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0

    贾府内,海棠诗社的姐妹们正围坐在一起,吟诗作对,欢声笑语不断。

    薛宝钗却独坐一旁,手中把玩着一枚白玉扳指,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近日,她收到兄长薛蟠从江南寄来的家书,字里行间满是生意上的困境和母亲的思念。

    “宝姐姐,你怎么又走神了?”林黛玉眼尖,发现了宝钗的异样,打趣道,“莫不是在想那位宝二爷?”

    众人闻言,纷纷哄笑起来。

    宝钗微微红了脸,嗔怪道:“林妹妹又拿我打趣。实不相瞒,我近日收到兄长来信,母亲在江南身体欠安,我正想着寻个机会回去探望一番。”

    王熙凤一听,来了兴致:“哟,这可是个好机会。只是如今府里事务繁多,只怕老太太舍不得宝丫头离开。”

    正说着,贾母在丫鬟的搀扶下走了进来。“说什么呢这么热闹?”贾母笑道。

    宝钗连忙起身,福了一福,将母亲身体不适之事告知贾母。

    贾母心疼地拉过宝钗的手,道:“你这孩子,怎么不早说?既是你母亲身体不好,你理应回去探望。只是路途遥远,我实在放心不下。”

    “老祖宗放心,我打算以省亲之名南下,一来探望母亲,二来也可顺路考察一下薛家在江南的生意。如今兄长不善经营,薛家产业日渐式微,我身为薛家女儿,也该为家族出份力。”宝钗言辞恳切地说道。

    贾母思索片刻,点头道:“也好,你这孩子向来稳重,我信得过。只是路上一定要多加小心,快去快回。”

    得到贾母的应允,宝钗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南下事宜。她特意挑选了几个得力的丫鬟和小厮,又准备了许多京城的特产,打算送给江南的亲友。

    临行前一晚,宝玉特意来到蘅芜苑。“宝姐姐,此去江南路途遥远,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宝玉眼中满是关切。

    宝钗微笑着点头:“放心吧,我自会小心。你在府里也要好好读书,别再惹老爷生气了。”

    次日清晨,宝钗带着一行人登上了南下的马车。

    马车缓缓驶出贾府大门,宝钗掀开帘子,望着熟悉的府邸,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更不知等待她的将是怎样的挑战。

    经过数日的奔波,宝钗终于抵达了金陵。

    薛家老宅坐落在秦淮河畔,雕梁画栋,气派非凡。只是如今,府内少了往日的热闹,显得有些冷清。

    宝钗刚进府,就看到母亲薛姨妈正倚在榻上,面容憔悴。

    “母亲!”宝钗快步上前,握住薛姨妈的手,眼中含泪。

    薛姨妈见到女儿,又惊又喜,泪水夺眶而出:“我的儿,你可算来了。”

    母女俩相拥而泣,互诉思念之情。待情绪稍缓,薛姨妈便向宝钗哭诉起家中的困境。

    原来,薛蟠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薛家的当铺生意一落千丈,还欠下了不少外债。

    “蟠儿这孩子,真是让我操碎了心。如今薛家的产业全靠几个老伙计撑着,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薛姨妈叹了口气,满是无奈。

    宝钗安慰道:“母亲莫要忧心,既然我来了,就一定会想办法解决。您先好好养病,其他的事交给我。”

    第二日一早,宝钗便带着丫鬟莺儿来到了薛家最大的一家当铺——“恒通当铺”。

    当铺门口,人来人往,生意看似红火,可宝钗一进店,就察觉到了不对劲。

    柜台后的伙计们见到宝钗,先是一愣,随后才反应过来,纷纷行礼。

    “不知宝姑娘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当铺掌柜连忙迎了出来。

    宝钗微微一笑,道:“掌柜的不必多礼,我今日来,就是想看看店里的生意。”

    说着,她径直走向账房,要求查看账本。

    掌柜的脸色微微一变,却也不敢阻拦,只好让人拿来账本。

    宝钗翻开账本,仔细查看每一笔账目。很快,她就发现了问题:许多典当物品的记录模糊不清,有些利息计算也存在错误,更有几笔大额当品,竟然没有任何赎回记录。

    “掌柜的,这是怎么回事?”宝钗指着账本上的一处问道。

    掌柜的支支吾吾:“宝姑娘,这……这可能是伙计们一时疏忽。”

    宝钗冷哼一声:“疏忽?这么多错误,岂是疏忽能解释的?看来,这当铺里的水比我想象的更深。”

    离开当铺后,宝钗并没有声张,而是暗中派人去调查那些可疑的账目。她还乔装打扮,混入市井,向百姓打听当铺的口碑。

    原来,这些年,当铺在薛蟠的管理下,不仅利息过高,还经常故意压低当品价格,甚至有以次充好、强买强卖的传闻。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物被当铺坑骗。

