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其中一个书生也瞪大了眼睛,“三百文?怎么这么贵!”
掌柜的不语,转身又拿了两本出来,将三本一同打开,“你看看,便宜的也有,这本一百五十文,这本二百文,牛公子的这本三百文。”
苏知棠也凑过去看,饶是她这种不爱看书的人,也能觉出谢淮的字当真是漂亮,和谢淮的毛笔字一比,另外两本立刻便不入眼起来。
掌柜的痛心疾首道:“知道镇国府世子吗?牛公子这字,与那位世子不相上下!若不是为了咱们县的学子都能练出这样的好字,我哪里会只卖三百文?便是五百文,那也有的是人买。”
一直没说话的书生叹了口气,和另外一个书生耳语几句,又开口道:“掌柜的,我们要一本。”
等两位书生走出去后,掌柜的从三百文里数出一百文,剩下的都递给苏知棠,“牛夫人,不如你催催你家夫君,让他多抄几本,也能多赚些银子补贴家用不是?”
苏知棠没说话,掌柜的心里咯噔一声,又从一百文里数出五十个,“这样,以后牛公子抄一本书我给你们一百二十五文怎么样?”
说完,掌柜的压低声音,“这可是最高的价了!”
苏知棠毫不客气地收了,叹了口气道:“掌柜的,不是他不想抄,实在是他病得厉害呀!”
掌柜的一愣,苏知棠让他看了眼自己的背篓,“你看看,若不是为了给他补身子,我怎么会买这么多肉,家里本就不富裕,还要给他买药,哎,也不知道他这病什么时候才能好。”
“这,这病得当真如此厉害?”掌柜的迟疑起来。
“可不是吗?”苏知棠又叹了口气,“这补药贵得很,村里的大夫便说让他吃点好的吧。”
掌柜的面色惊疑不定,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他这书铺有两个财神,一个是写话本子的无暇子,另一个就是抄书的牛公子了。
这县里的姑娘们来他这里买话本子,书生们则来他这里买抄书,这少了哪个都不行呀!
苏知棠正准备趁机把抄书的价格提到一百五十文一本的时候,只见掌柜的似乎下了什么决心,留下一句“等着”,便进了里屋。
眼下书铺里就苏知棠自己,苏知棠随手翻了翻自己带来的抄书,意外看到最后一页的角落里写了一个“牛”字。
难怪喊他牛公子呢,苏知棠忍不住笑了一声。
没一会儿,掌柜神情严肃的托着一个巴掌大小的锦盒走了出来,“这是我祖父当年留下来的百年人参。”
这掌柜居然如此大方!苏知棠愣住了,心里顿时涌上了对刚刚哄骗掌柜这一行为的悔恨和羞愧。
掌柜的一脸庄重地缓缓打开锦盒,“……身上的一根须。”
“……”
苏知棠瞪大眼睛,仔细看了半晌,终于在角落里看到了一根比发丝粗些、约摸小手指长短的人参须。
“你带回去给你夫君吃了吧,一定要让他好好养着身子。”掌柜的深深叹了口气,看到桌案上剩下的最后五十文,也一股脑塞进苏知棠手里,“以后一本我给你们一百五十文,一定要让牛公子保重身体啊!”
苏知棠云里雾里地接过锦盒,“……多谢掌柜的。”
掌柜的亲自把苏知棠送到门口,还不住地叹气,“牛公子年纪轻轻的,好好养养定会没事的。”
话音刚落,便听一道女声响起,“掌柜的,最新一话的话本子……知知?你怎么在这里?”
苏知棠抬头一看,原来是沈听雪。
沈听雪立刻笑开了,“我昨日刚回来,才说今天下午去找你,真是凑巧了。”
说完,沈听雪一抬头,看到掌柜的一脸哀伤,顿时皱眉道:“掌柜的,你这是?”
掌柜的连忙堆起笑脸,看了苏知棠一眼,没敢多言语,“沈姑娘,话本子还没到,不如您明天再过来看看?”
沈听雪摆了摆手,站在外面同苏知棠说话。
“我给你带了好多京城的东西,保准你没见过,我这番去京城,还打听到了好多新鲜事。”说完,沈听雪四处打量了一下,“你是怎么来的?不如我送你回大河村吧?”
苏知棠笑道:“我坐牛车来的。”
沈听雪拉住苏知棠的胳膊,“那我派人去说一声,你与我一同坐马车去大河村。”
看着沈听雪的期待的眼神,苏知棠实在说不出拒绝的话来,只好摆了摆手道:“只怕木头叔不认识你的人,我自己去同他说一声。”
沈听雪连忙点了点头,让人取下苏知棠的背篓,放进马车里。
苏知棠找到赵木头时,他正皱着眉头和早上坐牛车的那两个妇人争执些什么。
待走近了,苏知棠偷摸听了两耳朵。
“……不同她坐一辆牛车,我们可是两个人,她只有一个,你可得仔细掂量清楚。”
苏知棠撇了撇嘴,走过去,笑眯眯道:“两位婶婶,又见面啦。”
胖妇人和瘦妇人冷哼一声,又督促道:“赵木头,你想清楚了没有?”
