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1

    一日午后,雨稍歇,黛玉正在潇湘馆内抚琴,忽然收到一封密信,她有些差异,开始好奇信的主人。

    黛玉打开了那封信,信是父亲生前的旧部周瑞所写,约她在城外一处隐秘的茶肆相见。黛玉心中一动,知道必有要事。她略作装扮,带着紫鹃悄悄出了贾府。

    茶肆位于运河畔,环境清幽。

    周瑞见到黛玉,眼中满是感慨:“姑娘长大了,倒与林大人愈发相像了。”

    寒暄过后,周瑞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一叠泛黄的账本:“这是林大人的盐税数据,小人一直妥善保管,想着或许对姑娘有用。”

    黛玉接过账本,指尖微微颤抖。她仔细翻阅,发现这些数据详细记录了两淮地区各盐商的纳税情况,以及朝廷拨给盐政衙门的款项流向。

    其中一些数字引起了她的注意——某些盐商的纳税额与实际经营规模明显不符,而朝廷拨款中也存在不少模糊之处。

    “周叔,这些数据为何与我记忆中父亲所说的有所不同?”黛玉问道。

    周瑞叹了口气:“姑娘有所不知,林大人早就察觉到盐政中存在巨大的贪腐黑洞。他本想彻查,却遭人暗中阻挠。这些数据,是他冒着风险收集的证据。”

    黛玉心中一紧,她突然想到了贾府。

    近年来,她在贾府中隐隐察觉到经济上的危机:奢华的生活开销、频繁的应酬往来,还有元春省亲时耗费的巨额钱财,都让这个百年望族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如果能将这些盐税数据与贾府的经济状况结合起来分析,或许能发现一些端倪。

    回到潇湘馆后,黛玉开始了秘密工作。她让紫鹃找来笔墨和宣纸,将盐税数据仔细整理,按照年份、地区、盐商等分类记录。

    同时,她凭借在贾府生活多年的观察,以及与王熙凤、贾琏等人的交谈中获取的信息,梳理出贾府的收支情况。

    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黛玉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贾府与一些盐商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而这些盐商正是盐税数据中存在问题的那部分人。

    更让她不安的是,贾府的许多开支,尤其是元春省亲的花费,与某些盐商的“捐赠”时间高度吻合。

    “紫鹃,你说这天下真有白给的银子吗?”黛玉望着满桌的数据,喃喃自语。

    紫鹃摇了摇头:“姑娘,依我看,这些银子背后怕是藏着不少见不得人的勾当。”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这些关系,黛玉决定绘制一幅经济风险图谱。她用不同颜色的丝线代表不同的经济往来,用图章标注重要节点,将盐税数据与贾府的经济脉络一一对应。

    随着图谱逐渐成型,一个复杂的利益网络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贾府不仅深陷盐政贪腐的漩涡,而且自身的经济结构也十分脆弱,过度依赖外部的灰色收入。

    就在黛玉专注于图谱绘制时,贾府中却暗流涌动。王熙凤察觉到黛玉的异常举动,派人暗中监视。

    一天深夜,当黛玉正在烛光下修改图谱时,突然听到窗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她心中一惊,迅速将图谱藏入妆奁。

    第二天,王熙凤以看望黛玉为由,来到潇湘馆。她看似随意地翻看着黛玉的书桌,却被黛玉巧妙地引开了注意力。

    “二嫂嫂若是喜欢这些笔墨,改日我送你几幅字画便是。”黛玉笑着说,同时用眼神示意紫鹃将妆奁收好。

    然而,黛玉知道,自己的行动已经引起了注意。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的数据和图谱,她决定将它们交给一个可靠的人。

    思来想去,她想到了北静王。北静王与贾府关系密切,为人正直,或许能帮助她揭开真相。

    黛玉通过宝玉牵线,秘密约见了北静王。在王府的书房里,她将盐税数据和经济风险图谱详细地向北静王做了说明。

    北静王听后,神色凝重:“林姑娘心思缜密,这些证据若属实,将牵扯出朝廷中的一股庞大势力。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姑娘可有心理准备?”

