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

    兴势中有一条曲谷,蜿蜒起伏,曲折回环,宛若一条巨蛇静卧在大地上。山谷两侧,山峦起伏,狭窄陡峭,四处寂静无声,却暗藏杀机。

    夏侯霸抬头看向空中毒辣的烈日,叹息一声,吩咐手下士兵继续搭建鹿角,搬运辎重。

    正在此时,原本无人的山谷中突然涌出大量汉军,对夏侯霸形成包夹之势。很快,一个青年骑着高头白马在汉军簇拥下缓缓走出。

    夏侯霸定睛一看,眼前的青年还不到三十,他笑得狷狂,漂亮的眉眼里光是不驯,唇边还隐隐含着三分轻蔑。

    少年英雄,十年磨剑,甫一出世,有此豪情。

    姜维哼笑一声:“吾乃天水姜伯约,尔等已是笼中鸟,池中鱼,还不速速卸甲受降!”

    夏侯霸冷静命令士兵迅速排行列阵,自己则举起大刀,纵身向前,朝姜维砍去。

    第一道攻势很快被逆风剑轻巧化解,两人陷入混战,杀得是风云变色,百花凋零。

    刀剑纷乱声不绝于耳,姜维偏头躲过一击,脚下用力一踢,剑气若瑞雪,纷纷扬扬坠如玉碎。他回身一挑,将夏侯霸的大刀击落在地。

    逆风剑端雪霁缥缈,直至夏侯霸咽喉。姜维挑衅道:“曹营无人否?竟派汝等前来应战。”随后还不忘补一句:“夏侯将军快去把刀捡起来,我在这等你。”

    两军阵前受此折辱,夏侯霸大怒,咬牙道:“姜伯约,我誓要杀你!”

    夏侯霸重新将刀握起,连马都不上就冲了过来。姜维手中剑花一挽,直接在夏侯霸右臂划出一大道血口,并将其击倒在地。

    正欲上前给夏侯霸致命一击,魏国士兵纷纷挡在汉军面前用肉身护住他们的将军。姜维立马下令部分士兵趁机搬运魏军先锋部队的粮草辎重,其余全军发起最后进攻。正在这时魏军身后升起一阵硝烟,伴有钟鼓之声。姜维眉心一凛,心想定是曹魏援军抵达,敌众我寡,不宜恋战,当走为上计,便带着军队匆匆撤退。

    姜维带着掠夺而来的大半辎重粮草,在撤退途中,还能听到夏侯霸声嘶力竭的喊声:“姜伯约,我不会放过你的!”

    姜维勾唇一笑,大声回道:“姜维奉陪到底!”

    建安七年,因为诸葛亮成功夺取两郡,天子刘禅再次恢复诸葛亮为丞相。

    建安八年七月,魏大司马曹真上表伐蜀,亲率主力军由子午谷进发;大将军司马懿由汉水而上,欲与曹真会师汉中;张郃由褒斜道进军,直指汉中。

    诸葛亮知道魏军来攻后,加强城固防守,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赴汉中阻击敌人,表李严之子李丰为江州都督,防卫后方。

    曹军先锋夏侯霸先大军一步,进至兴势,在曲谷下营,与汉军在鹿角战斗,后援军到达,夏侯霸得以解围。

    同年春季,姜维擢升中监军,征西将军。

    九月,因蜀地艰险,栈道断绝,曹魏三路大军受诏撤退。同年,诸葛亮派魏延,吴壹入南安,于阳溪大破郭淮,费曜。

    秋风轻拂,树影随风摇晃,夜空格外清澈,繁星点点,仿佛触手可及。月色如水,洒在石阶上,若雪覆盖。

    “伯约,你走神了。”清冷的沉香烟雾熏着月光,雪松香淡淡弥漫,诸葛亮点点棋盘,温声提醒。

    姜维蓦然回神,眉间染上淡淡忧愁:“丞相,自你从城固回来后,你就生病了。”

    病中的诸葛亮稍显憔悴疲惫,有如晚月埋入寂空星云,但依然镇定威严,沉稳似水。“人食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这几天身体稍微好些了,能同伯约下下棋。”

    姜维无奈低头苦笑,他不是这个意思。他其实想说的是丞相为国为民太过操劳,宵衣旰食,殚精竭虑,可以稍微放下一点事务,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可每当他对上诸葛亮洞穿一切的睿智目光时,姜维又觉得丞相早已将他看穿,说与不说都是一样。

    正在这时,费祎步履匆匆进入亭中,正欲对诸葛亮汇报。他敏锐的目光扫过姜维,有些迟疑,欲言又止。

    诸葛亮开口:“文伟毋庸讳言,有何事禀报?”

