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为什么要服从规训 > 闪闪发光的女性人物(二)

闪闪发光的女性人物(二)

    说到妲己,我又想到了一个和妲己相隔不久的人物,也是一个被世人骂作祸国妖妃的人物,褒姒。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这个故事里的褒姒就更无辜了,人家或许就是不爱笑,或许是不愿意对着周幽王笑。

    周幽王不从自身找原因,不去了解褒姒为什么不爱笑,就自作主张的选择燃起烽火,想要通过展示自己的权势,通过戏耍诸侯来让褒姒认识到他的强大,从而获得褒姒的笑容。

    不知道当周幽王看到褒姒的笑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褒姒的笑是因为他的权势而笑,还是因为对他的蔑视而笑。

    仅仅是为了博妃子一笑,就愿意如此大动干戈,甚至不惜挑战自己的权威。

    一个国家的君王,荒唐到如此地步,褒姒当时是不是就已经预料到了周幽王最后的凄惨下场了。

    我发现史书真的非常喜欢写君王因为宠爱妃子,所以丢掉了国家,比如唐玄宗和杨贵妃。

    因为宠爱杨贵妃,所以唐玄宗荒淫无道。

    因为杨贵妃祸国殃民,所以安史之乱爆发。

    也是因为杨贵妃,所以唐玄宗弃长安而逃……

    我想说一个会因为宠爱妃子而亡国的君王,这难道不是更证明他无能吗?

    历史上的明君难道从来没有在哪一段时期特别宠爱某个妃子吗,他们怎么没亡国?

    还有唐玄宗真的是因为杨贵妃的原因变得昏聩的吗?

    难道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前半生做得太好,所以后半生飘了,才导致的种种战乱。

    所以说,与其将罪名安插在女性身上,不如多找找君王的原因。

    比如君王的御下能力、比如君王的文治武功、比如君王的能才善用。

    除了找君王的原因,我觉得史学家更应该去追寻为什么无恒定王朝,比如世家在这其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算了,量他们也不敢,要真是这么写,他们的饭碗怕是就保不住了吧。

    众所周知,史学家的底线,如弹簧,可灵活变动。

    不要和我说史学家气节刚强,如果不能青史留名,他们的气节还不如狗屎。(特指大部分)

    说到君王的能力,我又不得不吐槽一下家天下的劣势了。

    仅仅因为血缘,所以无论继任者是什么妖魔鬼怪都可以坐上那个位置。

    我知道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想要将自己打拼攒下的家业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无可厚非。

    但国家和小家能一样吗,你们究竟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国家,君王需要对所有人负责。

    不能因为给世人洗脑君权神授,自己是天子,就真的觉得自己多么了不得了。

    一个能力平平的普通人,他凭什么可以什么都不付出就可以坐上去。

    就算是因为血缘可以坐上去,但能不能挑选挑选啊,强者上弱者下,这难道很难吗?

    我仔细想了想,其实很难的,算了,不说这些晦气的东西。

    转回正题,我接下来想说的这个女性,可能很多人对她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印象。

    我以前对她的印象其实不算好,是后来了解到她的故事后,我才惊讶的发现原来她是一位如此了不起的女性。

    她就是吕雉!

    第一次认识她不是从史书,也不是从大家的谈话中,我认识她是因为一部略显抹黑她的电视剧,这也是我对她印象不好的原因。

    当时看那部电视剧的时候,吕雉在其中的角色是一个反派,她心狠手辣,她用尽一切手段想要对付主角,她好可怕,她好吓人。

    这些都是我对这个角色的感知。

    众所周知,视角决定立场,而我又是一个跟随主角视角的人,所以吕雉不出意外的在我脑海中成为了坏人。

    再加上演员本人演技过强,导致当时的我直接对吕雉这个人物印象深刻,即使是后来知道她的事迹,但依旧不可避免的会对她有偏见。

    认为她就是一个野心家,一个恶人,一个不讨喜的人。

    说实话,要不是近些年来女性群体的声音越来越大,寻求权利的意识越来越明显,我根本不知道我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对她改观。

    当然了,很巧合的是我对她的改观还是因为小说。

    我记得有一阵天幕题材的小说在网站很火爆,我当时也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也收藏了好些这种类型的书。

    开始对吕雉改观也是因为这些作者的科普。

    我是一个很固执的人,认定一件事基本上很难改变。

    我看到第一个介绍她的内容的时候还很不喜欢,后来看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我的心态才开始有了一些改变。