    黛玉坚定地点了点头:“民脂民膏,岂容他人肆意侵吞?纵使前方荆棘满途,我也在所不惜。”

    北静王深受感动,答应暗中调查此事。

    与此同时,黛玉继续在贾府中小心周旋,她知道,在真相大白之前,自己必须保护好这些关键证据。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惊人的内幕逐渐浮出水面。原来,盐政贪腐背后涉及到多位朝廷重臣,他们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而贾府,不过是这个集团中的一环,既是参与者,也是受害者。

    在这个过程中,黛玉经历了无数次的惊险时刻。她的行踪被跟踪,她的信件被截留,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化险为夷。

    终于,在北静王的努力下,朝廷展开了大规模的盐政清查。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和盐商纷纷落马,贾府也受到了牵连。

    但因为黛玉提供的证据详实,贾府得以减轻罪责,避免了彻底的覆灭。

    这场风波过后,黛玉身心俱疲。她望着潇湘馆外的竹林,心中感慨万千。

    她用自己的方式,为父亲洗清了冤屈,也为贾府指明了一条重生之路。而那幅凝聚着她心血的经济风险图谱,也成为了一段惊心动魄历史的见证。

    从此以后,贾府开始反思自身的经营模式,逐渐走上了正道。

    而黛玉,也在这场风波中,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贾府众人心中的传奇。

    抄家风波虽未让贾府彻底覆灭,却也元气大伤。荣国府门前的石狮子蒙了灰,往日车水马龙的巷道变得冷清。

    王熙凤缠绵病榻,贾琏长吁短叹,唯有老祖宗贾母握着黛玉的手老泪纵横:"难为你这孩子,若不是你,咱们家早就树倒猢狲散了。"

    黛玉却并未因此而自矜。她深知,这场风波不过是撕开了朝廷腐败的一角,而贾府的根基之病远未根除。

    一日午后,她在沁芳闸畔偶遇颓唐的贾琏。往日意气风发的二爷,如今鬓角已生出白发,正对着水面发呆。

    “林妹妹,”贾琏声音沙哑,“你说咱们家到底错在了哪里?”

    黛玉望着水中飘零的落花,轻声道:“错在人心不足。就像这盐税,本是朝廷命脉,却成了某些人填不满的欲壑。咱们贾家,何尝不是被这贪念迷了眼?”

    贾琏默然良久,突然跪在青石路上:“妹妹救了贾家,如今我也想通了。那些田庄店铺,我要一一清点,裁撤奢靡用度,让贾家重新做人。”

    黛玉慌忙将他扶起,心中升起一丝欣慰。此后,她协助贾琏整理账目,将盐税案中总结的风险评估方法运用到贾府的产业管理中。

    她绘制了新的图表,将各庄子的收成、店铺的盈利一一标注,用红笔圈出亏损严重的产业,提出精简用人、改良经营的建议。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盐政案的余波,朝廷开始严查官员私产。

    一日,忠顺王府派人送来密信,暗示贾府仍有未交代清楚的账目。消息传来,贾府上下人心惶惶。

    黛玉却出奇地镇定。她连夜整理出这些年贾府收支的明细账簿,将每一笔银钱的来源去向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她对宝玉说:“清白二字,胜过万两黄金。咱们问心无愧,便不必害怕。”

    宝玉望着灯下专注的表妹,心中满是敬佩。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个整日葬花吟诗的林妹妹,竟有如此胸怀与胆识。

    最终,朝廷派人来查账时,黛玉捧着账簿,不卑不亢地一一解释。那些清晰的账目、详实的记录,让稽查官员都不禁赞叹。

    忠顺王府的阴谋未能得逞,贾府再一次化险为夷。

    经此一事,贾府彻底改变了风气。贾母带头减少了月例银子,王夫人亲自监督厨房节俭用度。

    黛玉提议开办私塾,培养族中子弟读书明理,摒弃往日斗鸡走狗的习气。

    一年后的中秋夜,贾府众人齐聚大观园。月光如水,洒在焕然一新的亭台楼阁上。

    黛玉抚琴,宝玉吟诗,王熙凤也能下床走动,笑着指挥丫鬟们摆果盘。

    望着团圆的景象,黛玉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父亲的嘱托,想起初进贾府时的忐忑,想起那些在深夜里整理数据、绘制图谱的日子。这一切的努力,终于换来了贾家的新生。

    远处传来更鼓,已是三更天。黛玉放下琴弦,走到栏杆边。

    夜风轻拂,送来桂子的清香。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贾府能否真正复兴,仍需众人齐心协力。但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从贪念中觉醒,在危机中重生。

    月光下,黛玉的身影显得单薄却坚定。她就像一株傲立风霜的翠竹,用自己的坚韧与智慧,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族撑起了一片新的天空。

新书推荐: 我死的那天他在为实习生过生日 圣洁皮囊下,我把他们虐疯了 重回游戏后npc全部失控 夜来幽梦忽见君 初时逢明月(女尊) 贤夫扶我青云志 糊咖女配她超疯的【娱乐圈】 大事不好! 灰色疗效 回到淋雨的那天