南湿热,母亲水土不服,病情迟迟不见好转,最后无奈只得放弃追查,先带母亲回来养病。

    这几年他也曾遣人暗查,可数次无功而返,他本想认命,此时这封密信却印证了他从前的猜想,幕后确有黑手,但其中详情信中并未提及。

    萧逸道:“这信是昨夜被人附在箭上射入王府内的,我命人去追却未追上。今日思索再三,还是把信拿来给你,毕竟当年之事对你崔家影响颇大。”

    崔峥微低着头,神色不明:“王爷是何看法?”

    萧逸回道:“我既盼着信中所言为真,那待真相查明,恢复你侯爵之位指日可待;可也怕信中所言为真,若当年之事是为人祸,这幕后之人当真是丧心病狂,只手遮天。”

    崔峥思忖片刻后说道:“我想前往岭南查明当年真相。”

    这几年重走岭南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此时便是天赐良机,他不愿让父兄蒙受不白之冤,含恨九泉。

    萧逸沉吟不语,若无诏令,千机司各郡司使是不得擅自离开辖地的。

    许是看出萧逸的犹豫,崔峥起身单膝下跪,抱拳:“望王爷成全。”

    “牧之快快起身。”萧逸忙扶起他,“既然你去意已决,那便择日出发吧,你的行踪我替你遮掩。”

    “卑职谢过王爷。”崔峥对着肃清王深深一拜。

    送走肃清王后,崔峥独自一人坐在书房,看着眼前的密信,陷入沉思。

    书房门未关,姜氏敲了下门框走了进来,崔峥从繁杂的思绪中转过神来,忙起身扶着母亲坐下。

    姜氏问道:“峥儿,今夜来的是何人?”

    她本不是爱多管闲事的民间妇人,只是自侯府倒下,崔峥多年独来独往,从不曾有人上门寻他,今夜还是头一回,也不知是何人,两人还叙话许久,不知发生了何事,她心中很是担忧。

    “是衙署的人,有事不决,便上门来讨教。”与皇子同谋,是圣上大忌,崔峥不想让母亲担心。

    姜氏放下心来,直点头:“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崔峥接着道:“母亲,过几日我有公事,需去一趟岭南,估摸着来回需要半年时间。”出门远行的事,他不想瞒着母亲。

    姜氏声音略高:“岭南?”说完姜氏目光便陷入呆滞,许是被带回那痛苦的光景。

    崔峥抿唇轻嗯了一声。

    姜氏沉默半响,缓缓说道:“峥儿,我知你是那天上的雄鹰,千机司困不住你,嘉南也困不住你,儿行千里母担忧,我只盼你平安。”

    她心中隐隐猜到儿子的目的,却未开口阻拦,是因为实在不忍心见她失望,她帮不上什么忙,唯有赶制些衣物,预备干粮,让他吃饱穿暖。

    筹备几日后,崔峥便带着宋青李季出发岭南了,为了掩藏踪迹,他们选择乘船走水路南下,耗时虽长,但少了许多关卡盘查,且更利于崔峥隐藏身份,另则他已暗中遣出一只十几人的千机司暗卫快马前去岭南,届时以备听用。

    三人是随着商船出发,现下正等着船舶装货,渡口船只甚多,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对于能有此次出远门的机会,李季心中甚是欢喜,他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邻郡,远在千里外的岭南,他还从未去过,从大昭的中原地带一路去往岭南,沿途要经过不少地方,虽不能一一畅游,但走过即去过,回去可以跟其兄弟吹嘘一番了。

    李季开心地在宋青耳边聒噪半天,宋青正在看此次航行的线路,看他雀跃地样子,忍不住说道:“你不是说明年开春你娘要给你定亲吗?咱们跟着大人一去一回,算下来,回来之时恐怕已到盛夏,你说你的小娘子会不会跟人跑了?”

    李季听后,立马偃旗息鼓,呆立原地,眼睛眨巴眨巴,好似宋青说得十分有道理,脸色逐渐纠结,他正是小孩心性,一边想着出远门,一边想着自己那没影的婚事,一时感觉进退两难。他立在船头,思索半响,猛地拍头,算了不想了,还是出去玩更重要,一抬头,却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竟是江娘子,身后背了个包袱,李季觉得好笑,她此时作男子打扮,旁人或许瞧不出,可他们千机卫可是能一眼分辨出女扮男装的。

    他也没想那么多,扬起手,朝着江晚高声喊道:“江娘子,江娘子。”

    听到喊声,江晚看过去,她看到了李季,也看了崔峥和宋青,她此刻正作男子打扮,四下人又多,这李季一口一声江娘子的,倒叫她一时不好回答。

    见江晚未回应,李季以为她没看到自己,便从船上跳了下来,径直走到江晚身边,一番寒暄,得知江晚竟然也要去岭南,他更高兴了几分。

    司使大人日日板着脸,宋青又总是对他耳提面命,此去岭南长路漫漫,他本就话多,若是只对着他二人岂不是要憋坏了,要是多了江娘子作伴,行程也就不那么无趣了。

    思及此处,他兴冲冲地折返船上,又担心崔大人不允,脚步略缓,他想着先去找宋青,让宋青与他一道恳求大人。

    崔峥也没想到竟然在此处看到了江晚,原以为上次芨县一别,今后便不会再见面,不想才过了半个月,竟又见面了。

    他看着李季跑去跟她寒暄了几句,也不知说了什么,李季回来时甚是高兴,他喊来李季便问江晚是要去何处,得知她也是前往岭南,主动开口道:“去问下江娘子可愿与我们同行,一路上也好相互照应。”

    一旁的宋青心里微微诧异,司使大人何时这么好心了?相互照应?怕是他们照应江晚还差不多,不过女子单独出门总是不易的,况且她兄长惨死,如今孤身一人,照拂一二也是应该的。

    李季心愿达成,满心欢喜地去请江晚,江晚听到李季的邀请,也知道是崔峥同意的,心中微微感激,她虽下定决心独去岭南,可山高路远的,她心里着实没底,若是与司使大人同行,想来一路也少了许多危险,便欣然应下。

新书推荐: 展信念君归 弹幕都以为我是恋爱脑[无限] [杀薇]局外人 黑猫饲养指南 【燕云十六声】清河梨花渡,竹隐深山中 妖夜异闻 师弟堕魔她抢位 我靠经济学统一三界 您订购的正义,正在配送中 惊!圣女非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