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妩,”王怜之枯瘦的手指无力地反握住孟妩的手掌,“我虽有四个姐姐,但她们与我非一母所出,因而,她们都不喜欢我……”
一行清泪顺着她的眼尾流淌,她继续道:“我阿娘走得早,阿耶忙着钻营官场,并不在意家中诸事,府中上下,只有保母关心我,她也是我的乳娘,她叫芳姑。除了芳姑,对我好的,便是朱氏三姐妹了,她们的父亲是太史令朱澹,近来一家离京,不在长安,改日我介绍你们认识。”
孟妩心中五味杂陈,她此行前来,本是为结交王怜之,尽快融入圈子,不想王怜之卧病,以为她真心探访,羞愧之情油然而生。
“阿妩,你怎么了?”察觉到孟妩神情有异,王怜之问道。
孟妩恢复如常,正欲开口,却见芳姑进来道:“我听春娘说,三娘子匆匆而来,早膳也没用,特让厨房做了些,三娘子用完膳再来说话吧。”
王怜之道:“阿妩,你先去用膳吧。”
孟妩点头,跟随芳姑来到西厢。
她本来也没胃口,随意吃了点胡麻饼,回到王怜之的闺房。
王怜之已经坐起来,靠在引枕上,正低头看一本册子,见她回来,王怜之笑着扬了扬手上的册子,“这是朱氏三姐妹临走前留给我的,这本星图是她们的宝贝,多少贵女向她们借,她们都不肯给。”
说着,王怜之一页页翻开,向她展示,“每个人根据出生的月份,在天上有对应的星图,正月是特羊,二月是特牛,三月是双鸟……”[1]
说到最后,王怜之指着十二月对应的星图,对她道:“阿妩,我们的生辰都是十二月,主神便是天鱼。”
孟妩饶有兴致地看了一会儿,册子上说,不同星图的人性情也不同,各有优劣。
“天鱼的优劣之处,果真与我相吻合。”孟妩叹道,“不知是哪位能人异士编撰此书?”
王怜之道:“此书是朱公从一天竺僧人那里得来,他托我阿耶译成汉文,可惜只有一份,我想自己抄一份,朱氏三姐妹不许,她们说,我行事一向粗心,哪天被人套了去,都不知道,所以还是由她们保管,我若想看,找她们要便是。”
王怜之的父亲是鸿胪寺礼宾使,掌管着许多通晓域外语言的人,朱澹找他帮忙,不足为奇。
静默片刻,王怜之忽然问道:“阿妩,我们既然已是朋友,有些事情,你不介意我问吧?”
孟妩摇头道:“不介意,你想问我何事?”
王怜之咬了咬嘴唇,“那日,你阿姊……她似乎不喜欢你?”
她说的自然是孟莹。
孟妩无奈地笑了笑,“她的确不喜欢我,所以才会当众出言讥讽。”
王怜之轻叹一声,“她一向如此,为人倨傲,笼络了许多出身显赫的高门贵女在身边,不许她们和我们这些中下层官员的女儿来往,我们当中有人逢迎讨好她们,才被准许进入她们的圈子。”
孟妩道:“趋炎附势,人之常情罢了。”
“你有所不知,原本所有高门贵女并无圈子之分,只是和宗室贵女有所区别。自从她这么做,高门贵女间迅速分裂成许多小团体,并且有了先后之分,想进孟莹的圈子,需先进甲的圈子,而想进甲的圈子,就要先进乙的圈子,以此类推。我和朱氏三姐妹看不惯这种玩法,自成一派。”
孟妩的心瞬间凉了半截,这么说,没有孟莹的首肯,她就不可能进入上流贵女的圈子。那么,她要一辈子被孟莹踩在脚下么?昨日阿娘在佛堂所受的屈辱,将来也会不断上演么?
“阿妩,你放心,我和朱氏三姐妹与那些拜高踩低的人不同,我们不怕孟莹,永远不会疏远你的。”
孟妩掩饰自己的失落,笑道:“听你这么说,我真想快些见一见朱氏三姐妹。”
王怜之道:“她们已在归途,下个月便到长安。朱公身居太史令之职,需校正历法,经常游历四方,观星,测日影,朱公膝下无子,但对三个女儿极好,去哪儿都带上她们。”
孟妩听出她话中的羡慕之意,想起她说家中人对她不甚关心,怕她忍不住又伤心,忙转移话题,和她聊起自己在林州时的经历。
闲谈间,不觉已到午时,王怜之拉着她一起用了午膳,才放她走,两人约好明日再见。
坐在回孟府的马车上,春娘笑道:“如今看来,竟是赌对了。”
孟妩有些伤感,“但愿将来她不会怪我,为了阿娘,我必须在贵女中间立足。”
春娘叹道:“三娘子,何必如此优柔寡断?说穿了,她也不傻,左仆射的女儿,她巴结都巴结不来呢。”
孟妩觉得这样不对,想说些什么,但也明白春娘不会被她说服,索性闭嘴。
接下来的几天,孟妩几乎每日都去看望王怜之,二人的友谊越发深厚。
四月一过,转眼就是端午。
朱氏三姐妹回来了,但孟妩没来得及和她们见面,因为她被徐烟茹扣下了。
徐烟茹十分看重即将到来的端午,那日京中权贵将泛舟水上,皇帝也会出席,她让孟妩帮忙参详衣饰和妆容,一连几日都敲定不下。
最后还是孟妩想起自己的压箱宝,她在林州时,曾在一个路边摊偶然淘到一本书,上面详细介绍了贵族妇女如何梳妆、搭配衣饰。
这本书被留在了林州,徐烟茹和孟钊提起此事,孟钊二话不说,派人前往林州,千里迢迢取过来。
不怪徐烟茹如此兴师动众,上回的蹴鞠赛只是牛刀小试,这次的端午泛舟意义更为重大。
孟妩问春娘,意义重大在何处?