都是一个村子里的,苏知棠也不想赵木头难做,便笑道:“木头叔,你送两位婶婶回去吧。”
赵木头迟疑了一会儿,又看向苏知棠道:“你在这里多等我些时候,我送了她们就回来接你。”
苏知棠笑着摆了摆手,“不必了,有人送我回去。”
说完,苏知棠扭头走回县里,她还得去买些布料,马上要夏天了,身上的厚衣服也该换下来了,还有上次吃的胡饼……
胖妇人不屑的冷哼了一声,什么有人送,她看分明是这丫头死要面子活受罪罢了。
一辆马车越过缓缓行驶的牛车,向着大河村的方向驶去。
马车里的苏知棠盯着沈听雪发髻上的金钗出神,沈听雪见状便取下来给苏知棠细看,笑道:“这本是一对,我表姐见了十分喜爱,我便送了她一支。”
苏知棠知道这是自己当出去的那对金钗,看了两眼又递了回去。
沈听雪接过金钗,眼里的喜爱溢于言表,她一边把金钗戴回发髻上,一边继续道:“当初那掌柜的说这金钗是京城里最时兴的,我还不信,没想到他说得居然是真的。”
闻言,苏知棠顿时愣住了,这套说辞似乎是她当初随口胡说的,居然说中了?
不等她细问,马车便停在了她家大门口。
这会儿谢淮和秀秀还没回来,苏知棠烧水泡茶招待沈听雪。
沈听雪命人从马车上搬下来一堆东西,有布匹茶点,还有些新鲜的小玩意儿,估摸着是给秀秀带回来的。
等两人都坐下后,苏知棠才问起这金钗的事。
沈听雪见苏知棠感兴趣,便兴致勃勃地讲起来,“有一天我跟着我表姐去逛园子,正好碰到了安远侯府的苏二姑娘,她看见我这金钗时一下就愣住了,说当初她姐姐出嫁时也戴了一副相似的金钗。”
“说到她姐姐……”沈听雪顿住了,问道:“你知不知道镇国公府?”
苏知棠听得入神,下意识点了点头,文郎中和去书铺的书生们都提到过这个镇国公府,她多少也是知道一点的。
“前些日子国公府的二公子娶妻,娶得正是这位安远侯府的苏大姑娘。听我表姐说,当时京城里张灯结彩的,国公府还撒了好些铜钱呢!”沈听雪仿佛亲眼见过一般,激动得两颊通红。
“原本与二公子有婚约的是苏二姑娘,谁知苏大姑娘不顾礼义廉耻,非要抢了妹妹的婚事。”说着,沈听雪脸上露出几分鄙夷,“这也就罢了,苏大姑娘进了国公府飞扬跋扈,不敬长辈,殴打妾室,惹得国公府上下怨声载道,当天夜里她就病了,到了第三天回门……”
苏知棠瞪大眼睛,忍不住打断道:“刚嫁进去两天就能惹出这样一番祸事来?”
沈听雪露出一个赧然的笑容,“我也是听别人讲的。”
苏知棠给她倒了杯茶,“然后呢?”
沈听雪轻咳一声,“也算是恶有恶报,到了第三天回门的时候,二公子事务繁忙,便让苏大姑娘先行回府,可是车夫却驾着车去了城外,哪知苏大姑娘竟被山贼劫走了。”
“当时国公府世子在城外的寺庙陪他母亲小住,得了消息后便带人去追,结果等二公子赶到的时候,世子和苏大姑娘都被折磨得面目全非,早已咽气了。”
“我听闻那位大姑娘的母家乃是武将出身,大姑娘身手也是不凡,若不是还在病中,遇到这些山贼应当也是能脱身的!”说到这里,沈听雪感慨了一句,又道:“二公子也算得上有情有义,他亲自带兵把周围的山贼全杀了!”
“定是那几位妾室存心报复,这才勾结车夫和山贼害死了苏大姑娘。”沈听雪言之凿凿。
“此话怎讲?”苏知棠好奇问道。
“我听说此事过后,国公府里打杀了好几位妾室,对外只说是她们偷盗东西。都是国公府的妾室了,眼皮子怎会那么浅薄?”沈听雪轻哼一声,“不过这苏大姑娘也并非善类,顶多算是善恶终有报吧。”
苏知棠听得津津有味,沉思片刻后她道:“那这个二公子岂不是得尽了好处?不知礼数的妻子死了,世子也死了,那他不就既可以当世子又可以另娶新妇了?”
“二公子和苏二姑娘本就有婚约在身,两家不谋而合,我回来时听说他们已经定了日子,想来这才是真正的金玉良缘。”
沈听雪喝了口茶,又压低声音道:“不过我还听旁人说了个新奇的,死掉的那两个人并非是世子和苏大姑娘,只是国公府拉出来掩人耳目的死囚罢了,真正的世子和苏大姑娘其实早就私奔了,据说当时苏大姑娘都怀有三个月的身孕了!”
在苏知棠震惊的眼神中,谢淮带着秀秀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