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7年,咸阳宫前的铜人沐着晨曦,折射出刺目的金光。
昭阳立在章台殿飞檐下,望着远处用六国青铜熔铸的十二金人,凤目微微眯起。多前那个在雨中啼哭的幼童,如今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藕荷色襦裙换成了玄色曲裾,腰间半块错金虎符也被换成了象征公主身份的玉珏。
"王上即将行称帝大典。"
蒙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青年将领一身玄甲,威风凛凛,"公主可要随驾?"
昭阳轻轻转动着腕间的玉镯,那是嬴政灭楚国后,特意命人用和氏璧余料雕琢而成。
"蒙将军可知,这玉镯内侧刻着什么?"
她突然转身,凤目灼灼,"是'大秦万年'四个字。"
蒙毅微微一怔,随即单膝跪地:"大秦万年,皆赖王上圣明。"
昭阳轻笑一声,俯身拾起一片飘落的银杏叶,"当年父王在邯郸为质时,可曾想过有今日?"
蒙毅霍然抬头,“公主慎言”
“将军,如果本宫想嫁与你,你可愿?”
这句话把蒙毅惊了一跳。
不是不愿,是不敢。
“本宫说笑的,对了,有位中常侍名赵高,你去跟阿父说一声,本宫想让他去打扫马厩,最好一直。”
“是”
……
始皇称帝大典那日,咸阳城万人空巷。
昭阳公主身着一袭深红色长袍,其上以金线绣就繁复华丽的云纹与涡旋图案,线条流畅且富有动感,彰显出古朴庄重的气息。
领口与衣襟边缘装饰着精致的几何纹镶边,低调中凸显工艺精湛。
头上的发饰极为精巧,以金属打造出树枝状造型,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发髻之上,顶端镶嵌着硕大的红色宝石,鲜艳夺目。
发饰垂挂着小巧的珠串与坠饰,走动间微微晃动,增添灵动之感。
耳畔佩戴着同样以红色为主色调的耳饰,圆润饱满。
立在观礼的宗室女眷之首。
远远望去,嬴政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玄色龙袍,在百官的山呼海啸中缓缓登上祭坛。
那十二道玉藻晃动间,恍惚又回到了多年前,他护着她撞开椒房殿大门的模样。
"陛下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中,阿黎的目光扫过群臣。
她注意到李斯手中的奏折,那是新拟的郡县制诏书;看到蒙恬腰间的虎符,那是大秦铁骑的象征;还有站在角落的六国降臣,眼中闪烁着难以捉摸的光芒。
大典结束后,径直前往章台殿。
嬴政正在批阅奏章,冕旒随意地搁在案头,玉珠散落在竹简之间。
"父皇。"她轻声唤道。
嬴政抬起头,眼中的疲惫在看到她的瞬间消散:"阿黎来了。"
他伸手招了招,"快过来,看看父王给你准备的礼物。"
昭阳走近,只见案上放着一个精致的木匣。
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枚小巧的金印,印文是"镇国公主"。
"从今日起,你便是大秦的镇国公主。"
嬴政笑着说,"以后这天下,阿黎,无论如何也要守住。"
阿黎拿起金印,触手生温。
她突然想起华阳祖太后的玉镯,华阳祖太后和阿父说了什么,她好像知道了。想起那些和阴阳家的铺垫。
"阿父"
她认真地说,"阿黎不要只做被保护的人。阿黎想和父王一起,守护大秦。"
嬴政微微一怔,随即大笑起来:"好!不愧是寡人的女儿!"
他伸手轻抚阿黎的长发,"明日起,你便跟着李斯学习政务。不过......"
他的语气突然变得温柔,"在父王面前,你永远是那个要糖吃的小丫头。"
此后的日子里,阿黎开始频繁出入丞相府。
学习律法,研读奏章,与蒙毅讨论兵法,甚至跟着郑国渠的工匠学习水利。
起初,一小部分群臣对这位公主参政颇有微词,不过大部分是被公主的能力劝服。发掘墨家,对六国设局中局。
这能力不服也不行。
一日,阿黎在处理燕国遗族叛乱的奏章时,突然想到了什么。
她立刻前往章台殿,却在殿外听到了嬴政和李斯的对话。
"陛下,六国遗族屡禁不止,臣以为,需用重典。"
李斯的声音传来。
"重典?"
