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主任轻盈地从女人的颅内捧出她的大脑右半球,脑组织摊软在他的双手中央,我仿佛看见了其上灵子闪烁的绿色荧光图案,一旁的助手使用尖口剪刀,谨慎地剪断右半球上与颅内藕断丝连的神经与黏膜,再向脑腔内注入少许脑介质凝胶细胞外液,将女人的大脑完美地改装为人造培养基。
主任小心地将不可多得的“血豆腐”放入手术托盘里,采用相同的手法摘取出林靖轩的大脑右半球,这才亲自将手中的半颗人脑精准地捧入女人的颅腔内,又将女人的右半球接入林靖轩的脑中。
完成一系列操作后,他才回头看向依然处在震惊中的我,“给她注射麻醉拮抗剂。”主人用手指指病床上的女病患,命令般的冰冷语气容不得我艰难地喘息。
在药剂被推入其体内后,不出五分钟病床上的女人已从昏迷状态苏醒过来,即使束缚带限制住她的挣扎,其惊恐的症状并未因刚刚的麻醉得以缓解,因惊慌而四处张望的眼眸与完全开放的脑颅在众人面前构成一幅诡异矛盾的画面。
方主任再令我向林靖轩注射75mg标准剂量的富马酸喹疏平注射液,我强忍住内心的抵触,在推进药剂的过程中,竟然意外观察到,另一病床上女人的挣扎渐渐平复,惊恐症状得以明显好转。
我看向麻醉中的林靖轩,从开放的脑颅中看见那一块灰白色前额叶组织,这才意识到它也不属于这副躯体,而是来自实验室中的其他病患。
助手熟练地将微电极贴附至林靖轩颅内右半球之上,精准定位在中央前回的右侧。在微电流的刺激下,林靖轩的四肢出现明显抽搐,与此同时,另一病床上的女人竟也出现四肢搐动的迹象。灵魂摄影时的幽闭与恐惧感再次袭上心头,我猛吸入一口冷气,我的猜想最终得以证实。
主任察觉出我异样的表情变化,诡谲的微笑彰显出他对实验结果的满意,“把你的结论和大家讨论讨论吧?”
我清了清干涩的嗓子,开口解释道:“刚刚对林靖轩注射喹疏平的同时,另一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出现明显好转,依据电刺激肢体抽动现象,可以证明,林靖轩所接受的另一患者右半球,在颅腔内可通过先前注入的脑介质凝胶细胞外液在一定程度上调控躯体运动;同样,电刺激信号也能够传递至女病患的神经之上,两项实验结果共同说明:灵子依赖人脑结构作为介质而存在,我们可以将其想象为大海上的众多航船,但海面却并不平静,船只在自由航行的途中选择了人脑作为锚点,它们惧怕惊涛骇浪只能选择彼此远离,但又不知前路何在,于是,不同船上的人拼命地打着旗语,用振动的弦实现跨越物质的交流,直到锚点失效的那天——这,就是灵魂。”
一众医护人员无不低着头若有所思,只有一旁的主人助手缓缓出声,接着说道:“或许……海洋是多个维度的叠加态,而我们压根就不在海面之上……我们的世界只是沉在海底,就只能看见船只的投影……那些弦……或许只是影子……那它们又来自哪儿……”
“奇点,”主任将目光投射在在两人裸露的脑颅上,“‘蚁穴’3号那儿的医生,已经通过荧光衍射追踪技术,证实了灵子正朝着谱线红移的逆方向移动。”
【奇点】
自19世纪以来,关于宇宙形成的起因存在在多种说法,当下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理论包含“宇宙爆炸起源学说”。
“宇宙爆炸起源学说”认为,在宇宙形成前,其基态为质量无穷大的皱缩点,该点被称为“奇点”,奇点发生质能转换,在爆炸的瞬间释放巨额能量使自身体积迅速扩大,从而产生时空。
奇点被视为宇宙中心,是宇宙的发源地,谱线红移的发现证实当今宇宙膨胀还在继续,是“宇宙爆炸起源学说”的理论依据。
