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捡粪拾女
一想到自己是位弃婴,女孩沈明月心中百感交集。
和她感同身受的,还有位名叫沈让的男孩,他亦是一名弃婴。
那是一九七零年农历七月二十六清晨,田野中庄稼即将成熟,空气中飘荡着让人闻之愉悦的泥土和庄稼混合清香。
位于河北省长河市古庄镇石磨村山间小路上,由远而近走来一个人。只见他不胖不瘦身形,身上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服,脑袋上随意系着一条灰白色羊肚毛巾。有些佝偻后背上背着个破旧竹筐,手上拿着根铁锨,边走边拾昨晚牛马等牲口遗落在地上大粪。这大粪啊,可是好东西,撒在庄稼地里庄稼长势好着呢!他这样想着,每见到一堆大粪心中就骤然狂喜,为能捡上第一波新鲜大粪,他总是早早起床。起晚了,路上大多粪堆可能就被别人捡拾走。这个时候,土地还未包产到户,捡到粪上交集体,可以抵换公分还可以撒到自家自留地。
他叫沈爱国,是这个山村村民。石磨村是处在半山腰一座依山傍水石头村,大约零零散散分布着几十来户人家。石头盖起房子仿佛互相叠加,错落有致一个骡在另一个顶上。石磨村以村口摆放一个大石磨而得名。那个石磨可以说是本村灵魂,在那青黄不接年代,石磨下面诞生食物不计其数,像位慈爱母亲养育这一方人。石磨村房子多是由石头建成,包括坑洼不平路面也是由碎石子铺成。村民院子摆设几近相同,石桌,石凳,石头垒起的猪圈,牛棚等。可以说,石头和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石磨村又是远近闻名贫困村,四周山光秃秃一片,鲜有植被覆盖。村民只靠山脚下开垦出几亩薄地种些粮食维持生活。在石磨村山脚下一条名不见经传小河,平时河水浅缓,只有夏季下大雨后河水才饱胀丰沛。村民们饮水,淘饭,洗衣都在这,也是村中男孩子们游乐场。
沈爱国长相不丑,中等个,方脸庞,匀称身材,年轻时也算位英俊少年。只是由于家中贫困,年近五十还未娶妻。他这个岁数的光棍在村里着实不少,年少时经过□□,能够平安活下来已经够幸运,他小时候好几位小伙伴被活活饿死。他也曾渴望有个家,有自己孩子,但无情现实让他不得不认命。
“或许,注定自己一生孤独终老吧。”他边想便叹口气向前走着。他不知道,前方,有一个比粪堆更让他幸运事等着他。
正拾粪的光棍沈爱国在拾起一堆牛粪时抬头一瞬间,忽然看到不远处接近小路尽头有个抱孩子人影飘过,隐约看到放地上一个红花包袱。
“有人丢弃孩子”想到此,他丢下手中铁锨和粪筐,撒开大步往那跑去。而同时往那跑的还有起来散步,捡粪的几位村民。
这短短不到百米距离像一场马拉松短跑比赛。沈爱国使出吃奶劲终于第一个跑到花包袱面前。
气喘嘘嘘的他俯下身看这个红花包袱,打开里面真是一个粉嘟嘟,肉乎乎女娃。里面放着一个白色小奶瓶,一小纸条,上面写着:“女娃,生于农历一九七零年六月初六”。
“谢谢老天爷,我有闺女了。”他激动地泪花在眼中打转,跪在地上小心翼翼抱起这个被人丢弃女婴。
“老沈头,你又没媳妇,孩子跟着你也遭罪,不如给我们抚养吧。”说话的是邻居王子腾。他只有两个儿子,也渴望有个女儿。
“这样,您把孩子让给我,我给您买条好烟抽。”王子腾要孩子心切,因为他此时也看到丢弃的是个女孩。说完这句话,他带着几乎哀求目光眼巴巴望着沈爱国。他恨自己刚才跑得慢,如果快一点,孩子就属于自己。
“老沈,我也想要孩子,这不虽然一儿一女,但多个女儿我也不嫌弃。”说话的是另外一个同村邻居老冯头。老沈知道他脾气老实,喜欢孩子。
“你们都别说了。这孩子我谁也不给,我要自己抚养她长大。”沈爱国声音不是很大,却透着一股决心和刚毅。
两人不再说话。就这样,沈爱国抱回孩子,取名:沈明月。
弃婴,是遗留在中华大地顽疾,像野草般屡禁不止。买卖,抱养孩子在当时人们观念中不觉违法,反而觉得天经地义。家中生女孩没男孩,就会设法抱养个男娃;家中生男孩没女孩的,就会设法抱养个女婴。总之,最好凑成个“好”字才肯善罢甘休。
作为一个单身男人,抚养孩子艰难而困苦。沈爱国如同抱回一个烫手山芋,抱也不是放也不是。关键是孩子好像饿了,“哇哇”大哭起来。
沈爱国兄弟三个,父母双亡。老二沈爱华,老三沈爱家。当初家里穷阴差阳错,只有老二娶上媳妇,错过结婚年龄当哥哥的他却操持着弟弟成家,轮到老三父母先后双双病亡家中无力再为老三娶媳妇。二弟媳妇王妮前段时间刚生育第一胎是个男孩。目前还在哺乳期,想着这,急地团团转的沈爱国眼前一亮,他兴奋地想:“孩子有奶吃了。”
二弟妹王妮是个勤劳、善良、朴实农村妇女,这天她正在炕上逗弄孩子,见大哥沈爱国急匆匆走来,怀里还抱着一个花包袱。她露出诧异神色问道:“大哥,您这是抱的啥啊?”
“别提了,这不今天早上出去拾粪,没成想捡个女娃回来。我呀,还挺喜欢这孩子,打算收养她。只是家里没什么吃的,吃奶粉也吃不起,你看你能不能喂喂这孩子……”说到这,沈爱国那张被风雨侵蚀布满沟壑的脸蓦然红起来。面前毕竟是自己弟妹,他有些紧张,又不想放弃,鼓起勇气继续说道:“我知道这会让你为难,但是我没有别的办法,这怎么说也是一条命。”
别看王妮没什么文化,性格却善良耿直爽快,她脸上浮着笑意回复大哥说道:“大哥,这是好事,您为我们操劳婚都没结上,养这个孩子以后有人照顾您。您放心,这孩子我来帮着您养。每天您只管抱过来就是。有我家儿子一口吃的就有这闺女一口吃的。”说完,她放下自己怀中孩子,上前把大哥怀里孩子抱过来。
沈爱国朝弟妹王妮投去感激一瞥,转身走出屋子,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掏出烟叶自顾自地卷起纸烟。
正在这时,弟弟沈爱华从外面遛弯回来。沈爱华和大哥长得差不多,只不过身材更加魁梧健壮。见大哥在此,连忙上前打招呼。沈爱国站起身对弟弟又叙述一遍捡孩子经过。沈爱华和大哥一样也是个老实人,听哥哥这么一说,他想法和媳妇相同,大哥有个孩子不错,年老可以照顾他。
知道媳妇在屋里给孩子喂奶,沈爱华也坐下给大哥要个烟卷,老三沈爱家听见说也高兴地跑过来看孩子,家中父母留给兄弟三每人一座房,说是房,其实是用石头垒起的三间北屋平房。现在每人住一处。家中添人口毕竟是好事,兄弟仨愉悦地抽起汗烟。
善良二婶从此成为明月奶娘,帮衬着沈爱国把明月抚养长大。
但是命运并未因二婶善良而放过她,她的儿子在八岁那年患上大脑炎去世,而更大的不幸则在几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