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十年前灭门,男子全部斩首午门,女眷流放北地。
女眷在流放途中被刻意刁难,族中众人拼死守护。
最后只有齐家嫡系齐老太,大房长媳也是名声鹊起的武将之女,齐家二媳齐安母亲和齐若安姐妹五人活着到了北地。
北地寒冷,祖母和母亲相继病到,
大伯母是家中幼女倍受宠爱,虽是武将之女,一直娇养长大从未理事,
嫁给大伯父后,夫妻恩爱,祖母疼爱又有母亲这个得力的妯娌,没有受过半分委屈。
到了北地后整日以泪洗面,不理事事。
姐姐齐乐安在京中是有名的才女,容貌倾国倾城。
祖母入北地后拼着最后一点人情将齐若安送进附近的书院教学。
北地教书先生盛少,齐乐安才华横溢,有书院护着。觊觎齐若安美貌的人会收敛几分。
没办法年仅十岁的齐若安,一边委曲求全的和心怀不轨之人周旋,一边拿着齐乐安寄来的束脩支撑了一年。
渐渐长大的齐若安,就算暗黄的脸色枯黄的头发也难掩美貌。
又一夜有人闯入齐家院子,若不是病重的祖母夜里难眠听到动静,迷晕的齐若安早就被人掳走。
经此一事强撑的祖母在齐若安怀里咽气。
祖母临死前攥着她的手告诉她:
若儿你的才学谋策不输你父亲。你去过好你的日子吧,不要想着为齐府翻案,今夜之事也不要心存芥蒂。
四年时间齐若安一步步爬起终于到了李奕能看到的地方。
欲接家人,回家才发现母亲在自己离开后也逝世了,曾经落足的小院残破不堪,没有一丝生活痕迹。
赶去姐姐的书院,也被告知,齐乐安母女坠崖而亡。
只留有赶自己出门伯母的一封还没来得及寄出书信。
书中遗憾母亲临死前没有见自己最后一面,又庆幸家人没有拖累她。
又告诫自己余家之事已是定局,不要为了翻案成为别人手中刀。
没有祖母逝世后骂她败坏门风赶她出门的无情,只有对这个从小疼爱长大的幺侄女慈爱絮叨。
从此齐若安利用自己培养的眼线,隐瞒身份回京,收服倚梦阁为邕王所用。
从地狱里爬回来的她,敖祉于她是少年时的悸动是暗夜里唯一的光。
她向往他,爱慕他。为了他生出了一切卑劣的想法,自己拖着腐败又恶臭灵魂也要追上的光。
所以即使发现当年霁月清风的君子被复仇蒙蔽双眼变得不择手段。
也只会庆幸他和自己是一样的人。
。。。。。。。。。
还有三个月就是春闱,各地学子陆续赶到京城。
城中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不知什么时候京城间流传着一则童谣:
关外饿殍腹
城内金满堂
千万雪花银
流进帝师家
撑得满嘴油
扶着肚子笑哈哈
其中还掺杂邕王刚回京,接下赐婚圣旨就夜宿青楼的八卦韵事。
虽说大盛王朝历经几百年,但称得上帝师家的就只有向太师和早已落败的齐家。
齐家自不用说,十年前的春闱舞弊案。
齐家早已满门抄斩,估计侥幸逃亡的后人都死绝了。
那这帝师家只能是指现在门生遍地,权倾朝野的向太师府。
这童谣来得莫名其妙一夜间全城知晓,孩童门纷纷传唱,编成歌谣
向太师为此上了几道请罪折子,称病闭门谢客。
春闱在即,陛下下令彻查童谣出处为太师证正名。
因为春闱人口曾多,往来商人,进京学子人龙混杂。
官府查来查去只抓了几个传唱童谣的孩童,和管教不严的父母
不少民众为其击鼓鸣冤,迫于压力又不得不将其释放。
官府虽放了人,但百姓们也收敛了许多。告诫自己孩子不许再讨论此事。
突然冒出的童谣,直指向太师。让众人想起同样尊为帝师之家的齐家,十年前的春闱舞弊案再次进入众眼里。
茶肆酒楼关于这桩旧事的说书人比比皆是。
春闱学子进京考试,本就热闹。随着铭城回收,直指向太师的童谣,春闱舞弊案旧事重提。
一时间京城内众说纷纭,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似有两双看不见的手在搅弄风云,心思敏捷之人嗅出了几分山雨欲来的味道。
倚梦阁近日人满为患因为邕王的风流韵事,外地学子都想来看看这个让邕王都流年忘返的地方。
大厅内几个衣着不菲的学子品着酒,佳人在旁,舞台上裙起飞扬耳边靡靡之音有些飘飘然。
大肆谈起“往年那些穷酸书生进京都要去向太师府上拜访,美名其曰探讨,可谁不知是上门求庇护。祈求走狗屎运考取功名那天,好拜入门下。”
“今年太师府外就没有多少人?”
“他们就是墙头草!”
恰巧旁边坐着他们口子的穷酸书生,闻言上前声讨。
一位学子一时言论不过竟要动手。
阁里护卫上前阻拦格挡,又顾忌这些手无弱鸡之力的学子被自己弄出个好歹束手束脚,一时场面焦作。
这时倚在二楼看热闹的齐若安不得不出言阻止“众位都熟读圣贤书,怎么连君子动口不动手都不晓!不怕失了气度。”
熙熙攘攘的大厅,都在看热闹的人听见这清丽的嗓音纷纷抬头看出声的女子。
只见齐若安一席白衣款步下楼,裙带飞扬白纱拂面,更添几分神秘。
有人惊呼,“这是谁?”
遮着面纱都觉得气度非凡,那面纱下不知是何等容颜,配的上这风姿绰约的身姿,莫不是仙女下凡。
“土包子!当年名动京城的颦儿,没有见过人,但也听过吧!在这倚梦阁出现又遮面纱,只有她吧!”
“这是当年舞动京城的颦儿!”
“她始创的遮面舞,现在都还有人逐步分析呢!”
“也有人猜测,那纱下肯定貌若无盐,不然干嘛遮遮掩掩。”
“当年响彻文坛的忆丽赋就是为她所创,能让人写出'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岂能貌不惊人。”
倚梦阁虽是烟花之地,但楼中姑娘大多是文采斐然,才艺过人的清倌人。
先皇都曾游与此,夸阁中女子性情出淤泥而不染,文采不俗,技艺非凡。
所以倚梦阁在众人心中地位不同。
齐若安被众人追捧,京中贵女争相模仿,文人墨客为其写词著画。
争执的双方听到颦儿姑娘名号,都停下来望向款步而来的齐若安。
看到美人气都消了大半莫说美人都开口相劝了。
华服学子上前搭讪“颦儿姑娘所言,是我们有失体统,扰了姑娘。”
同行另一人不甘示弱“是这些穷。。。书生,倚梦阁这般地方是他们能进来玷污的嘛!”
“公子此言不妥,众人都是大盛学子,日后的肱骨之臣。大盛昌盛怕都要仰仗各位,怎能是玷污呢!”
学子们被捧着飘飘然。之前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消散。
在齐若安引导下,众人就现在的形势提笔作章。一时间又有许多名篇谨句诞生流传。倚梦阁又一视同仁,一时间在众学子间声名鹊起。
学子们涌入倚梦阁谈古论今,引经据典。
比前几年的向太师府还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