嬴政的声音低沉
"当年商君之法,虽强秦,却也失了民心。寡人不想重蹈覆辙。"
阿黎心中一动,推门而入:"父王,或许可以另辟蹊径。"
她呈上一份奏折,"阿黎查阅了六国典籍,发现各国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若能将这些文化融入秦制,既能彰显陛下的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同化六国遗民。"
嬴政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良久,他抬起头,眼中满是赞赏:"好!就依你所言。"
他转向李斯,"明日朝会,便将此事提上议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主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不知何时,立储也有了公主的身影,不过被大众声音压下。
秦重法,法家一边希望嫡长子继承制,维护法治,一边又看重公主政治才能,大部分是希望这位安生做个摄政公主,辅助公主扶苏。
儒家则是坚定的支持公子扶苏。对于,摄政的公主昭阳,反击声不大,毕竟前面有过宣太后等人。
现在的扶苏不是前世那个受儒家思想荼毒的公子,他兼收了百家之长,也是一位合格的储君候选人。
和阿父商讨许久,提出的"文化融合"政策,不仅缓解了六国遗族的反抗情绪,还促进了各地的交流
公元前227年,确立了皇帝制度
-首创称号取“三皇五帝”合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 权力集中:废除谥法,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 行政改革:分天下为36郡(后增至48郡),郡下设县。
- 官员任命:郡守、县令由中央直接任免,终结分封制。
确立三公九卿制
-中枢架构:
- 三公: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 九卿:奉常(礼仪)、廷尉(司法)等,分管具体事务。
镇国公主第一次进入了权力中心。
文化与经济统一(前227年—前226年)
1. 书同文(前227年)
-措施:李斯简化大篆为小篆,后程邈创隶书普及民间。
消除六国文字差异,促进文化融合。
2' 车同轨
- 标准统一规定车辆轴距六尺,全国道路按统一规格修建。
- 配套工程:修建驰道、直道、五尺道,总里程超6800公里。
3. 统一度量衡(前227年)
- 器物铭文:颁布标准量器(如商鞅方升),刻诏书铭文。
4. 货币统一
- 半两钱:圆形方孔铜钱,重十二铢(约8克),通行全国。
- 终结混乱:废除六国刀币、布币、蚁鼻钱等
同时长城修筑,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
灵渠开凿,连通湘江与漓江,保障日后南征百越粮运。 此次墨家的陡门(船闸雏形)解决水位落差。
然而,在这一片繁荣之下,暗流涌动。六国部分旧贵族表面臣服,暗中却在积蓄力量。
昭阳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开始组建自己的情报网,培养亲信。
这些事,她从未告诉嬴政,她知道,父王虽宠爱她,但有些事,她必须独自面对。
月圆之夜,阿黎站在咸阳城头,望着远处的阿房宫。
那座尚未完工的宫殿,在月光下显得神秘而威严。
风掠过她的发梢,带着些许寒意。
"公主在想什么?"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阿黎回头,是蒙毅。
青年将领卸去了甲胄,身着一袭便服,却依然英气逼人。
"在想这天下。"
她轻声说,"父王虽已称帝,但这天下,真的太平了吗?"
蒙毅走到她身边,望着远方:"有陛下和公主在,大秦必定长治久安。"他的声音坚定而温暖。
阿黎笑了笑,没有说话。
她知道,前路荆棘密布,但她早已不是那个需要被保护的小女孩。
夜渐深,咸阳城的灯火渐次熄灭。
阿黎和蒙毅并肩而立,守护着这座沉睡的都城,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在他们身后,十二金人巍然屹立,仿佛在诉说着大秦帝国的辉煌与荣耀。
公元前226年仲秋,咸阳宫前的十二金人在晨曦中泛着冷冽的光。阿黎立在章台殿飞檐下,玄色曲裾深衣上的暗纹随着晨风起伏,腰间玉珏与袖中竹简相撞,发出细碎声响。
"陛下宣公主觐见。"
蒙毅的声音裹着铠甲的寒气传来,青年将领抬手时,剑柄螭纹与阿黎的玉珏映出相似的光。
她抚过袖中昨夜誊抄的《商君书》批注,莲步轻移踏入殿内。
嬴政正将刻着"皇帝"二字的玉玺按在诏书末端,十二旒冕冠下的目光扫过女儿:"听说你昨日在丞相府,驳倒了廷尉关于燕地律法的奏疏?"
