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四小时的睡眠时间让盛霓压根起不来化妆。
罗翼点名道姓要跟自己聊策划案修改方向。
不知道的以为这是众目睽睽之下被赋予重任。
知道的则都明白罗翼这人有着老板与生俱来的征服欲,看不惯盛霓日常一副清高冷淡模样,所以从一开始将她视作重点薅用的年轻劳动力。
一句话总结就是只要他加一分钟班,那就绝对不可能少盛霓一分钟。
熬大夜后的脑袋如镶了沉甸甸的铁块,睁开眼的刹那,太阳穴就开始一抽一抽的疼。
盛霓轻手轻脚起床以防吵到隔壁床还在睡的苏洁,洗漱完毕后拿出行李箱里的黑框眼镜,借此遮挡一下眼睑下方乌青色黑眼圈。
再抱着自己那常年不关机的macbook前去罗翼房间。
还没进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尼古丁味。
也不知罗翼是根本没睡还是起床了,盛霓敲门进去后,看见他穿着件白体恤坐在窗边抽烟,桌上的烟灰缸洒着星星点点的烟末子。
敞开的窗栏后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天。
“翼哥。”
“嗯,坐。”
在员工面前再没有昨晚脸上那副谄媚样,罗翼习惯性讲话的时候不抬眼,沉着脑袋簇着眉头,摆出一副是在思考什么棘手问题的样子。
夹在指节的烟头制出徐徐升空的灰烟。
盛霓点点头,踩着质地柔软的地毯来到罗翼对面沙发坐下,第一时间熟练翻开笔记本电脑。
挂在鼻梁上的眼镜戴着不是太习惯,略微垂头的姿势使得自己总感觉眼镜要往下滑,她顺手扶了扶。
“美式还是拿铁?我叫小赵去买。”
小赵是罗翼的私人助理,这次也跟着一起来上海出差跟组,负责打理罗翼个人生活事项。
“拿铁吧。”
不爱喝咖啡的人自从入了综艺圈就逐渐明白了大家为什么把咖啡当白开水喝。
原因不过是睡眠时间太少。
咖啡是最便捷的续命养料。
困乏对思考百害无一利,以至于老板们也都习惯承包员工的咖啡,并将此作为炙手可热的员工福利,但实际上和给高速运作的机器抹润滑油一个道理。
罗翼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敲动片刻,给小赵发过去今日份咖啡购买信息,并在收手机之前轻飘飘抛出提问:“陈珊他们昨天说的,你怎么看?”
自己公司员工面前再不会恭恭敬敬称呼陈珊一句珊姐。
在所有卑微乙方心里,丢出难题的甲方都让人恨之入骨。
他们提出的意见永远飘在空中,不到ddl那日永远不肯消停,如一个难伺候的刁蛮大小姐。
但盛霓却觉得昨天陈珊说的其实还是有点道理。
她甚至也理解他们想要的创新点,并且在最开始的头脑风暴会上就跟罗翼提出过。
在如今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的泛娱乐年代,一档能脱颖而出成为黑马的节目必然需要有内涵、有表达、有态度,而非一味制造流量和话题。
以博人眼球的形式收获没什么实际价值的关注,上几个热搜依旧还是会被淹没于漫漫浪潮。
综艺策划是一项需要团队共用大脑的工作。
前期环节,编剧组的头脑风暴会一开就是一整天,大多氛围随意轻松,基本上一日三餐都会在会议室里解决。
有什么想法可以直说无妨,直接驳斥领导观点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苏洁曾经就因为一个选手的人设问题跟罗翼吵得不可开交。
奈何作为总编剧的罗翼终究手握最终决策权。
以至于昨日汇报会之前,他毅然决然否了盛霓策划方向,让团队按照自己的思路梳理出一版ppt,将赛制往“制造话题度”方向牵引。
最终却被远道而来的甲方喷的狗血淋头。
但老板是永远不会承认自己失误的。
这种每人多少都付出了一点心血的团队成果,其实很难去考究问题到底处在哪个人身上。
罗翼一般来说只负责给出大框架、大逻辑,下面的分支赛制则都是由组员分工填充。
于是还没等盛霓开口,他便甩锅甩的无比自然,眉心皱得更紧,率先建议起来:“你们应该多去了解一下国外最新的综艺模式,赛制设计上挖掘点新意。”
“……我其实觉得应该在真人秀上多花点功夫。”
见不得罗翼这种端着架子的大前辈作风,盛霓点开电脑备忘录,拿出昨晚睡前突然灵光飞闪后记录的细节,直接切入到正题。
“我记得之前在《音浪袭来》的时候,有一位选手就说他一个朋友写歌常常会去外面溜达一圈,也不是说要什么反应人间百态,他就是觉得创作需要产生链接,自然也好,人文也好,都是他获取灵感的方式,所以我想……”盛霓在电脑屏后捏捏手,“那天听珊姐说,选角公司给的初选名单已经差不多了,或许我们可以去跟选手聊聊,以选手本身的创作方式为基础,再去想策划。”
罗翼吮吸一口手中快到尽头的烟,思考片刻:“也可以,昨天选角那边说大概明天能给到初选名单,到时候开会过一下,再约一些选手过来见见。”
“好的。”
…
“不是吧不是吧!我们真又搞策划又带选手?!”
