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这样开始了我的gap生活。
昨天刚好是小满,很巧的是,也刚好是我最后一个工作日。一波三折的交接工作,也终于是走完了。
其实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种解脱和如释重负,反而是很平静。回到家里,把工作群退掉,然后再跟领导寒暄了一下,把大家给我准备的礼物拆掉,然后就洗漱睡觉了。早上也依旧是被生物钟叫醒,跟往常一样,没有太大区别。
会有一点感动和意外,大家各自瞒着我提前好久准备了礼物。不断地从我这旁敲侧击地确认离开的时间,而且送的礼物也超级用心,我再一次觉得,虽然大背景和公司的环境并不让人留恋,但是,这是我待过最好的团队,好到,也许将来再难得碰上这样的团队了。
但是没关系,大家都在,有缘总会再见面。
说说我今天干了什么吧。
很棒的是,没有点外卖,作息也规律着。早上煮了一颗水煮蛋,给自己整上一杯黑咖啡。中午煮了螺蛳粉,放了几颗青菜,只下了一半的粉。我在有意识的控制饮食的量以及结构,以前觉得,一顿两顿的能有什么变化,但是现在开始明白,在宏大的改变也是靠积少成多堆出来的。晚上煮了番茄豆芽汤,加了一颗鸡蛋,只放了一点点盐和一点点生抽。不知道是不是早上喝了黑咖的缘故,总之今天一天都没有嘴馋,下午的时候,吃了一颗小油桃。
饮食上还是很健康的,至少不是重盐重油的外卖。
下午的时候,一直在盘攻略,因为很早之前就订了去拉萨的机票和酒店。我本来并不是一个喜欢做攻略的人,但是因为约了朋友在拉萨碰头,考虑到两人要同行三天,就不能只随我一个人乱逛。也或许是因为拉萨太珍贵,首先地理位置上,是需要跋山涉水才到得了的地方,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和它相遇,所以,想尽可能的把每一分钟都规划好用来了解它。
其实说起旅行,这好像是工作这两年来第一次。上一次是毕业的时候,从学校回长沙,在南昌转车,然后一个人在南昌逛了一天。去年的七月份,一个人去了一趟醴陵,因为体验不好,不到半天就回来了。
在旅行这一块,我的人生几乎是一张白纸。
节假日,身边的朋友一次又一次的奔赴远方,而我却退回家乡。并不是说,回老家的收获就一定比不上去远方,而是,我好像被“孝顺”绑架了。
当然必须承认,回到老家,我也能找到归属,也能靠一些细腻的情感来帮我充电,但是,也会有让我觉得窒息的地方,那些“不被理解”从最亲近的人身上说出来,给我带来的伤害确实是巨大的。
这个地方竟然如此让人变拧巴,那为什么我没有想过减少回去的次数或者不回去呢?为什么不找别的方式充电呢?
以前聊起这个问题,我总为自己开脱,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我想多陪陪他们,让他们少点遗憾,也让我自己少点遗憾。
可是,每天都待在他们身边,将来遗憾就真的能少一点吗?
不是的,真正最爱的人离开的时候,无论离别之前有过怎样的陪伴,你都会觉得遗憾。况且,遗憾这个事情,本身就是每个人的功课,不能靠消解,而是得靠自我管理。
我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而他们,也一样需要。
过去,在我没办法分身乏术的时候,我总是选择回老家。而每回去一趟,就是一边感动,一边窒息,然后回到长沙,一个人默默调整,等到调整好,下一个节假日又来了。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这些我没有办法跟他们说出口,因为,我的想法在父母眼中仿佛都是缺乏经验会吃亏的。他们不能理解,他们只希望按照他们的想法来摆正我的想法。
他们的想法是,人只能经历好的事情,为此,必须按部就班以确保所有的事情都能又一个好的结果。
而我的想法是,人要经历所有的事情,不论好坏。我是一艘船,我不会为了避开风浪而永远停在港口。
做儿女的,我始终没有办法完全释放我自己的情绪去跟他们沟通,我也想过大吵大闹,离经叛道,但我又始终感恩他们生育我养育我。我不想做一个冷血的人,但我也不想做一个失去自我的人,我有我自己要完成的事,即便他们不理解。
所以,我觉得这一次去拉萨,其实是一个必然的事。一方面是我想要告诉我自己,无论什么样的僵局我都可以打破,另一方面,我觉得,也是时候该告诉我的父母“人是自由独立的个体”这件事。
亲自关系的维护,说到底就是两代人的自我管理。各自管理好自己的预期,而不是靠一方的施压和另一方的妥协来维持这个平衡。
我已经接受这个事实,也许他们一直都会不理解我不支持我,但是我也不打算做出让步。与父母之间的这种对峙,可能也是我们作为子女的人生课题。
我也不会去纠结了,我依旧爱他们,我依旧回报他们,但我会用我的方式,而不是他们希望的方式。
人生走到第二个本命年了,我也该拥有“不听话”的权利了。
说到不听话,其实这次去拉萨,也是我想告诉我自己可以“我可以不听话”。
还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五岁那会,我经常要做的一个选择就是,在父母出去的时候,我是要留在家里有糖吃,还是跟他们一起去但是没糖吃。
因为那个时候,年纪太小记忆太浅薄,我不知道这个选择的背后有没有其他的实情,但是我一直都记得,我那个时候经常面临这种两难的抉择。
小孩,对外面的世界本身就好奇,就是喜欢去外面跑,但是,也没有小孩会不喜欢糖果。
印象里有一次,我选择和他们一起出门,因为我心存侥幸,觉得他们会给我买小零食的,但是那天直到晚上回家,我也没有拿到任何零食。
五岁小孩的那种失落,到今天,我二十四岁,我依旧记忆铭心。
我很不听话的跟他们一起出门,所以没有吃到心心念念的糖果,后来,我就意识到,可能真的只有听他们的话才能有糖吃。
爱哭的孩子有糖吃,我也有糖吃,但不是因为我会哭,是因为我听话。
我的父母也许不会知道,我成为今天的我有多不容易。只有我自己清楚,从“听话”到“不听话”跨越的不仅仅是一座拉萨城。
我会继续努力,会拼命的工作,但也会拼命的玩。我不会再去听那些狗屁的“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都是这样的”。从今往后,没有人能阻止我用我想要的方式过我自己这一生,即便是我的父母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