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禁庭春昼 > 夏日避暑

夏日避暑

    当年……

    天气渐渐热起来,往年暮春,夏日来临之时,郑太后与诸位宫嫔都要去雪宫游园纳凉,邀请官宦人家的女眷前去,而不得宠崔昭仪很少有机会去。

    今年崔昭仪为太后织造了一块回文锦,锦上织着横二十行竖二十九列文字,横竖读来都是赞美太后贤德祝贺长寿的诗词。太后拿着回文锦爱不释手,“好一个玲珑心,难为你用心良苦。”随后又过问了魏弃尘的情况,崔昭仪说孩儿夏天容易中暑,希望今年避暑可以让她带着孩子同去。

    郑太后应允了她的请求,跟她说起这次游园的事情,一来犒劳慰问诸臣家眷,二来她有意为两位皇子选妃。

    “皇子公主当中,只有溧阳成婚了。陛下16岁已经有了好几个侍妾,吾那两个孙儿十五六岁,身边连一个体贴的人都没有,也该娶门好亲了。”郑太后吃着早熟的杨梅,问崔昭仪可知道有哪家有适龄的姑娘。

    崔昭仪回答到,自己不怎么走动,宫外的事情很多不知晓。既然要为皇子们选妃,那自然要好好瞧瞧,选些豪门贵族的闺秀,而当下最显赫的家族除了皇帝本族之外莫过于郑、卢、冯、桓、谢、王、宁、李八姓,只恐怕全魏国一半以上的财富都在这几个大族中。

    这八姓正是大魏开国八柱国的后裔,其子弟多当任重要职位,由于在先皇时期的夺嫡营私事件一些家族遭到打压和清剿加之皇帝收拢权利采取了一些手段,所以当朝只给三位人拜了柱国。

    太后听她将自己本家排在首位,不仅露出些笑意,又赏了些冰和杨梅给崔昭仪。

    雪宫为魏高祖所建立,矗立在兴业城东郊一带,背山临水,占地比皇宫还大,因为除了宫殿院落、花园外,还有一个天然大湖芙蓉池,一座鹿苑鹤坡养着各种珍奇异兽。

    太后搬移到雪宫那天,满园金钗明灭,可谓衫裙粉黛丽人行。宫娥在浓荫下设裙幄之宴,用各色幕布扎起挡风遮阳的帐幄,在食案上摆上御赐的消暑瓜果,布置各类投壶、行酒令的器具,那些妇人稚子或饮酒弄弦,或泛舟湖上。仆人揺扇,优伶唱诗。

    崔昭仪宫里的人住在临近湖泊的水月小轩里,杨柳依依,翠竹森森,是个凉快的好去处,只是水边蚊子多,她便在金制镂空香囊球里放上樟脑丸给孩儿戴上。

    王演大将军的妻子宁氏前来会见她,身边带着女儿王卉和侄女宁萋,两人原本为斗草、裁纸、绣花的密友。而崔蘩祁与王演是青梅竹马,只是没有订婚。没有皇帝抢先一步横插一脚,那么崔氏必然会嫁给王大将军,只可惜阴差阳错,这段姻缘断了。

    多年不见,两人便有些体己话要说。

    “三姑娘,你带卉儿出去。”

    绿色罗裙的女子应允,牵着年纪小的女孩儿出门,

    “尘儿,你去同妹妹玩。”窦弦月也随魏弃尘出去。

    宁氏屏退了下人:“这里不便说话。”

    崔昭仪摆摆手,萧妙真与其他侍女退下,而后携其宁氏的手去到闺阁。

    ……

    四人在河堤的树荫下面捕蝉,歇息片刻又去到水边,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正是荷花初开的时候。

    宁萋提起罗裙踏上了舴艋小舟,她将荷花荷叶以及莲蓬掰断递给魏弃尘他们,提醒他们不要离水边太近,喜欢哪朵荷花她划船去摘。

    “姑娘,你的步摇掉了。”

    闻声,正在低头摆弄荷花苞的宁萋看向岸边,之间一个男子正撑着膝盖气喘吁吁,手里用布包着一支步摇。

    “我可喊了你好久。”男子扶了一下叆叇片,将布打开给她看,“男女授受不亲,我用布包着不要紧。”

    “多谢。”

    宁萋接过步摇插到青云鬓里,红色碧玺组成的蜻蜓又停在了她的发梢。悠悠小桨破开清波,碧玉罗裙隐入荷丛里,从绿叶中传出阵阵笛声。

    “皇兄。”魏弃尘向他打招呼。

    “你们玩你们的。”魏陵光蹲在在池塘边的石阶上,擦了擦汗,手里摇着一把圆扇子。

    “你在吹《折杨柳》?”