春娘笑答:“上回的观台好歹还分层,陛下、娘娘在三楼,各位大臣和夫人在二楼,娘子们在一楼。这回可是要面对面喽。”
孟妩也紧张起来,把那本书翻来覆去地研究,还和秋娘等人讨论诸多细节。
五月初五,风轻云淡,万里晴空。
孟钊带着盛装打扮后的徐烟茹、孟妩一起出发,目的地是西苑的湖泊。
孟莹自上回在佛堂大闹一场,依然住在舅舅家,孟钊很少提她,倒是对孟妩比以前更好,孟妩受宠若惊。
比如这一回,孟钊不知从何处得来一只金刚石指环,几颗金刚石围成花卉的形状,光耀夺目,连徐烟茹也爱不释手,拿着看了许久。
西苑的湖泊名叫玉畴湖,水色如翡翠,但占地比寻常湖泊还要广阔。此地平时属于皇家园林,非皇室成员不可踏足。
他们抵达没多久,皇帝的车驾便来了,孟妩看见孟焘骑马随扈在御驾旁,负责警戒,他也看见了孟钊等人,向他们颔首致意。
众人齐聚湖畔,皇帝率先登上龙舟,其后是冯淑妃,不见郑皇后。
春娘悄悄告诉孟妩,今日的游湖是冯淑妃提议并一手包办的,郑皇后以游湖可能出现意外为由,驳回冯淑妃的提议,冯淑妃告到皇帝面前,最终皇帝应允,郑皇后却在今日称病,没有出席,太子也以巡视城防为由未到场。
孟妩苦笑,如果陆夫人还在,只怕和阿娘也会这般,或者,阿娘根本进不了门。
随后,她暗骂自己胡思乱想,将此事丢开。
高大的龙舟渐渐离岸,然后是各艘小船,大臣、宗室王侯、贵妇、公子、贵女等各自结伴登船。
一船最多容纳六人,除去划桨的内侍,便是五人,孟妩、王怜之和朱氏三姐妹同船。
朱氏三姐妹风姿各异,大姐朱琳琅敦厚可亲,二姐朱玲珑聪慧博学,小妹朱琉璃天真活泼。
初次见面,三姐妹对孟妩很是亲热,尤其是朱琉璃,问长问短,弄得孟妩有些尴尬,最后还是朱玲珑喝止她道:“你话怎么这么多?以后阿耶问你书本上的内容,你可别再装哑巴了。”
众人笑了一回,朱琉璃道:“二姐净说我!你不也夸那口脂用起来清新宜人,盼着和孟姐姐相见么?”
孟妩对朱玲珑笑道:“雕虫小技而已,如果你喜欢,我再做一盒送你。”
不等朱玲珑答话,朱琉璃抢着道:“我也要!”
大姐朱琳琅道:“人家是和二妹说话,你抢些什么?”
朱琉璃狡黠一笑,“阿姊,若孟姐姐答应送我,我们中间岂不是就你没有?莫非你不想要?”
朱琳琅一愣,继而扭捏道:“我当然想要。”
众人又笑起来,王怜之拍着朱琉璃的肩膀道:“你竟学会给大姐姐下套了。”
孟妩笑道:“承蒙厚爱,三位都有份。”
“孟姐姐的好东西就是多!”朱琉璃又看向她的手,“我从没见过这么好看的指环。”
朱玲珑也细瞧了一回,道:“这是金刚石。”
朱琳琅叹道:“我看着,它像是会凭空发亮。”
朱玲珑道:“金刚石乃天竺所产,极为珍贵,宫中也只有皇后殿下的凤冠上镶嵌。上古时期,神州亦有金刚石,其硬甚于石头,所谓‘他山之玉,可以攻石’。”[2]
王怜之笑道:“二姐姐读书就是多!”
孟妩却因朱玲珑的话暗自心惊,皇宫里只有皇后有,阿耶为何会送自己如此贵重的指环?她想立刻取下来,但一来怕装在身上容易弄丢,二来此举未免太刻意,引来她们的目光。
正苦恼中,只听耳畔传来附近的贵女们激动的欢呼:“子洵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