“‘锚点’确实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方主任朝我微微点头,继续补充道,“或许创世纪初,灵子就从奇点那里打散到了整个宇宙,但它们跑得太快了,最先触及宇宙的边缘,或者是受奇点引力太大的缘故,部分灵子已经折返,其他粒子也在减速,只是灵子更先完成了减速至零然后反向的过程。我们恰巧处在它们的来往途中,便有机会捕获到那些弦,孕育出了生命。至于它们是否来自更高维度,”主任的眼眸黯淡了些许,“我们甚至没法确定灵子究竟属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
众人沉默良久后,方主任最先打破了手术室中沉寂的气氛,宣布实验结束,我看见连同角落中的记录员,所有人都朝向手术台上两位麻木的病患深深鞠躬,我便也在人群里弯下腰来,接受了他们即将离开的事实,或许后世受益于此的人们会记住你们的名字,林靖轩,以及那位……没能留下姓名的女人。
主任授意助手向二人注射高浓度□□,随后,众人陆续离开手术室。
机械门外,红色的“手术中”荧光灯不经意地熄灭,但却瞬间戳中我在大学期间测定药品元素的记忆——可以对灵子使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从而鉴定其物质构成。
我在人群的末尾默默说出了自己的实验构想,走在最前头的方主任最先刹住了脚步。身处在众人目光的聚焦点中央,我心虚地将说话的声音压低了许多,“这是上个世纪用的笨方法,但或许……比现在的高精度激光分层测定管用,只是原子发射光谱仪很少见了。”
“一号实验室有,从上世纪建院初留下来的。”他说完便转身走向实验室,一众医生紧跟其后,期待关于灵子的全新发现。
实验室中还保留着方才灵体摄影得到的点阵图象,我们迅速地将高速摄相机从玻璃墙前挪开,架设起原子发射光谱仪,朝向看似空无一物的玻璃后的空气。
方主任掰动仪器开关,使之对整面玻璃墙后的空间进行全功率识别。
我们围在四周,耐心等待仪器分析,在得到结果的瞬间,所有人都静默了——原子发射光谱仪未能监测到任何原子光谱,也就是说,灵子并不存在……
不仅是方主任,在场的所有人对结果并未感到出乎意料,“其实从观测的角度来看,早就证实了灵子并非是以我们已知的粒子状态存在,它们的观测尺度远小于现存的所有原子,也包括预测出的夸克大小。还有一种可能,比认为灵子来自高维空间更真实一些。”
我抢在主任说话的间隙,脱口而出自己的猜想:“量子纠缠带来的相互作用效果?”
“没错,几年前,就有人提出‘灵子纠缠理论’,现在看来还是唯一正解。”
【量子纠缠与灵子纠缠理论】
宇宙爆炸起源学说认为,所有微粒同宇宙膨胀向外扩散的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的粒子停留在奇点附近,射出的粒子与奇点处对应粒子之间,通过弱相互作用实现量子层面的信息传递,且具有极强对应关系,即一个微粒只可与一个对应的奇点粒子发生双向性相互作用,微粒可跨越介质在完全真空条件下互相改变对方所处状态,此现象彼称为“量子纠缠”,是杨-米尔斯理论的现实基础。
口口口口年口口月口口日,中国国家749局向中国灵子研究实验人员公布“灵子纠缠理论”。理论认为:灵子起源于奇点,在创世纪元初期,灵子作为高超质量微粒同时发生质能转换,极大的质量转变为动能在宇宙中跨介质传播,但因自身质量过大受奇点周围阻力作用影响造成光质分离。灵子光学影像与未能逃逸奇点引力的对应灵子产生“灵子共振”现象,人类目前无法实现对本体的观测。灵子纠缠引起的灵子点阵变化,是实现人脑思维能力的根本物质基础。
灵子,可被视为载有逻辑思维、必须依赖人脑结构从而影响宏观的微观实粒,是“薛定锷的猫”思想实验的现实依据。
方主任领我走向电梯间,我注视着由“5”变为“4”的显示屏,电梯门吱呀着在我面前打开,这才搭上逃离世界本质的唯一专列。
主任磨透了我的内心,率先开口说道:“留下来,”平静的语调透出令我颤栗的冷漠感,“放心,你的母亲已经住进最好的监护病房,我都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