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的时候徐阳会传纸条给我,有天看到后座的同学传过来的笔记本我有些不解,他后来解释不想别人看到他写的内容。不到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写满了整个笔记本。年轻的我们即便是在旁人看来再无聊不过的对话却能够彼此聊的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冬天,即便我努力寻找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和解释,频繁的晚归和外出不可避免的引起了父母的注意。一天早上,徐阳像往常一样等在我家的巷口,我们一边聊天一边走去学校。眼角欲望不经意瞄到路边自行车上熟悉的身影让我心提到了嗓子眼。我一边小声对他说我爸,一边逃避眼神交流,鸵鸟的我想要假装看不到就不存在。爸爸当时装作没有看到我的样子,我想当时他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爸爸妈妈虽然平时经常争吵但是在对待我的早恋问题上马上成为了最佳战友。他们认定女孩子一旦恋爱就是世界末日,大学都要考不上了。某天当我透过教室的玻璃窗看到爸爸造访学校,心知不妙。果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和徐阳都荣幸的受到了各科老师的召见。从班主任到奇葩的物理老师,此男高度近视,但是他的经典言论就是只要你觉得自己不近视就不近视,所以坚持不戴眼镜。家里的气氛也降到了冰点。爸爸妈妈看我的眼神满是愤怒和失望。妈妈有次对我说爸爸半夜想起我的事情经常会默默流泪。我对于老师的谈话态度向来是点头微笑,频频附和,但是回去依然我行我素。徐阳从没跟我说过老师跟他说了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们明里暗里影射他影响我的前途。像所有青春期的男孩子一样,徐阳有着极强的自尊心。有天早自习上到一半突然教室后面传来了吵闹声,我转过头看到徐阳站在座位上,红色的鲜血顺着他额头流了下来。我跟他一起去外面的诊所缝针。事后我才知道他跟另一个同学因为关窗还是开窗吵了起来。回来的路上两人都没有说话,快走到学校的时候他跟我提出了分手。这个苍白的男孩紧张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的微微发抖。他说我们暂时分开吧,你安心学习,高考之后我会把你追回来的。我没有同意,分手也并非他的本意,见我不同意他也没有坚持,所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妈妈见老师们的谈话没有效果,转向表弟媳哭诉。当有天收到表舅妈晚饭的邀约时我立刻预见了谈话的内容。照样衣服早恋危害的陈词烂调,整顿饭我想的最多的就是这个牛肉饺子怎么这么好吃,看来早恋也有早恋的好处。某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下了晚自习,徐阳送我回家。简单洗漱之后我开始做习题。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我早对习题失去了兴趣,不是因为恋爱,而是题海训练到了最后只剩下肌肉记忆。突然间房门被打开了,妈妈生气的冲了进来,各种不堪入耳的谩骂铺天盖地。亲戚和老师的谈话都没有效果,妈妈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我直到今天都不擅长处理冲突,反应也经常慢板怕,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我经常过了几天想到某某某当时说的话我其实可以如此这般回应。面对妈妈的情绪失控我面无表情,与其说是无动于衷不如说不知如何应对,心中只是默默祈祷暴风雨赶快过去。比起妈妈,爸爸更加实用主义,他开始积极联系周围的学校希望我转学。为了不让爸爸伤心,表面配合着转学事宜,但是我很清楚,我不会转学的。爸爸希望我转去附近镇上的一个升学高中,了解户籍制度的我们都知道,转学这事不是这么容易的。爸爸找到了一个在那个高中当语文老师的老乡咨询,他出主意说让我参加他们学校下个月的模拟考试,如果成绩出众,学校领导不复万难也会配合转学事宜。我无比配合的参加了考试,成绩出来不好不坏,绝对谈不上出众,转学的事也因此搁置了。至此,我从没有跟徐阳分手的想法。多年以后回想当时,我不认为自己是因为爱的太深才对诸多反对的声音无动于衷,也许是多年来对讲台上和电视里冠冕堂皇的话语产生了免疫反应,我对于权威总是有种特异的反应,那就是本能的忽略他们所说的,不论他们的发言有道理与否。鉴于转学和谈话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大家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有了默契不去讨论这件事。
