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书信

    驾马车要比骑马慢很多,还需要考虑荣北霖的伤势,但仍然用最短的时间赶回了军营中。

    “将军”士兵们在见到荣北霖时都十分兴奋,士气瞬间提了起来。

    “士兵们,辛苦了,为了我们要保护的亲人,我们一定能战胜敌人”荣北霖回到军营,见到自己手下英勇无畏的亲兵,倍感亲切。

    “将军,听姚副将说您得到救治,已经好转,我们还不敢相信,您当时伤势严重,没想到您这么快就返回军营”一个小将声泪俱下的说。

    “将士们,我已无恙,且子墨前来辅助,此战我军必定大获全胜”荣北霖与一同出生入死的将士们说着。

    回到军营后,荣北霖迅速召集将领商讨军情,做好战略部署调整。

    前方战事吃紧,因敌人有备而来,己方人员伤亡严重,他制定战略性进攻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防守,保障士兵能够得到短暂的休养生息。

    荣北霖团结士气,奋勇杀敌,保护百姓,运筹帷幄,而后趁敌人放松警惕,一举击退敌军。

    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艰苦反击后,荣北霖带领士兵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将士们,辛苦了”荣北霖站在三军前慷慨激昂的说。

    对于将军来说,最感到高兴和欣慰的便是能够保家卫国,这场战争使得荣北霖深得军心,骁勇善战的形象深深刻在了百姓心中,口口相传,远近闻名。

    她在荣北霖离开崔家之后,默默的收好荣北霖赠送给她的短剑,宝贝似的收藏起来。

    她准备了薄礼,送给为荣北霖治病的郎中,还有教她做清粥的王婶,尽管是一直看着崔令仪长大的乡亲,但她还是要答谢他们对自己的帮衬。

    “令仪,你远房表哥怎么走的那么匆忙?”隔壁王婶好奇的问。

    “他过来探望爹娘,路上不小心受了点小伤,便留他待了两日,他身体已无大碍,恰逢他家中来人寻他,一并回去了”崔令仪小心的回着,尽管都是老邻居,但村民淳朴,怕万一吓到他们,就不好了!

    “令仪啊,你王叔在你表哥离开那天,偶然间看见了他,说你表哥气度不凡那,你双亲已故,怕是远亲还不知情,在这里也做客也有两日,你没有告之此事么?往后你一个姑娘家家的要如何独自生活啊”隔壁王婶面露担忧之色。

    “谢谢王婶惦记我,多亏了您和乡亲们对我的照顾,我应付得来”崔令仪明白王婶的意思,崔家是后迁到此地,尽管居住时间较长,但崔家的根却不在这里,但谁又能实质上帮助自己呢,往后的她只能靠自己了,她心里清楚。

    “令仪啊,有什么困难来隔壁找我和你王叔,你别客气啊”王婶寒暄着说。

    崔令仪依旧像往常一样的生活着,没过多久,荣北霖打胜仗的消息传了过来,在得知荣将军带领士兵打胜仗的好消息后,崔令仪别提多高兴了!

    她知道荣北霖是有责任和担当的国家栋梁之才,更是在林间树下救助她生命的恩人,她与荣北霖天差地别,本不应该有任何交集,不过是偶然的机缘,她默默的祝福着荣北霖能平安健康。

    转眼间,冬去春来,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了,崔令仪想着自己终要独立生活,正谋划着生计,一辆熟悉的马车驶进巷子,熟门熟路的停在崔令仪的家门口。

    “崔姑娘在家么?”崔令仪只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

    “谁呀?来了”崔令仪说话间从堂屋里面走到门口。只见姚副将与一个车夫站在门口的马车前。

    “崔姑娘,将军命我前来给您送些东西”姚副将来到崔令仪面前说。说话间车夫便把车上的一应物品搬到崔令仪家的院中。

    “姚副将来了,快里面请,将军的伤好了么?”崔令仪赶忙问询荣北霖的身体情况。

    “将军好多了,现在已然行动自如了。这里有一封书信,是荣将军命我亲手交给您的”姚副将说着递给崔令仪一封信,封面没有字。

    “好,麻烦你转告荣将军,我一切都好,让他保重身体”崔令仪握着手里的信,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姚副将走后,崔令仪看着大大小小的盒子出神,几句话的功夫竟然搬来这些个东西,不等推辞,人便走了,看来是怕我不收,走的急了!

