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别吵,我在思考 > 由「同人」产生的对「边界」的思考

由「同人」产生的对「边界」的思考

    我对“同人创作”的大体概念形成于四年前,随之,一个问题也困扰了我整整四年——

    同人创作是否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边界”。

    其实追溯起来,我看同人也有些年头了。初高中阶段,阅读网络小说的巅峰时期,我在互联网上搜过不少意犹未尽的小说的续写、喜欢的角色或cp的绘画……每每看到一些精彩绝伦的二次创作,我都忍不住在心底直呼作者再生、神迹降临。

    然而,四年前,疫情期间的一次变故,一方面让我真正认识了“同人创作”这个艺术类别,另一方面,我突然发觉“再创”似乎是个定时炸弹般的存在。

    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我正式接触同人文,看得多了,对其的心疑便愈演愈烈。

    我其实一直记得当年互联网上对此展开的探讨——什么是同人创作、各圈能不能圈地自萌。但出于种种原因,讨论着讨论着,话锋就犀利地指向了“创作之死”,演变成破圈纷争。

    我不愿对这件事情下任何定论,因为我知道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是难于逾越的伤痛。我个人也厌于回忆此。

    我也不愿过度探讨“同人”。但总是一个人在心里琢磨它的存在,又难免觉得孤独。毕竟我也希望能获得一些情感认同。

    这是社会动物避免不了的抱团行为,我是俗人,我也想。

    所以我动笔,记录我的拙见——同人创作,尤其是真人同人,也许应该是存在边界的。

    这个“边界”是发乎情止乎礼,创作者的理智;更是各花入各眼,不随意破防、抨击的互联网“看客”精神。

    不过话说回来,没有大胆疯狂的脑洞就难以创造出惊世骇俗的“艺术”。特别对于性,终归不应该太唯恐避之不及。过度压抑,只会带来更猛烈的爆发。

    但我觉得到底还是不能太猎奇。

    只能说,不理解,但是尊重。毕竟这个世界理应允许各种声音的存在。与其深究“同人的边界”,不如说,现在人人都应该在互联网上少一些激|情,保持应有的“边界感”。

    不轻易被带节奏在我看来真的可以说是网络社会当下最优良的品质了。“不信谣不传谣”这一口号的普适性和含金量还在上升。

    我觉得还可以再加两条——不捂嘴不偏见——完了,这下更难做到了,哈哈。

    写到这,疑惑其实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自攻自破了。

    释怀。

    然则,直到现在,我都始终难以认同处在同人故事中心的主角是原罪。

新书推荐: 星星不在角落 偏执自私的我 《心之归向 | 铂金与墨玉》 朝悟陨惘痴守爱 [咒回]加入高专后我和最强交往了 战锤乙女短篇集 穿书后我抱紧主角团大腿 快穿之元宁的渣男之旅 假少爷错养真千金 不烬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