    费祎这才恭敬回道:“丞相,刚刚在街上,杨仪长史和魏延将军又吵起来了。”

    诸葛亮轻咳几声,无奈叹息,“这次又是为了什么事?”

    费祎声音放低,“他们这次争执的内容是关于李严将军的,二人吵得不可开交,杨长史泪流满面。”

    姜维心中惊奇,这大晚上的,两个人还能为了别人的事情吵起来,也是稀奇。话说,这事李严知道吗?

    诸葛亮惋惜道:“魏延骁勇,杨仪才干,可两人都颇有个性,水火不容。之前他们就常常争执,我总是遗憾这二人不能友好相处,又不忍偏袒一方。那他们现在还吵吗?”

    费祎也是轻叹一声:“下官极力劝诫,现在二人均已打道回府了。只是两人口不择言,言语偏激,况且内容诸多涉及李严将军,故来禀报。”

    “我如今在病中,神思难免乏困。同僚争端,多是费司马在尽心排解,你辛苦了。此事你妥善处置,不可对外提起。”诸葛亮话中不掩称赞之意。

    费祎领命退下后,诸葛亮也无心对弈了,他走到池塘边,持扇静静凝视水中的鱼儿。

    “伯约,你过来。”诸葛亮面容静雅宁静,微微带笑。“你看这池中的鱼儿,各种各样,有大有小,体型各异。它们都生活中这片水中,所以水的环境就显得很关键。水至清则无鱼,若是过于浑浊,亦是无生。”

    诸葛亮意有所指,李严是什么心思他知道,可他也知道李严对汉室忠心一片,刚毅果决。若是能在大是大非上彼此的个人利益各退一步,他与李严也能很好的共同治理国家。只要是为了复兴汉室,即使每个人都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思,也是可以容忍的。同是托孤大臣,希望李严也不至于如此糊涂吧。

    见姜维还在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诸葛亮失笑,“今日风清月朗,正好闲来无事,伯约若是也没什么安排,不如陪我走走吧。”

    深夜街上空无一人,月洗铅华,夜色冷冽,倾照在诸葛亮雪白的蜀锦上,衣袂飘扬,姿容绝尘。姜维想到了流云倾落千丈,云下万物含章。

    “伯约,又在想什么呢?”诸葛亮无奈,“我怎么感觉你才像是生病的那个,一天天在我面前就是发呆走神,一点都没有我大汉征西将军的样子。”

    姜维欲哭无泪:我也不想这样啊!

    两人并肩行过桥头,一如清风伴胧月,作客人间。

    “伯约,明年我军即将四出祁山,大军出征,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诸葛亮笑容温和。

    “首先应是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其次排兵布阵,将士之间同仇敌忾;将领见机可取兵法奇谋,攻其不备。”姜维回答道。

    诸葛亮点头:“你说的主要侧重于统帅的谋略,仅此一点并不足够。‘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伯约,两国交战,互有胜败,双方军队在战争中争夺的是什么?”

    姜维眼睛一亮,“是资源,两国交战,胜者以占领土地城池为最优;次之为迁徙人口,归入本国;抢掠粮草辎重等物资为最末。”

    “点对了,顺序不对。”诸葛亮轻抚羽扇,补充说:“兵者,行霸道之势,彰王道之实。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这样前后方的开支,加上材料,运输,维护的费用,每天都要花费千金以上。只有确保国家能够承担这些巨额开支大军方可出动。如果不顾国家的实际情况,为了连年征伐再三从国内征调兵源和粮饷,必会加重百姓赋役,国家财力枯竭,国内发生叛乱,那不等敌国来攻,国家自己就会灭亡了。”

    兵法云: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诸葛亮循循善诱:“那在此基础之上,支撑国家力量和财力的就是人民,人民在土地上劳作,或者进行商贸流通,就能源源不断产生经济收益,国家才会强盛。即便没有攻占城池,但只要人心所向,隐兵于山林草莽间,号令一起则亦有十万之众,何愁土地城池不收入囊中?”