    得知这些情况,宝钗心中怒火中烧。她深知,若不及时整治,薛家的名声和生意都将毁于一旦。

    回到府中,宝钗召集了薛家所有的管事和掌柜,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会上,她言辞犀利地指出了当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从今日起,当铺利息下调三成,所有当品估价必须公正合理。另外,我会安排专人重新核对账目,若发现有人从中牟利,绝不轻饶!”宝钗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心中虽有不满,却也不敢违抗。毕竟,宝钗虽然是女儿身,但其手段和魄力丝毫不输男子。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就在宝钗大刀阔斧整顿当铺时,却遭到了各方的阻力。那些从中牟利的掌柜和伙计们暗中勾结,处处使绊子。甚至有人在当铺门口闹事,诬陷薛家当铺坑害百姓。

    面对这些困难,宝钗没有退缩。她一方面派人调查幕后黑手,另一方面亲自出面安抚百姓。

    她在当铺门口张贴告示,承诺会彻查此事,给大家一个交代。

    同时,宝钗还想出了一个妙招。她让当铺推出了一项新业务——“便民典当”。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百姓,当铺可以提供低息贷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好感,也为当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在宝钗的努力下,当铺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账目清晰了,利息合理了,百姓们也愿意再来当铺典当物品了。

    就在一切步入正轨时,薛蟠却突然从外地回来了。得知妹妹在整顿当铺,薛蟠大为恼火。

    “你一个女孩子家,懂什么生意?好好在家待着不好吗,非要出来瞎折腾!”薛蟠气冲冲地对宝钗吼道。

    宝钗毫不畏惧,据理力争:“兄长,如今薛家产业岌岌可危,你却还不知悔改。若再这样下去,薛家迟早会败在我们手里。我这么做,都是为了薛家的将来!”

    薛姨妈也在一旁劝说:“蟠儿,你妹妹说得对。这些年,你确实太不务正业了。就听你妹妹的,好好学学做生意吧。”

    在宝钗和薛姨妈的劝说下,薛蟠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开始跟着宝钗学习经营当铺,渐渐有了长进。

    几个月后,当宝钗准备返回京城时,薛家的当铺生意已经蒸蒸日上。母亲薛姨妈的身体也在精心照料下逐渐康复。

    临走前,宝钗站在秦淮河畔,望着波光粼粼的河水,心中感慨万千。

    这次江南之行,她不仅探望了母亲,更挽救了薛家的产业。她深知,作为一个女子,在男权社会中立足不易,但只要有勇气和智慧,同样能闯出一片天地。

    马车缓缓启动,宝钗回望了一眼薛家老宅,眼中满是不舍。但她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而她早已做好了准备。

    回到京城的宝钗,看似又恢复了往日在贾府温婉娴静的模样,可袖中却藏着厚厚一沓江南生意经。

    她将整顿当铺的经验细细梳理,用娟秀小楷写成札记,锁在蘅芜苑的檀木匣中,这些文字既是薛家产业重生的见证,也是她胸中沟壑的缩影。

    一日午后,王熙凤因府中银钱周转之事愁眉不展,偶然听闻宝钗在江南的作为,特意前来讨教。

    两人倚着沁芳亭的朱栏,宝钗从袖中取出几张当票样式,轻声道:“凤姐姐,当铺的信誉全在账目清明。您看这江南新式当票,一式三份,当户、掌柜、东家各执其一,若有纠纷,凭票核对便知真假。”

    王熙凤接过细看,眼中满是赞赏,连道“宝丫头果然有法子”。

    此后,贾府采买、月钱发放等事务,王熙凤常与宝钗商议,两人虽各有心思,却也在理家之事上生出惺惺相惜之意。

    消息传到王夫人耳中,她既欣慰侄女的能干,又暗自忧虑。

    夜深人静时,她对着供在佛堂的观音像喃喃自语:“这孩子太伶俐,倒比男子还强三分,可终究是女儿身……”

    烛火摇曳间,菩萨慈悲的面容映在她脸上,却解不开她心中的结——宝钗越出色,越让她想起金玉良缘的传言,想起宝玉那不愿读书仕进的性子。

    而宝钗依旧每日晨昏定省,与姐妹们吟诗作对,只是在无人处,会对着账本核算到深夜。她深知,江南之行不过是薛家复兴的开始,京城的绸缎庄、香料铺,处处都是需要填补的窟窿。

    某个雨夜,她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幕,忽然想起母亲临别时塞进行李箱的桂花糖糕,甜香混着雨气漫入鼻间,让她嘴角不自觉上扬。

    这场没有硝烟的商战,她已学会在荆棘中踏出一条路,就像当初在当铺里,将混乱的账本一页页理出清明。

新书推荐: 时雨既澍 心内科来了新的住院总 阳台与阳台之间【青梅竹马】 就让这大雪下下下到厌倦 【韩娱】南韩打工日常 折木 沙雕玩家的贵族学院模拟器 和合欢宗竹马互换情感后 遇事亲一口,万事无大忧 长公主今天放飞自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