    崔令仪关上大门,坐在院中长椅上,看起了荣北霖给她的书信。

    荣北霖是一名武将,但他的字却写的很不错,笔翰墨饱,遒劲有力。

    崔令仪是家中独女,从小备受呵护,年少时曾请师傅为崔令仪授业三年,常见的文字是识得的。

    崔令仪看着书信上洋洋洒洒的字迹,想象着荣北霖书写这封信时的神态和心境,不自觉的笑弯了眉眼。

    荣北霖不仅字写得漂亮,让人赏心悦目,且整篇书信内容一气呵成,文采卓然。

    “他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崔令仪不禁感叹的说。

    书信字面上主要表达对崔令仪的感谢之情,却在字里行间透漏出对崔令仪的关心和思念。

    信中结尾处提到,希望再有和崔令仪见面的机会,这让崔令仪的心暖融融的。

    她小心的将书信和短剑放在一起,珍藏起来。

    正如信上说的那样,希望他们还有再见面的机会。

    她不知道的是,荣北霖将崔令仪赠给他的玉佩和那块藏起来的点心放在衣服里面,最贴近胸口处,他正骑着战马,奔腾在凯旋回长安的路上。

    荣北霖凯旋归来,皇帝龙颜大悦,亲自迎接,犒赏三军。

    众将士,加官进爵,荣北霖居首功,获得了丰厚的封赏。

    荣北霖走进气势恢宏的将军府。

    红墙环绕、回廊幽深的将军府院内,树木葱茏,清香扑鼻,牵藤引蔓,景色怡人。

    他走在阔别已久的将军府的庭院中,回忆着以往将军府的其乐融融。

    不知不觉的,走到了一个芙蓉树下面,他望着依山傍水的芙蓉树,还有那已经褪色的秋千,想起小时候和母亲一起荡秋千的欢乐场面,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出神的望着那里,仿佛在探寻母亲的身影,可只有风吹树叶,带来一片清凉。

    荣北霖戍边征战养成的肃杀之气,使得他年纪轻轻便显得很庄重威严。

    他是荣家的独子,并没有兄弟姐妹,是将军府里唯一的主人。

    府中的家丁以男性居多,除了荣北霖母亲在的时候留下的几位老佣人以外,再没有其他女子了。

    也许是荣北霖不常在府里的缘故,除了跟在自己左右的亲信,能够称得上亲近的人不多,基本上家丁们都很畏惧他。

    尽管荣北霖不常在府里,但府内一切被打理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美中不足的是,整个将军府过于沉闷,缺少了些许烟火气。

    荣北霖走过幽深的回廊,一个无法言喻的念头闪过他的脑海,此时此刻,如果崔令仪能够出现在回廊那头,该多好呀!

    荣北霖屡立战功,深得百姓的信任和爱戴。

    本可以留在长安任职,但他自知锋芒毕露并不是一件好事,也习惯了戍边的生活,于是他主动请旨回边关。

    皇帝再三挽留,但荣北霖执意镇守边关,便下旨使其返回边关守城。

    荣北霖在将军府停留数月,便返回边关军营。

    依旧过着苦闷的戍边岁月。

    又到了一年的秋季,荣北霖望着刚刚变黄的树叶,回忆起那个深秋的际遇,那个因饥寒交迫而晕倒在树下的身影,总是徘徊在他的眼前。

    崔令仪在这几个月里逐渐的振作起来,经过荣北霖负伤疗养之后,崔令仪逐渐对美食感兴趣,从清粥做起,又学习了几种新样式,请来四邻品尝她的手艺,在不断改进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她到市集简单的考察了一下,有两家粥铺,但并没有她做的粥好吃,价格也很贵,她简单的计算了一下,利润可观,心里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主意。

    崔令仪打算开一家粥铺。

    于是她采购了三个木桶,用来盛装做好的清粥。还采购了一些小碗、筷子和汤勺等用具。

    所有的工具都准备齐全之后,她想着如何将做好的清粥运到集市,便找王婶商量运输事宜。

    “王婶,我想在市集卖粥,不知道如何将粥运到市集,您帮我想想办法。”崔令仪来到王婶门口,跟王婶说着。

    “令仪,我家有一辆废旧的牛车,很久没有用了,我让你王叔修理一番,先用牛车帮你送两天看看是否可行”王婶亲切的说着。

    “谢谢王婶,那麻烦你和王叔了,但说好,王叔帮我送一天,我也是要给工钱的”崔令仪微笑的说着感谢。

    “以后再说,先让你王叔帮你拉两天,恰好现在家里不忙”王婶像母亲一样,唠叨着。

    当日下午,王婶来说马车修理好了,两人约好次日早上就去市集。

    崔令仪傍晚就开始准备材料,陆续开始制作粥品,先少量多样,看看哪个种类卖的快。又配了了四种咸菜供顾客免费品尝,一切都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次日大清早,崔令仪坐上王叔家的牛车,将三桶清粥运到了市集,她摆放在市集的最外面。

新书推荐: 苏西的世界前传 网球王子穿书女主奋斗记 妻子死后,宰相大人他杀疯了 春闺散晚香 当豪门女配觉醒弹幕后 穿书70,便宜老公爱上我 大雪盖归途 他毁我清白逼我做妾,我反手嫁他宿敌 农家子的科举生活 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