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2

    暮春的大观园里,柳絮纷飞如雪,蔷薇攀上雕花木窗。

    那日午后,宝钗循着滴翠亭畔的蝉鸣寻去,正巧撞见小红与坠儿私相授受的隐秘对话。

    出于自保,宝钗灵机一动,将祸水引向黛玉。她的话语如锋利的匕首,狠狠刺向黛玉,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黛玉身上,怀疑的氛围瞬间弥漫开来。

    黛玉站在斑驳的光影里,那双含情目闪过一丝了然。寄人篱下的这些年,她早已学会在暗流涌动中察言观色,又怎会看不出宝钗的心思?

    她轻轻提起裙摆,缓步上前,衣袂上的芙蓉刺绣随着步伐若隐若现,语气平静而坚定:“宝姐姐,此言差矣。若说我藏了那小红,可曾见我身上有藏人的痕迹?况且,这偌大的园子,我又怎会选在此处藏匿?”

    说着,她从袖中取出一方洁白如雪的帕子,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走到一旁的水缸边。水面倒映着她苍白却倔强的面容,她将帕子浸入水中,然后轻轻拧干,水珠顺着指尖滴落,在水面漾起圈圈涟漪。

    “诸位嫂嫂姐姐请看,”黛玉举起帕子,声音清亮,“若是我匆忙跑过,这帕子必然会沾上汗水,变得潮湿。可这帕子干爽如初,又怎能证明我是那匆忙躲避之人?宝姐姐说见我慌张离去,怕是看错了吧。”

    阳光穿过廊下的紫藤花架,洒在那方帕子上,洁白得纤尘不染。

    李纨仔细端详,微微点头,对黛玉的机智暗暗称赞。她想起自己年少守寡后,在这贾府中谨小慎微的日子,深知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在此立足有多不易,此刻对黛玉更多了几分惺惺相惜。

    宝钗没想到黛玉竟能想出如此巧妙的办法自证清白,心中顿时慌乱起来。

    她强装镇定,勉强笑道:“许是我一时眼花,妹妹莫要放在心上。”

    然而,那微微颤抖的声音,还是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安。回到蘅芜苑,宝钗对着菱花镜摘下珍珠步摇,镜中人面色潮红,指尖还在不受控地轻颤。她想起母亲薛姨妈常说的“金玉良缘”,又想到黛玉在众人面前的机敏应对,心中泛起阵阵不甘。

    “这林黛玉,怎么突然变得如此精明?”她咬着嘴唇,暗自思忖,“不行,绝不能让她继续在众人面前出风头。”

    此事过后,李纨对黛玉愈发欣赏。她将黛玉唤到稻香村,案上刚沏好的碧螺春腾起袅袅热气。

    李纨拉着她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林丫头,平日里看你柔弱,没想到今日竟如此聪慧机敏。遇事不慌,还能这般巧妙地自证,实在难得。往后在这园子里,可要多保重自己。”

    黛玉微微福身,感激地说道:“多谢大嫂子关怀,黛玉铭记于心。只是这园子里的是是非非,实在让人疲惫,若能寻得一处清净之地,该有多好。”

    她望着窗外摇曳的稻穗,想起姑苏老家的竹林,眼眶不禁微微泛红。

    李纨叹了口气,道:“我又何尝不知这园子里的复杂。你孤身一人在此,无依无靠,若有什么难处,尽管与我说。”她拍了拍黛玉的手,仿佛看到了曾经同样孤苦的自己。

    宝钗表面上对黛玉依旧客客气气,笑容满面,可在暗处,却时不时地给黛玉使些绊子。

    这日,园子里要举办诗社,众人皆在精心准备。黛玉正伏案构思诗作,窗外的芭蕉叶沙沙作响。

    忽听得一阵喧哗,几个婆子聚在葡萄架下窃窃私语:“听说林姑娘平日里看着清高,实则私下里对下人苛刻得很。”

    “是啊是啊,还听说她经常打骂丫鬟,真是没想到。”这些话随风飘进黛玉耳中,她握着笔的手猛地收紧,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片。

    紫鹃见黛玉脸色苍白,连忙问道:“姑娘,您怎么了?”黛玉摇了摇头,道:“紫鹃,去打听一下,这些话是谁传出来的。”

    紫鹃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回来禀报:“姑娘,我打听清楚了,这些话是从蘅芜苑那边传出来的。”

    黛玉望着案头未完成的诗稿,《葬花吟》的词句在脑海中闪过,心中已然明了。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决定去找李纨评理。

    李纨听后,眉头紧皱,手中的团扇重重落在桌上:“这简直是无中生有!林丫头,你放心,我定会查个水落石出,还你清白。”

    她随即派人将那些传谣的婆子叫来,稻香村里气氛凝重。

    起初,婆子们还支支吾吾不肯说实话,可在李纨的威严之下,最终还是道出了实情,果然是受了宝钗身边丫鬟的教唆。

    李纨大怒,带着众人来到蘅芜苑。雕花木门推开时,宝钗正倚在湘妃榻上翻阅《牡丹亭》,见众人面色不善,心中“咯噔”一下。

    “宝姑娘,”李纨面色严肃,“你可知你身边的人在园子里造谣生事,污蔑林丫头?”