他抬手示意,案上竹简哗啦啦散开,正是燕国旧地叛乱的急报。
阿黎跪在错金银案前,指尖划过舆图上燕国故地:"廷尉大人提议用秦法强行改制,却忘了易水之畔尚流传着太子丹的传说。"
她突然抽出袖中泛黄的帛书,"这是阿黎让黑冰台收集的燕国民谣,其中'风萧萧兮'一句,百姓传唱百年......"
嬴政的朱砂笔停在半空。
他看着女儿将帛书铺展,上面用娟秀小楷标注着:"此处可用荆轲典故,设忠义牌坊"、"此处宜修水利,以解流民之困"。
那些字迹与他批阅奏章的笔锋竟有七分相似。
"你是说,"
帝王的声音低沉
"借燕人敬仰的义士之名,行秦法推行之实?"他摩挲着案上镇纸,。
"正是。"
阿黎抬起头,凤目映着烛火
"就像父王当年用九宾之礼退楚婚,既显大秦威严,又不落人口实。"
她突然取出另一卷竹简,"这是阿黎拟的《化俗令》,可在保留燕地祭祀风俗的前提下,将秦历、度量衡融入其中。"
嬴政展开竹简的手指微微发颤。
奏折上不仅有律法条文,更用朱笔细细批注着实施难点与破解之法。
那些批注的用词、断句,分明是他平日里教导女儿的模样。
殿外突然传来金铁交鸣之声,是匠人锻造金人时的声响,却远不及此刻帝王心中的震动。
"好!"
嬴政猛地将竹简拍在案上,却又在看到女儿受惊的眼神时,立刻放轻了力道。
他伸手摘下冕旒,十二道玉藻垂落如帘,将女儿笼罩在柔和的光影中,"明日朝会,你随寡人一同听政。"
次日清晨,阿黎跪坐在嬴政下首。
当廷尉再次提出高压平叛之策时,她捧着竹简起身,玄色广袖扫过青铜灯台:"大人可知,燕人尚鬼?"
她展开帛书,上面画着易水河畔的祭祀图,
"若以秦地巫祝之礼,祭祀太子丹与荆轲,再将秦法刻于石碑立于祭坛......"
"荒谬!"老臣拍案而起,"岂可用叛逆之徒教化百姓?"
阿黎不慌不忙望向嬴政,见父王微微颔首,才继续道:"当年商君徙木立信,靠的是'信'字。如今燕人不信秦法,何不以他们信服之人,行大秦教化之事?"
她的声音清脆,却字字如锤,"待民心归附,再暗中撤去祭坛,此谓'润物细无声'。"朝堂陷入死寂。
嬴政把玩着腰间鹿卢剑,听着女儿条理清晰的陈词,恍惚回到那个雨夜——浑身湿透的小团子举着半块虎符,固执地说要保护哥哥们。
此刻的少女,竟能将他教的权谋之术,用得比满朝文武更精妙。
"准奏。"
帝王的声音打破寂静,他望着阿黎因激动而泛红的脸颊,突然想起她幼时撒娇讨要蜜饯的模样。
如今这张小嘴,既能说出最甜的软语,也能道出最锋利的策论。
朝会后,嬴政屏退众人,将阿黎拉到膝头。
冕旒上的玉珠轻轻撞在她额间:"告诉父王,这些计策,是何时开始谋划的?"
阿黎窝在他怀里,闻着熟悉的龙涎香:"从大母去世那日起。"
嬴政将女儿紧紧搂入怀中,望向殿外正在成型的金人。
大秦的万里江山,不仅需要虎狼之师,更需要这样聪慧狡黠的谋士。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昭阳政治才能出众,被秦王封镇国公主,同时进入了权力中心,不过没有实权,顶多有半块虎符,她的弟弟扶苏这次集百家之长培养长大,也展现出了合格的继承人风范,不过看重儒家思想。
嬴政没有让他过多的接触政务,而是重点培养的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