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藏秋迹 > 第 69 章

第 69 章

    贺铭到学校的动静不小,老远就能听见卡车轱辘碾过地上石子的声音,盛秋提前把校门打开,一辆红色卡车,一辆银色面包车,后面还有两三辆黑色轿车就这么开了进来。

    贺铭坐在面包车的后座,隔着车窗向盛秋招了招手,盛秋指了指教学楼,示意他们开过去,贺铭比了个ok的手势。

    贺铭应该是叫了专门卸货搬琴的公司,加上卡车司机,从他那辆面包车下来一共四个师傅,钢琴是被打包好装进车里的,琴体用了加厚防震毯包裹得严严实实,边角位置用胶带固定,为了保护还加了层泡沫垫,另外还有两个小包裹,盛秋猜应该是踏板和谱架。

    有些细小的零部件,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磕碰和损坏,运输公司也都会单独拆下来。

    九尺三角从车厢滑下,配了轮车,前后各两名师傅护送着把它拉到盛秋指定的教室。

    除了贺铭和搬琴的师傅,还来了四个人,两男两女,盛秋不熟悉,但在贺铭的琴行见过他们上课,应该是这次给孩子们培训的老师。

    贺铭从车上下来后,微笑地和她打招呼:“小学妹。”

    其实两人已经有段时间没见过面,但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贺铭的声音,盛秋觉得还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几个人一起把这阵子要用的乐器搬下来,多数是吉他,配了黑色琴盒,能看出不同尺寸,剩下的是长笛,盛秋把课桌拼成长长的两列,乐器们就这么放倒卧在上面,旁边留下的一大片空地用来放两台三角。

    他们正忙着归置的功夫响起了下课铃,孩子们上课的教室就在隔壁,刚才几辆车浩浩荡荡地进校门时都看到了,只是因为陈迹还在上着课,孩子们也就是涌到窗口看了几分钟又被叫回座位。

    这会儿下了课,铃声还没结束,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跑了进来。

    隔壁教室以前是当做仓库使用,用来放杂物,积灰严重,而现在,满屋亮亮堂堂,正中间放着的大家伙,和课上老师给自己看过的视频一模一样。

    不,应该说更大、更漂亮。

    而且还是两架。

    “哇,这就是三角钢琴吗?”

    “好大啊!比老师给我们看的视频还要大!

    “竟然还有两架唉!”

    “好酷啊!”

    孩子们兴奋地叽叽喳喳,他们没想到,老师答应给他们办的音乐会,竟然会用上自己在视频里看到的那架钢琴。

    陈迹倚在门口,双手环在胸前:“那还有人要报名弹钢琴吗?”

    “有!”

    “我我我!”

    “老师,加我一个!”

    “能摸一下也好呀!”

    一个满脸通红的小男孩走上前,扯了扯陈迹的衣角,小声问道:“老师,我现在把吉他换成钢琴还来得及吗?”

    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

    陈迹按照先前统计的名单,再重新确认了一遍现在孩子们的意愿,除了刚才的小男孩,剩下的孩子还都是坚持自己原来的选择,只是问陈迹能不能让他们在排练结束后也摸上一小会儿。

    陈迹答应得很痛快。

    贺铭和跟来的几位老师,向孩子们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大致表达了一下这段时间会由自己来负责孩子们对应的乐器学习。

    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各乐器的课被安排在晚上,七点半开始,考虑到现在孩子们没有什么基础,要补的东西有点多,所以上课时间需要对应延长,九点下课。

    贺铭根据孩子们的身高调整了吉他的尺寸,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对应吉他也会小一点,普遍拿的在36-38寸之间,只有几个学生超过160,贺铭给他们发的吉他在41-42寸之间。

    虽然还不懂怎么弹,但已经有心急的孩子忍不住用指甲划拉了两下琴弦。乐器对孩子们来说是个新鲜玩意儿,有人这么做了之后,剩下的孩子也多了更多勇气,拿着各自分到的乐器摆弄起来。

    贺铭带来的四位老师,两位男生是和他一起教吉他的,全程都在帮忙分吉他给小朋友,三人各自散开,耐心解答小朋友的疑问。另外两位女生是长笛老师,选长笛的并不多,也是女生为主,相比男孩的闹腾,女孩子们都安安静静地,听着老师讲一些基础知识。

    剩下的十几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齐刷刷地盯着门口懒洋洋的某人。

    “陈迹老师——”有孩子拖长了声音叫他的名字,奶声奶气,可可爱爱。

    其他被分到乐器的孩子都找到了组织,只有陈迹这儿还没动静。

    盛秋眨了眨眼睛,钢琴和吉他都是孩子们选择的大热门,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其他的两门乐器老师和孩子们的比例大约是1:4,吉他虽然选的人多,但是贺铭也带了两个帮手,所以这样平摊下来任务也不是很重。

