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府。
十二扇檀木屏风之内,东海明珠缀成的帷帐在昏黄的灯下泛着青蓝幽光。
一边的缠枝牡丹铜镜映着鲛绡帐,帐上金线绣的百鸟朝凤图在夜明珠照耀下栩栩如生。
香炉里沉水香混着龙涎香,一丝丝青烟从博山炉的孔洞中渗出,缓缓飘散在空气中。
朱雀灯台上,九枝烛火齐齐摇曳,将床榻上女子的身影照的朦朦胧胧。
她似乎曾经是个美人,如今却只剩下一副骨架。
两颊深深凹陷,颧骨如刀削般突出,衬得那双曾经潋滟如秋水的眸子愈发大得惊人,却失了神采,只余一片灰蒙蒙的雾霭。
她的呼吸极轻,每一次吸气都似有千斤重,胸口微弱地起伏,锦被下的身躯瘦得几乎看不出轮廓,只有一把骨头裹在华贵的绫罗里。
腕上那只金镯已经滑至肘间,露出来的玉臂消瘦,只剩一层薄薄的皮裹在骨上,显得空荡而凄凉。
曾经如瀑的青丝现如今枯槁如秋草,散乱在枕上。
唯有那支金凤簪仍固执地簪着,仿佛在提醒着旁人——
她曾是这锦绣堆里最尊贵的人。
外间响起脚步声。
花沁轻轻推开雕花门扉,脚步放得极缓,生怕惊扰了床榻上那抹残烛般的身影。
她跪在榻边,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微微发颤。
“殿下,陛下来了。”
帐内沉寂了一瞬,而后,传来一声极轻的,几乎像是错觉的叹息。
女子枯瘦的手指微微动了动,眼睫颤了几颤,终于艰难地睁开。
那双曾经顾盼生辉的眸子如今浑浊如蒙尘的琉璃,却仍固执地望向门口的方向。
她的唇轻轻开合,却发不出声音,只余一丝微弱的气音。
房门处,一道明黄的身影缓步而入。
皇帝已过不惑之年,眉宇间早就带上了苍老,却仍然有着几分当年的影子。
“……倾倾。”
他唤她,声音沙哑得不成样子。
这一声,像是惊醒了什么。女子的瞳孔微微收缩,干裂的唇颤抖着,终于挤出一丝微弱的声音。
“皇兄。”
还是那个她从小喊到大的称呼。
裴言瑾猛地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已是一片猩红。他几步上前,却在触到床沿时生生顿住,只敢虚虚握住她露在锦被外的手——
那手冰凉得可怕,骨节分明,仿佛一用力就会碎掉。
“朕……我来晚了。”
他低声道,喉间像是哽着什么。
女子恍惚地望着他,目光涣散,却又像是透过他的漆黑的眼眸,看到了很久以前的时光。
一滴泪从她眼角滑落,没入鬓发。
“……下雨了吗?”
她忽然轻声问,声音飘忽得如同梦呓。
楚墨隐一怔,随即明白了什么,眼眶骤然湿润。
他紧紧握住她的手,声音发颤,“没有,卿卿,今天是晴天。”
她似乎听懂了,又似乎没有,只是极轻地“嗯”了一声,眼皮渐渐沉重起来。
花沁再也忍不住,捂着嘴退到一旁,肩膀无声地耸动。殿内静得可怕,只有香炉里的轻烟依旧在缓缓的上升。
“皇兄。”
不知道过了多久,那双灰蒙蒙的眸子竟在最后一刻清明了一瞬,像是即将燃尽的烛火最后的一跳。
她望着他,干裂的唇微微颤抖,仿佛用尽了毕生的力气,才从喉间挤出几个字——
“我舍不得你。”
声音哽咽,轻得如同飘落的雪,却重重砸在楚墨隐心上。
他浑身一震,还未反应过来,便见她的眼睫已缓缓垂下,像是倦极的鸟儿终于等到归巢的那一刻。
那只被他握着的手,也在一瞬间失去了最后一点力气,软软地垂落下去。
“卿卿?”