盛霓一回房间便把跟罗翼的讨论结果跟刚起床的苏洁汇报了一通,还裹着被子赖床的苏洁立刻弹射起身,脸上写满藏不住的愤懑。
将快要见底的拿铁放到小圆桌上,盛霓去洗漱间洗手,隐隐闻见自己衣服沾上了烟味,拿起香水喷了两下,同时苦笑道:“估计没跑了,之前我们不是还说他再怎么不把我们当人,也应该还是要策划组和pd组分开,现在直接来一句成本有限,两个组合二为一,我们拿一份钱打两份工。”
苏洁顶着乱蓬蓬的鸡窝头来到厕所门口,身子靠住门沿吐槽起来:“现在只搞策划都这么累了,选手再一进来,就是有分身法术也不够使啊!他怎么不把执行、选管、制片、服化全部合为一个组?我们这种公司劳动力他倒薅得顺手,别人阿酥、小衣同意吗?一个项目合作凭什么听你支配,干多余的活?”
阿酥、小衣是这次项目制合作的编剧。
不同于盛霓、苏洁她们这种公司名下的人,他们拿一个项目的钱干一个项目的活,节目结束就自然散伙。
目前他俩还没有进组,但已经确认了合作并一起开过两次视频会议。
“放心好了,他是绝对不会亏待外面人的,一般来说这种需要身兼数职,都是会给别人涨钱的。”
“也是,就恨不得把我们榨干呗,”苏洁继续倾倒长期熬夜后积攒的苦水,随后又懒散地打出个哈欠,“对了盛盛,做完这个项目,你真打算辞职了吗?”
卫生纸擦过沾着水滴的指节,盛霓勾唇笑笑,依旧是没摇头也没点头:“也许吧,我妈想我回C市工作,轻松、稳定,而且现在真觉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有时候熬久了,心脏好像都快要跳出来了,怪吓人的——不过最重要的,是挺想有自己生活的。”
大学毕业到现在三年,盛霓的生活基本都被工作填满了,一进项目所有休息日便全部归零。
起初还能在热血的支撑下抛头颅洒热血,但时间一久,她确实也想过高中同学那种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养猫养狗的平淡生活。
人总是奇怪又矛盾。
憧憬另一条路的风光,似乎是亘古不变的程序设定。
“唉,咱这行说到底确实是吃青春饭,我之前认识的前辈,很少有过了三十岁还在做的,身体真吃不消。”
“那你呢?是为什么要……坚持?”