    陈迹就不一样了。

    ……

    十几个孩子都得他一个人负责。

    乐器类学习基本上以一对一为主,有人说乐器这玩意儿没法上集体课,尤其是钢琴,因为老师得观察学生弹琴时的细微动作,如果好几个人一起上课,那真是光听见琴键响了,弹得是人是鬼都不知道。后来有一些琴行会让老师上小班课,人数控制在4-5个人左右,但也只是为了降低学费给学生压力的无奈之举。

    换句话说,这个行业大家都秉持着一种理念:能一对一解决的,绝对不一对多。不仅效果保证不了,对老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今晚七点半,选了钢琴的小朋友在这间教室集合。”陈迹淡淡的声音响起,“选吉他和长笛的小朋友,其他老师会带你们去其他教室。”

    “好耶!”孩子们如释重负地欢呼起来。

    课间十分钟,很快便打了上课铃,孩子们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成群结队地回隔壁教室,一时间,屋子里静了许多,刚才被孩子们拆开琴盒的乐器都横七竖八地躺在课桌上。

    “很谢谢你们这次能过来。”孩子们走后,陈迹收了漫不经心地笑容,直起身来看着他们。

    “肉麻的话就不多说了好吧。”贺铭轻啧了一声,“几天没见就这么生分了?”

    “学长您别这么说。”

    “对对对,平时我们在琴行也不少受您和贺铭哥照顾。”

    “反正我们课少,在琴行闲着也是闲着,就全当来体验生活了嘛。”

    “哈哈哈哈。”

    教室后排,贺铭带来的几位老师半开玩笑半认真道。

    他们看起来很稚嫩,穿着休闲,背着的都是双肩包,透露着几分学生气息。现在的音乐老师越来越难有出路,即便像是贺铭这样,不抽老师课时费,还用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着场地和乐器的情况,音乐老师的生存也十分艰难。

    刚才做自我介绍的时候,盛秋听了一耳朵,四个人都是南音大四的毕业生,这次来是暑期实习的。

    说来音乐专业有个很极端的情况。除非特别优秀,特指天赋异禀那种,最好一出手就能让全世界都知道你是天才,似乎只有这样的人学音乐才有一条不错的出路,早早地出国、参加比赛,和乐团合作,上音乐节,开大师课,这样的人学起音乐来才会如鱼得水。

    陈迹走的路似乎就是这样,很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专业生梦寐以求的机遇和模板。

    但实际情况——

    这个世界上除了少部分的天才,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他们学音乐可能只是因为单纯的热爱,或许在专业学习之前都是各自老师眼中的佼佼者,但是在进入音乐学院之后,他们发现,实际上和自己一样的人太多太多。

    于是他们被淹没在人海里。

    在他们看来,自己不过是平平无奇的音乐生,如果说非要有什么过人之处,那大概就是考上了南音吧,虽然比他们优秀的人不少,但是那也只会是南音内部的较量。

    南音是所有音乐生梦想的顶级学府,但是也只有他们知道,这条路走下来有多么不容易。

    他们几个并没有多少自己的学生,在琴行贺铭和陈迹有时会介绍一些身边的朋友,或者有亲戚的小孩想学琴,他们总是在权衡考虑各方面条件后,会优先选择即将毕业但是没有什么生源的老师。

    南音的的大部分毕业生、在校生,在独立成为工作室老师之初,或多或少地都受过两人不少恩惠。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来楠村的原因。

    “你们就按照各自风格教,我不插手。”陈迹继续说道,“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一下,他们之前都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和南音附小上来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甚至和一般业余学琴的孩子也不一样。”

    “因为没有基础,所以希望你们能多一点耐心。从零到一的过程是很难的,启蒙阶段尤其。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教过完全没有基础的孩子,但是希望你们能多理解一些。”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有些怕生,可能在课上不是很爱说话,对你们的提问也不会有什么反应。我不知道你们之前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但是我想先解释在前面一些,这个年纪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心思敏感的很,也知道看大人的脸色行事,他们有时候会紧张,课堂氛围可能不会很活跃,这都是正常现象。希望你们能找到各自相处比较舒服的方式。”

    “让孩子们真正地享受音乐。”

新书推荐: [霹雳]在霹雳种田的日子 「JOJO」和反派恋爱难度是五星级 《顶流心跳协奏曲》 失忆后在赛博朋克玩命学习 青梅折案录 冬日回响 她是乖乖女 祈祷的赞礼~为获知识不择手段! 男友重返17岁 蝉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