    “嗯。”少女垂目,低声回答。

    “佳乐配美景。早知道我就把琴抱过来,弹《广陵止息》和《高山流水》。”

    宁萋一听他会弹古曲,来了兴致:“臣女带了琴,若是殿下不嫌弃,臣女可将琴借给殿下,以酬还簪之恩。”

    “那可却之不恭了。”魏陵光听说有琴,摩拳擦掌,什么男女大防全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在堤岸上,王卉将荷叶折成帽子戴着头顶,把玩荷花。她和魏弃尘两人在池塘边荡着双脚,却一不小心将绣花鞋子踢进了水池里。

    王卉指着窦弦月:“我鞋子掉了,你去给我捡回来。”

    “水太深了。”魏弃尘道。

    “可阿娘会责罚,她不许我露脚。”

    魏弃尘把鞋子脱了下来:“卉儿,你穿我的鞋子吧。”

    “那这只鞋子怎么办?”

    “扔进荷花池,打水漂。”魏弃尘提议。

    “好啊。”王卉摘下另一只鞋,甩手扔进荷花丛里,听见扑通一声,笑得前仰后合。

    纱窗竹帘下,宁氏扇着便面,跟崔昭仪叙旧,聊了很多年少时逛上元灯节、清明踏春的事,又说了一番体己话。

    她对魏弃尘大加赞赏,表示她夫君极其看中魏弃尘,问她有没有夺嫡的想法。

    “好姐姐。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有什么话不可以说的。我代替夫君问一问,姐姐是否愿意为崔家搏一搏?”

    崔昭仪没给她一个明确的答复,但她说会为了儿子的前程尽人母之责。

    正巧宁氏看见女儿和魏弃尘回来,穿着男孩的鞋子,没有责怪,笑着说:“上古时候,姜嫄履迹而生后稷,哎呀真是巧了。姐姐,无论哪个皇子继位,卉儿和三姑娘中必然有一个要登上后位。”

    宁氏走上前把女儿抱到身边,俯身问:“尘儿,你觉得卉儿好不好。”

    “卉儿妹妹率真可爱,当然好。”

    宁氏掩唇而笑:“瞧他们多么像我们。”

    崔昭仪也忍俊不禁:“太后的琼芳宴要开了,带他们去梳洗更衣吧。”

    ……

    郑太后在郑昭仪的映月榭里歇息,二皇子也在。

    那位郑昭仪也是极其标致的美人,年过三十风韵不减,一双柔荑涂满蔻丹,她轻启朱唇:“彪儿,宴席上的姑娘们你可有看中的?”

    “儿臣中意表妹。”也就是他舅舅上柱国的女儿。

    然而太后提醒道:“鸡蛋不会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亲上加亲固然好。但你的舅舅势必站在你这边的,你不必用联姻拉拢他。你们两小无猜,如果在一块儿,就是一家人,若各自与他人联姻,背后便有三家人。不如利用通过联姻,拓展势力。”

    “依姑妈的意思,可有相中的人?”郑昭仪问。

    “那位宁三姑娘你可见过了?”

    郑昭仪自然知道太后说的是哪位,她也指给儿子看过。宁三姑娘宁萋是开国功臣的后裔,家族里有文官又有武官,封地也在东北一代,掌管马场,姑妈宁氏又是王大将军的妻子。

    “儿臣不喜欢那个冷姑娘。另外恐怕人家早已芳心他许了。我看到皇兄和她在荷花池那边弹禁曲。”

    “弹什么?”郑昭仪警觉。

    “《广陵散》。”

    “弹些曲子罢了无伤大雅,你听得出不说明你恰恰也听过么。”

    “请姑母为孩儿另择他偶。”

    “卢大姑娘你看如何?”

