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19

    北风卷地百草折。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

    自换上了汉装,姜维也在汉军营中适应了几日。一天午后,营帐中迎来了一个人。那人长相普通,脸颊微凹,胡须稀疏,整体偏瘦,却无不透露着他的精明老成。正是前几日诸葛亮带着姜维参加庆功宴上,有过一面之缘的丞相参军杨仪。

    杨仪先是和姜维寒暄两句后,也不多废话,直接开门见山:“伯约,我知晓你已归降我汉军,但你毕竟年轻,有些事情我怕你还没想明白。”

    经历过之前不打不相识的事情,姜维早已拜服在诸葛亮的谋略和人品中,他郑重回道:“丞相大义,维早已心悦臣服,岂有不从之理?”

    杨仪审慎观察着姜维的一言一行,说道:“话虽如此,但你可曾想过,你若跟随我军,注定要与身在冀县的家人分别,甚至再无相见重逢的可能。你真的想好了吗?”

    随即他拿出一个木匣放在案上,“伯约,此事不可儿戏。你若真的能做到和过往的一切断舍离,便持此军符来营中见我。”说完这番话,杨仪便起身离开。

    那天晚上,姜维彻夜难眠,月华倾照门楣,镀上寒霜。他起来摘了一片槐树叶,放在嘴边吹响故乡的曲调,似是对过去做最后的告别。

    陇上的玉笛声渐息,变作汉鼓铮铮作响。少年将军背向家乡河山,登蜀道去而不返。莫问何日归期,麒麟南行,赤子之心,矢志不渝。愿在他乡九天揽月,志在长安终不言悔。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第二天一早,姜维带着符印去找杨仪。参军淡淡说道:“既然你已作出决定,符印你且收好,这是统领六千虎步军的军符,望将军善加操练士卒,不负丞相慧眼识珠……还请将军现在随我一起于中军帐中参与议事吧。”

    帐中诸葛亮指挥若定,布阵有方,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弹指间汉军便已拿下陇西三郡,让姜维钦佩不已。诸将分列两行,悉心听候调遣。

    马谡率先向诸葛亮汇报:“丞相,新城郡太守孟达派人送书信来,称有意与我军联合共同叛魏,直捣长安。从上个月算起来,这已经是我军收到的第五封书信了。”

    孟达?姜维对这个名字有印象,在南中解密名单时,上面有这个人的名字。除此之外,还有一人和孟达名字紧紧挨着,如今那人也是身居高位。但姜维此时面不改色,屏息不语。

    众将听后一阵唏嘘,魏延不满道:“孟达这厮,反复无常,一会给我军写信,一会给东吴写信,还不停上表给曹叡表忠心。狡兔三窟,所有人都被他玩得团团转不成?”

    姜维心中暗讽:何止狡兔三窟,最起码也是狡兔四窟。

    诸葛亮叫停了魏延对孟达的口吐芬芳,示意孟达此人可将计就计,另有用途。

    这个小插曲很快过去,众将回归正题,重新探讨曹魏的下一步动态。

    诸葛亮轻摇羽扇,望向众人,“我军北伐,首战告捷。后续魏将张郃必领兵来攻街亭,需有一员战将驻守街亭抵御魏兵,谁可当之?”

    魏延和马谡一同抱拳出列:“丞相,末将愿往。”

    两人出列后对视一眼,等待丞相指令。

    诸葛亮看着他两会心一笑:“二位无忧,街亭虽是首功,但还有其他的功劳在等着各位将军。”

    “街亭乃我军咽喉之地,守卫街亭十分重要。然街亭古城历经百年风霜,多处防御工事已年久失修。主帅要做的是抵御长途跋涉的张郃军队,即使不胜,也不能瞬间溃败,要坚持起码两月之久。故守卫街亭,当记首功。”

    “这第二处功劳,便是攻破陇西,广魏二郡。此次北伐,首要目标是全据陇右五郡,如今我军已收三郡,可陇西太守游楚拒不投降,需派一员上将前往攻城拔寨。届时再与街亭背靠背据守,我军便可直扑长安。”

    诸葛亮轻挥羽扇,笑看二人,问道:“二位将军皆是良将,可有想好谁居首功啊?”

    魏延回头瞟了一眼马谡,对他说道:“马参军虽然年轻,但勤勉好学,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不如此次街亭之战,就让马参军去吧。我自领命,进攻陇西郡。”

    面对魏延的格局,马谡回礼:“魏将军心胸宽广,谡在此谢过。”

    一时之间,军帐内氛围和睦,大家同心协力共御强敌,没有出现将士们为了论功行赏而争论不休的场面。

    虽然避免了矛盾,但诸葛亮还是忧心忡忡。他先拨给马谡一万五千精兵,又派大将王平作为副将,协助镇守街亭。为了以防万一,诸葛亮令高翔率领一支军队屯驻在临渭以北,街亭以左的列柳城接应马谡。甚至临走时他还再三叮嘱,并将街亭对汉军的重要性和如何镇守部署军队都一一详细交代马谡,让马谡到街亭后立刻描绘出街亭的山川地理图本以及安营扎寨的位置给他。

