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火事件
根据号码注册用户身份信息,王灿这组的最后要找的两人都属于这个村。一个是座机号码,户主名叫刘洋,男,1961年3月出生。另一个是手机号码,户主叫李有福,男,1972年6月出生。
王灿两人进入村庄后,雨水停了下来。
往里走了大约百米,便到了村口。王灿发现这个村子因为通了公路,规模比以往见过的村子大了许多。粗略数了一下,大约有30多户人家。大部分房屋沿着公路两侧而建,公路左边的房屋较少,远处一侧悬崖和小溪阻挡了继续扩展;而公路右边的房屋较多,顺着山坡向上延伸。
沿着泥泞的公路左侧,两人走过了两户人家,便看到一处面朝公路的房门敞开着。走近一些,才发现这是一间小卖部。小卖部面向公路的一面是一米多高的木质玻璃柜台,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着各种零食、蜡烛、瓶装酱醋等物品。此时,一位年近50岁的男人正坐在柜台内,他的身后是几排木质货架,货架上的商品不多,洗衣粉和方便面占据了大部分位置。
王灿和蒋平安对视一眼,决定进去看看。
他们走进小卖部,男人抬起头,露出一个朴实的笑容:“两位要买点啥?”王灿笑着回应:“老板,买两包方便面,有开水冲泡吗?”
男人点点头,从柜台里拿出两包方便面和一个老式带木塞的水壶递给他们。
两人给了钱后便准备在玻璃柜台上冲泡。男人指了指另一边房门,笑呵呵地说:“里面坐吧,里面方便。”说完,便起身开了右侧房门。
王灿两人进门后,房内是类似堂屋的宽敞空间,房间中央摆着一张正方形的四角旧木桌,周围随意放着几张竹板凳。墙上挂着几幅泛黄的年画,角落里堆着一些农具和杂物,显得既杂乱又充满生活气息。
“这鬼天气路难走,两位年轻人来我们村干什么啊?”男人边让坐边问道。
王灿笑了笑,说道:“我们是县里扶贫办的,过来核对人员信息。上面抓的紧,就是下刀子都得完成任务。”
男人听后点点头,感叹道:“难为你们了,连饭都没吃。这下午了回去没班车了啊?你们怎么回去。”
王灿摆摆手,语气轻松地说道:“我们还有人在后面的村子,有车有司机,刚就是司机送我们到这里又回去的。完事后,我打电话,他们会来接我们。哦,对了,叔叔贵姓?”
“什么贵不贵的,我姓张。”男子摆摆手,笑着说道:“哦,原来是这样,那还好。你们这工作也挺不容易的,跑来跑去的。”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柜台上拿起烟盒,抽出一支烟递给王灿。
王灿摆摆手,笑着拒绝:“谢谢张叔,我不抽烟。”男人笑了笑,自己点上烟,吸了一口,继续说道:“你们扶贫办的工作也挺辛苦的,村里人其实都挺感激你们的。”
蒋平安接过话头,说道:“对了,老板,您认识刘洋和李有福吗?我们听说他们住这儿附近。”
男人点点头:“认识啊,刘洋住上面一点,李有福住下面。你们找他们有事?”
王灿笑了笑:“核对一下信息。”说完,从公文包里翻出了文件夹和笔,摊开后便要记录的样子。
“他们两家还要扶贫?”男人有些愤愤不平地说道。
“也不是你说的一定的要扶贫,只是调查而已,该扶助的我们肯定会扶助。按张叔你的意思是......”王灿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等着男人开口。
“他们两家和村里大部分人家一样,要是他们两家也要扶贫,那村里人都要扶贫咯!”男人想了想,然后有些谨慎地说。
“这样,按照规定,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有违法犯罪的,肯定会被取消资格。他们两家这个情况你知道吗?”
男人听了王灿的话,皱了皱眉,似乎在仔细回想,然后缓缓说道:“这个嘛……刘洋和李有福两家是亲戚,平时在村里也没听说有啥违法乱纪的事儿。刘洋这个人老实巴交的,平时连话都不多,更别说惹事了。李有福虽然热心,但也没听说他干过啥出格的事。”
他顿了顿,走到房门处向外张望了一下后小声补充道:“不过,听说十几年前刘洋家的儿子防火烧了别人家,然后跑了,具体啥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你们要是真想了解,可以去问问村里其他人,或者直接找他家问问。”
王灿和蒋平安听到这,顿时心中一振,但表面上依然保持镇定。
王灿点点头,语气平静地说道:“张叔,您说的这个情况很重要,看样子,我们得重新审核一下这两家了,他们两家是什么亲戚?刘洋的儿子放火烧了谁家房子,死了人吗?”
