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偏题,严重偏题。

    继续说信任。

    人(我)缺少对自己的信任。

    昨天认真做的笔记今天觉得做的不全面,一个礼拜前做的计划,今天觉得它太不实际。

    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调整计划得这么频繁,反正我是。

    我怀疑自己做过的每个决定。

    如果我的人生可以倒档,那我会倒档无数次,如果人生是通关游戏,那么我应该到不了最后一关。

    因为我一直一直地在反思自己过去有没有做错,现在有没有在错的路上一错再错。

    有个成语是“及时止损”,我想这是我总在践行的一个箴言。

    但是无线倒档也会产生疲倦吧。

    那如果错了呢?

    以下是一些美好的憧憬。

    之前说过错误才是生活,我们靠错误和愚蠢活着,错误的路也许也很美好。

    ……

    好的无法想象。

    回到现实。如果错了呢?如果过去错了,现在还错了呢?

    如果我们的结局就是一事无成,贫困潦倒……

    也不是没办法。

    那还可以写下来。

    虽然人们不愿意展示自己凄惨的生活,但很多人喜欢看。

    开玩笑的,不过流浪汉视角的小说真的无法畅销吗?

    正经一点吧,我想成为流浪汉了。

    停停停。说实话太残忍了。因为成为流浪汉,现实一点,是一件绝对意义上的不好的生活。

    我不信有哪个流浪汉是真的幸福。

    我们的确需要吃饱穿暖,才能去获得宁静。

    再回到此时此刻,我们担心一事无成,担心穷困潦倒……

    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我们总觉得有因果关系。

    我们今天做的事绝对会影响结局。

    其实,哪怕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总,也会有成为流浪汉的可能性吧。

    可能,概率更大。

    毫无用处的普通人至少只是穷,而到不了欠款的地步……

    不过这对想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总来说,有些残忍,但有的流浪汉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这点也有意思吧。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避免错误,而在于别再恐惧错误。

    错了又怎样。

    错了难道没意思了吗。

    如果没有走那条路,你怎么知道那条路虽然坦荡又平安,却到达了你最不喜欢的城市。

    如果没有走那条路,你怎么知道有的路荆棘满布,鸟语花香,却还是“此路不通”。

    为什么害怕错了。

    因为预先设定了正确,或者事后假想了“正确”。

    可是明明我们只能走这一条路了。

    我们只能选一条路。

    也许乐观的这一章又要悲观了。

    别的路正确,不妨碍我们走的是错的。

    我们其实能做的就是好好走能走的路吧……

    好啦,不必悲观。

    没什么意思,把一切往坏里想。

    很奇怪,有些人不怕死,却担心身体不健康。

    有些人能接受顿顿吃馒头,却担心营养不良。

    好听点,叫咸吃萝卜淡操心。

    难听些,叫站着说话不腰疼。

    没到那一步,担心什么。

    就算是错了,没到沿街乞讨那一步,担心什么,就算到沿街乞讨的那一步,不还是有自食其力的可能性。

    生活改变的可能性,一直在那里,为什么在抱怨,在后悔,在反思,就是不去做呢。

    好的终于,回到最初的话题。因为人不信任自己。

    就像不信任过去的自己会做正确的决定,也不相信自己此时此刻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更不相信自己未来能承担正确或者错误的后果。

    也许“信任”这个词太抽象,不如说是“担当”。

    缺乏担当。

    过去的错误我能担,现在的付出我敢做,结果的未知我能接受。

    这份担当。

    再通俗点讲,也不叫担当,应该叫坚强。

    反义词是软弱。

    也叫害怕。

    缺乏勇气。

    不敢。

    总之,就是不敢。

    大话说死都不怕的人,其实怕一切东西。

    何必呢。

    可怕的是,这里不说“可悲的是”,“可怜的是”,虽然其实都一样。

    可怕的是有的人是真的不怕死,却怕丢脸,没成功,一事无成。

    而归根结底就是怕改变。

    不愿意改变。

    到此为止。这种类似于劝告类的鸡汤文学真把人累瘫。

    没意思极了。

    就像李一一本人也还是在挣扎,劝别人干什么。

    改变的话,那就从李一一开始吧。

    用事实来吧。改变可能没有正确的结果,但总归有感觉正确的过程。

    不是又一天。

    但换个话题。冲动也重要。

    冲动可太重要了。

    不冲动点,脑子就要开始转了,而脑子开始转了,或者叫心眼,或者叫理智上线了。那还有什么好果子吃,哪还能做出什么事。

    就得凭冲动与干劲。

    要做的事,就得用阎王爷抢人般的速度,迅速搞快点搞,趁一切聪明想法来审慎,来斟酌,或者真实点,难听点,来阻止来做拦路虎的时候,快点做啊!

