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君和石老三本来不太在意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只要成绩不垫底,更重要的是不要在学校里闯祸,拿个中不溜秋的成绩回来他们就能接受。
晓月拿着第三名的奖状回家的时候,石老三正巧骑着摩托车打算去镇上一趟。看了大女儿递过来的奖状,算是喜事一桩,这让他感到十分开心。他把一双大手放到晓月的头上,用力地摸了摸,用肯定的语气对她说了句“出息了”,又突然来了兴致,夹起晓月的俩咯吱窝高高地举了起来,放在了自己的摩托车后座上。等晓月反应过来的时候,只在耳旁呼呼的风声中听到了爸爸少有的爽朗笑声:
“爸爸带乖女儿兜风去~”
那天晓月在爸爸的车后座上,沿着长长的河道,一路穿过融雪后的泥泞,去到了镇上。零下的温度,风呼呼地刮在脸上,她却不觉得冷,只有被快乐填满的心脏。
石老三是去银行取钱的。在门口停下摩托车,旁边正好有个大爷在卖糖葫芦,他顺手买了一串递到晓月手上,叫她吃着在旁边等。
晓月小口舔着,舍不得像其他孩子那样一口一个地吃掉。卖糖葫芦的大爷看到她这么吃,忍不住好心提醒:
“小丫头,这个不是这么吃的,你把糖舔干净了,山楂是舔不出味道的,你得用嘴咬着吃。”
晓月摇了摇头没说话,跑到了银行大门的另外一边,大爷讨了个没趣,也不再看她,搓着手又吆喝了两句:
“卖糖葫芦啰,正宗北京大糖葫芦。”
这是晓月第一次吃糖葫芦,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对于她来说,北京只存在在课本上,标签是首都,天安门和长城,今天她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北京还是山楂的故乡,并感慨大爷可真厉害,已经能够去首都买山楂了。很多年后,她到过很多景区,看了无数的“天津麻花”“荆州锅盔”“新疆羊肉串”才领会到了这些事物名称的幽默之处。
在回去的路上,晓月仍然举着那串糖葫芦,串上的糖被她舔得融化了顺着签流了下来,搞得她的手黏糊糊的,舔过糖的嘴巴也黏糊糊的。她之用一只手抓住爸爸的衣服,怕粘糖的那只手给他衣服弄脏了。
到了家门口,石老三看见晓月还举着那串糖葫芦,便停下了车,叫她赶紧吃完把签子扔了,免得待会妹妹看见又要开闹。
晓月觉得好笑,爸爸妈妈总爱在她面前标榜公平对待,但这个“公平魔咒”似乎只对她生效。但她也没计较,今天是开心的一天,这串糖葫芦就作为跟爸爸的两个人的秘密吧!
陈淑君对晓月考了第三名的成绩也很高兴,喜气洋洋地把奖状粘在了中屋的墙上。下午大家聚在一起闲聊的时候,跟人提起过几遍,晓月也顺势得了好几句“是读书的料子”这样的夸赞。
午饭后,晓月坐在走廊的小凳上兴致勃勃地翻看着李晶晶借给她的《格林童话》。晓星有些感冒,妈妈早上给她兑了一包感冒灵,但她很讨厌喝,晓星从小抗拒一切药物,吃片小药片都鬼哭狼嚎要大人硬灌。今天她不知道在哪里翻来一个用过的针筒,把碗里的感冒灵吸到针筒里满屋子地射,还射了一股在晓月的奖状上。烫金的“三”字上,留下了褐色的印记。
但总体来说,晓月的这个寒假是无比快乐的,这一年的春节也令人印象深刻。
虽然日子贫穷,大年三十这一天,两姐妹也还是能讨到不少份红包。金额大的需要上交给妈妈,金额小的则可以自己留着作零花钱。因此在过年的这几天,是村头王大娘家小卖部冲业绩的关键时刻,她甚至还把自己外出务工就过年这两天在家的儿子儿媳妇抓起来开了个麻辣烫摊位,势必要把整个小康村小孩的压岁钱挣到口袋。
大年三十的第一个红包一般是奶奶给。年前的一周左右,在城里工作的二叔一家会带着比晓月大一岁的堂哥石磊回家,接着是嫁給了城里人后变没有继续工作的大姑,然后是临市的四叔五叔,而做生意的大伯一家则在吃年夜饭前几个小时才匆匆赶到又匆匆离去。
一家人早上吃过饭后,三个小孩就站成一排恭敬地对奶奶道一声“新年快乐”,奶奶便把红包给到三兄妹手上。
奶奶依次把红包发给了石磊,晓星,到晓月的时候,奶奶拉着她的手,说着:
“今年给给晓月的的是20块,因为晓月期末考试拿了好成绩回来。我们石家也终于出了个会读书的孩子。奶奶多给你10块,你也要继续用功,给哥哥妹妹做个榜样。”
这对晓月来说是个几个惊喜,因为这还是第一次是她自己而不是妹妹在家人那里得到偏爱。只是这份喜悦没有持续多久,早饭过后,堂兄石磊就把晓星带着出去玩了。自己因为“成绩好”而被排除在小朋友们的快乐之外。
但过年的这几天怎么着都会比平日里要好。爸爸和妈妈正在院子的角落杀鸡宰鸭刮鱼鳞,忙活着准备除夕夜的大餐;奶奶在楼上认真礼佛;石磊领着晓星去村头王大娘那里去吃一毛一串的麻辣烫了。
院子的中间摆着两张桌子,一张堆满了肉类和蔬菜,是爸妈为晚餐备下的食材,另外一张则放着各式的零食——爸妈把平时不舍得给两姐妹吃的糖果和饼干都摆了上来,再加上二叔买回来的苹果和橘子,甚至奶奶都从她的衣柜里拿出了平日里从未见着的牛轧糖炒花生。
晓月现在是家里唯一得闲的人,仿佛一下子掉入了欢乐窝。她先去把饼干和牛轧糖吃了个饱,接着又觉得有点口渴,剥了两个橘子解解渴,从城里买回来的橘子可真甜啊,和后山上自己种的酸橘子一点都不一样。吃完橘子又觉得嘴里淡淡的,跑到中屋翻点辣条来吃,吃完辣条嘴里又有点辣,再跑到院子里拿一块牛轧糖压一压,吃完牛轧糖又有点渴......就这样好像陷入了一种循环,最后晓月扶着个肚子躺回了椅子上。
她瞄见了书桌上的《格林童话》,想到还有几页没有看完,本来说好了过年前要看完还给李晶晶的,不知道为什么李晶晶这两天都没有过来找她玩。她决定下午吃过饭就去找她过来一起把这本书给看完,在这之前,她想了想,跑到院子里兜了些苹果和糖果回到房间,准备和李晶晶一起享受一个美美的下午。
下午一点半左右,城里的大姑一家人进了院子。姑丈手上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晓月看了一眼,有牛奶和水果,还有一些她不认识的保健品。他们没在一楼有所停留,而是直径奔上了二楼奶奶那里,一阵寒暄后,再空着手下楼坐在小院里嗑瓜子晒太阳。
晓月从小就不太喜欢人多的场合,再加上本身和大姑一家也不太见面,于是就闷闷地叫了人便往院子外面走,穿过嗑瓜子闲聊的客人和在院子里角落里蹲着处理鸡内脏的爸妈。刚走出院门,就听到大姑对着爸妈大声说道:
“淑君啊,你家这个大的性格真是不好,人都不会叫,成绩再好也没用,以后出了社会混不开的。”
晓月回头,正好看到妈妈抬起手拨了一下额前的头发,手指骨节被冻得通红,仿佛错的是自己,用抱歉的语气回答:
“是啊,她就是这样古怪,我们也老说她就是不听。”
后面的聊天是什么她没有再听到,因为她憋了一口气一路跑到了半山腰上李晶晶的家门口。
李晶晶她家照旧是紧闭院门,里面有打麻将的声音。晓月有点紧张,她总是怕这个院子里的大人,但她还是深吸了一口气,敲了敲门。随即是一个高亢的女声响应:“谁——”,接着一阵脚步声到门口。是李晶晶的二姑开的门,对方看到晓月,没给什么好脸色,转头又对着里面喊:
“李晶晶,有人找。“
喊完了,她似乎又想起了什么,有点幸灾乐祸地看了一眼晓月,没说一句话转身往里走了。这一眼让晓月有点害怕,她本来也没打算进院门,此刻更是往后退了几步,遥遥地离着门等。
不一会李晶晶出现在了门口,把身子藏在了门后,只露出脑袋跟晓月打招呼。晓月注意到她的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哭过,急忙问她怎么了。然而李晶晶并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而是犹犹豫豫岔开话题:
“那本《格林童话》你看完了吗?”
晓月没想到这么在意这本书,赶紧回:
”差不多了,还剩最后几页没看,还想着叫你来我家我们一起看呢!“
李晶晶愣了楞,眼睛里透露出渴望 ,但很快这丝小小的渴望之光就黯淡了下来,她像是鼓起了勇气:
“你可以现在把书给我拿过来吗?我有别的用处,不能够再借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