快到年底的时候爸爸妈妈接到了舅舅打来的电话,表姐不想读书了,无论家里人如何好言相劝表姐执意不再去学校。二舅舅打来电话询问爸爸妈妈的建议,爸爸说不然我帮她找个工作,也许尝到工作的艰辛她就愿意回去读书了。舅舅舅妈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于是表姐从乡下住到了我家。爸爸因为在报社工作跟一个冲洗相片的店有合作,于是介绍表姐去店里学习冲洗照片。转眼间要过年了。爸爸妈妈照例要回老家几天。我借口要专心学习没有跟他们一起回去。本来爸妈不放心我自己在家,但是表姐因为不愿意回去面对亲友过度关心的询问也不打算回去。爸妈想到我有表姐陪着也就允许我留在家里了。爸妈不在家,又是寒假我跟徐阳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四处瞎逛。那时候市里新建了了一个市民广场,我们便相约去那里玩。徐阳提议我们照一张合照,合照上的我们站的笔直,手背在身后,在寒风里衣着单薄瑟瑟发抖。有天表姐回家问我说你去广场玩了啊?我惊讶的问你怎么知道?她意味深长的笑着说照片是我洗的。我不禁感叹这城市是有多小。过年前的一天徐阳说他跟妈妈吵架了,不敢回家,可不可以到我家住一天。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我嘱咐他在表姐下班前了然后一定要在表姐上班前离开。我帮他拿了枕头和毯子到客厅的沙发,安顿好之后就去房间睡觉了。多年以后徐阳说那时候畅晨的男友徐冰经常跟他分享他跟畅晨发展到那一步了,同时问他的进度。他来我家住的时候有想过会不会发生点什么,我说那你也没主动啊,他说他当时觉得女孩子比较早熟,如果要发生点什么应该是女孩子比较懂。我很无语。
虽然父母至此对我们事秉持着不讨论就不存在的鸵鸟态度我们还是尽量避免约会的时候碰到父母同学。小小的一座城,选择有限。春天里的一天我们决定去附近的郊区逛逛,家乡小城附近的郊区很多还是黄土路,路两边的杨树在春天里肆意生长,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洒在我们身上。路途的颠簸比起春日的阳光和徐徐的暖风不值一提。多年之后我时不时会想起坐在自行车后座,穿梭在乡间的小路上风划过脸颊的感觉。我们随便找了个地方停了下来,徐阳倚在布满黄土的墙上而我倚在他怀里。想起当时我看到常璐倚在林墨不可置信的样子恍如隔世。徐阳从后面抱着我,胳膊的上沿蹭到了我有些发育不良的胸部。我感到似乎有什么东西顶到了我,性教育完全缺失的我当时并不是很清楚那到底是什么。回家的路上自己一直还在困惑他有意识到胳膊蹭到我胸部了吗?自己把胳膊放到相同的位置感受了一下,虽然发育有些不良但是应该是感觉得到的啊。偶尔放学后我们会去学校对面的一家臊子面馆吃面。那是一对年轻夫妻开的店,他们的小女儿当时不过5,6岁的样子。我跟徐阳吃饭的时候她总是在傍边静静地看着我们。那对年轻夫妻总是对我们格外照顾,也许从我们身上他们看到了不久前的自己。
日子就这样慢慢的前进着,不会因为我们的留恋就停下来也不会因为我们的痛苦就跳过。高考已经从那个不可触摸只存在黑板上的海市蜃楼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明天。到了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放弃了让大家好好看书学习做习题的劝说,班主任放弃了每天重复的说教拿来了一件印有某企业logo的Polo衫,她说大家人人有份,笑着说大家穿一样的衣服就算作弊也可能分辨不出来谁是谁。我以为这只是玩笑话,到了高考这天穿上了我提前想好的,特意洗干净的,自己最爱的短袖和5分裤,到了学校,看到满眼的logo才惊觉自己的脑回路跟大家不一样。多年以后的我总是时不时回想到这一幕,感叹自己的不合群很早之前就有预兆。