    宝钗心中一惊,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装作一脸无辜地说道:“大嫂子,这我并不知晓。定是丫鬟们不懂事,胡乱说话,我这就好好教训她们。”

    说着,便要唤来莺儿。

    李纨拦住她,道:“宝姑娘,此事可不能就这么算了。林丫头清清白白,怎能任由他人污蔑?你身为主子,理应对下人严加管教,如今出了这样的事,你也难辞其咎。”

    宝钗心中虽不满,但也不敢公然反驳李纨,只能低头认错:“是我管教无方,还请大嫂子和林妹妹原谅。”

    黛玉见宝钗认错,也不想将事情闹得太僵,便说道:“宝姐姐既然已经认错,此事便罢了。只是希望日后,大家都能和睦相处,莫要再生事端。”

    她的目光温柔而坚定,让宝钗心中莫名一震。

    然而,宝钗心中的怨恨却愈发加深。恰逢贾府来了一位远房亲戚,带来了一些珍贵的药材,其中一味雪蛤油对治疗黛玉的旧疾有奇效。

    宝钗得知后,心中顿时生出一计。深夜,她披着鹤氅,借着月光溜进存放药材的库房。月光透过窗棂洒在药包上,她小心翼翼地拿走雪蛤油,又在药包上做了手脚,让人看起来像是被人偷换过。

    第二天,谣言便不胫而走。众人围在药房前议论纷纷,黛玉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焦急。

    那药材对她来说确实十分重要,可她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紫鹃劝道:“姑娘,我们去告诉老太太,让她派人彻查此事。”

    黛玉摇了摇头,道:“如今没有证据,贸然去说,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

    她坐在窗前,望着飘落的花瓣,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她让紫鹃将府中的丫鬟婆子们都召集起来,众人站在沁芳亭畔,窃窃私语。

    黛玉拿出自己的帕子,再次浸水拧干,说道:“我虽不知是谁拿了那药材,但我相信,真相总会大白。就如同那日证明我清白一般,只要我们仔细查找,定能找到线索。”

    她的声音在亭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就在这时,一个小丫鬟突然站了出来,声音怯生生的:“我那日看到宝姑娘身边的莺儿在存放药材的地方鬼鬼祟祟。”

    众人的目光顿时转向宝钗,宝钗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强撑着说道:“休得胡言!我与妹妹情同姐妹,怎会做这种事?”

    黛玉走到宝钗面前,轻声说道:“宝姐姐,若你真的没有做,又何必如此慌张?不如我们一起去你的房中查看一番,若没有,我自会向你赔礼道歉。”

    宝钗心中慌乱,想要拒绝,可在众人的注视下,又无法推脱,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众人来到蘅芜苑,在宝钗的房中仔细查找。雕花床榻下,檀木匣子里,那包雪蛤油静静躺着。

    真相大白,宝钗双腿一软,跪在地上,泪水夺眶而出:“妹妹,我错了,是我嫉妒你,一时糊涂,才做出这等错事。还请妹妹原谅。”

    黛玉看着宝钗,心中百感交集。她伸手将宝钗扶起,说道:“宝姐姐,我知道你心中对我有不满,但我们同在这贾府之中,本应相互扶持。今日之事,希望你能引以为戒,日后我们好好相处。”

    宝钗听后,泪流满面,心中对黛玉既感激又愧疚。

    经此一事,宝钗彻底放下了对黛玉的成见。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想起母亲教导的“温婉贤淑”,想起父亲在世时对她的期望。

    她主动来到潇湘馆,带着自己亲手做的梅花香饼。黛玉正在教鹦鹉念诗,见宝钗前来,微微一笑,命紫鹃沏茶。

    此后,园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诗社的活动依旧热闹非凡。黛玉和宝钗时常一起探讨诗词,相互切磋。

    春日里,她们共赏桃花,宝钗教黛玉扑蝶;秋日里,她们同饮菊花酒,黛玉为宝钗题诗。而李纨看着两人和好如初,心中也十分欣慰,

    她知道,这园子里的姐妹情谊,经过这些风波,变得更加珍贵而牢固。在这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贾府中,这份情谊,或许能成为她们在困境中相互支撑的力量。

新书推荐: 清穿福晋吉祥 [火影]被晓组织奶大的孩子 低下你高贵的头颅 我是大佬们的直觉系外挂 果然狐狸还是老的更狡猾 更正通知 老娘不吃回头草(穿书) 我靠娇妻人设爆红娱乐圈 云廊之城 烂泥花开:藏夏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