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云归凤鸣 > 13. 离苦海

13. 离苦海

    万籁俱寂,微云蔽月,徐碧云搀扶着江先生,缓步行至京兆府衙大牢。门前幽黑,仅灯笼两盏以照方寸,显得更加阴气森森。

    一灯大师断然认罪,实在出人意料。得亏太子打点,江先生得以于夜深人静时与一灯大师说上几句。

    踏入牢门,阴冷潮湿之气扑面而来,血腥之味刺鼻,令人不禁心生寒意。徐碧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搀扶江先生的手紧了紧。

    牢中昏暗,唯有几盏油灯摇曳,将人影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显得格外诡谲。地上湿滑,血迹被清水冲淡,她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江先生,生怕他被滑倒。

    徐碧云心中暗叹:这般阴森之地,实在不该是江先生来的地方。

    行至审讯室,只见京兆府尹潘大人正对一灯大师用刑。一灯大师被五花大绑与一木柱之上,衣衫褴褛,浑身血迹斑斑,想必受刑已有一段时间。前方狱卒手持鞭子,面色狰狞,似乎随时准备用尽全身力气再挥一鞭。

    潘大人则放下茶盏,不断逼问:“你个老秃头,给我从实招来,为什么要下毒?”而后又恶狠狠地喊道,“解药在何处?你现在叫出来我还可以饶你一命,若是不识时务,谁也保不了你!”

    徐碧云见此情形,不禁心生怜意,一灯大师年迈,断受不住如此酷刑。然而,任凭潘大人如何威逼利诱,一灯大师始终闭目不语,仿佛眼前不过跳梁小丑,并不屑一顾。

    潘大人见状,愈发恼怒。他挥手示意狱卒再上一种刑具,正欲继续用刑,江先生突然开口:“且慢。”

    这一声虽轻,却如晴天霹雳,令整个审讯室顿时寂静无声。潘大人闻声回头,见是江先生到了,立刻变了脸色。他连忙放下茶盏,谄媚地凑到江先生身边,满脸堆笑道:“江先生,您来了。下官正在审问这个老和尚,定会把太子爷吩咐的差事办得妥妥当当。”

    闻言,徐碧云心中不屑,这等趋炎附势之辈,实在不配为父母官。她暗自观察江先生神色,却见他面无表情,仿佛对潘大人谄媚之词充耳不闻。

    潘大人见江先生不做声,又低声道:“江先生放心,下官自有妙计。只消再用些手段,定能让这老和尚开口。若实在不行,咱们也可以栽赃影阁,反正他们名声已臭,多栽一桩也无妨。”

    徐碧云闻言,心中愈发鄙夷。她暗自思忖:这等卑劣手段,也亏得他说得出口。难怪京中百姓对官府怨声载道,有这样的官员,百姓又如何能安居乐业?

    然而,江先生依旧面无表情,仿佛对潘大人之语充耳不闻。他只是淡淡吩咐道:“送一灯大师回牢房,我要亲自与他谈谈。”

    潘大人闻言,脸上闪过一丝诧异,但随即又堆起笑容:“是是。太子吩咐下官,全听先生妙计,下官这就安排。”

    徐碧云侧头,冷哼一声,却也疑惑,若一灯大师不愿开口,江先生又该如何打算呢?

    夜色已深,牢中愈发阴森。徐碧云扶着江先生缓步行至单人牢室,耳畔忽闻隔壁传来稚嫩童声:“师父,您还好吗?”

    一灯大师虚弱应道:"无事,勿忧。"那声音细若游丝,似乎随时都可能断绝。徐碧云不由得攥紧江先生袖口,心中涌起一阵酸楚。

    推开牢门,眼前景象更是令人担忧,牢房内昏暗潮湿,墙角堆积着腐烂稻草供以取暖,唯有昏黄油灯一盏,风中摇曳,投下摇摆不定的影子。

    春寒料峭,冷风从铁窗缝隙中钻入,令人不寒而栗。碧云思量着:这般环境,一灯大师已年迈虚弱,若无大夫照顾,怕是难以支撑。

    一灯大师靠墙而坐,见江先生进来,勉力抬头道:“江先生,老衲等你多时了。”而后又语带坚定之意,“这些话,我只说与你听。”

    她小心翼翼地扶着江先生蹲下,而后松手,退后两步,只见一灯大师凑到先生耳边,低声细语。江先生脸色愈发沉重,嘴唇抿起,似在思考。

    良久,一灯大师说完,缓缓靠回墙上,脸上露出一抹慈悲的笑。

    江先生站起身来,徐碧云连忙上前搀扶,两人正欲离开,忽听得隔壁传来急切呼唤:“江先生,请留步。”

    徐碧云回头,只见一小沙弥双手紧握铁栏,眼中满是恳切,“我叫净悟,昨日寺中我偶然听到马夫闲聊,向西村也有人得了癔症,他们也需要解药。求您也救救他们!”

