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固轻声说道,“你还记得那场网招生考试吗?我以为你会不及格,没想到你考了第11名。”安然浅浅的笑了笑。
初三那年春天,学校组织了一次跨校联合选拔赛,地点在省城最老牌的附中——红墙斑驳,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青石路上,像一幅旧照片里的风景。
安然背着书包走进考场时,第一眼就看见了站在教学楼下的孺固。
他穿着校服,手里拿着一本边角卷起的《大学物理》,正低头翻着一页关于轨道动力学的内容。风吹过他的头发,他抬头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你也来考?”
“嗯。”安然轻声回答,“我想试试。”
这是一场面向重点中学拔尖学生的竞赛班初选考试,题目难度远超中考范围,甚至涉及高中内容。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几乎是一次“摸底”性质的筛选。
考试开始前,陈泽宇也来了。
他和孺固是初中竞赛班的老搭档,性格比孺固更随和一些,也更擅长人际交往。看到孺固出现在物理组的考场,他并没有惊讶,只是低声问了一句:“你真不考虑数学?”
“我在考虑。”孺固说,“我觉得我还是更喜欢物理一些。”
陈泽宇笑了:“可是你的数学一直都很好,而且我们学了这么久。”
孺固没说话,只是把眼镜扶正了一下,目光落在窗外那棵老槐树上。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唤起了什么遥远的记忆。
“你还记得小时候那个约定吗?”他忽然对安然说。
安然愣了一下,点点头:“你说你想造能飞出太阳系的飞船。”
“嗯。”孺固的声音很轻,“我说我想逃离这里。”
他没有解释“这里”是指什么,但安然知道。
那是一张字条,努力飞翔,是为了造一所飞船,有朝一日去往梦里的场景。她记得那张字条。
也许是对现实的某种压抑,也许是家庭的压力,也许是那种永远被盯着成绩、被安排未来的感觉。而物理,是他选择的一条通往自由的路。
考试开始了。
试卷发下来,果然如预料般难:电磁感应、动量守恒、能量转换……还有几道题直接来自大学物理教材,需要现场推导。
安然看着一道关于行星轨道偏心率的题,皱了眉头。
她没学过这些知识,但她还记得孺固之前讲过的“开普勒三定律”,于是她试着用牛顿力学和圆周运动的知识去推导,一点一点地,把整个模型建立起来。
她写得慢,但每一步都扎实。
当铃声响起时,她放下笔,长舒了一口气。
交卷后,他们在教学楼后的林荫道上碰头。
“你做得怎么样?”孺固问。
“惨不忍睹。”安然笑了一下,“不过我至少看懂了两道题。”
“不错。”他点头,“说明你不蠢。”
安然抬头看他,眼神温柔:“那你呢?”
“还好。”他顿了顿,忽然说,“其实我不是非要放弃数学,而是我不想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我怕有一天,我会忘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安然沉默了一会儿,轻轻点头:“我懂。”
他们并肩走回校门,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