男人压低声音说道:“刘洋是李有福的表哥,刘杨儿子烧了梁文广家的房子,房子就对面那条小路向上第四家,没死人,但烧伤了两个。不过现在那家人已经搬走了,听别人说好像是搬到另一个市里去住了。后来别人买了他家宅基地,重新建了木房。你们别在我这里打听了,也别说是我说出去的,你问问其他人吧。”
王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着问道:“哦,我们问别人也要知道个大概才好问啊,对了,刘洋家就一个儿子吗?他儿子名字还记得吗?”
“他们家就一个独苗,政府不是只准生一个嘛。他儿子叫刘什么来着的,我忘记了。”
“那他家儿子回来过没有?”蒋平安继续追问。
“没有,人都没信了,鬼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那梁文广家还有亲人在村里吗?”
男人摇摇头:“没了,不过前后两个村子好像还有他家的亲戚在,县里也有,但我不熟悉。”
“当年这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也太狠了点吧!那时候的他儿子才多大啊!”
男人听到王灿的问题,神情有些犹豫,似乎不太愿意多说。过来一会儿,才压低声音说道:“这事儿过去十几年了,具体哪一年我也记不清了。听说是为了地界的事儿,刘洋家和梁文广家的地挨着,那年雨水多,地界被冲得有点模糊,两家就吵了起来。刘家小孩当年好像都是初中生,年轻气盛,脾气也冲,吵着吵着就动了手,后来,晚上小孩气不过,就偷偷烧了梁家的房子。我们村都是木房,一烧就起了大火,最后抢救出来两个送到了县里医院,没死人。”
王灿点点头,语气平静地问道:“那后来这事儿怎么解决的?梁文广家没报警吗?”
男人摇摇头:“报了,警察也来查过,但刘洋的儿子跑得没影了,到现在都还抓不到人。对了,你们可以问派出所,他们知道的很清楚。”
王灿点点头,语气诚恳地说道:“谢谢张叔,您提供的这些信息对我们很有帮助。我们不会给你添麻烦的,稍后再去问问派出所。”
男人摆摆手,笑着说道:“千万别说是我说的就是!”
王灿两人吃完面,便告辞离开。
蒋平安和王灿走远后,这才低声对王灿说道:“乡里就这样,见不得别家好!”
王灿点点头,低声回应道:“是啊,村里的事儿复杂得很,家家户户住得近,日子久了难免有些摩擦。眼红别人有、自己无的人不在少数,像张叔这样愿意透露点消息的,村里可不少。”
之后,王灿两人又以扶贫办工作人员身份与两名村民进行了攀谈,进一步了解到了梁文广及刘洋家庭成员情况和当年事情的大概,但内容不够准确,特别是死者陈国栋生前照片没有找人辨认。
“当年事发时,这个村子的村长应当知道事情的全貌,找他去了解情况和辨认照片应该没多大问题吧?”蒋平安试探着问王灿。
王灿摇了摇头,语气沉稳地说道:“村长虽然是村里的核心人物,但他未必会完全配合我们。如果他和刘洋家关系密切,或者对当年的事情有所隐瞒,咱们贸然去找他,他很可能会事后通知刘洋家,如果刘洋家和我们调查的案子有关,可能会打草惊蛇,到时候咱们的工作就难开展了。”
蒋平安皱了皱眉,低声说道:“那怎么办?”
王灿思索片刻,说道:“咱们可以先从其他人入手,当年有冲突的两户人家的小孩不都读初中吗?还有被火烧伤送往医院。”
王灿的话让蒋平安眼前一亮,他点点头,低声说道:“对,当年的老师和医生肯定知道一些内情,而且他们不像村里人那样有顾虑。咱们可以从学校和医院入手,看看能不能挖出点有用的信息。”
王灿看了看天色,说道:“今天时间不早了,咱们再去小卖部问问。”
两人商量好后,便沿着泥泞的公路往回走。回到小卖部时,张叔正坐在柜台后抽烟,见他们回来,笑着问道:“两位同志,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王灿笑了笑,随口说道:“还在了解情况呢,村里的事儿挺复杂的。对了,张叔,咱们村的小孩以前都在哪个中学读书啊?”
“镇上上小学,中学都在县城里,有钱成绩好的在县一中,没钱成绩差的读二中。你们问这个干啥?”
王灿解释道:“我们想了解一下村里的教育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男人摆摆手,笑着说道:“你们扶贫办的工作真是细致啊,连教育情况都要了解。”
王灿和蒋平安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随后便告别了张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