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司玚来到尚水山脚,打更人的梆子敲击铜锣,声音清脆,同提醒的话音回响在山脚,司玚还能看见不远处灯笼闪烁的星星火光。
他沿着弯曲的石路上到山顶,山顶到了夜晚总是会因为地势高而寒凉,月光透过繁茂交错的树叶映在地上,或许是什么动物奔跑擦过树叶或绿草,林中总是有窸窸窣窣的声响回荡。
司玚穿过这片林子后突然停住脚步,距离他不到六十尺的地方有一个极其漆黑的山洞,光是洞口就极大,洞边的石头被打凿过,还算光滑。
司玚丢了一块拳大的石头进去,等到石头滚动的动作停下,洞中依旧没有动静。他将剑拿好,走进洞中。
果然,进洞后更加漆黑,朝身后望去,月光都止步不前。
司玚摸着墙壁保持直线前行,他数着步子,一百三十二步,他看见了一盏灯。
这盏灯通体淡黄,灯中烛火摇曳,透过黄纸就成了橘黄色,可见的范围不大,只有灯周围一圈。
司玚见走到了底,干脆接着火光查看石壁。
他发现这石壁上铭文,不过字体很小,还积了层灰,有些看不真切,他凑近了些查看。
铭文上写着三个字:「五世平」。
司玚疑惑地抬手抚过这凹凸不平的纹路:“五世平?”
他将灯火拿了起来,找了找有没有其他的铭文,可这一面墙就刻了这三个字,再无其他。
他将灯放了回去,原路折返。
一连两个白昼一个黑夜,都相安无事,司玚的手指轻点着纸张,对这三个无厘头的字想破脑袋也不知说的什么。
唯一的解释就是谁叫五世平?
桑煜进来,见他依旧对着那张纸发呆,缓步走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别想了,今天有诸多事宜。”
司玚这才抬眼看他。
桑煜继续说道:“尚水佳节今日在尚水山上大办,提前一月便开始着手准备,今日只需巡察,莫要让人出事便好。我替你巡逻,你去拔得头筹,也点上一盏愿灯。”
司玚想起昨日山洞的那盏灯,站起身来,问他:“愿灯?”
桑煜颔首,似乎不奇怪他为什么会问愿灯的事,解释道:“嗯,就是没次尚水佳节摘得红灵果最多的人,世安宗便会为此人点一盏愿灯,头筹之人便可许下一个心愿,说是尚水神山会替你实现的。可灵了,要不你去许一个莫要再让人误会的愿望试试看?”
司玚挥手,笑道:“这么好的机会,若是拿来许这么小的愿望岂不浪费?再说了,人生在世没有几人能似我这般家喻户晓。”
“你倒是安之若泰。”桑煜瞥了他一眼,哼了一声,是在不平,“明明自己那一身功夫便可名震天下,偏偏是以一桩误会出名。”
司玚忽视桑煜埋怨的眼神,打着哈哈就推搡着他出门。
尚水山坐落在世安宗背后,与此山相对着的还有一座名为古河的山。
传说原本的宗门应建在山上的,而选地便是这古河山。
那为何不是尚水山?
啊,因为它太玄乎。
在尚水山建宗门时,总有砖瓦大量一夜间消失,要不就是辰时建好一间屋子,巳时便被一阵风吹飞,总之是一砖一瓦都不可能存在的。
那为何后来尚水山还能有暂时供给休息的木屋?
因为后来的小木屋好看啊,如今尚水山上的一切都是是宗主的师弟修建,连一扇棂窗都有精致雕花,一朵牡丹有专门的花田。
古河山虽说未曾丢过一砖一瓦,只是修建出来的屋子和四周艳丽的风景十分违和,师弟十分嫌弃,出钱把宗门修建在了两山脚下。
后来传着传着,方圆百里都知晓了宗主的品味不敢恭维。
司玚穿过观赏芳草的人群,跟着桑煜来到十多个木屋的尽头,这里站着七位长老,脸上笑意盈盈的。
离近了,司玚听见他们在说关于半个时辰后的流程。
七位长老见司玚二人一来,便对他们吩咐了诸如上山巡逻,莫要让人伤着一类的话。
半个时辰很快过去,大长老笑着宣布道:“尚水佳节开始,为期三个时辰,祝各位诸事顺意。”
话音刚落,人群便鱼贯而入山腰。
司玚被派遣了去巡查一处崖边,这里地势高陡因此人很少。
只是他竟发现,这地方的红灵果倒是多,分布似乎比外面一大片地方的红灵果还密。
他抱着剑,伸手摘下一个果子,随意在衣上擦了擦就咬下一块果肉,随着清脆的一声“咔嚓”,火红的外皮里包裹着的饱满雪白的果肉就露了出来,味道可口,酸中微甜。
从前就想尝尝这红灵果,但是司玚祭拜给他的红灵果连味道都淡得几乎闻不到,更别提细细回味余甘了。
尚水山三春的红灵果一向是最好吃的,司玚见无人过来,便安心地弯身,拿起一个小筐凑热闹的摘了一筐红灵果准备带回去,
筐满后他就坐在崖边百无聊赖地撑着下巴。
离悬崖不远处就是百姓们主要采摘红灵果的地方。果树林间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各色的身影晃动,步伐极快地穿梭在各个红果面前,生怕慢了一步少采了一个红灵果似的。
虽看不见他们的脸,司玚却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疯狂的气氛在蔓延。
话说这神圣的红灵果,本质不过苹果而已。可为何红不过花,甜不过饧,却被冠以这“灵果”的名义?还叫如此多人为之冲动?