斟酌片刻,盛霓以“坚持”二字概括如今这条万劫不复的道路,却依稀觉得有些勉强。
苏洁耸肩:“还能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没能跟我哥哥合作上节目嘛,你也知道我进这一行就为了追个星,得,这么多年了,还没等来我哥哥上我的节目,也不知道是没缘分呢还是没运气,哦,当然也可能是哥哥太糊。”
苏洁从初中开始追星,心中忘却不了的白月光是一个古早选秀出来的歌手,叫单遥。
当年节目上也算是小火过一把,可惜这行更新换代的进程太快,如今已经只能在某些小型音乐节上能看见他的身影,并且往往出场都是在前三位置,各大社交平台点赞评论有时候甚至都比不过苏洁本人。
不离不弃这么多年,也算是追星追到了一种别致境界。
如今苏洁带过的艺人流量随随便便都可以抵上二十个单遥,艺人朋友的演唱会直接给安排内场前排。
可她却依旧坚持选择在微博给自己白月光发私信,哪怕是收到一个回复都可以乐呵很久。
但有一说一,盛霓完全理解。
因为苏洁说这才是将生活与工作彻底分开的实际表现。
手机震动声突然袭来,打破厕所门口的闲聊,苏洁闻声回眸,眯着眼睛瞟上一眼桌上充电的手机:“消息来了,估计得出发了。”
而编剧大群里来自罗翼的消息此时已躺在对话框里:
【15:00,老地方见,初选名单提前出来了,我们过一下@全体成员】
…
会议室里弥漫着各种各样的饭菜味道,初夏阳光在玻璃桌面折下长条形状的影子,刚刚开始运作的空调排出白色冷气,试图以此混淆季节。
综艺工作随机性高且需要大家时刻待命。
前期策划阶段,每天上班时间都由罗翼当天临时通知。
助理小赵也会在时间确认后立刻去往项目组大群跟制片组报车,在酒店和办公区反复折返的商务车载着睡意惺忪的大家去往没什么生气的会议室,然后一呆往往就是一天。
此刻,小赵在前方熟练捣鼓好投影仪,帮罗翼把刚收到的文件解压打开,结束后跟大家打了个招呼便笑着离开了会议室。
一熬大夜就没什么胃口吃饭,盛霓拿着筷子对碗里外卖米饭毫不走心地戳上一通。
脑子空荡荡的,一杯咖啡下肚后困意倒是减退了不少,但头疼还是依旧。
身旁,苏洁跟另一个男同事白毅衡聊起了他俩最近都在玩的一款游戏。
盛霓闲来无事,眼神就这样迷迷糊糊瞟向投影屏。
所有文件都是以人名命名的,大概率就是今天大家要过的选手名字。
罗翼操作着电脑随机打开其中一个,盛霓看到每个文件夹内囊括了选手的报名表、海选视频、初谈视频等等。
而每个文件夹上,也都标记着差别显著的红、蓝、灰三种不同颜色。
“选角团队都跟珊姐他们开过会了吗?这把重点选手都划出来了,效率好高。”
说话的是公司元老级编导尚颖颖。
她跟罗翼走得近,和盛霓、苏洁、白毅衡这几个年纪小的不过多往来。
据说罗翼刚出来创业两人就一起合作了,每次开会她都会直接坐到罗翼身边,身上所带的气场绝非只是一名普通员工,更像是一名颇有距离感的高层。
“上次远程拉了个电话会,之前海选大家也都在场,谁能打造、谁打造不了心里都有数。”
“掐指一算红色的就是重点了。”尚颖颖妆容精致,扬唇一笑。
“嗯,红色池子是他们工作室挑的,我们重点关注。”
“得,灰色池子里的都是弃婴。”
“能上节目的就不是弃婴,”罗翼摆摆手,语气充斥着调侃味道,开起玩笑来,“背景板,背景板。”
选秀节目就是规则残酷的大浪淘沙游戏。
在竞争如此想激烈的行业,能抛头露面并不意味着可以大红大紫。
上节目的机会弥足珍贵,并不是说上了节目就能确保被看到、被记住、被喜欢。
镜头是流量的载体,大部分人上了节目也依旧不会有太多热度,能出圈的人往往屈指可数。
盛霓算上实习做节目四年,早已熟悉了素人选秀节目的这档套路。
一般来说,红色池子里的就是那些有机会培养出圈的可塑之才。
作为编导,她需要做的便是挖掘这些红色池子人的闪光点,并用镜头的形式将之放大,让呈现在观众眼前的那一刻值得被记住。
这时,罗翼手指轻叩桌面:
“好了,我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