他声音发颤,下意识收紧手指,却又像生怕弄疼了她,骤然松开。
没有回应。
殿内死寂。
裴言瑾僵在那里,仿佛连呼吸都忘记了。他盯着她苍白的面容,恍惚间竟觉得她只是睡着了——
或许下一秒,她就会像从前无数次那样,被他吵醒后蹙着眉嗔怪一句“皇兄你安静点行不行”。
可这一次,她再也不会醒了。
“陛下。”
花沁跪在一旁,声音哽咽,“殿下她……”
话未说完,便听见“咚”的一声闷响。
那只九尾金凤簪从女子散乱的发间滑落,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簪头的凤凰依旧栩栩如生,却是失了能令它更光彩夺目的主人。
裴言瑾缓缓俯下身,将额头抵在她冰凉的手上。
他想起很多年前,她及笄那日,也是戴着这支簪子,在满朝命妇面前笑得明媚张扬。
那时的她,何曾想过自己会这样早早地离开?
“……裴玉卿,你这个骗子。”他低声道,声音沙哑得不成样子,“你明明答应过,要陪我一辈子的。”
窗外忽然起了风,吹得烛火剧烈摇晃。花沁再也忍不住,伏在地上痛哭出声。
裴言瑾却一动不动。
他就这样跪在床前,握着她的手,直到东方既白,直到宫人来报早朝时辰已到,直到花沁红着眼睛劝他节哀。
他始终没有松开手。
仿佛只要这样握着,她就还在。
大庆王朝永和二十九年,明华长公主裴玉卿离世,享年三十九岁。
*
窗边落下一只衔着海棠花的白鸽扑闪着翅膀,荡起一阵风。
微风吹起的床幔扫过床上少女细嫩的脸颊,姜云卿猛地睁开眼。
剧烈的头痛让她下意识抓住床幔。指尖传来锦缎真实的触感,窗外朦胧的日光明亮的照在她身上,一阵晃眼。
帘外响起一道女声。
“郡主可是醒了?奴婢听见动静了。”
她曾经很熟悉的嗓音,唯独只是,太多年没有听见过了。
“弄水?”
她哑着嗓子唤道,声音里带着不敢置信的颤抖。
“奴婢在呢。”
绣着缠枝莲的纱帐被轻轻挑起,露出一张圆润的脸庞。少女梳着双丫髻,发间别着一对简单的银丁香簪子。
姜云卿的眼底透露出茫然。
“郡主怎么这样看着奴婢?”弄水看到她的模样一愣,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下来,转身将铜盆放在黄花梨面盆架上,“可是昨夜又梦魇了?”
铜盆里的清水微微晃动,映出少女怔忡的面容。
“拿镜子来。”她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弄水连忙从妆台上取来那面熟悉的鸾凤铜镜。
姜云卿低下头。
镜面打磨得极亮,清晰地照出少女姣好的容颜。饱满的鹅蛋脸,杏眸如水,唇若点朱,眉间一点朱砂痣鲜艳如血。
这是她十四岁时的模样。
“啪嗒——”
一滴泪砸在镜面上,晕开一片水痕。姜云卿死死攥着镜柄,指节泛白。镜中少女也跟着红了眼眶,泪水顺着脸颊滚落。
“现在……是何年何月?”她声音发颤。
“永和十二年三月初九。”
弄水担忧地望着她,“郡主可是身子不适?要不要请府上的太医来看看?”
姜云卿猛地闭上眼,泪水簌簌而下。
永和十二年,一切都还未开始的时候。
她没有及笄,没有回到那座宫墙,也没有见到那个人。
一切都还来得及。
姜云卿还未来得及平复心绪,外间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郡主!”