    姜维想到了之前在鄱阳的见闻,那时的秦笙和他所带领的部下,不正是如此吗?即使无法回到川蜀,也要隐兵于山林之中,只为报达关将军的恩情。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两人慢悠悠的走着,看到前方有几株桃树,枝繁叶茂,宛若华盖蔽日。诸葛亮眼尾泛出涟漪,情绪明显愉悦很多,“这是初到益州时先帝亲手植下的桃树,彼时初得两川,年轻气盛,笑言跃马逐鹿踏河川。那时候关将军也还在,先帝心中怀念桃园之约,便在河边种下了这棵桃树。他还笑着让我做见证,立志要将河边的桃树种满,永续桃盟结义情。后来,先帝真的就每年都会来这里,和亮一起种下一棵桃树,如今长势已这般好了。”

    “我那时以为,此生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能和先帝携手相伴共游天地间,云舟卧风,檐下听雨,青梅煮酒。心中没什么事能被牵绕,便是人间好时节。可没想到……”往事如风,故人飘零久。诸葛亮渐渐面露悲恸,哀伤似水一般流淌而出。

    后面的故事也都知晓了,并没有什么神来之笔,助汉兴刘,有的只是英雄迟暮折戟沉沙,看尽江流。匡扶汉室谈何容易,世间千万人赴约,却又千万人退却。只有他一人,身负六尺之孤,鞠躬尽瘁;情寄三顾之恩,以死继之;只为争得与他并肩共赴春秋之约。

    姜维内心百感交集,默然片刻,还是安慰道:“如今两川仰仗丞相的恩泽,我大汉人怀自厉,道不拾遗,风化肃然,百姓安居乐业。先帝若是在天有灵,也将倍感欣慰。”

    诸葛亮略略摇头,指谪道:“伯约,你记住,若无先帝的鱼水情笃,诸葛孔明至今仍是一南阳散人。如今百姓安乐也并非我一人之功,乃是先帝庇佑,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况且北伐尚未有所成效,朝中诸臣皆劝我休养生息,可我又怎能眼睁睁见我大汉二十四代王业,却偏安于一隅?届时亮有何面目再去见先帝……”

    姜维眼中划过一丝莫名的情绪,很快隐匿不见,他问道:“丞相,先帝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回味起往事,笑若雪光,触之即溶,“他这个人喜欢开玩笑,说话总是没轻没重的;脾气也不太好,动不动就生气,还任性;人总是随心而为,不拘小节,经常不讲礼数。现在回想起来,还挺教人恼的……”

    “可他又是那么的独一无二,忠贞智勇,无所不有。雄心壮志始于织席贩履,几番浮沉也未曾冷却汉室热血。他待人唯诚,磊落俯仰,眼中总是透露着不可撼动的坚韧和决绝。在亮心中,昭烈皇帝体明睿之德,光演文武。”

    思及此,先帝之言犹在耳边,恍若昨日重现。昭烈帝灿若烈阳,炫目耀眼,一言一行都能深刻影响到周围的人,不屈不饶的灵魂和光芒永远照彻天地。

    深夜忆故人,不觉泪落霜。一阵寒风吹过,诸葛亮笑意支离,难以言语。半晌,他轻咳几声,“物是人非,我今夜睹物思人,不觉多言。伯约,你早点回去休息吧。”

    见诸葛亮也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姜维连忙搀扶着他,担忧地说道:“丞相,夜深露重,维还是先送丞相回府。”

    诸葛亮点点头,和姜维携手而归。一路上姜维唠叨个不停,嘱咐丞相按时喝药,早点休息,饮食规律,病中不要太过劳累云云。诸葛亮一直笑而不语,感觉平日沉默寡言的姜维此时也变得像个老婆子一样。

    待到姜维服侍诸葛亮在床榻上躺好,仔细替他掖了掖被子。见姜维还像放心不下的样子,诸葛亮轻笑道:“丞相府自有侍仆照顾,伯约可暂休于偏室,不可逾矩。”

    姜维这才起身行礼,拱手退下。

新书推荐: 七零年代的美好生活 巷引 停春相续 心安何处 烬欢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漂亮少爷瞎了后 和嫡妹换亲三年后 我在丧尸江湖当剑仙 [剑网3同人]勿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