    只有真正的傻子才真的用脑子,用理智,用没用的左思右想,用可怕的思索和计划来毁掉热情。

    用本能去生活啊!

    别一拖再拖!

    把脑子丢掉!

    这是真心的话,是唯一正确的事。

    人不过是动物,当然是得遵循动物本能,不然呢?

    狼看上了一只羊,不,那叫看中了一只羊,当然得想也不想迅速地追赶,扑杀。

    难道还要埋伏?

    难道还得等待?

    难道还得看看这是不是猎人的埋伏?或者更荒唐一点,这是羊的埋伏?

    别太可笑了?作为一只狼,你都快饿死了?是不是有毛病?

    赶紧追赶紧跑赶紧生吞活剥地吃掉那只羊!

    再饿一顿羊都追不动了

    都快饿死了还这这那那的。

    用脑子的狼迟早要完蛋。

    几分钟之后,我开始感叹上段文字的文采与热情,很羡慕但又无能为力,因为我冷静下来了。剩下的能力只有:审判,评价和凑字数。

    审判与评价只是创造的衍生品。

    再重要再精彩再客观也是衍生品,衍生品也可以优秀。不过优秀的衍生品终究不太好听,也不太有意思。

    主要就还是没意思。

    但凑字数还是有意思。

    就像勉强完成以前的计划,可能没什么用,但谁知道呢。

    谁知道不会得到什么呢,无论是结果还是过程。会得到什么吧。

    可能也会失去什么吧。

    也许比收获的喜悦更早到来的是忍耐的痛苦,但痛苦一定不好受吗?

    痛苦就算没有喜悦让人快乐,也至少不会比纯粹的麻木和无聊更糟糕。

    如果无法作出新的好计划——能够让自己迅速执行的就是好计划,那就延续坚持之前的计划,哪怕是勉强完成,都比无所事事焦虑重重唉声叹气的现在好很多吧。

    不用迟疑,是好太多。

    因为现在的自己不聪明是个笨蛋——因为用脑过度,不代表过去的自己是个大笨蛋啊。

    所以想不出新的执行标准,就维持现在的生活。

    即使看上去毫无波澜的生活,维持下去也蕴藏着无限生机。

    傲慢也许是个坏品质。

    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确定好坏的,很多人会觉得善良也不一定是好事,比如当一个人善良但无法明辨是非的时候,善良但不够聪明,让人觉得善良这个品质毫无用处。

    聪明也不一定是好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是常有的说法。但这又是为什么?原因有很多,最常为此辩解的是另一个词,“大智若愚”。也就是人之所以会被聪明误,那是因为“小聪明”不算聪明。

    好吧,其实是民族性格里不太喜欢“功利”,不喜欢为了利益而算计。不过,这倒也不是事实,而只是一种文化。文化并不能算做事实,而只是一种人们期待的价值观。

    简而言之,人们其实并不是不喜欢为了功利而算计,而是不喜欢这种状态,这种姿态。成功的尚且无感,失败的更是会得到一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嘲笑。

    聪明算是个中性词。文化里喜欢不外露的聪明,这种“深度智慧”得到的成功会被大加赞赏。

    虽然很难说清到底为什么这么在意“努力的姿态难不难看”这个问题,但这倒是事实。

    很多品质,如善良,聪明,孤独等等都不能算完全的好,或完全的坏,即使有些看起来像是完全的好,或完全的坏。

    话说回来,很多品质的确无法判断好坏,但李一一认为“傲慢”却是实实在在的差的品质。

    傲慢是指关闭某些感官感受,或关闭某种视角。

    且不说原因来自于什么,它的结果只能是恶劣的。

    傲慢带来的是忽视,是不重视,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把自己与世界切割的漠然。

    举个例子。

    举很多个例子。

    我们难免傲慢的,很可惜很遗憾,但这也是事实。

    聪明的人觉得智慧是个好东西,那么人们按照智力划分等级。

    有钱的人觉得钱是好东西,那么世界上被分成了穷人的世界和富人的世界。

    理想主义者觉得梦想比现实更好,于是改变现实。

    追求进步的人,觉得现在比过去好,于是时间被切割。

    诸如此类。

    李一一偶尔在想,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人类开始学会了分类,继而学会排序,继而学会了傲慢。

    傲慢带来的唯一结果是:制造盲区。

    而削减傲慢的好处是无限的,只要少一点点傲慢,视线会变得宽阔许多。

    比如,重视过去的想法。

新书推荐: 完美世界昊漪|此梦非梦新排序版 明天的月亮 [HP] Rhapsody 诡异高中毕业后[万人迷] 帝少,你的正道之光晃到我了! 他不是菩萨 听说我是剑尊白月光 美人嫁暴君后求生指南 陛下为我折腰 诈尸后,我撩到了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