另一个侍女拂柳匆匆掀帘而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王爷回府了!这会儿正在前院卸甲呢,让您收拾妥当了,就去前厅用膳。”
铜镜“咣当”一声跌落在梳妆台上。
姜云卿猛地站起身,膝盖撞到桌角也浑然不觉。
上辈子被京城的富贵权势迷住双眼,舍弃相依为命的兄长留在京城,放纵数年却骤闻兄长惨死,终是后悔拖累身子最终香消玉殒。
而此时听见久闻的人名,她眼角瞬时蓄起泪水,皱起眉头,嘴唇轻颤着开口。
“王兄回来了?”她声音嘶哑,指尖不自觉地揪紧了衣襟。
“可不是嘛!”
拂柳笑着替她整理衣摆,一点也没注意到少女异样的脸色,“王爷这次歼灭了不少敌军,咱们北境可算是能安分一阵子了。”
弄水已经利落地取来一套正红色襦裙。
“郡主穿这身可好?王爷上次来信说,最喜欢看您穿这个颜色。”
姜云卿急迫地点头,并未看清衣裳样式,只想着快速换好衣服去见那个日思夜想的人。
姜云卿跌跌撞撞地穿过回廊,绣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急促的声响。她顾不得拂柳在身后追赶的呼喊,也顾不得发髻间珠钗的摇晃。
转过最后一道雕花廊柱时,她猛地刹住了脚步。
前厅门前,身着玄色劲装的青年正背对着她。阳光勾勒出他挺拔的轮廓,还没来得及卸去的肩甲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金光。
那是活生生的姜云渊。
“王兄……”
她的声音哽在喉间,像是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卡住了。
姜云渊闻声回头,剑眉下那双与她如出一辙的凤眼里还带着战场归来的肃杀之气,却在看到她的一瞬间化作了温柔。
“卿卿?怎么跑得这样——”
话音未落,姜云卿已经扑进他怀里。她死死攥住兄长胸前的皮革护甲,熟悉的铁锈味混着边关风沙的气息扑面而来,她却浑然未觉。
“这是怎么了?”
姜云渊被她撞得后退半步,面上浮现出片刻的茫然。他手足无措地拍着妹妹颤抖的脊背,触手却摸到满掌潮湿。
“谁欺负我们卿卿了?告诉王兄,我这就去——”
姜云渊的声音淹没在少女的嚎啕大哭里。
“你还活着……”
姜云卿抬起泪眼模糊的脸,颤抖的指尖抚上兄长的面庞,“你真的活着……”
姜云渊怔住了。
少女的泪水滚烫地落在他手背上,那双总是盛满骄纵的眼睛里,此刻翻涌着他从未见过的悲痛与狂喜。
少年下意识收紧手臂,铠甲硌得怀中人闷哼一声。
“王兄这不是好好的?”姜云渊用自己的袖口给她擦了擦眼泪,语气里有些无奈,“我只不过是出门一趟,什么叫做‘我怎么还活着’?”
姜云卿却没听见姜云渊的话,她的眼前晃动着白幡,遮住了王府里有些晃眼的日光。
“殿下。”身后的侍女的声音仿佛隔的很远,“节哀,王爷已经去了,想必是不会愿意看到您这般的。”
姜云卿站在殿门外,背靠着朱红色的宫柱,歪斜的发簪从她的头冠上滑落下来,她却浑然未觉。远处传来沉重的钟声,一声又一声。
像是,来自黄泉彼岸的回响。
灵堂里,是入眼皆是雪白的白幡,铺天盖地,覆盖了她的视野,再一笔一笔,勾勒出她眼底的血丝。
姜云卿深吸一口气,终于抬起脚,一步一步走向最中央那具棺木。
棺木越来越近,她看到里面铺着雪白的丝绸,上面躺着那个她无比熟悉的人。
“王兄。”她轻声唤道,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姜云渊穿着亲王规格的礼服,面容安详,仿佛睡着了一般。
若不是那苍白如纸的脸色和胸前明显的伤口痕迹,姜云卿几乎要相信,他只不过是累了在休息。
她颤抖着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王兄的脸颊——
冰冷,僵硬,没有一丝温度。
“王兄!”
这一次,掌心下却是男子温热的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