    当朝共有三位柱国,分别为郑卢冯,六位大将军,十二位开府将军。冯家没有适龄的女儿,其他有势力家里的女眷要么太老早有许配,要么太小还是个娃娃。

    “那位姑娘比我大三岁,还是绿色眼睛。”

    “太祖的母亲也有胡人血统,一点小事他们做不了文章。”郑太后宽慰道。

    冯家有胡人血统是人尽皆知,可魏彪确实不想封那位有异族血统的女子为皇子妃,只是表面应承祖母。

    傍晚皇帝来给太后请安,郑昭仪和魏彪也在,四人便围坐在一桌用膳。

    “夏至郊祭之事你打算让哪位皇子前去主持?”席间,太后问道。

    “儿臣想……由陵光主持,他毕竟年岁最大,稳重些,更要做好诸位皇子的表率。”

    郑昭仪插嘴道:“臣妾听闻,大皇子在湖边大庭广众弹奏《广陵散》,恐怕不妥吧。”

    “朕也听见了,弹得甚好,朕不信那个熟读儒经的好儿子敢造老子的反。”皇帝笑了笑,“只是奏些曲子而已,改日朕废了禁令。”

    郑昭仪语塞,不好再多嘴:“陛下英明。”

    “今年的祭祀马虎不得,吾在深宫之中也听闻广汉、骊阴一带已经半年没下过雨了。”

    皇帝连连应承道:“儿臣派人去请了玄清观的道长来做法打醮,祈求降雨。”

    “那开仓赈灾的情况如何?”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广汉、骊阴的粮仓已经快告罄了,只能从其他还撑得过去的州郡运粮食过去 。”

    “负责押运粮食的是哪位将军?”

    “是桓毅。”

    “彪儿习武功课做的不错,方才还跟吾说在校场上练兵的故事呢,他也该跟去练练了。”

    一听这话郑贵妃急了:“姑母,那边恐有乱民,彪儿还太小……”

    太后愠怒道:“高祖在马背上打天下,难道后续的大魏男儿,只能一辈子窝在深宫里当个檐下天子么?”

    “母亲教训的是。”皇帝从桌子下扯了扯郑昭仪的衣角,示意不要再辩解了。

    而魏彪兴冲冲地站起来:“太后祖母、父皇、母妃,你们不用担心孩儿,孩儿早想出去历练一番,为父皇分忧解难,为我大魏肝脑涂身先士卒了。”

    皇帝示意他坐下,拍了拍这半大小伙的肩膀,笑道:“有出息,好,朕准了,你以后就跟着桓毅去涨涨见识。”

    用膳罢,皇帝走到了门前。

    郑昭仪出门相送:“陛下今晚要留宿在映月榭么?”

    皇帝没有给她答复,负手走出映月榭,“朕要出去消食散心,你留这儿陪母后解乏。”

    郑昭仪送走皇帝后会到屋内,她也搞不懂太后怎么想的,现在正是立储君的关键点,把儿子送去吃苦,要是回不来该怎么办……

    “母妃,孩儿皮糙肉厚的不怕吃苦。何况跟在桓将军身边,又不是亲自拿刀枪去打仗。”

    郑太后抚着爱孙的手背,一脸慈蔼:“祖母自然舍不得你去受苦,只是陵光已经能够为皇帝分忧了,你不能懒着闲着,得往自己身上揽事。”

    “姑母,那郊祭的事就这么算了?若是大皇子真得求来雨……”

    郑太后的目光一凛,一语点醒:“那必然是大魏之福。可求雨要顺其自然听天数,人再怎么做法天上万里无云晴空万里也下不来雨,可人事却不同,能救多少个人那是实实在在的写在功劳簿上面的。所以你不去争郊祭恰恰是以退为进,避虚就实。”

    魏彪连连点头,而郑昭仪受教了,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但郑太后那个“人事”却给她一些启发……

新书推荐: 春烬时 风停在十七岁 论玩家与柯学世界的适配度 招阴笺 有美瑶卿能染翰 在前任恋综先分后爱 [红楼]十五岁成为首富我做对了什么 请叫我营销专家[废土] 敲响爱新维尔的钟铃[GB] 师弟求我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