两天的高考很快过去了,难以想象三年的努力就要被这两天肯定或者否定。考试结束后第二天同学们都来到学校估分,我估下来跟三次模考的成绩几乎一摸一样,至此我才发现以前一直就是明白要好好学习,对于以后具体要干什么,读什么样的大学一无所知,唯一确定是我想离开北方这座小城。爸爸打电话咨询家族里成绩最好的堂哥,哥哥说既然你最擅长的科目是生物和化学那就选药学吧。就这样,我报考了南方的一所以医药学著称大学。我和徐阳之间有一种默契,不讨论过多与学习相关的事。其实我曾经试图劝说过他更加努力的学习,他也尝试过,但是每个人擅长的事情是这么的不同,我不擅长鼓励,督促别人,那时的他贴心,会照顾人,对我有无穷的耐心但是对学习兴趣不大。估分结束后我们谁也没有问对方的情况。等待成绩出来的日子忐忑又无聊,整日百无聊赖的看电视里的小燕子发疯,白娘子和许仙一如既往的爱的死去活来,孙悟空不停的被冤枉和误会。成绩到了该出来的日子不出意外的出来了,我比预估的多考了20多分,说不开心是不可能的,爸爸妈妈一直可惜我的志愿报低了,以这个成绩完全可以去更好的大学。我心中虽然也有一丝可惜,但更多的是摆脱高中生活后的喜悦和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暑假期间我和妈妈忙于置办上大学所要准备的一切,跟徐阳很少见面。日记就这样不知不觉到了要去学校报道的日子。作为不被父母批准的一段恋情,徐阳不能名正言顺的去车站送我,但是他跟我保证会去车站远远的送我。到了火车站之后我四处寻找徐阳的身影但是并没有看到他。火车在开动那一刻我看着妈妈泣不成声,妈妈也控制不住的流泪。
17个小时的颠簸也丝毫没有颠去我对大学的向往。坐上了学校派来接新生的大巴我无比兴奋,希望早点看到大学校园是什么样子。对于只在电视上见到过的大学校园我有着无数浪漫的想象。随着大巴慢慢前行,路边的房屋开始变得越来越矮,越来越破败。17岁的我开始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大巴开进校园之后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校园小的可怜,所有的建筑都是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我抑制不住失望的情绪跟爸爸抱怨起来。爸爸说不然我们回去,明年再战。我在脑子里回顾了一下高中三年的生活之后觉得这里其实也没那么糟糕。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宿舍被分配到了一栋新楼。这里和传统的宿舍不一样,是三室一厅的结构。每个房间住四个人,大家共用洗手间。我来的时候房间了只有一个人比我先到,这是一个来自新疆的姑娘,人很和气。托她的福,我后来吃到了人生中最好吃的葡萄干和坚果,也是因为她我坚实的体会到了祖国幅员的辽阔,时区的关系,她们原来夏天晚上9点才会吃晚饭。因为离正式开学的日子还有两天我和爸爸来到了三舅舅家,舅舅舅妈准备了一桌好吃的,晚饭过后大家一起来校园参观,到达的当天因为是晚上校园只看到了大概。今天仔细看过之后我对校园更加失望了,但是再大的失望也抵不过对于复读的恐惧。
2000年初的时候手机还是奢侈品,写信和打电话是我和徐阳主要的联系方式。徐阳几乎每周都写信给我,每封信都折成小船的形状还起了各种可爱的名字。每次班长拿信回来必然有我的一封。他经过短暂的复读后放弃了重考的计划,进入了北方的一所专科学校。像高中的时候一样,他会买各种各样的小零食给我,会在我生日的时候用自己半个月的生活费买一个小钱包送我。我对徐阳的感情随着距离的增加由一开始的热烈变成了不得不交的功课。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向他提出了分手。他在电话里哭了,问我为什么,我说不出什么愿意,事实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年轻的我们总觉得世界这么大,还有更多更好的在等着我们。分手之后他寄过一封信来,信上说他痛苦的时候就去跑步,经常半夜去跑步,问我可不可以不分手。我没有回信,徐阳是一个自尊心很强且决绝的人,多年之后我才知道他因为分手颓废了一年的时间,抽烟喝酒都是那时候学会的,但是他当时没有过多纠缠,分的很干脆,除了那封信他再也没有跟我联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