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取腰牌时给了主簿和杂役一些钱,主簿和杂役得了钱也很开心。
迎春带着腰牌回家,家里人也关心迎春拿没拿到腰牌,不过见迎春满面春风,就知道事情一定很顺利。
迎春给家里人展示她的腰牌。
腰牌带着花纹,十分精致,上面刻着迎春和她师傅的信息,还有文字编号。
腰牌既然拿到了,迎春此行的目的就达成了,后几日迎春再在远山镇和山下村巡视一下,了解家里的豆制品生意,认识学徒们,给苏家当靠山。
一月过后,迎春回到了千山城,此时第二批的苏家人还没到千山城,应该是他们路上错过了。
迎春回千山城后和她爹娘大兄以及村长一家说了老家的事,又给他们看她的腰牌。
次日迎春回到百灵书院继续读书,平常练武举重,在她自己的房间悄悄练习金系异能。
百灵书院的夫子给参加童试的学生们都单独布置了课业,还有以前武举童试的试题,迎春努力完成,从夫子那知道她的回答还存在哪些空缺,进行查漏补贴。
次年二月,百灵书院的夫子让参加这次武举童试的人互相认识,此次参加女子武举童试的人数有十人,刚好五人分为两组,大家互保,夫子作为廪保。
冯飞煜没有参加这次的童试,她学习一般,准备两年后参加童试。
迎春吃过丰盛的早饭,上了茅房,和她爹娘一起前往武举文试的考场。
考场只提供笔墨纸砚,不提供吃食,也不能生火。迎春带了肉干、撕碎的饼、水壶,用布包着。
为了防止作弊,考生必须脱衣沐浴,衣服也要让杂役检查。
文试只考一日,没有蜡烛,大家都在一个小隔间里答题,只能借着日光看题答题。
迎春由杂役带着来到一个隔间里,把吃的放好,等待试卷发下来。
隔间只有一块悬着的木板当桌子,以及一把小凳子,一览无余,前方也只看见另外一排考场屋子的墙壁。
迎春安静地等着,偶尔有杂役带着考生从她的隔间前经过,四周有略微的响动,是附近的考生们制造出的声音。
迎春等了一段时间,总算是等到杂役发卷子了。
迎春拿到卷子,答题纸,墨锭,砚台,毛笔。
迎春先翻了翻卷子,卷子上的题目繁多,默写的有的给上句让她默写下句,有的给下句让她默写上句,最后还有一道对策题,一道议论题。
迎春看了卷子后心里有数了,把卷子放在木板上,砚台放在下面的地面上。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墨水污染纸张,免得因此直接童试失败。迎春以前练习也这样做,到了考场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迎春给砚台倒了些水壶里的水,磨好墨,把毛笔蘸好墨水而没有墨水从毛笔尖流下来。
迎春提笔开始答题,前面的默写题迎春轻而易举就想到答案了,只是要注意不能写错字,以及字迹要端正好看。
迎春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把默写题都写好,准备花一下午的时间写最后的两道题。
迎春开始吃午饭了,先吃些肉干,再吃碎饼,喝点水。
迎春花了半个时辰吃午饭,此时天光正好,迎春思索剩下的两道题。
对策题是《孙子兵法》的“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问考生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行军。①
这道题迎春答以当地人作为向导,派斥候去探查地形。又分了两种情况,如果我军和敌军的距离较近,走树林丰茂之路以遮掩我军动向。如果我军和敌军的距离较远,需加速赶路,走好走的地方。
议论题是问考生对《孙子兵法》的“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的看法。②
迎春先是表示赞同,再用《论语》和《孟子》里与之相关的句子和典故进行论证,最后再阐述一下她的赞同观点。
迎春打好腹稿,提笔书写,总算在天黑前写好了。
试卷都答完了,没有错字,没有墨渍,离交卷还有一段时间,迎春放下心来。
天色已暗,迎春听讲杂役收试卷的动静,轮到迎春了,有四位杂役负责收卷子,一位杂役的箱子离放原卷,一位杂役的箱子里放答卷,一位杂役的陶罐里放笔墨砚台。
迎春的卷子先被收走,迎春再把地上的笔墨砚台递给杂役。
杂役利落收走东西,前去下一个隔间。
迎春卷子交上去后心里十分轻松,准备回家大吃一顿了。
又等了一段时间,杂役让大家有序离开,迎春出了考场,考场外熙熙攘攘,迎春在人群中找到她娘爹,和她们一起回家。
“迎春,今晚吃酱肘子,还有糖醋排骨,小鸡炖蘑菇,油炸茄子,红烧豆腐……”迎春娘给迎春报菜名。
“好啊,我一定大吃一顿。”迎春开心地说。
回到家里,家里热热闹闹的,都恭喜迎春考完试了,大家一起吃了个宴席。过后迎春默写了最后两道题的回答,明日给夫子看。
迎春的三婶杏花夫妻等人几个月前已经来到千山城了,等第二批人安顿下来,熟悉了千山城的情况,三婶一家带着几家合作的人家在千山城的另一边租了院子和店铺,开了一家分店。
文试的卷子要批改三日,三日后张贴黄榜,到时候就知道迎春时候被录取了。
第二日迎春去百灵书院找赵夫子,迎春把默写出的的两篇策论给赵夫子看。
“你答得没有问题,你前面的默写都会吗?”赵夫子问。
“默写题都会,检查过没有错字。”迎春回答。
“那就好,你的文章还算可以,对策题答得比较好,议论题答得一般,还需再积累一下。你此次能不能通过文试还要看其他考生的水平,此次女子童试参加的人有三百人,人数还不算太多。”赵夫子说。
“这次算是尝试,如果文试通过是很好,考不上我就继续努力。”迎春说道。
“这几日你回家练功吧,等文试结果出来再说。”赵夫子道。
迎春在家练习举重,总算是到了三日过后。
三日过后,迎春和她爹娘来到放榜的地方,这里十分热闹,人声鼎沸,迎春让她爹娘在不远处的茶摊等候,迎春则是凑到人群里等着放榜。
大家挨挨挤挤,官府小吏们总算是拿着皇榜出来了。
“让让,让让。”小吏们驱赶着人群,人群向后倒去,给他们让出空档。
小吏们粘好黄榜就离开了,大伙儿扑到皇榜前看。
迎春也挤上去看,她从最末尾开始看,她对自己的水平有自知之明,就算录取也是最后几名。
倒数第一,不是。
倒数第二,不是。
倒数第三,苏迎春。
迎春欣喜若狂,她通过文试了!
知道自己通过了文试,迎春激动万分,又从头到尾看了看黄榜,看百灵书院的同窗们有没有被录取。
迎春的同窗有四个都录上了,加上迎春就是十人通过了五人,比例还挺大。
这次文试通过的人一共五十人,三百人文试录取五十人,估计武试还要再筛下来一些人。
想到这,迎春喜悦的心又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