    夜幕降临,大家也都回去休息了。黑夜中军营褪去了白天的尘土飞扬和喧闹,逐渐归于平静,但也透露着威严和不容侵犯。

    在士兵通报后,姜维进入帐中。虽已夜深人静,但诸葛亮并未休息,仍在秉烛细细钻研图纸。岁月似乎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也只有在他笑时,眼角会泛出笑纹。难以想象,在他年轻时会是怎样的风华绝代,天人之姿。

    “伯约,今日帐中议事,你稍显谨慎谦逊了。”诸葛亮柔和的声音传来,拉回了姜维翩跹的思绪。

    姜维急忙低下头,恭敬说道:“今日议事时,维钦佩于丞相的运筹帷幄。彼时维不自量力,心生一计,但恐思虑不周,故当时并未提出。”

    “切莫妄自菲薄,有何良策?”

    姜维抬头,对上诸葛亮充满暖意的眼神,停顿片刻后说道:“新城太守孟达,乃一蛇鼠两端,言而无信的小人。起初他脱离刘璋归附先帝,后又投靠曹魏勾结孙权,害关将军身死。如今屡次向我军递交降书,并非他本心。”

    诸葛亮淡笑着问道:“那伯约以为,孟达此举,背后是何原因?”

    姜维缓缓道:“上庸郡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临界点。上庸北靠武关,东临襄樊,西与汉中郡仅一座西城之隔,南与永安相连。孟达在此处左右逢源,朝秦暮楚,无非是想四处下注,见谁家势大,便与之联合坐收渔利。对于此等小人,即使他真的归附我大汉,其忠心也注定不会长久,只能用作弃子。”

    诸葛亮浅笑如初:“说下去。”

    见丞相对他的话没有异议,姜维顿了顿,补充道:“可即便是弃子,也要让孟达做我大汉的弃子。不如逼他一把。”

    “维有一计,可遣人乔装进新城郡,同时联络孟达和申仪。素闻申仪和孟达有隙,申仪知晓必会上报。而孟达得知事情泄露后也定会起事造反,无论他能拖多长时间,都将对曹魏内部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于我军有利。”

    “那伯约以为,派何人前往新城合适?”

    姜维朝诸葛亮弯腰一辑,“丞相,维虽不才,愿即刻前往新城郡,随身仅带两名侍从即可。”

    “真是英雄出少年,伯约胆识过人。”诸葛亮对姜维赞不绝口,随即从桌案下拿出一个锦囊,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你初降我军,即便新城人士不知道你的长相,但也难说对你名字有所耳闻。这锦囊中是一个身份符传,你可以降将身份进入。”

    “两地奔波难免对方不会发现破绽,我再另外派一个人协助你,你们做好分工。”

    看着诸葛亮提前就准备好的身份符传,姜维心中暗喜,没想到自己和丞相都想到一块去了。他不禁问道:“敢问协助之人是谁?”

    诸葛亮波澜不惊,“诸葛乔,他刚从汉中赶来。”

    姜维反应了一瞬,愕然道:“丞相万万不可,公子身份尊贵,又是我朝驸马都尉。此去虽是乔装,但也是凶多吉少。末将恳请丞相收回成命!”

    彼时帐内光影晦暗,片影覆于睫羽,更衬得诸葛亮芝兰玉树,他上前轻轻扶起姜维,说道:“秦朝陈胜尚能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的生命皆是平等,岂有高低贵贱之分?何况,这也是乔儿自己要求的,伯约无需多虑。”

    姜维久久不能言语。很多年后,他再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觉得就是在那一刻,他更坚定的意识到他选择追随的季汉的决定和理想是无比正确的,以致于后来哪怕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只有姜伯约还在苦苦坚持,执着至极。

    清晨的第一缕微光透过薄雾,轻抚着沉睡的大地。等诸葛乔赶到时,姜维已经早早在此等候了。眼前少年俊雅干净,颇有武侯风范。两人见面后核对后续安排,姜维改名换姓,以降将郭模的身份进入魏兴。而诸葛乔则进入上庸,策动孟达,但他后面还要前往彭城,说是去见一个荆州故人。听到是荆州故人,姜维知晓这已是陈年往事,便没有多问。

    “听说申仪此人多疑猜忌,反复无常,贪恋权势,和孟达矛盾颇深,你不带侍从,孤身一人前往魏兴,真的安全吗?”诸葛乔忍不住担心询问。

    姜维垂下眼眸,淡淡道:“我对曹魏本就熟悉,自有脱身之法,公子勿忧。”两人本就是执行秘密任务,不宜多带侍从,免得引人耳目。但姜维还是担心诸葛乔的安危,就把自己的两名随从都分给了他,想着多少能帮衬一点。

    姜维的话言简意赅,但使人安心,诸葛乔听后眉头舒展,便同意了姜维的方法。

    晨光之下,两人策马扬鞭,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新书推荐: 误入贵族学院的我只想种田 我靠直播蛊术暴富了 又逢伞下客 大道无情,我修苍生道 海上生明月 星星眼 【全职高手】某知名四期生职业生涯实录 满级睡神在线入梦 朝云之上:玄音烬 农家娘子改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