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务斜田

    在我们农村,种非粮食作物的田地叫“斜田”,种庄稼叫“务庄稼”,种斜田也叫“务斜田”。

    有人种苹果树、花椒树、猕猴桃、樱桃、桃和杏,也有种蔬菜的,和粮食相比,斜田投入人力和物力多,收益往往也比粮食要高很多,遇到市场行情好的,就是粮食效益十几倍之多。

    96年,我记得老大上四年级。看到村里有几户种植大葱,效益还比较可观。我就和丈夫商量,“咱的平地有三亩,可以拿出两亩地来试一试”。丈夫说“你想试,就试一试,不过我在砖窑厂拉砖胚,工作比较累,没有时间和精力帮你干杂活”。要强的我回答“别人能干,我也能干,你忙你的工作”。

    种植大葱可以选择买别人培育的葱苗,但是成本会高一些,我选择自己买种子育苗。三月份开始买种子下葱苗,由于没有经验,出苗率不高,只够栽种一亩地。六月份收完小麦,就开始把葱苗从育苗地移植到田里。本想着种植大葱活路不多,在请教本村老手之后,才了解到活路是不少的,他们说一个女人肯定忙不过来,不过既然已经种下了,我就得硬着头皮干。

    种植大葱的活路主要有四类,涌葱、打药、浇地、挖葱捆葱售卖。

    大葱之所以能长到一米多高,就是靠用土来堆,行话叫“涌葱”。涌葱不是一次就堆到位,而是随着葱的长势,每长高一大截就要涌一次。一般下雨之后长势最快,加上下雨会把之前堆的土冲下去一截,雨后不等土壤晾干,就得加班加点涌土上去。这是个体力活,只能靠人,用方头铁锹一锹一锹地把低处的土铲起来,准确地堆在葱的根部位置。堆土太靠近葱苗会压倒它,堆的远了又会随着斜坡滑落到沟渠里面。涌葱基本都是男人干,不但要有力气,还得手上有控制的准头。丈夫忙着自己的工作,涌葱的活路又急又紧,我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干。每涌一次葱要连着干三四天,自己的双手会打几个老茧。从移植到成熟,要涌葱四五次,我可怜的双手,早已老茧爬满。

    其次是打农药除虫。大葱最招绿色菜虫,一旦发现有虫就要马上清理,用手抓住菜虫直接捏死,紧跟着就要买农药进行除虫。徒手抓菜虫对于我而言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打小参加劳动的好处就是啥都见过,有毒和没毒的昆虫自己都认识。买来药桶,装满水等比例添加农药,背上药桶左手连续按压力杆,右手拿着喷头围绕葱的四周转圈喷药。打药倒不是很累,装满一桶也就二十五斤,一天就能完成一亩地的任务。一茬儿葱要打三四次,也要看运气,有些年份病虫害会严重些,我种植大葱这年刚好赶上病虫多,前后打了六次农药。

    还有就是浇地。我们住在半山坡,有坡、有坎儿,因此灌溉很麻烦,要在三里外的大水库买水。距离远,河道两边都是田地,开了很多放水口,每次灌溉前都要检查有没有闸口没堵上。水流下来还要再次检查,防止有人暗地里开闸口,前后要忙半天时间才能顺利把水引到我家葱地。买一分水还不够跑河道,必须买两分水,流到我们田地就剩下一分了。我家的地地势平坦,水小就流不动,每次浇地我都是整夜整夜的守着,及时把堵塞的地方拨开,前后要浇地三四回。

    最后是挖葱捆葱售卖。挖葱属于纯力气活儿,女人基本干不动,丈夫看我辛苦会加班帮我挖一部分,剩下的只能由我来挖。他挖葱时我负责整理挖出的大葱,分好大小、粗细、拔掉葱杆上的黄叶和泥块。我一个人挖葱时,只能自己边挖边整,一个人干完。捆葱是我和丈夫都能干,算是技术活,比较耗时间,既要把葱再次挑拣干净,又要放在夹子中固定,用草绳扎好。一捆一捆的葱大小均匀,干净、笔直、整齐,就有了卖相。到了收获季节,下午挖葱,前半夜捆葱,后半夜四五点就准备装车往城里赶。别人家用三轮车几次就卖完,我只能骑着自行车,一次装六捆葱,骑车三十多里路到县城集市,连续售卖20多天才能完成变现。前文说过,丈夫不喜欢与人交流,不擅长抛头露面,我勉强他帮我卖葱也没用,咬牙自己干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争吵,免得被人看笑话。

    干完第一年,丈夫看我确实也辛苦,就说明年不要种了,太累人。我当然知道累,要是有其他赚钱的路数,我也想轻松点。

    大葱是不种了,我又提议把山坡上一块地拿来种花椒,反正山坡上的地薄,没什么肥力,种庄稼收成也少。丈夫同意了,第二年就开始买树苗。他帮我挖坑、挑水浇树,我主要负责每年两次锄草,施肥,修剪。相比而言花椒树的活少很多,三年后就开始结果子,收了四五年花椒,效益比种庄稼好不少。不过赶上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只能把树挖掉,改种国家发放的松树,前几年会补我们农户两三百块钱。

    坡上有两块地,第一块被国家征收后我又开辟第二块,这一种就是十几年。我到西安打工之后,每年给树施肥和锄草丈夫会抽空去做,修剪可以叫人来干。即使到西安打工,每年到了花椒成熟的季节,我也会请假几天回家拾花椒,毕竟这是细心的手腕活,女人最擅长。田里劳动,丈夫倒是会加班帮我分担,只要不是抛头露面的工作就好。

    我总是想着办法,尽自己仅有的能力赚钱。打小收鸡蛋、贩卖苹果和梨子的经历让我明白赚钱并不难,也从来不认为做小生意抛头露面会丢人。对于农民而言,只有多赚钱才能挣到面子,但丈夫的想法却相反,这也是改变不了的。没有丈夫在背后全心全意支持,即使想法再多,也很难实现。虽然孩子已经长大,不用我操心,但家里的猪、牛、家务可一点没少,辛苦惯了的人,总是很难闲下来。

    种斜田的经历,让丈夫明白了,人要敢于去突破,学习新东西,敢于尝试。不过我也发现他只接受赢,惧怕输,只要哪一年斜田的收入不理想,他总是会嚷着把斜田改粮食,缺乏持之以恒的韧性。就是到了六十岁,这种心理也没有改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其他斜田我再没有去尝试过。

    我已经很满足了,毕竟我的几次提议,丈夫都同意了。他也明白了我是真想把日子过好,别人打麻将,我在干活,别人出去游玩,我在干活,别人吃完饭说家长里短,我还在干活。

    村里人都说我,我不是在干活,就是在干活的路上。

新书推荐: [足球]她可是因扎吉 [韩娱]兄弟,你让我好火热(欲拒还迎) 玄骨外传 《厉爷被套圈后,仇少红眼求收编》 潮信重临 亲爱的请下地狱 我知道你也喜欢我 大女人求权后把宿敌训成狗 馋猫道士追夫判案日常(美食) 许他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