    闻言,徐碧云心中一惊,此事竟已波及无辜村民?但一灯大师毒害向西村村民,所图为何呢?若不是一灯大师落毒,那会是谁掌握此等奇毒?再者王太医或是京兆府尹,仿佛不知向西村癔症之事。看来此案远比想象复杂。

    她不由得看向江先生,只见他面色沉稳,轻轻点头。

    “小师父放心,江某必全力以赴。”江先生声音平静,却莫名叫人安心。

    小沙弥听闻,也点点头,双手合十,表示谢意。“我师父,他……”说到师父,小沙弥微带哭腔,眼角含泪,语气担忧,到底是一小孩子。

    “无事,江某也当全力以赴。”

    小沙弥闻言,擦掉眼角泪珠,双手合十,朝先生深深鞠躬。

    牢室尽头,潘大人正焦急踱步,见江先生出来,向前相迎。

    潘大人换上满脸堆笑,“江先生,那个老秃头可是招了?”

    “此事还需斟酌。只是今晚,劳烦潘大人找一大夫。”

    “非要留他一命么?”潘大人眼中精光闪过,带一丝杀意。

    江先生点头,“自然,留着有用。这几日也无须再审讯。”

    “是是是,全听先生安排。”潘大人又恢复一脸堆笑的谄媚模样。

    徐碧云侧头望向牢室方向,心中感叹:有人身陷囹圄却不忘百姓,有人高居庙堂却追名逐利,好不讽刺。

    ”江某先行一步。”江先生拍拍她的手背,“我们回去。”

    马车辘辘,穿行于京城夜色之中。徐碧云望向车窗外,只见月光如纱,笼罩着寂静的街巷。她心中思绪万千,终于忍不住开口询问:“先生,方才一灯大师究竟说了什么?”

    江先生闻言,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缓缓吟诵:

    禅心悟道寻真谛,

    药到病除方见佛。

    放下执念归本性,

    厢中妙法藏深处。

    房檐轻叩钟声起,

    内省修行悟本心。

    书卷千秋传妙法,

    在藏经阁觅菩提。

    徐碧云听罢,不由得心头一震,脱口而出:“这是影阁最常用的传信方式!”

    她屏息凝神,仔细推敲诗中玄机。须臾之间,便已破解密码:“上阕为‘药放厢房内’,下阕为‘书在藏经阁’。先生,影阁传信素来以一真一假两条消息混淆视听,一灯大师真正想说,书在藏经阁。”

    话音刚落,徐碧云突然意识到一个惊人的事实:一灯大师竟是影阁中人!江先生恐怕听罢此诗,便有所推测。

    徐碧云不禁暗自揣测:难道下毒一事也是影阁所为?后续几日,她是否应将先生行踪报知影阁?另外,解药是否在影阁手中?可若真如此,一灯大师为何要将秘密告知于江先生?种种疑问在她心中盘旋,如同一团解不开的乱麻。

    更令徐碧云暗叹的是江先生的反应。她偷眼观察,只见江先生神色平静,仿佛早已洞悉一切,他似乎并不在意一灯大师是否为影阁办事。反而他对解药的下落最为关切,于这寒意料峭,更深露重的春夜,抱着病体,踏过崎岖山路,赶往京郊山上,片刻不耽误。

    ***

    夜幕如墨,星光黯淡,净心寺外寂静无声。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更衬得四周愈发幽寂。一道黑影如鬼魅般掠过寺院围墙,身形轻盈,宛如夜枭般无声无息。

    那黑衣人伏于檐下,静待良机,而后眼中精光一闪,趁守夜士兵交接之际,如一缕轻烟般滑入厢房。

    厢房内只淡淡月色照亮窗边一角,因多日无人来访,空气已略有陈味。黑衣人屏息凝神,耳听八方,确认无人后,轻手轻脚地摸向角落处一兰花盆栽。那兰花娇艳欲滴,在昏暗中散发着淡淡幽香。

    只见黑衣人手指如蛇,在盆底摸索片刻,忽听"咔嗒"一声轻响。兰花盆应声而动,露出下方一块活动的砖石。黑衣人小心翼翼移开砖块,一个幽深密室赫然呈现眼前。

    密室内阴冷潮湿,弥漫一股陈年霉味。借着微弱月光,黑衣人迅速搜寻,很快便于一暗格中找到了所寻之物——一个药瓶,仅一指高,通体乌黑。他点点头,把药瓶收入怀中。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脚步声,黑衣人心头一紧,动作更显迅捷。他迅速封好密室入口,将兰花盆复位,一切恢复如初。脚步声渐近,黑衣人闪身来到窗前,轻轻推开窗棂。

    夜风徐徐,远处竹林,沙沙声响。黑衣人纵身一跃,如一片落叶,无声无息飘落在院中。他身形矫健,几个起落间便已翻过围墙,融入茫茫夜色之中。

新书推荐: 王妃对他很是嫌弃 三界总想让我移情别恋 兔狲今天基建海盗湾了吗 银河机甲战士 一枝红杏入墙来 南有乔木 星辰为伴 秩序之外 偏爱这件事 左侧看天山 今日方知我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