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句老话——盖一次房子脱一层皮。我们家两个男孩,要准备多建一院房子,否则等孩子长大后结婚都没地方住,这是我们的责任,不能推卸。
大队上虽然给我家批了宅基地,不过也要交2900元费用,我们交了钱。有三块宅基地可以选,一块在村最东边,地势平坦,靠近排洪渠。一块在村子西南方,地势平坦,听村里老人说那里七八十年前是墓地。最后一块在村子最西边,是个大斜坡,要建房子成本会很高,需要用很多土才能铺平,地基也要挖的足够深才行。
我们不知道该怎么选时,大姐夫说要找个懂风水的先生过来看看,我们同意了。经过风水先生观测,结论是选最西边那块最好。丈夫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听风水先生这么一说,丈夫决定再辛苦,也要让后代有个福音之地。
后来丈夫告诉我说:“盖房子是大事,一间房子要住好几代人,不能为了省点小钱,给孩子心里埋下一个迷”。后来事实也证明丈夫是对的,我们的新房子虽然那在最西边,但相比较另外两块宅基地,靠近村中心,安全、人气旺、夏天很多人过来乘凉。至于另外两块地,一块到今天还空着,另一块有人盖房子住下也很冷清。
确定好要盖房时,家中长辈建议我们不要盖平方。因为成本太高,我们赚的钱又少,建议我们盖带屋架的老房子。丈夫想着盖老样式,是省钱,以后孩子有出息了想扩展成两层楼房,改造成本更高。与其这样,不如我们辛苦些,先盖一层平方,孩子成家想盖二层,省钱也方便。辛苦就辛苦些吧!为这事,和长辈们一段时间不是很和睦,丈夫倒是一点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十月批的宅基地。我们找包工头来评估,把大斜坡垫平、打底梁、盖房子框架,总投入至少2万元。我们把这些年攒下的钱再次确认了一遍,两万块,把房子主体建起来勉强够了。丈夫窑厂刚好也是生产淡季,可以请假。我在另外一家窑厂做杂工,也是淡季,请假方便。我们开始先干起来。
先叫人拉土填坑,斜坡角度大,要填平,还要填的扎实,否则盖了房子住不了几年就会下陷。让三摩车前后拉了两百七八十车的土,分三次填,每一次之间停几天,好让填的土能更硬实。两周时间才把斜坡填平。很多人说没必要选这块宅基地,投入太大,丈夫从来不理会,他想好的事情,是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说的。
填坑是第一步,下来是挖底梁。那时没有小型挖掘机,只能人来挖。我们家宅基地填土很厚,包工头说要想底梁更稳健,要挖得足够深才行。丈夫二话没说,按照包工头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我们夫妻二人白天挖,晚上还要加班到十一二点,连着挖了六天才把底梁挖好。挖好的第三天,就开始找人来打底梁。叫的人多,加亲戚朋友的帮忙,两天就完成任务。
最熬人的是砌墙,白天砖块买回来之后先要用水浇砖,为了保证砖浇的均匀,就得我拿着水管一摞一摞的浇,经常是晚上干到后半夜。正式开工了,白天我们要给匠人打下手,晚上我们夫妻二人要把砖从大路上转移到宅基地,距离远,加上都是土路,拉起来费劲。为了保证第二天工匠有足够的砖块使用,每晚都要加班到十一二点,为了省钱,都是我们二人自己来。工匠每天来上班都很诧异,我们的物料准备的总是很充足,不敢相信是我们夫妻二人加班完成的。不到一周就完成房子主体工程,接着打橡胶顶,虽然是一层平方,但是面积有114平方那么大。
从动工到结束,除了需要三摩车、砌墙、打顶这类技术活,必须叫人。其他靠人力的活基本是我和丈夫来完成,这样才能把钱省下来,不会超预算。前后忙了一个多月,白天跟着工匠干,晚上加班为第二天做准备工作。放在别人眼里都不相信这么快,我们硬是靠着这股子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很短时间把主体框架建了起来。
每一代人盖房都要脱一层皮,这是老人说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深有体会。每一代人的辛苦付出,就是想着孩子们能少受一点苦,在我们这里,是说到做到。
房子主体建好之后,一放就是十一年,等老大二十五岁准备结婚时才筹钱,粉刷、门窗、地面,又建了厨房、后院。多亏有了这间房,让二位亲家脸上挂得住,两个儿子结婚很顺利。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买房结婚,可现实是农村家庭,没有过多积蓄。孩子们呢,也刚入社会不久,需要很多年的拼搏才能攒下钱。我要感谢两个孩子,他们从来不埋怨我们,也要感谢我的两位亲家,通情达理。正因如此,我们能够和睦相帮,为孩子们过好日子尽可能的出力,毫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