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潇湘馆内烛火微摇。
紫鹃端着一盆温热的盐水轻轻推开了黛玉的房门。
“姑娘,我学了个新法子,能让您睡得更香。”她轻声说着,将盐水放在榻边的小几上,动作温柔而熟练。
黛玉靠在床榻之上,面色清瘦,眉目间仍带着一丝倦意。
听紫鹃这么说,她微微挑了下眉:“什么法子?你倒学会这些了。”
紫鹃抿嘴一笑,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帮黛玉褪去绣鞋与袜套,将她的脚轻轻浸入水中。
温度恰到好处,黛玉轻轻吸了口气,似乎有些舒缓下来。
“这是我从唐大夫那儿学来的。”紫鹃一边搓揉着黛玉的脚心,一边低声说起小时候的事,“那年我在扬州看过灯会,满城灯火如昼,热闹极了。小孩子们举着兔子灯到处跑,大人们也笑呵呵地看花灯、猜灯谜……”
黛玉听着听着,眼神渐渐柔和下来,仿佛也被带进了那个记忆中的夜晚。
“那年我也看过灯……”她喃喃道,声音几乎要融入夜风里,“父亲带我去的。”
紫鹃心头一酸,却依旧柔声道:“以后我们也能去看。”
黛玉嘴角微微扬起,眼睑缓缓合拢,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
帘后,唐棠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默默记下了疗效,心中已有打算:接下来,要设法稳固她的梦境,减少噩梦干扰。
梦境是人心最深处的映射,若不能让她安心入睡,再多药物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翌日清晨,唐棠借送药之名,来到怡红院。
宝玉正歪在榻上翻书,见他进来,忙坐直身子笑道:“唐师兄又来啦?林妹妹可好些了?”
“昨夜休息尚佳。”唐棠答得平静,目光却悄悄扫向一旁正在扫地的坠儿。
那孩子神色闪躲,手上的动作也不似往常利落,显然是有事瞒着。
唐棠不动声色地递过药包,与宝玉寒暄几句后便告辞离开。
刚出怡红院门,果然见坠儿趁人不备,低着头快步朝后门方向走去。
唐棠心中一动,不动声色地跟了上去。
一路穿过假山回廊,绕过池塘边的小径,坠儿竟真的朝着蘅芜苑而去!
唐棠心头一紧。
薛家那边……莫非他已经把话传出去了?
他放轻脚步,远远缀着,只见坠儿在一处偏门处停了下来,左右张望了一番,才轻敲门环。
片刻后,门缝中探出一个熟悉身影——是宝钗身边的贴身丫鬟莺儿。
两人交头接耳,说话不过片刻,坠儿便匆匆离去,而莺儿则迅速关上了门。
唐棠站在远处阴影中,眉头深深蹙起。
他终于确认了——流言果然是从这里传出的。
但问题在于,是谁指使坠儿去的?
又是谁,借他的嘴将黛玉“夜不安神”的消息传到了薛家?
他不能再等了。
回到住处后,他提笔疾书一封,请琥珀帮忙呈给贾母:
“传言林姑娘夜不安寝,实为误传。今已好转,特此禀报。”
写罢,他将信纸小心封好,目光沉静如水。
这场围绕黛玉的暗流,才刚刚浮出水面。
而他必须比谣言更快一步,才能守住那一份脆弱的安宁。
夜色未央,唐棠快步回至医馆,提笔疾书。
他深知谣言若不及时遏制,势必影响黛玉在贾府中的风评,甚至牵动贾母对她的态度——那才是最致命的。
“传言林姑娘夜不安寝,实为误传。今已好转,恐有人刻意扰乱视听。”
寥寥数语,既陈述事实,又点出背后有推手,不留破绽却掷地有声。
他将信封好后,亲自寻到琥珀,语气诚恳:“劳烦姐姐亲手交予老太君,事关重大,万望勿落他人之手。”
琥珀虽不解其意,但见他神色凝重,点头应下,转身便往贾母处去。
不多时,贾母案前烛火摇曳,她披着一件软缎斗篷,慢悠悠拆开信纸,扫了一眼,冷哼一声:“呵,看来有人嫌日子太平。”
她在椅上沉吟片刻,随即唤来鸳鸯:“你去查一查,近几日谁在背地里嚼舌根子,说林丫头夜里闹鬼似的睡不安生。”
“是。”鸳鸯领命而去。
这一边,唐棠并未停歇,他清楚,光靠一封书信远远不够。
人心易动,流言难堵,唯有主动出击,才能稳住局势。
他连夜整理了几条黛玉近日作息的记录,并夹带几味安神药材,准备明早再去潇湘馆一趟。
而此刻,蘅芜苑深处,灯火幽微。
宝钗坐在窗前,手中捏着一张写满字迹的纸条,眉头微蹙。
纸上字迹潦草,内容却是关于黛玉“梦魇缠身、夜不能寐”的传闻,还附带一句:“若此症久治不愈,怕是要请南洋巫医来瞧了。”
她缓缓放下纸条,
这消息……来得太巧了。
恰是唐棠刚刚送药后的第二日,便有流言传出,若非巧合,便是有人蓄意为之。
她轻轻摩挲着纸条边缘,低声自语:“林妹妹的病,竟成了某些人棋局上的一步?”
窗外夜风轻拂,吹得烛影晃动如思绪翻涌。
当夜,黛玉果然再次入梦。
她梦见自己独行于一片茫茫雪地之中,四周空无一人,寒风刺骨,脚步沉重。
忽而远处传来熟悉的呼唤声,回头一看,竟是紫鹃提着灯笼追来,脸上带着温柔笑意。
“姑娘别怕,我来了。”
她伸出手,紧紧拉住黛玉的手,两人并肩前行,渐渐走入那一片温暖的光亮中。
梦境清晰而真实,黛玉醒来时,天还未亮,屋内寂静无声。
她怔怔望着帐顶,良久才低声道:“好像……有人拉着我回来了。”
紫鹃听见动静,掀帘进来,见她睁着眼,忙轻声问:“姑娘醒了?可有什么不适?”
黛玉摇头,目光柔和了些:“昨夜做了个梦,梦里你在找我。”
紫鹃心头一颤,眼圈泛红:“奴婢当然要找您啊,姑娘走到哪儿,奴婢就跟到哪儿。”
她一边说着,一边帮黛玉添衣起身,动作轻柔似春风拂面。
唐棠晨间前来送药时,听闻黛玉昨夜安稳入睡,且精神略有起色,心中稍定。
但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临走前,他特意留下一本《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篇”,递给黛玉道:“姑娘若有兴趣,不妨每日睡前读几行,既能养神,又能安心。”
黛玉接过书卷,指尖轻轻抚过封面,唇角浮起淡淡笑意:“多谢唐大夫费心。”
她不知,这本古籍,将是她与未来真相之间的一座桥梁。
而在远方,一场更大的风暴,正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