说来倒是一言难尽,这“灵果”不过为一附属品罢了,而真正让人牵挂的实在需从两桩佳话说起。
十年前尚水山刚刚归属于世安宗,一场雨后恰逢三春,不但肥沃了这片土地,尚水山上也结了漫山的苹果。世安宗主司常墨想着让家家户户的百姓都去摘点苹果回家,不然那苹果肯定是要烂在山里的,太浪费。
不成想土地肥沃后的百姓就只稀罕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那时的稻谷都是王公贵族才能吃上的,所以这稻可是何足珍贵,比起漫山苹果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自然也就不乐意去要这苹果。司常墨想把这苹果卖出去赚钱,但别人那儿的比自己的还好,怎么稀得要?
正在司常墨一筹莫展之际,司玚可就帮了个大忙。
苹果可是司玚的心头好,听到有漫山的苹果吃简直要开心疯了,连续半个月,苹果的各种做法都被他命令少年司玚和桑煜琢磨透彻。导致司玚那一手烂得彻底的厨艺算是有了点气色。
什么冰糖苹果,苹果蜜饯,苹果糍粑,苹果炒饭,土鸡苹果汤,苹果年糕,酒酿苹果……反正就是好吃的一堆堆,一波波,不停歇地创新。
他和桑煜做的这些美食不到三天就风靡全城,不仅苹果卖了个好价钱,桑煜和司玚更是凭借着这些小吃的独家秘诀赚了个盆满钵满,解决了宗门紧要的资金短缺问题。
司玚记得红灵果的事刚刚解决,半月后的一天,尚水神山上吹来一盏明灯,跨越河湖山水到了司玚手里。
司玚看遍了这个灯,发现上面只有两个字——
“遂愿。”
司常墨也就让司玚许个愿看看,即便实现不了,也当图个吉利。
司玚当时飘在山顶的一处悬崖边,俯瞰整个古终国,心中油然而生出一句话,便顺着心之所想说了出来:“天下太平,河清海晏,所愿所得。”
多年后,司玚才明白,这是一场谋如泉涌,险象环生的试探,甚至跨越了时空维度,空间限度。
而他的回答,是幕后使者最满意的答案。
司玚许愿后,那阵子整个长冀国的作物疯长,穰穰满家,收成翻了好几倍,钱更是赚到手软。经济、文化、政治都再上一层楼。真如他说的一样,天下太平,河清海晏。惹得他人好一阵眼红。
人们说司玚是福星,连着世安宗也声名远扬,一举成为当今最大的宗门。
这桩佳话名为“神山愿景”。
这第二个故事,紧接着上文延续……
不过尚水山苹果的事也仅仅只是解决了当下。尚水山的苹果一过了三春就不如其他地方的好,这是事实,司玚和桑煜的众多美食法子固然好,不过采用好苹果才能实现锦上添花,才有人买账。就算有人卖世安宗这个情面去买山上的苹果,但商人重利,又会买多少呢?所以日后新长的苹果出处就成了问题。
司常墨思来想去,不能硬塞,不能浪费……那就冠以“灵”的名义,总有人买账的。
他设下一年一度的尚水佳节,欢迎百姓在三月三这天上山摘苹果。摘的苹果数量最多的人,就能点燃世安宗亲自做的愿灯,会有尚水神山庇佑的一生。
不过他是万万没想到啊,第一个三月三,尚水山是这么萧条。枯叶在空中飘飞,冷清肆意横冲直撞,一点也不怕被人清扫了做肥。
是的,没有人,一个人也没有。
比起收成,这无关紧要的节日算什么?
什么都不算,所以人们不买账。
司常墨从天光大亮的白天等到夕阳西下的傍晚,看着红霞渐渐漫天,他本想灰溜溜地回宗门算了,最后,还是一个农民挑着担子从地里回来,见他实在可怜,这才摘了一筐回去,这就意料之外地成了第一。
司常墨看他给自己情面,至少没让自己太难堪,于是为了感谢,便亲自做灯给他。
农民放飞灯,低头看着自己那小块土地,眼中满是憧憬,许下愿望:金堆稻田。
当夜,田中刮起大风,除了那农民的稻子,其它田中的水稻全部被吹飞,第二日天刚亮,田中就一片狼藉。刚好不久后公主将前往北疆和亲,急需筹集稻子万石。因为东北水稻难以成活,唯有尚水山一片地的气候是独一份能长水稻的,更是难求。于是皇宫重金买下农民的所有水稻,那金子真真堆满了稻田。
这个传说流传民间,便叫尚水神山更加声名大噪。
这段逸闻名为“金堆稻田”。
此后,人们极其稀罕尚水佳节,每年都拼命想摘得桂冠,这苹果堆积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三个时辰好不容易过去,司玚抱着一筐红灵果下到山腰,午时的阳光正烈,照在累得气喘吁吁,汗渍满头的青丝白发上。
许多弟子在帮忙数着红灵果,司玚将小筐撂下,今日实在炎热,空中没有一丝风透进来,闷热得可以,他拿着两个苹果就跑到树荫下,靠着树拉了张木椅子稳稳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