    以前我对她的印象是毒妇,现在我想说刘邦你真是个垃圾,吕雉,你是好样的。

    史书记载,二八年华的吕雉因为吕父认为刘邦日后必有一番大造化而选择将吕雉嫁给刘邦,那年刘邦年纪接近四十或超过四十。

    其实我是不能理解吕父的想法的,就因为一个猜想,就将自己貌美如花的女儿嫁给一个不着调的街溜子,虽然这其中也有吕父因为初来乍到,想要借助刘邦的力量在本地安定下来的原因,但我还是不能理解。

    吕父按道理来说应该也算得上是一个豪强吧,这一点从之后吕氏全族襄助刘邦打天下就可以看出来。

    对此,我认真的思考了一番,得出了一番自己的结论,可能不是很成熟。

    第一、吕氏全族初来乍到,冒然闯入宴席的刘邦一下子博得了吕父的视线,吕父一开始绝对是生气的,但吕父是聪明的,他一下就从宴席之上众人的态度猜出了刘邦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出于谨慎他决定和刘邦交好。

    第二、或许他确实有相面之术,也确实看出了刘邦日后会有一番大事业,所以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选择投资刘邦。

    第三、投资失败其实也没有关系,在没有看到刘邦真正的实力之前,他其实也只是付出了一个女儿而已,至于女儿的意见,不是那么重要。

    吕父对吕雉是有一定的父爱的,但吕父对自己的判断很有自信,所以他认为他是在为吕雉好。

    除此之外,吕父认为吕雉会理解他的想法。如果刘邦真的成功,那么她未来将会享受这一份富贵,到时候吕雉一定会感谢自己当日的先见之明。

    如果刘邦没有成功,自己家已经在当地驻扎下来了,有他们在,相信吕雉不会受到太大的委屈。至于像洗手羹汤,照顾公婆这种小事,吕父是不会在意的,因为在他的心里,这些事都是正常的,世上哪个女子不是这样过来的。

    说白了,就是吕父独断专横,目中无人,做惯了大家长,认为自己才是最正确、最厉害的。

    完全没有想过吕雉一个二八年华的女子,嫁给一个中年老大叔会不会不愿意。

    还有就是吕父的谋算,凭什么要吕雉去为他牺牲,为他的预言付出代价。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如果最后刘邦真的一事无成,那被他丢出去的吕雉又该如何面对。

    还好吕雉没有为此愁眉不展,没有为此怨恨不休,也没有为此放弃向上挣扎。

    大汉皇后,与皇帝刘邦权利平分,甚至在很多时候还狠狠压刘邦一头。

    漂亮,威武。

    只可惜,生了一个不争气的儿子。

    只可惜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没有意识到其实女儿也可以坐上那个位置。

    其实我知道我后面的这个假设不符合实际,但做梦吗,为什么不做大一点。

    刘盈性情懦弱,不愿意站在吕雉的旁边,但吕雉的女儿不懦弱啊。

    今天的我们真的能够猜得到古人的想法吗?

    或许吕雉在经受点拨后,就真的开始为女儿登上皇位打基础了呢。

    女性在今日地位依旧如此低微,不就是因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的话语权不重吗?

    如果上位的人是吕雉的女儿,或者历史上有更多的女性登上皇位,今日的女性还会是现在的模样吗?

    不会,我可以斩钉截铁的说。

    话语权,权利。

    千百年来,女性一直在失去这两样东西,直至今日,我们依旧还在为此奋斗。

    为什么要争取它们?

    因为只有争取到话语权,争取到权利,我们才可能提高女性的地位,才可以让更多的女性得到本该属于我们的公平公正,才可以不变成第二性,才可以不被定义,才可以不只是谁谁谁的女儿,妈妈,才可以只是我们自己。

    很多男性朋友说我简直像个极端分子,在一直不停的挑起两性对立,我应该安分一点。

    我只想说,我只是在争取属于我的权利,在争取本该属于我的权利,在争取世界尽可能对我公平公正。

    我从来没有想过挑起两性对立,你感到不舒服,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女性在觉醒,在开始不再符合你们的预期。

    我们没有在剥夺你们的东西,我们只是在拿回本该属于我们的东西。

    至于不安分,这一点我不否认,我就是要不安分,我就是要在你的神经上跳动,让你不适,让你自动离我远点。

    而不是成为你口中的安分之人,然后被你挑挑拣拣,然后被你说我这样真适合做你的妻子,这会让我觉得无比的恶心。

    我喜欢不安分,正如你喜欢我安分一般。

新书推荐: 使命召唤:非典型战争 吃瓜 古典天师硬闯赛博地府 长生,长生 请月入怀 江山执棋 昭阳阙 开局一个篝火堆 绣坊深处 拒绝公主后还能当她的伶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