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
护士长看着排班本叫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我赶紧走到她身旁,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接下来会面临什么样的任务安排。
“乖乖,你是组长是吧,那你今天就值24小时的班。”
护士长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亲切,但更多的是对工作的严谨态度,
“刚好你的带教老师媛媛老师在,你就跟着她上,去找你的老师,她会告诉你这个班怎么上。”
“好!”
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对即将开始的实习生活的期待。我便离开了护士站,开始去寻找我的媛媛老师。
陆续的,其他几位实习生也有了安排。说来也奇怪,明明都在一个科室,我们五个人那天就几乎没有说过话,有的都只是匆匆一笑。或许是因为ICU的工作太过繁重,大家都无暇顾及彼此吧。
ICU总共有三个房间,每个房间有8个病床。虽然病床数量不算多,但要做的事情却非常多。病人的吃喝拉撒,我们都要一一照顾到。虽然有护工帮忙,但护工数量有限,很多时候还是得靠自己。尤其是ICU的病人,都需要统计出入量,这是一项既繁琐又重要的工作。
我还算幸运,后来听同事聊起,有的ICU为了控制成本,甚至没有护工。所有的事情都得护士去做,擦屎、擦尿是常态。这并不是说工作的贵贱之分,而是往往发生在病人身上的基础护理更多于治疗。工作量的无形增加,无疑导致了护士们的唉声怨气。至于这节约的成本去了哪儿,护士们反正看不到,也懒得去追究。
所以,经常有同事们说道:
“即便你说是家里的公主,干了护士还是丫鬟命。”
这句话虽然有些调侃的意味,但也道出了护士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我在ICU里转了一圈,翻看老师的工作牌,却没有找到媛媛老师。心里有些着急,脾气也开始上来。所幸我边走边喊,希望能引起她的注意。
“诶诶,妹妹,声音小点。”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二治疗室传来。我循声望去,只见媛媛老师从二治疗室(二治疗室一般都是存放治疗物品的地方)探了个头出来。
我走过去看了她的工作牌,确认无误后,她笑着打趣道:
“新来的实习生?跟我?”
我并没有蹑手蹑足,而是大方地回应道:
“嗯,对。”
“那来吧……”
说着,她把一套气切护理的用具放在我旁边,
“手套。”
她用眼睛指示我看她工作服口袋,那里放着一双干净的手套。我明白了她的意思,按照学习时所学的方法戴好手套。
“还不错,下一套气切就跟着我做。”
媛媛老师的话语中带着几分鼓励。我仔细看了看她,明艳的大美女型,虽然已经35岁,是两个孩子的妈,但看上去也不过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她大大咧咧的性格,让我感觉很亲切。
气切护理在当时是ICU的常态,几乎绝大多数的病人都需要长期的器械通气。而当时我们管的八个病人,就有五个需要做气切护理。他们的排班并不复杂,当班三个护士各管八个床,会有一个办公护士负责记录和处理一些行政事务。当班护士则要对所有病人的一切负责,包括他们的治疗、护理和生活需求。
主班就是值24小时的老师,通常会有两个,有时候只有一个。中午可以提前吃饭,再接白班所有的病人。中途忙的时候可以随时呼叫白班护士帮忙。下午白班接班后,可以休息两个小时,然后上到第二天早上。之后再整休两天,继续24小时的值班,如此循环往复。
我按照媛媛老师的操作,开始了气切护理的工作。首先,我们要把气管导管(不是一次性)取下来,放在病人固定的容器里浸泡。等到变凉后,再进行清洗。导管里会有痰痂等分泌物,导管空隙很窄,需要我们用棉签伸进去,清理干净为止。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和耐心,因为一旦清理不干净,很可能导致病人窒息。
不要觉得脏或累,护士就是这样一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耐心的职业。这还只是开始,导管清理过后,我们还要进行冲洗、消毒等一系列操作。最后,再把消毒好的导管放回容器内,用水淹没导管,直至煮沸。然后再用消毒水浸泡一段时间,到点后再给病人更换新的导管。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其实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且,气切护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那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做气切护理。因为只有当病人病情加重时,才会需要上气切。每次看到病人痛苦的样子,我都会感到同情和害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了医生和护士的同情心不能太过泛滥,但也绝不是无情。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既要对病人充满关爱和同情,又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在跟着媛媛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如何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如何处理紧急情况等。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决心。
虽然ICU的工作很辛苦,但每当看到病人康复出院时,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这份职业虽然累,但也很有意义。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为更多的病人带去健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